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熏蒸组30例,非熏蒸组30例,疗程为20天,分析RA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的变化,观察熏蒸疗法对急性炎症(RF、ESR和CRP)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3.3%;治疗组显效率为66.6%,对照组显效率为33.3%;治疗组治疗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减少,晨僵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ESR、CRP和RF均有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结论:中药熏蒸治疗R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薰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分为薰蒸组21例,非薰蒸组21例,非薰蒸组给予美洛昔康和甲氨喋呤口服,薰蒸组在非薰蒸的基础上加中药薰蒸,疗程为20d,疗程结束后分析RA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的变化,观察薰蒸疗法对急性炎症(RF、ESR和CRp)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及IL210的含量变化,分析薰蒸疗法对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3.3%;治疗组显效率为66.6%,对照组显效率为3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减少,晨僵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ESR、CRp、RF及TNFα、IL210均有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结论:中药薰蒸治疗R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千斤拔油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RA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片,每次10 mg,急性期每周2次,缓解期每周1次,口服;观察组予千斤拔油针,隔日1次,每周3次。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及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比较2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和晨僵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34/38),对照组为62.2%(24/3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持续时间明显减少(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和晨僵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ESR、CRP、RF、IL-1、IL-6、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ESR、CRP、RF、IL-1、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千斤拔油针可改善RA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关节炎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白三烯B4(LTB4)、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的影响,探讨艾灸对RA的骨保护机制。方法:将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连续治疗5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双侧肾俞、足三里及阿是穴艾灸治疗,每周3次,连续治疗5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晨僵评分、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28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生化法检测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LTB4、IL-17、TNF-α、MMP-9的含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VAS评分、晨僵评分、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DAS28评分和血清中RF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5),治疗组CRP、ESR、LTB4、IL-17、TNF-α、MMP-9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晨僵评分、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DAS28评分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升降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升降散合五味消毒饮,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ESR、CRP、RF、ALB、ALT、AST、CR、WBC、HB水平,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关节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变化.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ESR、CRP、RF、关节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用升降散合五味消毒饮治疗活动期RA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CD59的影响。方法:检测60例活动期RA患者血小板参数、血小板CD59及各活动性指标(ESR、α1-AGP、CRP、RF),并将60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新风胶囊实验组35例和正清风痛宁对照组25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CD59、各活动性指标的变化,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并检测上述指标。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RA患者PLT、PCT、MPV显著升高,CD59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两治疗组总有效率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实验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新风胶囊组及正清风痛宁组患者ESR、α-AGP、CRP、RF显著降低,CD59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与正清风痛宁对照组相比,新风胶囊组PLT、PCT、ESR显著降低,CD59显著升高(P〈0.01或P〈0.05)。②PLT、PCT与IgG、ESR、CRP、RF、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呈正相关关系,PLT还与关节压痛和晨僵时间呈正相关,与CD59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活动期RA患者血小板参数PLT、PCT显著升高,且与CD59、ESR、CRP、RF、IgG和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具有相关性,提示PLT、PCT可以作为反映RA活动性的一项客观指标;新风胶囊能降低活动期RA患者PLT、PCT及炎症活动指标,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小板CD59的水平,抑制过亢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EORA)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活动期EOR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予甲氨蝶呤片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依降钙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益肾蠲痹丸。2组均2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实验室指标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变化,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2组间总有效率,治疗4个月后ACR20、ACR50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2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ESR、CRP及RF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减少或降低(P0.05),且治疗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ESR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2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ESR、CRP及RF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或降低(P0.05),且治疗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RF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期EORA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并且安全、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断藤蝎子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RA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断藤蝎子汤治疗,对照组予断藤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服药后4周、8周及12周进行临床评价及记录。用药期间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关节压痛总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健康调查(HAq)指数,治疗8周、12周关节压痛总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疼痛VAS评分、HAQ指数、关节肿胀总数、平均握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周关节压痛总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疼痛VAS评分,治疗8周、12周后关节压痛总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疼痛VAS评分、HAQ指数、关节肿胀总数、平均握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8周后关节压痛总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总数、关节肿胀指数、HAQ指数,治疗12周后关节肿胀总数、关节肿胀指数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功能缺陷评定量表(DAS-28)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DAS-28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断藤蝎子汤治疗RA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治疗RA的疗效。方法:患者常规予以非甾体抗炎药和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外,辅以红花注射液静脉滴注,并与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作对照,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相关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经2周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ESR和CRP均有明显改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4.29%)高于对照组(77.14%)(P〈0.05),其中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治疗前后差值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对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症状有良好效果,而且毒副反应轻微,是值得推荐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0.
