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声损伤中声预处理的听力保护作用及其MDA 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声预处理对噪声性听力损失的保护作用,并从氧自由基途径探讨其机制.方法:32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声预处理 强噪声暴露组(A组),单纯强噪声暴露组(B组),仅预处理组(C组),无噪声对照组(D组),每组8只.A组豚鼠先经声预处理(87 dB白噪声暴露10 d,每天5 h),无噪声情况下恢复48 h后再暴露110 dB白噪声5 h.B组不经声预处理,直接暴露相同110 dB白噪声5 h.C组豚鼠仅接受声预处理(同A组).A、B、C 3组动物在噪声暴露前后分别测定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D组动物在实验开始和结束各测定1次ABR.分别计算4组动物听力阈移.在最后1次测定ABR之后,将A、B、C、D 4组动物同时处死,取耳蜗,用TBA荧光法测定耳蜗组织匀浆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C、D组动物阈移平均值范围为0.83~2.5 dB和0~1.36 dB,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A、B两组动物在强噪声暴露后24 h,A组click平均阈移为12.5 dB,短纯音(4、6、8 kHz)平均阈移范围为13.75~16.25 dB;B组click平均阈移为30.83 dB,短纯音(4、6、8 kHz)平均阈移范围为35~35.83 dB,明显高于A组(P<0.05).A、B、C、D 4组动物耳蜗组织MDA含量为(164±18)、(188±24)、(149±14)和(146±11) nmol/L.统计结果表明,B组动物耳蜗组织MDA含量明显高于A组、C组、D组(P<0.05);而A组与C组和D组动物耳蜗组织MDA含量没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声预处理(87 dB 白噪声 10 d,每天5 h)不会造成豚鼠听力损失,并可以减轻随后强噪声(110 dB 白噪声 5 h)引起的听力损失;声预处理可能是通过降低MDA含量而发挥听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在豚鼠娱乐性噪声所致听力损失中保护作用的剂量依赖性.方法 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只,噪声对照组(每天迪厅音乐暴露2 h,连续14 d)7只,LTG实验组(迪厅音乐暴露2 h/d,每天暴露前腹腔注射LTG,连续14 d)27只,实验组又分为A组[20 mg/(kg·d),i.p.]、B组[30 mg/(kg·d),i.p.]、C组[50 mg/(kg·d),i.p.] ,每组各9只.采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 DPOAE)、耳蜗铺片、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不同剂量LTG对娱乐性噪声所致听阈损失及耳蜗损害的保护作用.结果 娱乐性噪声暴露第14天,3个实验组动物较之噪声对照组,有较小听阈偏移幅度及较高DPOAE反应幅值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其中B、C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它们又明显强于实验A组(均P<0.01);3个实验组耳蜗毛细胞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减弱程度比噪声对照组为轻,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扫描电镜示噪声对照组外毛细胞(outer hair cell,OHC)静纤毛异常,而各实验组均接近正常.结论 拉莫三嗪能减轻噪声对耳蜗的损害,对听觉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腺苷在急性噪声性声损伤中对耳蜗谷氨酸和复合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豚鼠暴露于白噪声118 dB SPL(sound pressure level,声压水平) 30 min,同时耳蜗灌流单纯或含不同浓度(0.1、1或5 mmol/L)腺苷的人工外淋巴液,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噪声暴露前、后外淋巴中谷氨酸浓度,测试噪声暴露前后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的阈值.结果:噪声暴露后耳蜗外淋巴液中谷氨酸含量显著升高, 给予1 mmol/L 和5 mmol/L腺苷可以抑制谷氨酸浓度的升高.噪声暴露后复合动作电位阈值增大, 同时给予腺苷灌流组阈移减小.结论:腺苷可使噪声暴露后耳蜗外淋巴中谷氨酸浓度明显降低, 复合动作电位阈移值减小,提示腺苷对急性声损伤耳蜗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盐酸山莨菪碱(654-2)对豚鼠噪声性听力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与654-2防治组.损伤组与654-2防治组均给予噪声暴露.654-2防治组在噪声暴露前30 min肌内注射654-2,另2组同法注射生理盐水.各组豚鼠在噪声暴露前与暴露后3 d、14 d、28 d分别测ABR阈值,并采用硫代巴比妥钠荧光比色法测定耳蜗MDA含量.结果:噪声暴露后3 d、14 d、28 d损伤组和防治组ABR阈移与耳蜗MDA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654-2防治组噪声暴露后14 d与28 d时,以上2指标均低于损伤组(P<0.05或0.01).结论:654-2可部分减轻噪声所致的听力损失.其机制可能为654-2在一定程度上清除了噪声产生的过量过氧化物从而保护了毛细胞,使听力得到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5.
