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脑梗死早期侧支循环重建及电针干预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为研究对象,研究脑梗死急性期缺血半暗带侧支循环重建及电针的干预效应。[方法]造模后,电针干预组给予电针刺激,模型对照组不施加处理因素,于MCAO后1、3、6 h,股静脉注射番茄凝集素后行心脏灌注,取脑组织进行切片,染色,图像分析,数据统计,比较两组间有血流灌注的血管量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和电针干预组在MCAO后13、、6 h有血流灌注的血管量明显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电针干预组与模型对照组相应各时相比较,有血流灌注的血管量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干预可增加MCAO模型大鼠缺血半暗带内有血流灌注的脑血管量,提示电针干预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从而增加这一区域的脑血流灌注,并对梗死区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EEG和rCBF监测在大鼠非开颅SAH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头皮导联脑电图及局部脑血流量监测在制备大鼠非开颅SAH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SD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SAH组,参照Bederson方法建立大鼠非开颅SAH模型,对各实验组大鼠行头皮导联脑电图及局部脑血流量监测并观察大体病理解剖.结果 各实验组术前脑电图和局部脑血流量无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监测24 h无明显变化;假手术组术后脑电图相对波幅轻微下降(8.48±2.01)%,5 min后恢复达术前水平,局部脑血流量术后也轻度下降(7.60±0.60)%,10 min后恢复达术前水平;SAH组大鼠术后1 min内出现脑电图δ波增多,波幅显著下降,下降幅度达(77.86±3.25)%,24 h脑电图与术前比较仍有差异(P<0.01),其下降幅度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量及出血速度有关;SAH后局部脑血流量呈双相改变,出血后立刻下降,下降幅度为(78.00±2.39)%,10 min时恢复为术前(89.85±5.72)%,随后又渐下降,2 h后相对稳定在(52.41±2.72)%,并持续24 h.结论 头皮导联脑电图及局部脑血流量监测在大鼠非开颅血管内线穿刺法制备的SAH模型中可以有效判断是否成功穿刺血管,而且间接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量与速度.  相似文献   

3.
通心络对大鼠急性缺血性卒中脑微小循环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大鼠急性缺血性卒中微小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缺血2h拔线再灌注。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心络组,每组20只。观察各组脑梗死灶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流量、脑组织EB含量、金属基质蛋白酶基因表达、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等。结果: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32±0.63,通心络组为3.09±0.61,P<0.05;模型组梗死灶体积为(146.1±34.5)mm3,通心络组为(97.2±25.8)mm3,P<0.05;通心络组各时间点EB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通心络组再灌后MMP-9mRNA含量下降,与模型组比较,P<0.05;通心络组各时相血流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提高,P<0.01 ̄P<0.05;通心络组血管内皮细胞结构较模型组明显完整。结论:通心络可明显改善MCAO大鼠脑微小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风1号"喷雾剂鼻腔给药对脑梗死大鼠急性期的治疗作用,以及其量效关系。方法:采用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脑缺血模型大鼠,设模型对照组(A组)、"中风1号"剂量递增组(B组)(剂量从1∶100至1∶1)、中风1号1∶1剂量组(C组)。用药24h后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和神经行为学、脑缺血梗死体积及局部脑血流量、运动血细胞数量以及局部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中风1号组对脑缺血模型大鼠24h内死亡率低于模型对照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缺损功能的影响优于模型对照组;对脑缺血模型脑梗死体积的影响小于模型对照组。对局部脑血流的影响:B组用1∶100剂量的中风1号鼻腔给药,对缺血局部的脑血流量的变化无明显影响;用1∶20剂量有明显的升高局部脑血流量的作用,主要是增加运动血细胞数量;增加浓度至1∶2,升高局部脑血流量的作用达到最佳,主要是增加局部运动血细胞数量的作用依剂量递增。C组在局部血流速度有进一步增加的同时,运动血细胞数量却有下降,局部血流量不能进一步升高,反而较1∶2剂量有下降。结论:中风1号方能降低脑缺血模型大鼠24h内死亡率,减少脑缺血模型脑梗死体积,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缺损功能;中风1号在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种创伤小、操作简便、稳定性好,重复性强的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永久模型制作方法.方法 改良法制作18只AD大鼠永久性MCAO模型,3h、24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核磁共振检查,24h TTC染色检测梗死面积并计算梗死面积/半球面积及其变异系数.结果 3h、24h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1.83±0.61和3.00±1.19,MR1示梗死面积随时间延长而增大;24h TTC染色示梗死面积/半球面积为(0.40±0.12)%,变异系数为0.3;模型成功率94.44%.结论 该法制作MACO永久模型,操作简单,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模型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6.
