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 80例实施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前不同时间的焦虑程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前6 h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本组术前12 h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6 h 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对照组术前6 h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前的焦虑情绪,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护理效果。方法对11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总结护理效果。结果 118例行PCI治疗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15例术后恢复正常生活能力,2例因出院后并发心力衰竭生活不能完全自理,1例在出院1年后死亡。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PCI术后的患者要实施全程的护理干预,包括住院初期、术后无症状期及出院后,要有良好的患者家属配合,保证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邓慧琴 《淮海医药》2009,27(5):452-45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PCI术的护理方法。方法术前注意生命体征等功能及血糖、症状监测;术后加强低血压的观察,动脉鞘管及抗凝治疗、便泌、尿潴溜的护理,处理好穿刺点。结果27例均顺利完成治疗和护理,共植入支架60枚,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有针对性的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工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经皮冠脉介入术护理流程优化方案的应用分析.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5月至12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措施完成度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巡房监测、健康评估方面护理措施完成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7,(12):1637-164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强化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后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10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PCI术后均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次+氯吡格雷片75 mg,每日1次,持续4周;观察组患者于术前15 d每日晚饭前加服辛伐他汀片20 mg。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IL-18、左室射血分数(LVEF)、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TG、TC、LDL-C和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hs-CRP、IL-6、IL-18和LVE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hs-CRP、IL-6、IL-18和LVEF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但观察组hs-CRP、IL-6和IL-1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PCI术前强化辛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后的心血管炎症反应程度,预防冠状动脉血栓再形成,降低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 100例高龄ACS患者均行冠脉造影证实病变,20例患者行急诊PCI术,80例行择期PCI术,观察近、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临床预后。结果 96例介入治疗成功,治疗成功率为96.0%;靶病变治疗成功率为95.6%(151/158),随访期间发生15例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论高龄ACS患者行PCI术手术成功率高、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7.
何水云  王卉  熊娜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117+119-117,119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1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PCI术,迅速进行术前准备及救治,术中密切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术后护理,积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186例AMI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救治成功率为100%.结论 对AMI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可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急诊PCI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正>冠脉介入性诊疗操作术后动脉穿刺部位的出血性并发症是困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重要问题之一。有研究显示,穿刺股动脉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9%,其中局部血肿4.4%[1]。笔者所在科收治了1例老年冠脉综合征患者。现将护理总结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男,72岁。因反复发作性胸部闷痛4 d,于2013-04-06入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于当日经股动脉行急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效护理干预在比伐芦定预防STEMI患者急诊介入术中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7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5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5例,试验组75例。两组患者静脉应用比伐芦定均按标准执行,其中试验组围术期额外给予有效护理干预,而观察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无复流、院内出血事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院外依从性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末TIMI≤2级0例,而对照组为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97.4%vs.80.0%,P<0.05)、术后服药情况(96.27%±4.63%vs.73.24%±3.75%,P<0.05)、生活方式改善情况(95.15%±4.12%vs.70.19%±3.67%,P<0.05)、门诊随访情况(93.64%±4.55%vs.75.36%±5.26%,P<0.05)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均无BARC定义2级以上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急性STEMI患者常规给予比伐芦定预防无复流的同时,给予有效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预防术中无复流的发生,并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体满意度及院外依从性情况。  相似文献   

10.
