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勿憋尿研究发现,膀胱癌的发生与一个人的饮水、排尿习惯有关。据资料肿瘤细胞表明,每日排尿5次的人比排尿6次以上者容易患膀胱癌。这主要是因为饮水少、长时间憋尿,易使尿液浓缩,尿在膀胱内滞留的时间较长,尿中化学物质刺激粘膜上皮细胞,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多饮水,勤排尿可起到"冲洗"膀胱,排除有害的化学物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留置导尿时间对外科男性患者术后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普外科需行手术的男性患者按导尿时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在麻醉前留置导尿,对照组30例在麻醉后留置导尿,观察两组在拔除尿管后第一次排尿情况和拔除尿管三天内排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拔除尿管后第一次排尿情况和三天内排尿情况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后留置导尿较麻醉前留置导尿对患者尿道膀胱粘膜刺激小,对膀胱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3.
任吉忠  瞿创予 《当代医学》2000,6(11):18-20,38
脑、脊髓、膀胱逼尿肌 及粘膜的传出及传入神经的异常均可导致不稳定膀胱。排尿中枢在脑桥,右半脑对排尿更重要。膀胱粘膜糖胺聚糖缺乏亦可致不稳定膀胱,其补充及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使用是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田军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18):74-76
1尿动力学检查 小儿膀胱尿道功能障碍需要尿动力学检查.尿动力学检查是采用尿动力学检查仪器再现贮尿和排尿的自然活动,通过对尿流率、膀胱容量、膀胱内压力、尿道压力及尿道括约肌肌电图的测定和膀胱尿道影像观察,系统了解膀胱和尿道在贮尿和排尿活动的全过程,用以评价膀胱和尿道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膀胱粘膜是最理想的尿道成形替代物。方法选择除外阴茎头冠状沟型所有尿道下裂患者40例,在阴茎下曲矫正同时对膀胱尿道成形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0例患者无1例尿瘘,皮肤阴茎下曲矫正良好,无扭曲,龟头外观良好,尿道外口随年龄增宽,有2例早期手术时龟头隧道不宽畅致尿道外口小,排尿时近段尿道扩张,随不定时扩张,手术成功率95%。结论膀胱粘膜尿道成型治疗下裂成功率高,美容效果好,远期并发症少,适用于除阴茎头冠状沟型外各型尿道下裂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原位去带盲升结肠膀胱的尿控效果。方法:对13例全膀胱切除原位去带盲升结肠膀胱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测定尿流率、残余尿、储尿期去带盲升结肠膀胱的顺应性、稳定性、膀胱感觉、膀胱容量及排尿期去带盲升结肠膀胱收缩力。结果:13例随访6~19个月,平均15个月,白天均完全可控,10例夜间完全可控,溢尿3例。最大尿流率14.5~26.5mL/s,平均18.6mL/s。残余尿0~55mL,平均25.5mL。顺应性20~30mL/cmH2O,平均27.3mL/cmH2O。储尿期去带盲升结肠膀胱较少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压力0~20cmH2O,平均13.3cmH2O。去带盲升结肠膀胱感觉减退,无明显最初排尿感、正常排尿感。去带盲升结肠膀胱容量为290~550mL,平均355.7mL。去带盲升结肠膀胱内压力12.47~34.50cmH2O,平均24.54cmH2O。排尿期均为腹压协助排尿。结论:原位去带盲升结肠膀胱压力低、控制排尿满意,是一种理想的尿分流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原位W形回肠膀胱的尿控效果。方法:对15例全膀胱切除原位W形回肠膀胱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测定尿流率、残余尿、储尿期回肠膀胱的顺应性、稳定性、回肠膀胱感觉、回肠膀胱容量及排尿期回肠膀胱收缩力。结果:本组患者15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7个月。15例患者白天完全可控,14例患者夜间完全可控,溢尿1例。最大尿流率5.3~23.5 mL/s,平均14.6 mL/s。残余尿0~115 mL,平均45.5 mL。顺应性30~35 mL/cm H2O,平均33.5 mL/cm H2O。储尿期回肠膀胱较少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压力0~15 cmH2O,平均11.2 cmH2O。回肠膀胱感觉减退,无明显最初排尿感、正常排尿感。回肠膀胱容量为270~650 mL,平均405.7 mL。回肠膀胱内压力10.37~32.60 cmH2O(1cmH2O=0.098 kPa),平均21.65 cmH2O。