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扩展高频测听及常频纯音测听对3组青年人(对照组、听阈正常组和听阈异常组)的听力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听力正常组及听力异常组扩展高频听阈高于对照组,其扩展高频听阈引出率下降;听力异常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在0.75—8.00kHz均低于对照组。扩展高频测听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与常规纯音测听相比可灵敏地反应耳蜗受到的早期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不同转换系数调整脉冲噪声所致工人高频听力损失剂量-反应关系曲线。方法以32名接触脉冲噪声的机械制造工人和163名接触稳态噪声的纺织工人为观察对象,用个体计量仪采集工人8 h工作期间的噪声暴露数据,计算8 h等效声级(LAeq.8h),并按不同转换系数(ER)将LAeq.8h和噪声作业工龄合并为累积噪声暴露量(CNE)。用常规方法测量工人左右耳气导听阈,按GBZ49-2002对听阈作年龄性别校正,并诊断是否为高频听力损失。结果用ER=3计算,脉冲噪声组的CNE[(103.2±4.2)dB(A).年]明显低于稳态噪声组[110.6±6.0 dB(A).年],P<0.01。增大ER值,脉冲噪声组的CNE升高,当ER=5.5时脉冲噪声组的CNE与稳态噪声组的CNE(ER=3)相似[110.3 dB(A).年vs 110.6 dB(A).年]。脉冲噪声噪声组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68.8%)与稳态噪声组(65.0%)相似,P>0.05。两组CNE与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间均存在典型的剂量-反应关系,均P<0.01。用ER=3计算,脉冲噪声100~109 dB(A).年组的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76.9%,90.9%)明显高于稳态噪声组(30.4%,50.0%,P<0.05);脉冲噪声组用ER=5.5计算CNE时,各组间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与稳态噪声组(ER=3)相比(0%vs 11.1%,33.3%vs 30.4%,70.0%vs50.0%,62.5%vs 79.5%,100.0%vs 9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ER=3时脉冲噪声组CNE与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与稳态噪声组相比出现曲线左移,斜率增大;增大ER值,脉冲噪声组曲线右移,斜率减小,当ER=6时脉冲噪声组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与稳态噪声组(ER=3)的曲线基本重合。结论脉冲噪声所致高频听力损失的危害在能量相同的情况下大于稳态噪声。增大ER值可以使脉冲噪声组的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与稳态噪声组基本重合。  相似文献   

7.
二硫化碳对噪声致工人听觉系统损伤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暴露于CS2 和噪声环境中作业工人的调查 ,旨在了解二者联合作用对人体听觉系的影响 ,为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年龄在 2 3~ 4 5岁之间的作业工人 65 9名 ,将其按照高浓度CS2和噪声及低浓度CS2 和噪声分为A、B两组 ,应用GB75 83 87《声学纯音气导听阈测定听力保护作用》听力测定方法及AS 72型听力计对工人的听阈进行测定。结果 :高浓度CS2 对人体的听觉系有影响 ,A组人员的高频听损明显高于B组人员 ,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A组人员相对于B组人员而言 ,其听力损害的危险度为 2 .2 6。结论 :本研究显示高浓度CS2 和噪声联合作用可加重作业工人的听觉系损伤  相似文献   

8.
神经生长因子对豚鼠噪声性听力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噪声性听力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听阈,耳蜗酶组织化学检测等为指标,观察豚鼠每天在115dB(A)稳态噪声连续6d的暴露(45min/d)前,肌肉注射不同剂量的NGF及鼠皮层声诱发电位,听毛细胞琥珀酸脱氢酶(succinic dehydrogenase,SDH)活性的影响。结果:A「NGF:100BU/(kg.d),im.」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镁对豚鼠噪声性听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8只豚鼠随机分为稳态噪声组和脉冲噪声组各14只(28耳)。两组再随机各分为镁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小组各7只(14耳)。镁实验组的豚鼠自暴露噪声前20天起予25%硫酸镁按每天500mg/kg分2次肌注,直至暴露噪声结束后6天。所有豚鼠每天定时暴露于噪声4小时,连续暴露6天,观察噪声暴露前后所有豚鼠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变化。结果:(1)噪声暴露后在稳态噪声组与脉冲噪声组中,镁实验组与对照组耳均出现脑干诱发电位Ⅲ波潜伏期的延长、反应阈的上升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的降低,与暴露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镁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镁条件下,脉冲噪声对脑干诱发电位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影响较稳态噪声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脱离噪声暴露6天后,稳态噪声组与脉冲噪声组中,镁实验组耳的脑干诱发电位Ⅲ波潜伏期和反应阈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均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没有恢复正常,较暴露前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镁条件下,稳态噪声组和脉冲噪声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镁可减轻豚鼠对噪声的敏感性,使其在接触噪声后听觉受损较轻且恢复较快。增加镁的摄入对噪声性听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帆  欧阳静萍 《医学新知杂志》2002,12(3):142-143,146