日的:观察“中风1号”喷雾剂鼻腔给药对脑梗死大鼠急性期的治疗作用,以及其量效关系。方法:采用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脑缺血模型大鼠,设模型对照组(A组)、“中风1号”剂量递增组(B组)(剂量从1:100至1:1)、中风1号1:1剂量组(C组)。用药24h后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和神经行为学、脑缺血梗死体积及局部脑血流量、运动血细胞数量以及局部血流速度的变化。结幂:中风1号组对脑缺血模型大鼠24h内死亡率低于模型对照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缺损功能的影响优于模型对照组;对脑缺血模型脑梗死体积的影响小于模型对照组。对局部脑血流的影响:B组用1:100剂量的中风1号鼻腔给药,对缺血局部的脑血流量的变化无明显影响;用1:20剂量有明显的升高局部脑血流量的作用,主要是增加运动血细胞数量:增加浓度至1:2,升高局部脑血流量的作用达到最佳,主要是增加局部运动血细胞数量的作用依剂量递增。C组在局部血流速度有进一步增加的同时,运动血细胞数量却有下降,局部血流量不能进一步升高,反而较1:2剂量有下降。结论:中风1号方能降低脑缺血模型大鼠24h内死亡率,减少脑缺血模型脑梗死体积,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缺损功能;中风1号在浓度为1:2时,升高局部脑血流量的作用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不同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LPO)的表达及葛根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持续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缺血后2h、12h、24h给予葛根素进行干预,运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的变化,荧光探针乙酰乙酸盐-2,7-二氯氢化荧光素(2,7-dichlorofluorescindiacetate,D-399)标记,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不同组别活体脑片细胞内LPO含量的变化。结果:2h和12h干预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24h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梗死体积无统计学差异;缺血2h组梗死侧皮质、纹状体区LPO含量增加,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荧光强度逐渐增强,24h组最强,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皮质和纹状体区荧光强度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缺血后早期即出现脂质过氧化损伤,随时间延长损伤逐渐加重,应用葛根素可通过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乾  毛善平  李涛  谭杰 《疑难病杂志》2011,10(4):282-284
目的分析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的类型及不同类型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方法 150只雄性SD大鼠参照Zea-Longa线栓法造模,术后24 h行MR扫描,根据扫描结果将大鼠分成皮质梗死组(CIG)、皮质下梗死组(SIG)及无梗死组(NIG)3组,分析造模术后1 h及24 h的行为学表现。结果 CIG组与SIG组的神经功能缺损在MCAO1h后均与NIG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在24 h后CIG组的神经功能缺陷程度明显大于SIG组(P<0.01),但是SIG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陷程度与NIG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SIG组中1h后与24h后比较神经功能缺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线栓法MCAO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的不同类型所表现的神经功能缺损特点不一样,皮层下梗死在24h内可自行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慢性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模型大鼠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 CBF)的影响。[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CCH模型对照组(CCH+Model)、CCH+电针组(CCH+15Hz、CCH+2/50 Hz和CCH+2/100 Hz),每组10只。CCH模型大鼠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不予任何干预处理;假手术组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CCH+电针组大鼠是CCH模型给予不同频率电针干预(电针"百会""大椎"),于术后第2天开始行电针干预(1m A,30min,每日1次,连续4周),假手术组和CCH模型组仅同等CCH+电针组抓取固定以平衡处理因素。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别检测大鼠术前、术后即刻、干预后一周、二周及四周时各组大鼠的局部脑血流量,通过Morris水迷宫(Morris water maze,MWM)实验,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CCH模型大鼠局部血流和学习记忆(逃避潜伏期)的影响。[结果](1)局部脑血流检测:CCH造模后,各组大鼠r CBF均显示不同程度下降,术后即刻CCH模型组与CCH+电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比较,CCH模型组和CCH+电针组各组大鼠的r CBF均显著下降(P0.01)。与同时间点CCH模型组比较,电针干预后CCH+电针组大鼠r CBF均显著升高(P0.01)。其中CCH+2/50Hz与CCH+2/100Hz组干预效果最好,优于各时间点CCH+15Hz组。