排尿期均为腹压协助排尿。结论:原位W形回肠膀胱储尿囊压力低、控制排尿满意,是一种理想的尿流分流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并存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膀胱功能训练方法。方法:将27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康复治疗组在脊髓损伤稳定后早期定时夹闭尿管、膀胱区定时进行按摩,膀胱区超短波治疗、针灸、穴位注射等方法,营养膀胱神经;常规组采取定时夹闭尿管,营养膀胱神经治疗方法。结果:康复治疗组强化训练7~10d,15例拔除尿管,自行排尿,1例需在患者家属按压膀胱后完成排尿。常规治疗组7例10~14d拔出尿管后自行排尿,4例在训练21~28d拔出尿管后自行排尿。结论:对脊髓损伤并发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多种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膀胱功能恢复,自行排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重建的疗效。方法:采用综合性膀胱功能锻炼方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患者30例,记录患者平均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残余尿量、平均膀胱容量、尿中白细胞数和清洁尿培养细菌数来评价疗效。结果:30例患者接受膀胱功能锻炼后平均排尿次数明显减少、最大排尿量增加、残尿量减少、平均膀胱容量减小、尿中白细胞数及清洁尿培养细菌数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应用膀胱功能锻炼可显著改善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拔除尿管前,膀胱不同充盈程度对恢复自主排尿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留置尿管患者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拔出尿管前夹闭尿管,瞩病人多饮水,待膀胱充盈时将导尿管拔除;对照组:将尿液排空,膀胱空虚后拔除尿管.结果充盈组患者拔除尿管后第一次排尿等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后,患者能自主排尿顺利,未有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女性尿失禁     
正常成人能够控制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排尿。要维持这种尿控状态,除发育完善的神经系统外,还要有正常的膀胱和尿道及其附属结构。就后者来说,男女条件不同。女性维持尿控的条件为:①膀胱和尿道的解剖位置正常:如膀胱及尿道近段2/3位于腹腔内,并保持一定的角度(膀胱尿道后角小于100度,尿道倾斜度小于30度).这样,当腹压增加时,原来存在的尿道膀胱压力梯度不会改变。②尿道粘膜皱壁及粘膜下血管丛丰富,其对尿流产生被动阻力,另外还作为外括约肌的垫圈。在女性,其受雌激素的影响绝经期妇女应用雌激素可促进尿道和膀胱三角区萎缩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胃代膀胱术后膀胱功能。方法 :对 38例胃代膀胱术后患者行随访和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 :38例患者中 ,排尿间隔时间 :3.2± 1.7h ,排尿量 :32 0± 112ml,最大尿流率 19.3± 7.2ml。贮尿期膀胱压 :11.2± 7.8cmH2 O ,排尿期膀胱内最大压 :5 8± 2 1cmH2 O ,排尿期膀胱逼尿肌压 :2 8± 13cmH2 O ,尿失禁及遗尿 12例 ,有残余尿者 11例。残余尿量 5 5± 34ml。结论 :胃代膀胱术后膀胱贮尿功能良好 ,其排尿功能主要是在腹压的帮助下完成 ,膀胱的感觉和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是患者尿失禁、遗尿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窥镜下电切治疗膀胱粘膜白斑6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膀胱粘膜白斑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6 8例膀胱粘膜白斑患者行电切术 ,8例同步处理尿道外口肉阜 ,6例电切后处女膜伞切除 ,2例尿道阴道口融合 ,未同时处理。结果  5 8例术后排尿症状消失 ,8例明显改善 ,2例尿道阴道口融合患者 ,症状改善不佳 ,行尿道阴道口间距延长术后 ,症状改善。结论 采用腔内治疗及合并疾病的同步处理是目前提高膀胱粘膜白斑治疗效果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尿道下裂手术方法 ,提高手术成功率。结果 :手术后排尿顺畅 ,尿道开口于阴茎头正常开口位 ,尿漏等合并症极少。结论 :膀胱粘膜代尿道Ⅰ期修复尿道下裂是一个可靠的手术方法 ,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排尿功能训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排尿功能训练对原位回肠新膀胱患者术后提高排尿控尿能力,改善生活质量的意义。