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选择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肾内科1997-2006年行规律性血液透析的患者786例,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并分析其与透析时间、输血、透析器复用的关系。结果786例患者中HBV感染45例(4.4%),HCV感染146例(14.2%),(HBV+HCV)感染12例(1.5%),肝炎病毒感染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是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透析时间、输血及透析器复用是血液透析患者感染肝炎病毒的高危因素,通过严格控制,HBV、HCV感染的危险性有望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探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病毒性肝炎的措施。方法对2009~2011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室的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及乙型肝炎6项,回顾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HBV)23.2%,丙型肝炎病毒5.6%。不同年龄和性别在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HB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透析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HBV感染组60.1±25.7月比非感染组43.0±25.3月,P<0.01)。HC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HCV感染组85.7%vs.非感染组15.7%,P<0.05)、透析年限(HCV感染组65.9±35.9月比非感染组43.0±25.3月,P<0.05)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是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率在输血次数的差异无显著性,与透析年限的差异有显著性,丙型肝炎感染率随输血次数及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严格隔离可以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预防维持性血透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是各种肾替代治疗中发展最早、应用最普遍的方法,挽救了大量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命[1-2].但随着血液透析应用的日益广泛,随之而来的肝炎病毒的感染问题也越来越得到关注.研究表明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已成为血液透析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血透患者感染肝炎病毒后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也是增加并发症、病死率和移植肾功能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控制和预防血透患者的肝炎病毒感染十分迫切.作者对在本院进行维持性血透的患者进行了调查,以了解本血透室HCV、HBV感染的发生率,总结护理经验,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预防维持性血透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是各种肾替代治疗中发展最早、应用最普遍的方法,挽救了大量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命。但随着血液透析应用的日益广泛,随之而来的肝炎病毒的感染问题也越来越得到关注。研究表明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e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和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44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HBV五项、抗-HCV、抗-HIV和TP抗体.应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BsAg阳性的透析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及抗-HCV阳性的透析患者血清中HCV—RNA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49例透析患者HB.sAg、HBsAb、抗-HCV、TP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90%、20.71%、8.69%、1.78%,抗-HI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中,HBsAg阳性患者中,HBV-DNA阳性率为46.15%,DNA拷贝数为1.1×104—3.7×10^7 IU/mL;抗-HCV阳性者中,HCV-RNA阳性率为58.97%,RNA拷贝数为8.1×10^3~1.5×10^7IU/mL。≥60岁和〈60岁两组患者HBsAg、抗-HCV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HBV、HCV感染率相对国外较低,但感染现象在各年龄段普遍存在。TP感染情况与国内外报道相似,应加强管理防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分别采用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抗HCV抗体、HCV核心抗原及HCV—RNA,并且采用酶促动力法检测其转氨酶水平。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血清抗HCV抗体阳性率为29.5%(36/122),部分患者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HCV核心抗原阳性率为8.2%(10/122);HCV—RNA阳性率为27.0%(33/122)。其中,6例(4.9%)抗HCV抗体阴性者可检出HCV病毒血症,10例(8.2%)抗HCV抗体阴性者可检出HCV抗原。有输血史者和透析时间较长者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明显增加。结论HcV感染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较为普遍,且感染率与输血、透析时间有关。同时检测抗HCV抗体、HCV核心抗原与HCV—RNA(或其中二项)有助于提高HCV感染诊断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7.
