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秦巧红  赵杰 《华夏医学》2009,22(3):480-481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患者听性脑干反应测听的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0耳患耳治疗前进行了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测听测试.结果:Ⅴ波潜伏期在正常范围预后好,Ⅴ波缺失预后差.Ⅰ-Ⅴ波间期在正常范围预后好,Ⅰ-Ⅴ波间期延长或缺失预后差.结论:听性脑千反应测听能够给突聋患者预后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突发性耳聋(突聋)患者听性脑干反应(ABR)的测试结果,对突聋的临床疗效和预后进行判断。方法:对300例突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ABR及纯音测听检查。结果:Ⅴ波异常(包括波的缺失及潜伏期延长)与ABR各波均异常者预后相同且最差,其次是Ⅰ波缺失与Ⅰ、Ⅲ波均缺失者,第三为Ⅰ波潜伏期延长与Ⅰ、Ⅲ波潜伏期均延长者,Ⅲ波异常或各波间期延长者预后相对较好。结论:ABR能够为突聋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突发性耳聋1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永志  方琦 《华夏医学》2004,17(6):967-969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的预后因素。方法:对114例(134耳)突发性耳聋患者根据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听力曲线形状、听力损失程度列项分组,对治疗前后听力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各组间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年轻人突聋治愈率高于老年人,越早治疗听力预后越好,早治疗优于晚治疗,听力损失严重者听力恢复较差,尤其是全聋者预后更差,听力曲线呈上升型或平坦型者较下降型或全聋型理想。结论: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突聋治愈率的关键.听力曲线图可为突聋预后做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4.
对125例突发性聋(突聋)住院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突聋发病高峰在每年第一季度,高发年龄为40~59岁,听力开始恢复时间为(7.52±4.68)d,治愈时间为(13.19±3.55)d。突聋疗效与发病天数、听力损失程度、听阈曲线类型、是否伴有眩晕症状有关。突聋在发病1周内开始治疗、听力损失程度轻、听阈曲线呈上坡型或平坦型、不伴眩晕、经治疗1周内听力即有改善者,疗效好,预后佳;而发病在22d以上、听力损失在91dB以上、听阈曲线呈下坡型或岛状型、伴有眩晕、在治疗15d以上听力仍无改善者,疗效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外伤后听力损失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确评定外伤后听力损失程度的方法。方法:测试主诉外伤后听力下降的85例、97耳的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ABR)及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AERP),并综合分析测听结果。结果:97耳均测试出真实听力,其中反应真实23耳(23.71%),夸大性聋58耳(59.79%),伪聋16耳(16.49%)。结论:采用多种听力学检查方法综合评估能鉴定伤耳的真实听力。  相似文献   

6.
听性脑干反应ABR为电反应测听法ERA之一,听性脑干记录的波形与脑干中听觉神经原存在一定联系。ABR检查能反映脑干和听功能。本文收集了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1988年9月~1989年9月24例突聋(24耳),发现ABR波V维持时间最长,恢复出现最早,波Ⅰ消失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听神经病的听力学基本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28耳听神经病患者临床病史、纯音测听(puretone audiometry)、镫骨肌反射(stapedial muscle reflex)、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40 Hz相关电位(40 Hz 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畸变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及瞬态耳声发射(transient-evoked otoacousticemission)等听力学相关资料.结果 纯音测听示患者中24耳以轻至中度低频感音性聋为主(听力图上升型),2耳为中重度全频听力下降(听力图平坦型),2耳为低、高频听力下降(听力图鞍型).声导抗鼓室图全部正常,镫骨肌反射消失,全部病例可引出畸变耳声发射及瞬态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各波不能引出,40 Hz相关电位检查只有1例未引出,其余均引出.14例患者中有13例能闻其声,不能辨其语.结论 异常听性脑干反应、正常畸变耳声发射及瞬态耳声发射、纯音听阈升高(以低频为主)的感音神经性聋、镫骨肌声反射未引出、听性脑干反应阈值与纯音听阈不符均是听神经病的主要特征,应与一般感音神经性聋和中枢性聋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ASSR)在突聋听力检查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在长航总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并符合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制订的突聋诊断依据的双耳突聋患者20例,上述患者在同一天内的安静或自然睡眠状态下分别进行ASSR、听性脑干反应(ABR)和纯音测听检查,分析ASSR与纯音测听和ABR的相关性。结果 0.5、1.0、2.0、4.0 k Hz ASSR与纯音测听相关性分别为0.834、0.921、0.961、0.935。其中0.5 k Hz ASSR阈值与纯音测音阈值的差值在10~20 d B,其余频率差值在5~15 d B。除0.5 k Hz外,其他几个频率段ASSR与纯音测听结果均有较高的相关性(P<0.05)。ASSR与Click ABR的比较表明两种测试方法所得结果具有较高的相关性(P<0.05)。结论 ASSR频率特异性好,刺激强度高,能同时测试左右耳共8个频率的听阈,是一种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客观测听方法。ASSR与纯音测听和ABR有极高的相关性,在突聋诊断和听力损失程度评定中有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邓龙刚  李美娟 《海南医学》2011,22(14):49-50
目的探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与噪声性聋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纯音测听计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仪检测50例职业性噪声聋患者和50例听力正常者,比较纯音测听与BAEP反应阈检测结果。结果轻度、中度噪声聋组的纯音测听结果与BAEP反应阈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EP反应阈与纯音测听差值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中度噪声聋组差值高于轻度噪声聋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例被检查者BAEP反应阈与纯音测听值的差值为(14.58±7.46)dB,经相关分析发现,BAEP反应阈与纯音测听值呈正相关(r=0.755)。结论 BAEP检测能为职业性听力损伤的诊断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但与主观语频听阈仍不能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龄者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和预后。方法 选择对69例60岁以上高龄突聋患者通过纯音听阈测听及经颅多谱勒检查,其中12例眩晕者加做MRI检测。结果 治疗无效者37.6%,有效率29.1%,治愈率为33.3%,其中12例耳聋伴眩晕者显示有不同程度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结论 评定高龄者突聋疗效时,应先与健耳作比较,显示有不同程度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可能复发,复发后听力损害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患者治疗前后听性脑干反应的变化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34例突发性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听性脑干反应和纯音听阈测试.结果 ABR检测的阳性率为100%,94.1%为内耳型(32/34),5.9 %表现为混合型(2/34),表明本病主要损害外周段听神经.治疗后部分病人随着临床听力恢复,消失的I、III、V波出现,潜伏期和波间期正常.结论 ABR有助于病变定位及评价治疗效果,较好反映了听神经和脑干功能状态,对突发性聋的诊断、治疗与预后评价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准确评定外伤后听力损失程度的方法。方法 :测试主诉外伤后听力下降的 85例、97耳的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 (ABR)及 4 0Hz听觉相关电位 (4 0HzAERP) ,并综合分析测听结果。结果 :97耳均测试出真实听力 ,其中反应真实 2 3耳 (2 3.71% ) ,夸大性聋 5 8耳 (5 9.79% ) ,伪聋 16耳 (16 .4 9% )。结论 :采用多种听力学检查方法综合评估能鉴定伤耳的真实听力。  相似文献   

