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6月~200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1例患者和同期行鼻侧切开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所有患者系Ⅰ期和Ⅱ期病例。结果在鼻内镜下治疗的11例患者中,10例一次性手术完全切除,1例15个月复发再手术治愈。在鼻侧切开术下治疗的11例患者中1例恶变,6例一次性手术完全切除,2例术后发现残留,予以微波处理,2例分别手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复发,均再手术治愈。所有病例均随访3年,均未再复发。结论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视野清晰、损伤小、面部无瘢痕、患者康复快,术后换药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并分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11月至2022年11月62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后1年复发的15例作为复发组,将未复发的47例作为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鼻部手术史、肿瘤发生部位、病程、Krouse分期情况,并采用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饮酒、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与吸烟、鼻部手术史、肿瘤发生部位、Krouse分期有关(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鼻部手术史、肿瘤发生部位、Krouse分期均是影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鼻内镜术后,吸烟、手术史、肿瘤位置及Krouse分期是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的危险因素,需要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干预,以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及可行性,观察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57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均行鼻内镜下切除手术。根据病变程度和范围,选择经典式鼻内镜手术,鼻内镜中鼻道、下鼻道联合上颌窦开窗术,鼻内镜辅助下Caldwell—Luc手术。观察术后复发率。结果随访1~3年,(23±9)月。复发率10.5%(6/57),其中经典式鼻内镜手术9.7%(3/31),鼻内镜中鼻道、下鼻道联合上颌窦开窗术10.0%(2/20),鼻内镜辅助下Caldwell—Lue手术16.7%(1/6)。复发6例均行二次鼻内镜手术,随访6—12个月,平均7.5月,无再次复发。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损伤小,术后复发率低,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学上属于良性肿瘤,占鼻部肿瘤的0.5%~4.7%,具有易复发、易侵袭和易恶变的特点[1]。既往多采用鼻侧切开术治疗,手术创伤大,患者难以接受。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手术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以及高分辨率CT对肿瘤的定位、侵犯范围及骨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采用电动吸切钻行鼻内镜手术223例.其中鼻息肉切除联合鼻窦开放手术167例,治愈好转率92.8%(155/167);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40例,全部治愈;鼻中隔偏曲嵴突切削磨除术6例,全部治愈;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10例,治愈9例,术后10月复发1例.作者认为鼻内镜手术中应用电动吸切钻是功能性鼻内镜外科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能准确安全切除病变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腔、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平扫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10月至今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6例的CT平扫表现,其中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龄29~76岁,平均53岁.分析鼻腔、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平扫价值.结果:36例均为单侧,呈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影,多位于上颌窦口和筛窦交界处,常沿中鼻甲生长,常伴轻度鼻甲骨质吸收,并易引起同侧副鼻窦口梗阻而造成相应鼻窦积液、骨质增厚硬化.结论:CT平扫对鼻腔、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检出具有很高的价值,对定性缺乏特异性,能提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能性,判断肿瘤的范围,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2005年10月~2012年9月104例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根据病变范围和分期情况,分别采用中鼻道径路鼻内镜手术、联合尖牙窝径路鼻内镜手术及联合柯陆径路鼻内镜手术3种手术方法。结果中鼻道径路鼻内镜手术时间(68±8)min,出血量(93±17)ml;联合尖牙窝径路手术时间(89±19)min,出血量(162±28)ml;联合柯陆径路手术时间(112±18)min,出血量(206±36)ml。3种术式术中均彻底切除肿瘤,无并发症发生。104例术后随访16~36个月,平均24个月,中鼻道径路复发4例,联合尖牙窝径路复发2例,联合柯陆径路复发2例,总复发率7.7%(8/104)。