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病历介绍 患者,男,29岁,农民.因反复口齿不清,右侧肢体活动障碍3 d入院.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躯体阵发性抽搐,每次持续2~3 min,可自行缓解,并反复出现口齿含糊不清,右侧肢体无力及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进行性加重.无头痛、恶心呕吐,无烦躁不安,无畏寒发热出汗.  相似文献   

2.
神经梅毒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梅毒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神经梅毒也时肯发病。现将本院收治的2例神经梅毒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对四肢周围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周围神经鞘瘤的MRI图像资料,总结其MRI表现.结果:本组8例四肢周围神经鞘瘤患者,下肢5例,上肢3例.肿瘤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长轴平行于神经干走行方向,T1WI病变多呈等低信号,T2WI多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病变不均匀强化6例,均匀强化2例,肿瘤边界光整,2例可见分叶,包膜呈低信号,脂肪包绕征6例,脂肪尾征5例,靶征3例,神经束膜中断征3例,神经出入征3例.结论:四肢周围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梅毒是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1],随着我国老年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罹患梅毒者日益增多。近2年来我科收治了60~83岁11例老年神经梅毒患者,通过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神经梅毒诊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各种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20例神经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周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有间质型神经梅毒5例,脊髓痨3例,麻痹性痴呆11例;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抗原凝集试验100%阳性,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阳性率为85%,脑脊液检查蛋白增高阳性率为70%,细胞数增高阳性率为80%:头颅CT和MR扫描表现为脑萎缩、梗塞或脱髓鞘病变等改变。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容易出现误诊、漏诊,梅毒的血清及脑脊液检查是诊断的必要依据;神经梅毒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神经梅毒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凌  黄桑 《亚太传统医药》2011,7(1):105-107
目的:探讨梅毒感染后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2009年收治的11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均确诊为神经梅毒;其中8例予青霉素驱梅治疗,5例好转出院,2例无改善,1例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未复查腰穿,无法评估,3例未驱梅治疗出院。结论:神经梅毒好发于中年男性,其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早期发现,及时正规治疗,对本病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男4例,女6例,10例患者血清、脑脊液RPR及TPPA均阳性。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无特异性,首诊易误诊,血清和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查阳性可确诊。青霉素为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男4例,女6例,10例患者血清、脑脊液RPR及TPPA均阳性。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无特异性,首诊易误诊,血清和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查阳性可确诊。青霉素为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影像表现的认识及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临床治疗证实的脑静脉窦血栓的MRI影像资料。结果:13例均行MRI平扫检查;其中11例行MRV;9例行增强扫描;MRI表现为:平扫显示静脉窦内见异常信号,MRV表现为充盈缺损,静脉窦内高信号部分缺失或静脉窦粗细不均;Gd-DTPA显示为空三角征或静脉内充盈缺损影;13例相应静脉窦引流脑组织内可见水肿、出血或梗死。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多数病例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黄波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6):106-106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延迟诊断的原因。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5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找出神经梅毒的特点及误诊原因。结果:脊髓痨型2例,脑膜血管梅毒7例,麻痹性痴呆6例;血和脑脊液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测定均阳性。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建议梅毒血清抗体检测应作为脑炎、脑血管病、痴呆、精神疾病的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SD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上采用磁共振扫描异位病灶,探讨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磁共振表现特点,建立一个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无创、可重复、动态连续的研究方法。方法:取雌性未交配性成熟大鼠,将自体子宫内膜组织种植于左侧腹壁,术后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并对异位病灶进行MRI扫描。结果:模型成功,异位病灶在DWI图像上呈明显的亮高信号,T1WI图像上呈低信号,T2WI图像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楚,CE-T1WI图像上内部无增强。结论:此方法建立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在MRI图像上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病灶部位,便于反复实验及连续性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分析针灸领域相关文献的基本信息,了解该领域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2年6月收录的相关文献,根据设定标准进行筛选,分析年度发文量、期刊分布、作者单位、高被引文献及关键词共现。[结果] 中英文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中文文献主要分布以《中国针灸》为首的239种期刊;作者单位主要集中在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代表的中医药类大学;高被引论文研究多涉及内关、神门、四关、足三里、阳陵泉、合谷等穴位研究,最高被引频次157次;关键词共现以针刺、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电针、脑等36个高频关键词(≥20)为主。英文文献:期刊分布在补充替代医学证据(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等197种杂志;作者单位以综合类和西医类高校为主;高被引论文研究较分散,最高被引频次528次;关键词共现以针刺、功能磁共振、疼痛、功能连接、电针等29个高频关键词(≥20)为主。[结论] MRI技术在针灸领域的应用多集中于探究针灸作用的中枢机制。中国在该领域有一定影响力,但目前中文文献仍缺乏高质量文章,整体影响力不足。今后研究不仅要提高目前的研究热点所发表文献质量,还需要加强多学科交流,扩大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癌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信号特征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1例肝原发癌与转移癌患者根据中医四诊合参分为气阴两虚型、气滞血瘀型、肝胆湿热型,在磁共振图像上观察肿瘤结节的形态、大小,肿瘤DWI信号改变,血管受侵改变,占位征象及周围器官侵犯转移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 ①中医证型与磁共振观察的肿瘤形态有一定相关性(P〈0.05),气阴两虚型中结节型最多(18/26),气滞血瘀型则以巨块型为主(15/20)。