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探讨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治疗期间缺血性肝炎(ischemic hepatitis, IH)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结局。 方法 回顾性收集了82例因心源性疾病接受静脉-动脉(venous-arterial, VA)ECMO支持的成年患者(≥18周岁)资料,排除有肝、肾疾病病史者。患者分为IH组和非缺血性肝炎(NIH)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20例(24.4%)患者发生IH,且均出现在使用ECMO 24 h内。AST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却逐步增高。IH组的生存率显著低于NIH组(15% 比 50%,P=0.006)。此外,IH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NIH组(70.0% 比 41.9%, P=0.029)。多元回归模型发现,内科心功能衰竭[比值比(odds ratio, OR) =149.71,95%CI 6.22~3 602.58,P=0.002]、乳酸最大值(OR=1.41,95%CI 1.14~1.76,P=0.002)、TBIL最大值(OR=1.02,95%CI 1.01~1.04,P=0.010)是ECMO支持24 h内发生IH的危险因素。 结论 IH在ECMO中较为常见,而且发生IH的患者预后较差。内科心功能衰竭、乳酸和TBIL最大值是VA ECMO支持期间IH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离率逐渐上升[1],由于该菌耐药机制复杂,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的病死率高[2].本研究分析了26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结果,以期为临床感染控制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利用回归分析方法评价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生化指标与感染的关系。结果:在12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感染发生率为22.1%,血清IgG水平低于5.0g/L与高于5.0g/L比较,发生感染的相对危险性为3.14(P<0.01),血清肌酐高于177umol/L与低于177umol/L比较,发生感染的相对危险性为4.77(P<0.01),结论: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和肾功能不全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5.
成人肾病综合征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成人肾病综合征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利用回归分析评价了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与感染的关系。结果显示,在156例成人肾病综合征中,感染的发生率为21.8%;血清IgG水平低于5.0g/L者与高于5.0g/L者比较,发生感染的相对危险性为3.04;血清肌酐高于150μmol/L者与低于150μmol/L者比较,发生感染的相对危险性为3.12。这些资料提示低丙球蛋白血症和肾功能不全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文俊儒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5,(3):273
Clauer等通过对69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持续研究和前瞻性数据收集,探索了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本组患者的死亡率为3.6%,发病率为42.7%,有4.3%的患者因吻合口漏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的生存时间为(65.39±1.722)个月;尽管开展了快速流程,但仍有10%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麻痹时间延长;结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直肠癌患者中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ASA评分、心血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肾移植术后代谢综合征(MS)发病率,初步探讨肾移植术后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方法 前瞻性观察292例肾移植受者,纳入的观察对象在移植术后6个月内未曾发生急性排斥、钙调蛋白抑制剂(CNI)毒性反应和严重感染,术后6个月尿常规及肾功能正常,移植前终末期肾衰竭(ESRF)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无糖尿病史.1年后进行血、尿生化及体格检查,并计算体重身高指数(BMI).随机抽取普通社区居民200例作为对照.结果 肾移植受者术后Ms发病率为25.7%,显著高于普通社区人群的15%.男性肾移植受者MS发病率高于女性受者.环孢素+骁悉+强的松治疗组MS发病率高于普乐可复+骁悉+强的松治疗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环孢素维持剂量>200mg/d的肾移植受者MS发病率显著高于环孢素剂量≤200mg/d的肾移植受者.普乐可复维持剂量>2mg/d的肾移植受者MS发病率显著高于普乐可复剂量≤2mg.d的肾移植受者.肾移植受者中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与普通社区居民无显著差异,超重和肥胖的肾移植受者与超重和肥胖的普通社区居民比较,其MS发病率也无显著差异.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肾移植术后MS发病率显著增加,提示MS系慢性移植肾肾病(CAN)非免疫性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还提示男性、环孢素维持剂量>200mg.d-1、普乐可复维持剂量>2mg.d-1是肾移植术后MS发病的危险因素,而超重和肥胖不是本研究中肾移植受者术后MS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党晓卫|刘优优|李林|李路豪|付坤坤|牛光辉|李松|许培钦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7,26(3):341-346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确诊的28例BCS并发PVT患者(PVT组)与随机选取同期确诊的40例BCS未并发PVT的患者(非PVT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BCS并发PVT的独立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与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危险因素的诊断效能,并计算最佳临界点。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PVT组患者在门静脉血流速度、血红蛋白明显低于非PVT组,D-二聚体(DD)、脾脏厚度水平明显高于非PVT组(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浆DD、门静脉血流速度、脾脏厚度是BCS并发PVT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67、0.61、1.23,均P0.05)。ROC曲线显示,门静脉血流速度对BCS并发PVT无诊断价值(AUC0.5),而DD、脾脏厚度的AUC分别为0.724、0.673,诊断BCS并发PVT的最佳临界点分别为0.283μg/L、49.5mm。结论:血浆DD水平、门静脉血流速度、脾脏厚度是BCS并发PVT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DD0.283μg/L、脾脏厚度49.5mm的BCS患者,PVT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2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并发血栓栓塞将患儿分为病例组(n=17,并发血栓栓塞)和对照组(n=109,未并发血栓栓塞)。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血栓栓塞部位分布情况,分析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阴囊栓塞的患儿比例最高,占35.29%(6/17)。病例组患儿于肾病综合征发生后的7 d~1年内出现血栓栓塞,其中,发病1个月内出现血栓栓塞的患儿3例,发病1~6个月出现血栓栓塞的患儿4例,发病6个月~1年出现血栓栓塞的患儿1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的利尿剂使用情况、水肿程度、白细胞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血清补体C3水平、血清总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清尿素氮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清D-二聚体水平、血清抗凝血酶Ⅲ水平、24 h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二聚体水平升高、24 h尿蛋白水平升高均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并发血栓栓塞的独立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脊柱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493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并发不良预后,分为并发组(n=32)及未并发组(n=461)。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相关指标、腰椎功能{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疼痛状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并发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检验各差异性指标对术后并发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并发组年龄、Cobb角及CRP水平均高于未并发组(P<0.05)。并发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水泥注射率均高于未并发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ODI及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并且并发组ODI及VAS评分均高于未并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较大、Cobb角较大、CRP水平偏高、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骨水泥注射率较高、ODI及VAS评分偏高均为影响患者术后并发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经ROC曲线分析得知,年龄、Cobb角、CR... 相似文献
11.