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熏蒸组(药物内服及中药熏蒸)与非熏蒸组各30例(单用药物内服),疗程20d;比较两组急性炎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治疗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减少,晨僵时间缩短优于对照组,ESR、CRP、RF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熏蒸治疗RA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升降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升降散合五味消毒饮,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ESR、CRP、RF、ALB、ALT、AST、CR、WBC、HB水平,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关节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ESR、CRP、RF、关节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升降散合五味消毒饮治疗活动期RA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蜂针输穴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的影响。方法 7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蜂针输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蜂针经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持续时间和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优于对照组的75.0%(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肿胀及关节压痛数均减少(P0.05),晨僵持续的时间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持续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RF、CRP及ESR水平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RF、CRP及ES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蜂针输穴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清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肾蠲痹丸结合西药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益肾蠲痹丸加抗类风湿西药治疗;对照组仅单纯采用抗类风湿西药治疗,连续用药4周,并随访2月。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PAF含量均明显减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治疗组治疗后血清PAF含量还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关节压痛个数和关节肿胀个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治疗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失访率治疗组为10.00%,对照组为27.50%,2组失访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肾蠲痹丸可明显降低活动期RA患者血清PAF含量,改善晨僵、关节压痛和肿胀,临床疗效和患者依从性好,降低患者血清PAF含量是其治疗RA患者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运用瑶药千斤拔油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IL-1、IL-6和TNF-α等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于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骨伤科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6例,纳入符合观察标准的患者80例,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所有患者进行编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给予瑶药千斤拔油针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疗程结束后通过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及评估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和晨僵持续时间等症状改善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IL-1、IL-6和TNF-α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8%高于对照组的62.2%(P0.05);两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降低ESR、CRP、RF、IL-1、IL-6和TNF-α浓度(P0.05或P0.01),但观察组下调尤其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瑶药千斤拔油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较佳,能明显下调ESR、CRP、RF及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关节滑膜的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影响,探讨其产生疗效的机制。方法:将54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7例用黄芪注射液、三七总皂甙注射液联合来氟米特、甲氨喋呤治疗;对照组27例仅用来氟米特、甲氨喋呤治疗,2组均以20天为1疗程,2疗程后观测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MMP-3、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尿常规,中医证候、休息痛、晨僵时间、握力、关节肿胀数(SJC)、关节压痛数(Uc)及患者、医生总体评价积分。结果:临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30%,对照组为74.0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疾病活动性(DAS28)评分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89%,对照组为62.9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护〈0.05)。治疗后治疗纽休息痛、晨僵时间、握力、rfJc、关节压痛指数、SJC、关节肿胀指数、患者总体评分、医生总体评分各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RF、ESR、CRP、MMP-3各指标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关节疼痛、心悸气短、肢冷不温、倦怠乏力、面色及舌质改变等中医症状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均能耐受完成治疗。结论:益气活血法联合西药治疗RA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养血通络方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将88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养血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MTX)加来氟米特(LEF)治疗]、对照组(41例,MTX加LEF治疗)。每组均治疗12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及C反应蛋白(CRP)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43/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31/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晨僵时间、休息痛、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指数、肿胀关节指数、ESR、RF及CRP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ESR、RF及CRP改善程度较对照组为优(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为胃肠道不适为主,但治疗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养血通络方联合MTX加LEF治疗RA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且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风湿Ⅱ号药膏穴位贴敷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湿热痹阻型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3例予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组5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风湿Ⅱ号药膏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持续时间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健康状况评定量表(HAQ)进行评定,包括穿衣和修饰、饮食、站立、卫生、行走、抓握、伸手取物及活动8项内容;比较2组治疗前后RF、ESR及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68%,对照组总有效率71.7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关节肿胀数及关节压痛数减少(P0.05),晨僵持续时间缩短(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对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持续时间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HAQ穿衣和修饰、饮食、站立、卫生、行走、抓握、伸手取物、活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对HAQ各项评分及总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RF、ESR及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RF、ESR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湿Ⅱ号药膏穴位贴敷治疗湿热痹阻型RA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及体征,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RF、ESR及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秦理  杨孝兵  刘丽敏  龙小琴  邵丰 《新中医》2021,53(11):88-92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辅助艾拉莫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数字奇偶法分为熏蒸组与常规组各48例,常规组给予西药艾拉莫德治疗,熏蒸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蒸辅助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熏蒸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常规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熏蒸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及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2组治疗后风湿实验室指标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熏蒸组血清RF、CRP、ESR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熏蒸组血清TNF-α、IL-1β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采用中药熏蒸辅助艾拉莫德治疗,与单用艾拉莫德比较,有利于提升临床疗效,减轻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改善实验室指标,减轻炎症反应,可作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味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来氟米特片口服20mg,每日1次;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独活寄生汤1:3服和中药熏蒸治疗。疗程1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监测患者肿胀关节数、触痛关节数、晨僵持续时间(rain)、疼痛VAS评分、双手平均握力、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结果:2组肿胀关节数及关节触痛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CRP、ESR、RF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味联合中药熏蒸可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尪痹片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9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尪痹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98%,高于对照组的63.83%(P0.05);两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ESR、R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尪痹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较好,相关指标改善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