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01—2017-12间收治的9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行鼻侧切开手术,观察组行鼻内镜手术。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和1 a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和缓解疼痛,复发率低且美观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联合改良柯一陆手术,寻找鼻腔鼻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根基部彻底切除,根治NIP的手术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月诊治有完整随访资料的42例经鼻内镜联合改良柯-陆手术治疗的NIP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2例均找到根基部一次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24-84个月,平均42.1个月,其中5例复发,复发率为12.0%,均为筛窦复发.结论;鼻内镜联合改良柯-陆手术容易寻找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根基部,术野清晰手术范围准确,切除彻底,术后复发率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扩大)内壁切除术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扩大)内壁切除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均在鼻内镜下完全切除。10例随访12~72个月,平均30个月;术后仅1例术后1年后复发;10例均无溢泪发生。结论鼻内镜下上颌窦(扩大)内壁切除术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基本接近鼻侧切开的手术范围;最大优点是可避免面部瘢痕、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晰、能够准确完整地切除肿瘤、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镜及鼻内镜联合径路治疗鼻内翻性乳突状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1月~2010年9月有随访资料的鼻内翻性乳头状瘤45例,按Krause分期T1期2例和他期32例采用单纯鼻内镜术,T3期10例采用鼻内镜联合柯-陆氏术式,T3期1例采用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术。结果45例平均随访3.5年(6个月-9年),5例术后复发,复发率为11.1%。结论鼻内镜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Krause T1、T2期肿瘤可采用单纯鼻内镜术,Krause T3期肿瘤可采用鼻内铺联合传统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良性鼻-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 2004年3月~2009年11月对11例良性鼻-颅底肿瘤,鼻内镜下先切除鼻腔鼻窦肿瘤,逐渐接近颅底,仔细辨认颈内动脉等重要解剖结构,然后分块切除肿瘤,最后修复颅底缺损。结果 11例鼻-颅底肿瘤鼻内镜下全部切除,术中出血量100~450 ml,平均175 ml;手术时间105~210 min,平均146 min。术后未出现脑脊液鼻漏、细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病理类型:巨大筛额窦囊肿2例,鼻咽纤维血管瘤3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蝶窦骨化纤维瘤1例,翼腭窝神经鞘瘤1例,侧颅底炎性肌母细胞瘤1例。11例随访6~58个月,平均41个月,鼻窦CT扫描和鼻内镜复查无肿瘤局部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利于辨别颅底重要的解剖结构和肿瘤的彻底切除,是治疗鼻-颅底良性肿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介绍逆行颊肌黏膜瓣一期修复经鼻内镜切除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创面的方法。方法 应用鼻内镜经鼻孔完整切除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采用患侧面动脉前颊支为蒂的逆行颊肌黏膜瓣,经口鼻隧道转移到鼻腔,一期修复肿瘤切除术后创面。结果 共治疗3例,术后颊肌黏膜瓣全部完全成活,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逆行颊肌黏膜瓣用于修复侵及鼻阈的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后创面,解决了继发鼻腔瘢痕挛缩狭窄的问题。与鼻内镜下肿瘤切除手术同期完成,提高了手术质量,减少了需二期手术矫正继发畸形的可能性。本手术不仅可以修复各种鼻腔肿物切除术后创面,预防鼻腔瘢痕性狭窄形成,而且可以用于治疗既往已经形成的鼻腔瘢痕性狭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视频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9年4月至2013年11月经视频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行切除术的23例病例,包括鼻腔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5例,复发性上颌窦息肉7例,上颌窦囊肿5例,真菌性上颌窦炎6例。术前均行鼻窦冠状位加轴位CT扫描,选择的病例为病变位于上颌窦内壁及泪前隐窝区,考虑经上颌窦自然口入路而病变不能完整切除者;若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则在术前行MRI检查,并明确为上颌窦病变。结果 23例病例经试探性手术证明经上颌窦自然口入路不能完整切除病变部位,改行视频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能良好暴露上颌窦各壁,彻底切除病变,并随访6~24个月。术后鼻后滴漏、流涕、鼻腔臭味、头痛、头晕症状逐渐消退,其中1例由于病变累及鼻泪管而将鼻泪管切除,导致术后发生溢泪现象,继而给予视频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而好转,至术后第6个月时,溢泪现象消失。1例患者术后于术侧上颌中、侧切牙部位有麻木感,1个月后消退。