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凝血因子Ⅶa(rFⅦa)在心脏直视术后严重渗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40例心内直视术后连续3 h心包纵隔引流量>2 mL/(kg·h)的患者,在应用传统止血方法临床效果不明显后,改用rFⅦa(20~40μg/kg)单次静脉注射,观察心包纵隔引流量的变化、监测凝血指标,并记录各种不良反应和(或)并发症.结果 40例患者应用rFⅦa后有35例引流量显著减少,与应用前相比引流量由3.54 mL/(kg·h)[2.31~10.3 mL/(kg·h)]降至0.85 mL/(kg·h)[0.45~2.53 mL/(kg·h)](P<0.05),5例引流量仍较多,予二次开胸探查发现其中3例为活动性出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在应用rFⅦa后明显缩短(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血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rFⅦa对心内直视术后出现严重渗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a(rFⅦa)作为一种强效的止血剂能够有效地减少超早期脑出血的血肿体积继续扩大。然而,近年来的研究显示,rFⅦa可以通过促进凝血酶的产生,减少红细胞裂解以及减少细胞凋亡酶的生成等途径抑制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心内直视术后呼吸机机械通气有关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85例心内直视手术后病人呼吸机使用过程中血气分析结果,失代偿性呼吸性酸碱失衡时呼吸机参数,找出引起酸碱失衡的呼吸机方面的原因;同时总结与呼吸机有关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结果 心内直视术后呼吸机使用中共发生失代偿性呼吸性酸碱失衡32例次,占13.8%;使用PEEP引起气胸1例;气管插管脱出1例。结论 心内直视术后呼吸性酸碱失衡32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重组凝血因子Ⅶa (rFⅦa)应用于体外循环(CPB)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对患者早期恢复的疗效.方法:22例心脏瓣膜病行CPB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rFⅦa组及安慰剂组,rFⅦa组于术中注射鱼精蛋白后应用rFⅦa,安慰剂组应用安慰剂.rFⅦa组于术前、术中肝素化后、注射鱼精蛋白前、注射鱼精蛋白后应用rFⅦa前以及应用rFⅦa后15 min、45 min、2 h、24 h、120 h共9个时间点分别采血查血常规及各项凝血指标.安慰剂组应用生理盐水代替rFⅦa,并在相同的时间点采血检测.观察每例患者术后的胸液引流量、术后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总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rFⅦa组患者术后均达到满意止血,无栓塞性并发症及术后早期死亡.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在应用rFⅦa后15 min为(14.1±3.0) s,45 min为(13.5±1.7) s,2 h后为(11.6±1.2) s,这3个时间点的PT与安慰剂组相比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注射rFⅦa后15 min为1.05±0.26,45 min为0.93±0.16,2 h后为1.04±0.19,这3个时间点的PT与安慰剂组相比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胸腔引流液量、异体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较安慰剂组明显减少,而总住院费用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rFⅦa能有效地改善CPB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凝血功能,减少异体输血需求,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5.
6.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的病人,由于手术创伤、缺氧和转流带来的血液稀释,以及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引起的心功能紊乱,使病情变化很快。因此术后护理要求有较高的专业护理知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紧密配合医生进行各种处理。才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成功,减少...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血管疾病,若进行八分钟以上的心内直视手术时,就需考虑用体外循环进行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时体内静脉血引到体外进行氧合,然后再输回体内,这样凭借体外人工心肺机进行循环,而使血液不通过心和肺仍能维持心肺功能。体外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心脏停跳、缺氧和转流带来的血液稀释、水电解质失调均可引起生理功能紊乱,故术中及术后均需严密观察和监护,以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及死亡率。现将我院心内直视术后的监护工作小结如下。1 监护准备1.1 建立重症监护室(ICU) 由于手术后病人的病情危急、变化迅速,要求…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6年5月~1989年4月共做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36例。由于我们重视了手术后的重症监护,病人均痊愈出院。1 临床资料1.1 本组36例病人中,先天性心脏病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4~29岁。后天性心脏病1例,女,34岁。1.2 本组病例中室间隔缺损21例,房  相似文献   

9.
10.
心内直视术的腹部并发症并不罕见 但常被忽视 最常见的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 胰腺炎和大块的肠梗塞 作者报告了2例于术后超越一周时所见的孤立性盲肠坏死  相似文献   