方法对32例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于术后2周行以间断夹闭尿管、提肛训练及腹压排尿训练为主要内容的新膀胱排尿训练。结果32例中,29例获得随访,29例患者均能掌握和适应新的排尿方式,日间控尿良好,4例拔管后出现夜间遗尿,经强化夜间定时排尿功能训练,3个月后遗尿消失。结论新膀胱排尿功能训练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术后掌握和适应新排尿方式的有效途径,可以明显提高控尿和排尿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球形可控回肠贮尿袋代膀胱术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制贮存尿液和排除尿液功能近似正常膀胱的原位膀胱重建术,方法:取带系膜回肠段30cm,乙醇浸泡肠粘膜,制成球形贮尿袋,输尿管与贮尿袋行抗返流吻合,贮尿袋下端与尿道断端吻合,临床应用26例,结果:获得随访26例,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21个月,25例健在,排尿可控率100%,术后12月20例平均尿量585.6ml/次,残余尿22ml,Qmax17.3ml/s。膀胱测压18例,平均半充盈,充盈和排尿压力为12cmH2O,17.6cmH2O,53cmH2O。尿常规正常,尿培养(一),肾功能及血生化正常,无肾,输尿管积水,病理示新膀胱粘膜变,上膜腺体减少,绒毛消失,部分区域固有膜腺体消失,呈鳞状化生结构,PAS染色阳性,HSP阳性,P53阴性,结论:球形可控回肠贮尿袋代膀胱术具有容量大,压力低,可控性好,对机体干扰轻,并发症少,病人易接受等优点。是原位膀胱重建的好术式。  相似文献   

17.
余爱玲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6):128-129
目的探讨妇科腹部手术患者留置尿管拔除的最佳时机。方法妇产科6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在膀胱充盈及膀胱空虚时拔出尿管,观察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排尿形态。结果全组病例拔除尿管后,除6例重置尿管,其他均能自解小便。实验组自然排尿率及排尿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排尿失败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为最佳拔除尿管时机。  相似文献   

18.
蒙莉萍  陈珍 《海南医学》2010,21(18):142-143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的不同拔除时机对自行排尿的影响。方法将28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夹管1次,待膀胱充盈有尿意感时先拔管再协助患者床上或下床排尿。对照组夹管、膀胱充盈时松管,反复训练膀胱功能,待当日输液体剩500ml时拔管,膀胱充盈有尿意感时再协助患者床上或下床排尿。结果两组病人拔除尿管后排尿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自行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膀胱充盈有尿意时为留置尿管拔除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义  解永林  李春青  洪云峰  赵莉 《吉林医学》2007,28(14):1546-1546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患者膀胱功能训练的方法。方法:24例SCI患者采用留置尿管期按膀胱容量进行排尿,间歇导尿期行手法排尿及寻找扳机点建立反射性排尿等系统的训练方法,观察疗效。结果:2例患者在2周内拔除了尿管,10例在3周内拔除了尿管,12例在22~63d内拔除了尿管,20例建立了反射性膀胱,可自主控制排尿,2例须行手法排尿,1例须行间歇导尿,1例伴有尿失禁。结论:对SCI患者进行系统的膀胱功能训练能有效地恢复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我们于1981年4月对一例多次修补失败的尿道瘘试用膀胱粘膜修补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24岁,1972年因尿道结石作尿道切开取石术。术后形成尿瘘,排尿时阴茎根部瘘口滴尿,在1976和1977年2次行尿瘘修补术均失败。检查:阴茎根部腹侧有一绿豆大之瘘口,局部触及一硬结,约1.5×1.5cm。阴囊部潮湿发红。瘘口处尿道狭窄,F18号探条不能通过。插入F16号导尿管作膀胱及后尿道造影显示尿道正常。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分三步进行。(1)切取膀胱粘膜:经尿道插入导尿管,注入生理盐水150ml及部分空气使膀胱膨胀。作耻骨上下腹部正中切口,暴露膀胱壁,切开浆肌层使膀胱粘膜向外膨出。用两把弯血管钳夹住膀胱粘膜,切取后浸泡于含有庆大霉素的溶液中备用。按层缝合膀胱并造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