13.
听性脑干反应测听是临床客观听力检测的一项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在临床上,耳外伤及颅外伤主述听觉障碍者比较多,由于外伤可以造成鼓膜穿孔及中、内耳出血等病变,故常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听性脑干反应除了给耳聋患者提供临床诊断的科学依据,也为司法部门在伪聋的鉴定及民事纠纷的确诊提供客观数据。本文对40例耳外伤病例ABR变化观察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207例小儿脑干电反应测听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聋、哑、语言发育障碍、智力低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耳中毒药物及其他疾病患儿脑干电反应测听波V反应阈、波形分化、波形出现率、耳间波V潜伏期差和耳间峰I—V潜伏期差的表现特征。证明脑干电反应测听在小儿听力评价和听觉神经通路病变定位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者采用微电机对54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研究突发性聋顶后的影响因素。找出了三个突发性聋听力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1.耳聋开始发生至到达高峰时间长短与预后关系最为密切。耳聋愈快达高峰,预后愈差,耳聋达高峰时间愈长,预后则愈好。2.纯音测听8KHz听力情况与预后关系密切、能测得8KHz听阈者,恢复听力的可能性大。3.发病至就诊时间愈短,预后愈好,时间愈长则预后愈差。并建立了判断顶后的最优回归方程,耳科医师可用此方程估计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30例突聋病人疗效分析表明,突聋发病后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反之则趋差,提示对突聋患者,应早期治疗利于听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年来,由于电子计算技术被引入于医学研究领域,已有可能通过改进信号噪声比,不需经过手术,便可从体表引出听觉系统声诱发电位,如反映听皮层机能的皮层声诱发电位(ERA),反映脑干的脑干电位(BSR)及反映内耳的蜗电图(ECochG)。听觉系统诱发电位的记录,尤其如脑干电位(Jewett,1970)等快电位在听生理研究、客观测听(包括工伤事故听力鉴定、伪聋鉴定、儿童听力鉴定等)、耳聋及脑干占位性疾病的定位诊断上均有重要价值,进展较快。  相似文献   

18.
听神经病     
目的 :介绍一种特殊的感音神经性听力疾患—听神经病 ,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听力学特点。方法 :报道 5例听神经病患者 ,2例为成人 ;3例为儿童。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对患者进行纯音测听、脑干电反应测听、耳声发射、耳蜗电图及语言辨别率等听力学检查。结果 :5例均主诉听力下降 ,听力学检查纯音听阈为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聋 ,与纯音测听不相符的语言辨别率明显下降 ,不能引出脑干诱发电位 (ABR) ,耳蜗电图基本正常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基本正常。提示外毛细胞功能正常 ,病变可能在听神经。结论 :听神经病是一种主诉听力下降 ,纯音听阈为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聋 ,不能引出脑干诱发电位 (ABR)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正常的听力疾患 ,临床上应与其他感音神经性聋区别  相似文献   

19.
单侧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与听力的关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孟新  李兵  李素芳 《重庆医学》2003,32(3):325-326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176例单侧耳突发性聋,治疗前病程在10d以内,同一治疗方案及疗程,观察伴或不伴眩晕患者的疗效。结果:突发性聋伴眩晕者多表现为重度或高频听力损失,此两组听力损失型伴或不伴眩晕疗效均不满意,而不伴眩晕者多表现为低频或平坦型听力损失,且大多可以获得满意疗效。结论: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与预后无相关性,疗效与治疗起始听力损失的曲线类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突发性聋(突聋)是指短时间内(数天内)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聋。因致聋原因很多,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复杂且不尽相同,故迄今尚无一个简单有效且适用于任何情况的药物或疗法。但掌握影响突聋预后的因素,对其治疗意义重大,可以帮助恢复或部分恢复已损失的听力。作者对100例突聋综合治疗,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突聋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18~66的岁,除3例为双耳同时发病外,余为单耳。将100例突聋患者分成5组,分组方法是:A组为伴耳鸣者与不伴耳鸣者;B组为伴眩晕者与不伴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