11.
崔英 《吉林医学》2012,33(2):401-402
<正>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年龄愈来愈小,根据其特殊的呼吸道生理解剖的特点,加之术前即有反复心力衰竭和肺部感染史,所以术后易致肺部并发症,因此呼吸道的管理就成为决定手术能否成功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我院自2008年~2010年共实施138例婴幼儿心内直视术,现将术后呼吸道管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大多数患有先心病的患者能在婴幼儿期或儿童期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由于患儿各系统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呼吸道病变是心脏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证之一.重视严格的呼吸道管理不仅使心脏手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减少,也有助于循环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制品对肝移植手术中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因终末期肝硬化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OLT)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切皮前10分钟单次静注rFⅦa(70μg/kg)、生理盐水。并于注药前(T1)、注药后30分钟(T2)测定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观察两组患者凝血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PT(P=0.026)、INR(P=0.029)和aPTT(P=0.032)在T2时段明显降低。而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则无明显变化。结论rFⅦa能快速、有效地改善肝移植患者的凝血功能,纠正PT、INR和aPTT比值,进而减少患者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4.
15.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该文报告了14例心脏病患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出血时间在术后24-180d,多数无明显诱因。发生率久占同期病人的0.8%,出血部位分别位工或右基底节区,两侧脑室,大脑半球面、枕、额、颞叶等区域。死亡率为71.4%。存活4例中有2例仍有半侧肢全运动障碍。作者认为脑出血预后凶险,重在预防。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出现的剧烈头痛、烦躁、呕吐及意识改变者应警惕颅人出血可能,早期头颅CT检查  相似文献   

16.
心血管手术围术期的高出血和输血风险及其带来的并发症一直是影响患者转归的重要因素[1]。由于疾病本身、外科操作和体外循环过程(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凝血因子在血液中的浓度呈下降趋势,严重者会导致凝血异常,增加出血和异体输血风险[2]。及时纠正凝血功能缺陷,对于减少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制剂,基因重组活化凝血因子FⅦ(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Ⅶ, rFⅦa)通过对内外源凝血途径的共同促进作用及非组织因子途径激活血小板,为降低心血管手术围术期出血及输血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小剂量重组凝血因子Ⅶa对肝移植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剂量重组凝血因子Ⅶa对肝移植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11例行原位肝移植术病人于无肝前期使用重组凝血因子Ⅶa 2.4 mg(30~40 μg/kg).记录给药前15 min和给药后15 min血栓弹性图(TEG)参数(r、k、α、MA和LY60),同时记录给药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小板计数.结果 使用重组凝血因子Ⅶa前后TEG参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重组凝血因子Ⅶa(30~40 μg/kg)对TEG参数无影响,但是可缩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相似文献   

18.
杜爱萍 《河北医学》2001,7(5):454-456
1 临床资料我院于 1998年 7月至 1999年共完成心内直视手术 50例 ,其中小儿 35例 ,成人 15例。年龄最小者 2 .5岁 ,最小体重 10kg。重度肺动脉高压者 15例 ,其中10kg1例 ,12kg1例 ,术后无一例发生严重的呼吸道并发症。2 护理体会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内直视术后的病人 ,保证呼吸道通畅 ,加强呼吸道护理防止呼吸道并发症的产生 ,是保证病人术后顺利恢复的关键部分。否则 ,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的患儿 ,均是因心内的左向右分流 ,大量的血液涌向肺部造成肺动脉血管的高动力性增高 ,加之患儿体质差 ,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术后感染的情况,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抗感染及预防感染提供指导。方法:分析总结我科1999年12月-2000年11月1053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术后感染情况。结果:1053例手术患中有70例发生感染,感染率6.64%;其中上呼吸道感染33例,占感染人数的47.14%;下呼吸道感染20例,占感染人数的28.57%;术后伤口感染6例,占8.7%;胃肠道感染4例,占5.71%;皮肤软组织感染2例,占2.86%;血液感染2例,占2.86%;其它感染3例,占4.28%。体外循环转流时间的长短与术后患的感染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中由于常规采用气管 插管及术中肺部的缺血性损伤,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其次为伤口感染和胃肠道感染。体外循环转流时间长是造成感染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心脏手术中及术后应注意加强呼吸及胃肠道的管理,同时也应尽量缩短体外循环转流时间。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的呼吸道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冰 《广西医学》2007,29(7):1105-1106
随着心脏外科水平的提高,心脏病患儿在婴幼儿期就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但婴幼儿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代偿功能低下,而由于手术应激、麻醉插管等因素,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很高.文献[1]报告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呼吸障碍发生率达67.4%,并可能成为致死的主要因素.我科2006年对11例体重在10 kg以下的婴幼儿进行心脏手术,术后使用呼吸机,现对呼吸道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