李华柱 《安徽医药》2018,22(2):356-358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干预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QRS-T转角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性纳入120例ACS患者,行急诊PCI手术开通罪犯血管,术后分为美托洛尔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60例.另选取60名年龄相符,非冠心病(CHD)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术前和术后额面QRS-T夹角情况与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ACS患者PCI术前额面QRS-T夹角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3.565,P=0.01).在急诊PCI后第3天可见美托洛尔组ACS患者额面QRS-T夹角明显回落(75.5±11.6)°vs(52.1±17.4)°,P<0.05.美托洛尔治疗与ACS患者急诊PCI术后额面QRS-T夹角改变(r=0.755,P=0.002)成正相关,而与MACE发生率(r=-0.543,P=0.009)存在负相关.ACS患者急诊PCI术后使用早期加用美托洛尔治疗后可以使MACE发生风险降低25%(P=0.009)、△额面QRS-T夹角(每增加1°)使MACE风险降低9%(P=0.011),而Gensini评分(每增加1分)使MACE发生风险升高45%(P=0.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早期应用美托洛尔治疗可以促进额面QRS-T夹角水平回落.额面QRS-T夹角回落幅度与MACE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目前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是ACS患者抗栓治疗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强力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ACS患者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的联合应用增加了出血风险,而出血风险又增加发生死亡、心肌梗死(MI)或卒中的风险,其原因可能与输血和/或停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有关.因此,权衡抗栓效应及出血风险可进一步改善ACS患者临床疗效.本文就ACS患者有关接受PCI前后的抗凝治疗策略的一些大型临床试验及抗凝药物在当今早期侵入性冠状动脉治疗时代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ACS主要发病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小板激活和凝血酶的形成,最终导致血栓形成.目前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是ACS患者抗栓治疗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广泛应用,ACS患者PCI围手术期抗栓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备受关注.本文就ACS患者有关接受PCI前后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的一些大型临床试验及抗血小板药物在当今早期侵入性冠状动脉治疗时代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治疗,对2组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结果出院时,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入院时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及依从性,是护理学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BNP水平短期内的变化。方法观察对象为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4例,7~10天后行PCI。49例经球囊预扩后置入支架,23例则直接支架置入,并测定术前、术后即刻、1h、3h、6h、12h的BNP水平。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即刻BNP显著升高,3h达到高峰,12h渐恢复至基线水平。而49例球囊预扩后的BNP水平较直接支架置入术后有升高,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BNP水平有一过性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的改变,并评价丹红注射液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4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治疗组(21例)和常规治疗组(21例),两组病例在冠脉介入术前和术后次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丹红治疗组介入治疗术后即静脉滴注注射液14 d后复查上述指标,并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和两组间比较.结果 ACS患者血小板强化指标CD62P、CD63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经丹红注射液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丹红注射液治疗后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临床上可用于冠脉介入术后预防和治疗冠脉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老年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护理的临床观察,探讨老年患者介入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的护理特点和注意事项。方法:比较老年组(244例),非老年组(582例)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的效果。结果:两组渗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别;老年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局部红肿发生率略高于非老年组;两组均未发生假性动脉瘤。结论:通过观察和总结,老年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是安全可靠的。但一定要掌握好老年患者介入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护理干预冠脉介入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脉介入(PCI)治疗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脉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术前两组患者均相同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和术前宣教及指导,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在术前6~12h及术后2~3d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SAS和DSD得分均超过划界分(50分),而实验级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SAS和DSD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术前系统的护理干预改善PCI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8.
心血管病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最为凶险的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范畴,它的主要发病机制为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冠脉内不全堵塞性血栓和附壁血栓为其特征,其中10%可以发生急性闭塞性血栓,抗血小板和抗凝血酶药物可减少不稳定型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冠脉介入操作后发生对比剂损伤(CI-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宣武医院全年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1 007例次,资料完整的ACS患者206例次。根据KDIGO标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非CI-AKI组)(195例)和CI-AKI组(11例)。观察指标: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心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痛风,慢性肾脏病)、术前尿酸、血肌酐和尿素(术前、术后48 h内或7 d内)、手术类型、病变血管数、水化和血容量。通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ACS患者PCI术后CI-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206例次患者中11例次(5.34%)发生CI-AKI。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肌酐清除率和高尿酸血症病史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急诊手术(OR=4.881)和高尿酸血症病史(OR=5.916)是CI-C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对于CI-AKI的认识不足导致CI-AKI的发病率较低且漏诊率高,PCI术后水化不足。急诊PCI和既往诊断高尿酸血症是C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术前尿酸水平相比,既往诊断高尿酸血症对于CI-AKI的发生有更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卢艳娥  李娜  王相红  郭新字  梁莉  曹卫国 《河北医药》2010,32(14):1980-198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指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血栓形成所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ACS约占冠心病的50%以上,是常见的心内科急重症,具有发病急、病情重、不稳定、变化快的特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ACS尤其是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