12.
/Ferrara MJ,Lohse C,Kudva YC,et al.//HPB.2013;15,170-174背景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新发糖尿病目前很难定义。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术后立即(30天内)发生糖尿病(iPRDM)的发生率和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至2010年7月在美国梅奥医学中心接受PD治疗的患者。收集PD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指证、围手术期资料、术后30天内的血糖水平以及是否需要药物治疗等数据。 相似文献
13.
败血症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败血症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败血症AR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计算APACHE Ⅱ和ATN-ISI积分,并与非败血症ARF进行对比,运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观察由败血症引起ARF的临床和主要生化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败血症并发ARF者66例,占同期ARF患者的15.6%。多脏器衰竭发生率为87.9%,病死率高达69.7%。单因素分析发现外科原因的败血症、并发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辅助呼吸、少尿、昏迷、多脏器衰竭、在ICU中出现ARF以及慢性疾病数目为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少尿、在ICU中出现的ARF、慢性疾病数目和多脏器衰竭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败血症所致ARF患者预后差,其高病死率与少尿,在ICU中出现ARF、合并慢性疾病数目和多脏器衰竭有关。 相似文献
14.
张晖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5,(3):333-335
原发性胆囊癌是肝外胆道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恶性程度较高,手术切除率较低,预后较差。胆囊癌的相对危险因素包括女性绝经年龄晚、行经时间长,生育次数多,高龄,胆囊腺瘤,胆囊腺肌症,Ⅱ型糖尿病,吸烟,饮食习惯及职业因素等。但最高危因素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导致的感染和炎症。因此,针对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术成为必要。对于胆囊癌,其治疗同样以手术治疗为主,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对根治性手术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膀胱癌发病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膀胱癌的发病率虽然远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有逐渐增高趋势.与大多数恶性肿瘤一样,膀胱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变化过程.除膀胱癌的分级分期之外,目前环境暴露对于膀胱癌进展复发及预后的影响还知之甚少.明确并控制膀胱癌发病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对降低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提高膀胱癌的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临床外科杂志》2021,29(3)
目的 分析乳腺癌骨转移病人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2013~2015年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晚期乳腺癌病人,分析骨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骨转移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晚期乳腺癌病人中,骨转移与病人性别、年龄、种族、组织分级、病理类型、N分期、肝转移、肺转移、ER状态、PR状态及HER-2状态有关(P 0. 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转移与病人的年龄、性别、组织分级、病理类型、N分期、ER状态、PR状态及HER-2状态有关。晚期乳腺癌病人中骨转移病人的总体生存率较高;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病人发病年龄大、黑人、组织分级高、T分期高、没有进行手术及化疗、伴有脑转移、伴有肺转移、伴有肝转移、ER阴性、PR阴性及HER-2阴性均是影响骨转移病人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晚期乳腺癌病人中,骨转移较非骨转移病人预后好。发病年龄大、黑人、组织分级高、T分期高、伴有脑转移、伴有肺转移、伴有肝转移、ER阴性、PR阴性及HER-2阴性均是其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器官,结直肠癌病人出现肝转移一般预后较差。结直肠癌肝转移分为同时性肝转移和异时性肝转移,对众多的临床以及病理学特征进行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影响结直肠癌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有: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癌结节、分化程度、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等。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预后的因素有:肝转移灶大小及数目、肝外器官转移、原发灶手术切除、肝转移灶手术切除、全身药物治疗等。因此,手术切除肝转移灶、药物治疗获得手术切除机会等治疗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存活率。由众多因素组合起来的评分系统,能够较好地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并发胃肠道功能不全综合征(GIDS)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30日-2012年10月30日间北京市海淀医院ICU中收治的11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以肠内喂养不耐受(FI)、胃肠道出血(GIH)和麻痹性肠梗阻(PI)为主要表现的GIDS,将患者分为GIDS组和非GIDS组,记录其性别、年龄和入院24 h时的病情、实验室检查等25项指标,观察预后(ICU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对上述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脓毒症并发GIDS的高危因素.结果:共有72例脓毒症患者(65.5%)发生GIDS,其中,以FI 合并PI的发生率最高,为45.9%.同非GIDS患者相比,GIDS患者ICU病死率更高(47.2% 比21.1%,P=0.007),住ICU时间更长[(18.6±13.6)d比(14.2±7.8)d,P=0.03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958,95%CI 1.925~1.992,P=0.016)、血C反应蛋白(OR=1.136,95%CI 1.051~1.229,P=0.001)和早期应用儿茶酚胺类药物(OR=6.016,95%CI 2.225~16.263,P=0.000)是脓毒症患者发生GID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能预测GIDS的发生.结论:GIDS是脓毒症常见的并发症,并影响患者的预后;高龄、血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和早期应用儿茶酚胺类药物的脓毒症患者发生GIDS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绵竹市高血压人群梗阻性肾病发病情况,同时对其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06月—2019年06月绵竹市高血压人群948例作为本次调查对象,统计绵竹市高血压人群梗阻性肾病发病情况,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绵竹市高血压人群梗阻性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