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散发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成份与正常人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 :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及健康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成份的含量 ,并相互比较。 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IgA、IgG及C4显著高于正常人(P <0 .0 5~ 0 0 1)。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存在同样免疫学异常 ,遗传因素可能是构成精神分裂症免疫学异常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家庭教育,旨在了解家庭教育对其预后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中自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G(IgG)的变化。方法:对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单独应用氯氮平治疗;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IL—6的浓度,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IgG的血浆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在治疗前血浆IL—6、IgG的水平显著增高,治疗6周症状缓解后仍显著增高;症状基本缓解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3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脊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中IgG,IgA,IgM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这提示精神分理解症患者确有免疫学方面的异常。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体液免疫异常在精神分裂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2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患者血清中IgG、IgA、IgM及补体C3、C4含量,并与正常人作对照分析。结果未治疗组血清中IgG、Ig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及治疗组(P<0.01),而IgM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及未治疗组血清C3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体液免疫异常,对其发病可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3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脊液中的免疫球蛋白(Ig)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中IgC(P<0.001)、IgA(P<0.05)、IgM(P<0.01)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这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确有免疫学方面的异常。  相似文献   

7.
早期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早期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影响。方法:对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期在3个月以内知的,在住院期间配合积极家庭干预及出院后继续干预(干预组)并与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期在3个月以上治疗条件相仿,无家庭干预(对照组)进行对照。对两组的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干预组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的家庭干预能促进服药的依从性,减少复发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疗效和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 以11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早发组(≤25岁,39例)、中青年组(> 25岁,≤50岁,42例)、晚发组(> 50岁,29例),将这些对象进行分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比分析各组患者入院时的病情严重程度,对所有患者均采用利培酮治疗,对比各组患者系统治疗30天后的PANSS量表减分率以评估患者的治疗疗效。2年后,对三组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量表评分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分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2年后各组间的预后情况有无差异。结果 早发组入院时的PANSS量表评分高于中青年组和晚发组(P<0.01、P<0.05),治疗30天后PANSS量表减分率方面中青年组高于早发组(P<0.05),出院时利培酮的用量方面中青年组低于早发组(P<0.05)。2年后的GAF评分方面中青年组高于早发组和晚发组(P<0.01、P<0.01),PANSS评分方面中青年组和晚发组均低于早发组(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的首发精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首发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治疗期(duration of untreated psychosis,DUP)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共入组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回顾性对其DUP进行评估,依据中位数约48周将其分为短DUP组103例和长DUP组90例;对两组出院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用药剂量以及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结果:长DUP组患者首次住院时间[(71.74±34.54)d]较短DUP组[(35.93±17.57)d]明显延长(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长DUP组平均用药剂量明显高于短DUP组(P0.01)。对入院量表评分进行对比发现,短DUP组阳性症状评分大于长DUP组(P0.01),阴性症状评分小于长DUP组(P0.001);对出院PANSS评分进行对比发现,短DUP组总分小于长DUP组(P0.001),阳性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性症状评分短DUP组显著小于长DUP组(P0.001)。结论:尽早治疗可明显缩短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减少用药剂量,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0.
慢性精神分裂症免疫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作者检测了6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液免疫、细胞免疫、红细胞免疫功能、补体C3、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受体含量的变化,并与32名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G,C3含量,CD3^+细胞、CD4^+细胞,C3b花环百分率,红细胞免疫粘附增强因子活性均降低(P<).05-0.001),而CIC含量、IC花环百分率及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活性均升高(  相似文献   