总结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医院感染预防措施.按照HBV、HCV预防干预措施的不同,划分为3个阶段.1997年7月-2000年7月的主要预防措施:透析材料复用;条件允许者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其余患者以输血纠正贫血;不定期检测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2000年8月-2003年8月的主要预防措施:透析材料复用;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定期检测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2003年9月-2009年9月的主要预防措施:透析材料全部一次性使用.比较3个阶段患者HBV、HCV感染情况.第1阶段HCV感染率28%;HBV感染率38%;第2、第3阶段HCV感染率均为0;HBV感染率均为11%.强化HBV、HCV感染预防,以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及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可使HBV、HCV感染率显著下降,但透析器规范化复用与一次性使用对感染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及其有关因素。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53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逆转录一套式PCR法检测HCV—RNA。回顾分析5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的临床资料。结果 5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乙型肝炎病毒(HBV)22.6%、丙型肝炎病毒(HCV)41.5%、HBV/HCV总感染率49.1%,HC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透析年限的差异有显性,而HBV感染组、非感染组在输血次数、透析年限的差异无显性。结论 病毒性肝炎仍是血液透析(HD)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中以HCV的发生率最高。严格消毒措施,血源筛选,减少输血,对减少透析中肝炎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并分析可能的感染危险因素。方法检测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统计患者曾经输血情况和透析龄,分析上述两个原因与肝炎病毒感染率的关系。结果多次输血治疗和透析龄长增加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应加强透析治疗环节交叉感染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自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方法:对15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病毒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尤以丙型肝炎发生率最高,并发现发生率的高低同反复输血及透析年限呈相关性。结论:病毒性肝炎仍足血液透析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专机专用,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输血,避免交叉感染,提高免疫力,采用过氧乙酸液消毒,从而减少病毒型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与预后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探讨预防控制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措施。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88例HD患者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CV抗体,随访3年,分析HCV感染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血清转氨酶(ALT)异常的关系,并观察转归及预后。结果88例患者中,抗-HCV阳性率为10.2%,HCV-RNA阳性率为4.5%,HCV总感染率11.4%。随访3年无新感染者;单纯HCV感染者未出现血清转氨酶(ALT)增高及影像学所见的肝损害;5例抗-HCV( )伴有HBcAb( )者均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及早期肝硬化表现。结论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有关;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HBV与HCV同时感染者更易出现肝脏损害,值得重视。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探讨预防控制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措施。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88例HD患者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CV抗体,随访3年,分析HCV感染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血清转氨酶(ALT)异常的关系,并观察转归及预后。结果88例患者中,抗-HCV阳性率为10.2%,HCV-RNA阳性率为4.5%,HCV总感染率11.4%。随访3年无新感染者;单纯HCV感染者未出现血清转氨酶(ALT)增高及影像学所见的肝损害;5例抗-HCV( )伴有HBcAb( )者均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及早期肝硬化表现。结论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有关;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HBV与HCV同时感染者更易出现肝脏损害,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长期血透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以达到进一步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血透患者感染HBV和HCV。方法:收集2003年5月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者共99例,调查其血透史及输血史,检查其血清HBV标志物(HBV鄄M)和HCV抗体(抗鄄HCV)情况,并与患者初始血透治疗前该指标比较,分析血透中HBV、HCV感染发生情况及原因。结果:①初始血透治疗前99例患者中抗鄄HBs阳性51例,HBV鄄M全阴性者48例;2003年5月51例抗鄄HBs阳性者仍保持不变,但48例HBV鄄M全阴性者中13例各HBV相关抗体出现,占27.1%,其余35例HBV鄄M仍为全阴性;13例出现HBV抗体的患者接受血透治疗平均为3.5年,9例有输血史,与35例仍为HBV鄄M全阴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②初始血透治疗前99例患者中抗鄄HCV阳性2例,抗鄄HCV阴性者97例;2003年5月上述患者中新增抗鄄HCV阳性51例,新增感染者与未感染者相比,血透治疗的时间显著较长(P<0.01),有输血史的患者亦显著增加(P<0.05)。结论:与普通人群相比血透患者感染HBV的危险性相当大;血透患者中存在着较高的HCV感染率,可能与HCV有较大的变异性导致对传染源的诊断遗漏以及丙型肝炎传播途径的多样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1年1月至2013年3月于本中心接受MHD达3个月或以上的患者共183名,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183例MHD患者中有19名患者感染HCV(10.38%),其中抗HCV抗体13例(7.1%),HCV-RNA阳性19例(10.38%).