1例术后病理检查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恶性变,经院外放射治疗失访,余下随访的22病例中,1例下鼻甲形态略有缩小,其余病例均形态良好,上颌窦光滑,下鼻道开窗形态良好。结论 视频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切除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能良好暴露上颌窦各壁,视野宽、损伤小,便于病变观察和切除,不留死角,疗效满意,维护了鼻腔形态及功能。同时为开展翼腭窝等侧颅底区域手术提供了一种入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方法2008年8月-2012年6月对88例累及上颌窦的内翻性乳头状瘤分别采取鼻内镜中鼻道入路切除肿瘤(A组,n=34)、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尖牙窝入路切除肿瘤(B组,n=28)、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除(C组,n=26)。结果随访18~64个月,3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35.3%(12/34)、7.1%(2/28)、3.8%(1/26),有显著性差异(χ2=13.003,P=0.002),其中C组显著低于A组(Z=-2.906,P=0.004):B组显著低于A组(Z=-2.617,P=0.009),B、C组无显著差异(Z=-0.524,P=0.601)。结论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除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可以减少手术盲区,切除肿瘤较为彻底,较中鼻道入路有较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鼻内翻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上颌窦鼻内翻乳头状瘤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人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鼻侧切开术。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踪随访2~3年,治疗组患者的恶变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鼻内翻乳头状瘤的效果显著,术中微创治疗,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中的价值。方法: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27例中,采用鼻内窥镜者14例(鼻内窥镜组),经鼻侧切开者13例(鼻侧切开组),并将两种手术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随访1.6年。并发症:鼻内窥镜组(2例)明显低于鼻侧切开组(6例),P<0.01;住院时间:鼻内窥镜组(12.3d)明显短于鼻侧切开组(18.7d),P<0.01;术中出血量(Ⅰ~Ⅱ):鼻内窥镜组(185ml)亦明显少于鼻侧切开组(525ml),P<0.01。结论:鼻内窥镜术是治疗Ⅰ~Ⅱ级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一种较好的方法;对于Ⅲ~Ⅳ级病例,使用鼻内窥镜术应持谨慎态度,鼻侧切开术仍不失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鼻腔、鼻副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发生于鼻腔、鼻副窦内及粘膜覆盖部位的一种上皮源性肿瘤,不包括鼻前庭或外鼻部皮肤的硬性或外生性乳头状瘤。其临床特点是有复发倾向,有破坏性及恶变性。病理特点是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倒生,向粘膜下层呈内翻性生长。为保存颜面形态和功能,从1986年以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病因、病理和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并随访患者。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29例合并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42例行膀胱灌注治疗,随访3个月~5年,1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泌尿系少见的良性肿瘤,易合并移行细胞癌,很少复发,预后良好。确诊需行内镜检查及活检。TURBT是其标准治疗方法。术后予膀胱灌注有利于防治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微创治疗累及上颌窦的复杂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0月18例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累及上颌窦的复杂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4例,年龄17~73岁,平均49.3岁。术前行CT、MRI检查,明确病变累及泪前隐窝、齿槽隐窝并伴有上颌窦各壁多发骨质破坏。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清除上颌窦内病变,处理肿瘤根蒂处黏膜并清除受累骨质,视病变范围处理筛窦、蝶窦、额窦。术后定期鼻内镜检查随访,观察症状改善、并发症及肿瘤原位复发、远处转移情况。结果 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经鼻内镜检查、换药,随访6~40个月,平均24个月。9例术后患侧鼻腔通气改善,头痛等临床症状消失,鼻内镜检查窦腔上皮化,无视力下降、复视、溢泪等并发症发生;5例术后囊泡或肉芽增生,经鼻内镜换药2~4周消失;2例病理提示伴癌变,术后放射治疗,随访9、13个月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2例术后复发,经再次鼻内镜手术,扩大切除病变,分别继续随访12、15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泪前隐窝入路治疗复杂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可彻底清除上颌窦病灶,手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