11.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年预后,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蠢衷,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家庭负担量表(FIS)对86例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性患者生活质量中的角色功能的分值高于女性,而躯体疼痛和社会功能的分值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患者。患者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与躯体功能呈显著负相关,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以及一般精神病理分与患者生活质量中的角色功能、社会功能以及角色情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患者生活质量中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和情感职能因子分与FIS中的经济负担、对家庭日常活动的扰乱、对家庭娱乐活动的影响以及对家庭关系的影响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结论:经济状况、精神症状等因素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裂症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并与30名正常对照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gG,补体C3低于正常对照;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IgG低于正常对照;而血清IgA、IgM、C4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脊液IgA、IgM、C3、C4由于含量低于该方法的检测下限,未作比较。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部分体液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3.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标准化评定工具对14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10年随访及预后评定,对预后有关影响因素作单因素分析和Logest回 归多因素分析.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年随访时总体结局良好者23例(19.2%),一般者34例(28.3%),不良者63例(52.5%).单因素分析有11项观察指标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远期预后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病前职业功能水平、治疗依从性、起病形式和家庭关系.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远期预后受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影响,总体结局较差,其中部分影响因素可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4.
神经心理测验预测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近期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与首发精神分裂症近期预后有关的神经心理测查指标。方法:对16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给予氯丙嗪或氯氮平治疗,于治疗前分别作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铁槽铁钉测验、手指敲击测验、利手测验、动作功能测验、手功能协调测验、连线测验、连线测验B、威期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语言流畅性测验等11项刘经心理测查各1次,并作BPRS、SANS、功能总体评定量表(GAF)各1次,治疗12周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免疫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测定张震,滕凯,严善明,田志宏,祁曙光,陈德沂,夏友春,孙建华,姜厚壁,徐斌免疫系统异常作为精神分裂症病因假说的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近年来人们对其免疫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定量测查,但国内外文献报道迄今尚无肯定和一致...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我们对1990~ 1997年在本院住院的 72例精神分裂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 ,并于 1992年 12月至 1999年 12月进行了随访。对象和方法  72例中男 48例 ,女 2 4例 ;年龄 9~ 14岁 ,平均 (12 .6± 0 .8)岁 ,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修订本中精神分裂症的标准 ,住院时间 >6周。于 1992年 12月~ 1999年 12月分别进行 3年、5年和 8年的随访。采用儿童大体评定量表 (CGAS)评定 ,分为 4级 :81~10 0分为痊愈 ,6 1~ 80分为显著进步 ,5 1~ 6 0分为进步 ,≤ 5 0分为无效。由 2…  相似文献   

17.
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近期结局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73,自引:2,他引:73  
目的 系统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系列标准化评定工具对20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在出院后1年时进行随评估。结果 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近期结局的主要因素依次为:随访期间的服药情况、家庭社会支持、注意障碍、意志减退、病前职业功能水平、思维贫乏、情感淡漠及起病形式(R^2=0.5526)。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近期结局受生物、心理及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可干预因素起重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预后的相关因素,对145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筛选出的相关因素为病前性格、病后生活事件、家庭照顾、组织关心和维持治疗;单因素分析(x^2检验)筛选出的相关因素为出生胎次、病前性格、发病年龄、首次入院时病程、病后生活事件、住院总时间、自杀次数、家庭照顾、组织关心和维持治疗。对影响精神分裂症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987—1997年首次住院的儿童(起病年龄≤14岁)精神分裂症患者(儿童组)124例和同期首次住院的成人(起病年龄25~30岁)精神分裂症患者(成人组)120例,采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大体评定量表(GAS)及自制调查表,以随访与量表现场测评相结合的方法获得资料,数据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儿童组服药依从性(90例,77.6%)好于成人组(73例,64.0%;)χ~2= 5.11,P<0.05);复发率(29.3%)低于成人组(42.1%;χ~2=4.10,P<0.05)。(2)儿童组预后良好者(91例,78.4%)显著多于成人组(65例,57.0%)。(3)儿童组的社会功能[(2.11±1.02)分]和日常生活能力[(18.78±9.17)分]优于成人组[(3.48±1.86)分和(21.82±8.67)分;P<0.01和P<0.05]。(4)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儿童精神分裂症预后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家庭关爱程度,首次住院疗效,起病形式,服药时间和病期(P<0.01)。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总体预后较好;充分的家庭关爱,首次住院疗效好,急性起病,坚持长期治疗和病期较短者的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裂症预后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538例分裂症患者随访了10.78年,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与分裂症预后,包括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等相关因素,发现分裂症患者的预后比30年前有了明显好转。家庭关心,组织照顾等32项因素与不同的预后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