②中医各证型中,在DWI图像上表现为不均匀的高信号,以气滞血瘀型为主(12/19);在形成癌栓的病例中,气滞血瘀型最多(8/11),发生周围侵犯者也以气滞血瘀型为主(11/16),其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作为一种新的微观辨证手段有助于中医宏观辨证,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证候的确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部闭合性肌腱损伤的多层螺旋CT与MRI影像特点,比较2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8例经手术证实的手部闭合性肌腱损伤患者病例资料,分析不同类型肌腱损伤的多层螺旋CT与MRI影像特点,比较2种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肌腱损伤多层螺旋CT图像主要表现为肌腱增粗、断端迂曲、密度减低,MRI图像主要表现为断端高信号,孪缩。完全性肌腱断裂多层螺旋CT和MRI诊断无显著性差异。对肌腱慢性局限性损伤,MRI诊断优于多层螺旋CT。结论多层螺旋CT和MRI均为无创检查方法,对肌腱损伤定位、定性准确,可为手术提供准确的解剖依据。在显示慢性局限性肌腱损伤方面,MRI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小腿肌肉撕裂伤的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表现。方法:分析19例有明确小腿外伤病史、临床及MRI资料完整的完全撕裂或部分撕裂伤病例,总结其特征性的MR/表现。结果:MRI诊断完全撕裂12例,MRI特征性表现为肌肉形态不规则,各序列呈混杂性高信号,连续性完全中断并回缩,肌肉纵径缩短,横径增宽,肌肉断端上部呈“羽毛”状改变;部分撕裂7例,MRI表现为肌腹增粗,体积增大,在各序列肌肉内弥漫性高信号,但在矢状位或冠状位显示有层面连续。结论:MRI能清晰显示小腿三头肌肉形态及其内部结构,可以准确诊断撕裂的部位和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诊断及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6.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滕晶  彭伟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3):336-339
功能磁共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影像技术,可以对大脑的高级功能变化进行可视性研究,其出现为针灸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年来功能磁共振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今后的发展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7.
口感设计与掩味、矫味效果评价是中药制剂处方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的志愿者感官评价、动物偏好实验评价到化学成分定量分析、电子舌智能味觉评价,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与分辨率越来越高,但与人体真实感受的相关性却越来越低。如何同时满足检测方法的客观真实性、高灵敏度,乃至实时动态量化,是中药制剂掩味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兼具上述特点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技术在中医临床诊断、针刺效应研究以及食品行业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用于中药制剂掩味评价的基础条件也趋于成熟。对f MRI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介绍,并从人体与样品角度对实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标准物质浓度-志愿者感官等级-脑信号强度相关性"的研究思路,以期为中药制剂产品优化与口感改进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推动中药制剂品质评价从"经验试错"走向"科学有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围产因素,探讨磁共振(MR)检查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及MR检查资料.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与早产、难产、窒息,产伤及使用催产素等有关系.4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其中经临床、随访及MR证实新生儿胆红素脑病(NBE)共19例,NBE MR主要表现为在T1加权像可见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19例NBE中T1加权像苍白球高信号有16例,MR诊断价值:苍白球高信号敏感性为84.2%,特异性96.2%.结论:了解高胆红素血症的围产因素,及早干预,减少其发生率.MR检查在NBE早期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Zhong HZ  Chang JL  Zhu D  Gao Y 《针刺研究》2012,37(2):161-167
就近5年来国内外针刺领域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所做的研究作了回顾,将包含平行对照的实验研究纳入,综述了利用脑fMRI技术进行针刺作用机制研究的内容,总结了目前各类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可借鉴之处。当前利用fMRI技术进行的针刺作用机制研究主要包括穴位特异性、针刺疗效机制、针刺个体差异性及针刺持续效应几个方面,早期的研究多关注针刺的即时效应,从即时效应角度证明穴位的特异性,阐明针刺疗效机制。随着针刺持续性效应的提出,更加契合临床的新研究模式被提出。如何在契合临床实际的同时保证研究结果的稳定性是今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In vitro effects indicate a putative beneficial effect of Harpagophytum procumbens on cartilage turnover, however, in vivo protective effects on cartilage have yet to be demonstrated. A 7.1T MRI scanner was used to derive measurements of thickness, surface area and volume of the tibial condylar cartilage and to assess their precision (in the case of volume also accuracy) against the volumes of dissected cartilage measured by water displacement.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s were made in 16 rabbits, 6 months after unilateral medial meniscectomy and transection of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fter which eight of these were given a proprietary extract of Harpagophytum procumbens (HP). A semiquantitative MRI‐based grading of the tibial cartilage was also compared with a ‘macroscopic’ grading based on direct visual inspection of dissected joints. The test–retest precision for MRI‐based measurement was ≤6.4%. MRI‐based measurements correlated well with volumes of surgically resected cartilage (r = 0.97, pair‐wise random difference 4.2%). The medial tibial cartilage thickness and volume were about 35% smaller in the operated knees than in the non‐operated contralateral knees (p < 0.05).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MRI is a precise and accurate tool for evaluating cartilage in a rabbit model of OA.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tact and operated knee in thickness and volume of the medial tibial cartilage was slightly but not significantly smaller in the HP‐treated group than in the non‐treated group.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