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康复方案对脊髓损伤后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脊髓损伤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单用中药熏蒸干预,观察组加用夹脊、督脉电针方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下肢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双下肢运动及感觉指数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8周,两组患者各肌群肌张力评分均降低,观察组各肌群评分降低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肌力改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治疗8周,两组运动、感觉指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上升,观察组评分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可促进患者各肌群肌张力恢复,改善患者下肢运动、感觉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不完全性胸腰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4例不完全性胸腰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接受脊髓损伤常规康复治疗(康复护理、针灸治疗、电刺激、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配合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8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下肢Fugl-Meyer评分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SIA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ASI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能更进一步促进不完全性胸腰髓损伤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最佳介入时间窗。方法:择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纳入的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全部患者均基于其康复治疗,对照组于脊髓休克期4~8周后实施,观察组在脊髓休克期2~4周后实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前后康复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感觉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感觉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在脊髓休克期2~4周后进行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运动与感觉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可认为创伤性S CI患者脊髓休克期2~4周是早期康复治疗介入的较佳时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早期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案。方法:对50例SCI患者进行早期中西医康复的临床观察,对感觉、运动功能、大腿周径等数据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和疗效评定。结果:(1)治疗1个月后,ASIA感觉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ASIA运动评分和ASIA感觉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两组治疗前后ASIA运动评分、ASIA感觉指数评分组内差异显著(P0.01或P0.05)。(2)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大腿周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总体趋势上,治疗组相比对照组,维持大腿周径效果更好;(3)两组治疗前后ASIA损伤分级评定、Hoffer步行能力分级从数据趋势走向上来看,治疗组的SCI患者仍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脊髓损伤,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比单纯西医治疗方案整体上更有优势,结合中医药治疗脊髓损伤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后路减压植骨术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组术后5周Cobb’s角、伤椎高度及运动觉和触觉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植骨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可有效促进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确诊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联合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夹脊脉冲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完成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且联合组患者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64.29%,而联合组有效率达88.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电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疗效确切,能促进损伤后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98例脊髓损伤患者,均采用中药、按摩、脉冲电场刺激和PT,OT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方法进行康复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98例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独立性(FI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提高(P〈0.005),美国SCI学会分级法(ASIA)评分,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后,能明显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电穴刺激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是为探讨电穴刺激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能力的影响.方法是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接受电穴刺激加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对照组接受单纯性运动治疗、作业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IM对2组患者ADL进行评定.结果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料理、括约肌控制、活动和移动、运动能力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的FIM总分(97.78±19.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FIM总分(87.53±16.67)(P<0.01).结论是电穴刺激加运动与作业治疗的综合康复手段能明显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分析脊髓损伤患者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功能独立性评分(FIM)、康复评价相关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MBI评分及FIM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运动、触觉、痛觉康复评价相关指标与对照组呈现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脊髓损伤患者给予中医针灸治疗,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降低致残率,患者的生存率大大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康复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能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Brunnstrom分级取穴对脑卒中肢体偏瘫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将9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按Brunnstrom分级取穴,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取穴,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处理,并Bobath技术为主的康复训练;并对两组采用简式Fugl-Meye运动功能评测(FMA)和Barthel指数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行量化评定;结果:治疗1、3个月后两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按照Brunnstrom分级取穴可以明显改善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丹红与疏血通结合早期康复治疗急脑梗死患者,观察其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给予丹红与疏血通静脉滴注治疗的同时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丹参和曲克芦丁静脉滴注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在患者入组时和30天后分别进行有关的功能评定,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的一般资料、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30天治疗后,两组运动能力、巴氏指数均有改善,其改善幅度康复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红与疏血通结合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及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运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普通康复健康教育训练,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进行康复治疗,采用Bobath和Rood技术训练,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运动评分、改良的巴式指数(MBI)进行康复评价,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FMA、MBI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O.01),但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促进运动功能、ADL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14.
郭雪梅 《西部中医药》2012,25(10):110-111
目的:探讨综合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对中风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中药热敷、中医蜡疗、按摩疗法三项中医护理技术进行干预。结果:将2组患者在干预后不同阶段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进行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运用中药热敷、中医蜡疗、按摩疗法三项中医护理技术对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的康复有促进作用,可明显提高患者的ADL。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法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进行现代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能力、肢体痉挛程度和运动功能进行观察。结果: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法进行治疗的观察组在疗效上要显著优于单纯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的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在运动技能水平、生活能力等方面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法可以有效缓解中风患者肢体的痉挛程度,改善患者的运动水平和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0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药物+神经促通术)54 例,常规组(单纯药物)49 例,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5天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Fugl-meyer assessment(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平衡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ADL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神经促通技术可明显降低脑卒中早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肢体运动平衡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柏强 《中医药学刊》2010,(7):1540-1542
目的:观察眼针结合作业疗法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改善能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均接受作业治疗,治疗组在作业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眼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患侧上肢运动功能,采用休斯顿大学康复医学部ADL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ADL能力。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01),治疗后治疗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针结合作业疗法可有效提高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疗效优于单纯作业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计算机指导的家庭康复训练对社区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73例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随机分成计算机组(n=38)和对照组(n=35)。计算机组采用计算机软件指导康复训练,1次,天,2小时/次,每6天休息1天;对照组由康复治疗师每2周进行1次家庭康复指导。疗程为3个月。用Fugl-Meyer、MBI评分评价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后,两组组内评分差异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组间评分差异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计算机辅导和康复治疗师定期指导均能改善社区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2.利用计算机辅导替代康复治疗师定期指导来改善社区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存在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栓通结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及对照组(66例),分别给予血栓通和复方丹参液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及ADL。结果:所有受试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明显减少,运动功能、ADL积分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变化均数相比,血栓通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结合早期康复训练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41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家庭组20例和医院组2l例,分别予家庭康复与医院康复,比较两组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医院组上肢Fugl-Meyer评分高于家庭组(P〈0.05),但两组下肢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家庭康复能改善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