单因素分析表明,HCV感染与透析龄、透析总次数、异地透析次数、复用透析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异地透析次数(0R=1.060,95% CI=1.019~1.103,P=0.004)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0R=-3.816,95% CI=1.119~13.009,P=0.032)为本中心MHD患者HC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通过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如血透室分室分机、血透室患者/医务人员合理的比例避免共用注射药物及复用透析器,减少频繁异地透析及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可有效的控制HCV传播、降低HCV感染率.其中严格控制异地透析频度及乙肝患者传播途径对防治透析中心丙肝病毒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丙型肝炎与炎症因子及动脉粥样硬化、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4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患者20名,抗体阴性患者20名。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心超及常规生化数据,并记录临床数据。结果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组IMT[(1.25±0.36)比(0.96±0.27)mm,P〈0.05]、C反应蛋白(CRP)明显高于抗体阴性组[(5.56±2.34)比(2.25±1.34)mg/1,P〈0.001]。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组患者胆固醇(CHO)、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血红蛋白(Hb)、体重指数(BMI)均低于抗体阴性组患者。两组患者心超结果左室内径(LVD)、左房内径(LAD)、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质量指数(LVMI)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M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可能由于尿毒症其他因素的影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心肌病变的影响没有在这组患者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的基因型及同源性,结合临床流行病学资料,为血液透析中心HCV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测定抗-HCV阳性的MHD患者的HCV-RNA定量,对HCV-RNA定量≥1×103 IU/ml的MHD患者,通过巢氏反转录(RT)-PCR对5’UTR及NS5B区进行扩增,扩增产物通过Sequence Scanner v1.0导出峰图,Muscle进行序列比对,MEGA5.1构建进化树以确定基因分型,bootstrap1000检验进化树可靠性,Blat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 183例MHD患者中,抗-HCV阳性13例,抗-HCV阳性率为7.1%。HCV-RNA定量≥1×103IU/ml者9例中,1b型7例,6a型2例。1b型中,PC1与PC2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PBC17与PC2间的遗传距离为0.008,PC29与PBC31间的遗传距离为0.035,PC32与PBC34间的遗传距离为0.102;6a型中,PC11与PC20间的遗传距离为0.068。PC1与PC2的同源性为100%,PC2与PBC17的同源性为99.23%,PC29与PBC31同源性为96.63%,PC32与PBC34的同源性为90.64%,PC11与PC20同源性为93.63%。9例患者的平均感染时间为(67.4±26.3)月,平均透析时间为(81.5±38.1)月,4例(PC2、PC11、PC29和PBC31)为输入性HCV感染者,另5例(PC1、PBC17、PC20、PC32和PC34)是在本中心接受MHD后的8~77月间发现HCV感染。在本中心感染的5例患者中,2例(PC32和PC34)有输血史及更换透析单位,3例(PC1、PBC17、PC20)无输血、更换透析单位、肾移植等感染HCV危险因素,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具有同源性的病例PC1和PBC17与感染源(输入性感染者)PC2患者有多次同班或邻班、相邻机位、同一护士操作的血液透析记录。结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的抗-HCV阳性率为7.1%。1b型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HCV感染的最常见基因型,其次为6a型。其中3例1b型患者(样本PC1、PC2和PBC17)HCV感染为同一流行株,同源性达99%以上,结合流行病学资料确定1例患者(PC2)为输入性传染源,与之同源感染的PC1和PBC17患者的可能传播途径为,因当时未对HCV阳性和阴性患者分区治疗、同一护士同时操作HCV阳性和阴性患者、护士未规范手卫生、护士操作不同患者未更换手套、共用肝素等不规范操作。近3年,本中心将抗-HCV阴性及HCV感染、HBV感染者实行分房间(分区)、专用透析机治疗、专人管理阳性患者、严格实施卫生部《血液净化标准化操作规范》管理,未再发新的感染患者,表明上述措施可有效防止血液透析中心内的交叉感染。本研究为血液透析中心HCV医源性感染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调查分析2011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所有MHD患者的感染控制筛查结果,按HCV阳性和HCV阴性分组,比较两组间CAD的患病率并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77例MHD患者中,HCV阳性率为9.0%,CAD患病率为23.9%;HCV阳性组CAD患病率为41.2%,明显高于HCV阴性组(22.8%,P=0.013)。Logistic相关分析显示,MHD患者CAD的发生与HCV感染无关,而年龄、血红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是MHD患者发生CA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CV感染并非MHD患者CAD事件的危险因素,HCV能否预测MHD患者的CAD事件需要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17.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126个月随访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价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FICV)的阳转率和危险因素。方法随访1998年6月-200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进行的血液透析患者,共检测2080例次血液透析患者,采用ELISA法每隔6月在同一实验室检测抗-HCV。结果1998年6月的抗HCV阳性率为54.7%,每隔半年的阳性率分别为53.8%、52.6%、53.0%、51.2%、45.9%、45.5%、48.2%、35.6%、33.7%、33.7%、31.7%、30.4%、28.4%、27.2%、24.5%、20.8%、19.4%、16.6%、14.4%、15.3%和15.2%。在1~126个月随访期间,总计225例患者阳转,随访1~12月者阳转率为4.5%,13-24月者为6.9%,25~48月者为11.9%,49-60月者28.1%,61~72月者35.1%,73-84月者38.6%,85-96月者阳转率46.9%,97-108月者56.3%,109~126月者63.6%;58例患者阳转而从未输血。结论结果提示透析环境对HCV传播有影响,可能一方面通过共用透析机,~方面是由于未隔离阳性患者;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对降低HCV感染和阳转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