目的:旨在观察脑活性能否拮抗庆大霉素素蜗毒性。方法:取听力正常豚鼠50只,随机分为脑活素组10只[肌注脑活素360mg/(kg.d),10ds];大庆霉素组15只[肌注庆大霉素120mg/(kg.d)10d];庆大霉素+脑活素组15只(肌注等量庆大霉素+脑活素10d);生理盐水组10只(肌注等量生理盐水10d)。用药前及用药10d并饲养一周测试听性脑干反应(ABR),第17d处死,行左耳耳蜗铺片、右耳石蜡包埋切片,并在光镜下观察内耳病理形态变化,对损失毛细胞进行计数。结果:庆大霉素+脑活素组ABR阈值明显低于庆大霉素组,耳蜗各回毛细胞平均失率明显低于庆大霉素组。结论:脑活素对庆大霉素所致毒性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豚鼠耳蜗底回接近末端和耳蜗顶部区域局部微循环障碍的听力损伤特点。方法:光化学法在豚鼠耳蜗底回接近末端1/2段或耳蜗区域分别诱导局部微循环障碍;常规火棉胶切片观察耳蜗形态学变化;Madsen2250诱发电位系统记录各频率CAPN1。结果:当耳蜗底回接近末端发生局部微循环障碍时,听力损全国各地以高频最明显,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低频听力损失。当耳蜗顶部区域发生局部微循环障碍时,听力损害以低频为主,同时也伴有不同程度的高频听力损失。结论:耳蜗不同部位的局部微循环障碍可以导致不同频率范围为主的听力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豚鼠听阈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豚鼠随机分为6组(1个对照组和5个实验组,每组5只),实验组分别予以不同剂量紫杉醇腹腔内注射,检测用药前、后各组动物ABR阈值。结果:实验组听力水平用药后均显著减低,相关分析显示,总药量与听力损失程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紫杉醇可导致轻到中度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微量渗透泵 (MOP)向豚鼠耳蜗灌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bFGF) ,观察其对庆大霉素中毒所致耳聋的保护作用。方法 :10只豚鼠分成庆大霉素致耳聋组及正常组 ,于 2组豚鼠右耳耳蜗植入MOP灌注bFGF ,分别于灌注前 ,灌注后 1周、2周测ABR阈值 ,扫描电镜观察耳蜗组织形态。结果 :耳聋组在灌注bFGF后 1周、2周ABR阈值较灌注前降低 (P <0 .0 5 ) ,耳蜗毛细胞形态得以恢复 ;正常组ABR阈值及形态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MOP持续恒速耳蜗灌注bFGF对耳蜗中毒的毛细胞有修复作用 ,对正常耳蜗功能和形态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腺苷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腺苷注射液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纯种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5组:生理盐水组、腺苷低剂量组、腺苷中剂量组、腺苷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药硝酸异山梨酯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使心肌缺血,80 min后恢复血流,并持续灌注40 min,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治疗组分别于结扎40 min后经股静脉静滴腺苷114、228、456μg.kg-1.min-1、硝酸异山梨酯3μg.kg-1.min-1,生理理水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记录不同时点的肢体Ⅱ导联和体表各导联的心电图,观察各组在不同时间点血压、心率、心电图ST段的变化,测定心肌梗死范围的百分比,评价腺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腺苷和硝酸异山梨酯对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影响,但腺苷明显减轻ST-T段的抬高,同时使心肌梗死范围明显缩小,并呈剂量依赖性,药效与硝酸异山梨酯相似。结论:腺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腺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腺苷(Ado)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腺苷组:于结扎前1min给予Ado(0.4ml/kg)左心室内注入;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左心室内注入。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45min,制作大鼠MIRI模型。实验结束后检测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测量缺血前与再灌注45min后左心室收缩期峰压(LVSP)差值和左心室舒张期末压(LVEDP);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结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腺苷组大鼠SOD活力提高(P<0.05)而MDA生成量减少(P<0.01),且LVSP差值及LVEDP均减小(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SOD活力明显下降(P<0.05)而MDA生成量明显增高(P<0.01),且LVSP差值及LVEDP明显增高(P<0.05,P<0.01);对照组大鼠心肌纤维断裂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腺苷组无出血、坏死,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可导致缺血心肌进一步损伤,Ado可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噪声对豚鼠耳蜗外淋巴液中氨基酸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噪声暴露于对耳蜗外淋巴液中氨基酸浓度的影响.方法:安静组和噪声组豚鼠分别暴露于安静环境(40 dB SPL)和白噪声(115 dB SPL) 2 h,抽取两组动物耳蜗外淋巴液,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分光检测分析氨基酸浓度.结果:安静组动物耳蜗外淋巴液中含有14种氨基酸,与正常哺乳动物脑脊液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十分接近.耳蜗外淋巴液中谷氨酸含量安静组为(6.6±0.2) μmol/L,而噪声组为(10.3±1.1) μmol/L, 后者比前者高55%,P<0.01.结论:噪声暴露可使耳蜗外淋巴中谷氨酸浓度明显提高, 推测这种提高可能和噪声导致毛细胞过度释放谷氨酸和谷氨酸转运体不能正常运转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