(2)行为学检测:随训练次数的增加,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呈下降趋势。与同时间点第2、3、4、5天假手术组比较,CCH模型组潜伏期减少缓慢(P0.01);CCH+电针组潜伏期减少较快(P0.01或P0.05)。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CCH+电针组潜伏期减少较快(P0.01或P0.05),其中CCH+2/50Hz和CCH+2/100Hz组平台定位能力优于CCH+15Hz组(P0.01或P0.05)。[结论]不同频率电针刺激对CCH模型大鼠具有治疗效应,其机制可能与电针提高CCH模型大鼠的脑血流量进而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有关,其中2/50Hz、2/100 Hz的刺激频率优于15Hz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腺苷受体A2a拮抗剂对大鼠MCAO模型纹状体中谷氨酸转运体GLT-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缺血性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分别在雄性SD大鼠脑缺血2 h、缺血2 h再灌注22 h给予腺苷受体A2a拮抗剂SCH-58261,采用RT-PCR、WB方法检测纹状体区GLT-1的表达,同时观察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缺血2 h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缺血2 h再灌注22 h干预组神经功能评分(1.67±0.52)与对照组(2.50±0.55)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缺血2 h干预组梗死体积(23.63±3.89),比对照组缩小了16%(P<0.05).缺血2 h再灌注22 h干预组梗死体积(95.12±18.22),比对照组缩小了33%(P<0.01);给予SCH-58261后,MCAO大鼠在急性缺血期和缺血再灌注期纹状体中GLT-1表达均明显增高.结论初步证明阻断腺苷受体A2a对脑缺血产生的保护作用与增强了GLT-1 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及纳入排除标准,以提高对脑缺血模型是否成功的准确判定程度。[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Wistar大鼠的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用激光多普勒分别测量造模前、后局部脑血流量(rCBF).分别在缺血后1、2、3、6、9、12、15、18、21、24 h进行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断头取脑,利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对脑梗死情况进行判定。[结果] 经解剖和TTC染色验证,神经行为学评分法对44只MCAO大鼠模型判读准确,准确率为75.86%,结合解剖结果,准确率为86.21%.多普勒脑血流量检测法对51只模型MCAO大鼠模型判读准确,准确率为87.93%.结合解剖结果,准确率为100%.[结论] 激光多普勒血流测量法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是否成功的判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尤其适用于超急性期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的判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VEGF/Flt-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探讨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干预机制。[方法] 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按术后3 h、6 h、12 h、24 h、3 d、7 d、12 d各分为7个时相组,每时相各8只。各组造模后,电针组依时相进行电针人中穴的治疗。各组大鼠依时间段处死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连反应(PCR)及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 电针组VEGF/ Flt-1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有显着上调。[结论] 电针对急性脑缺血大鼠VEGF/ Flt-1的表达有良性调整作用,可促进缺血半暗带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Wistar成年健康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10只。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MCAO 5周后为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大鼠模型。电针百会、水沟2周后,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进行脑血流量的检测,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脑组织中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血流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脑血流量明显提高(P0.05)。模型组ET-1蛋白表达阳性物质总面积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ET-1蛋白表达阳性物质总面积有低于模型组的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后,脑组织中ET-1含量明显上升。电针有抑制ET-1上调的趋势,提高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大鼠的脑血流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能量代谢角度探讨脑梗死对心脏的影响及针刺的干预效应。[方法]以一侧大脑中动脉阻断大鼠(MCAo)为脑梗死实验模型,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4个时相大鼠脑心组织及血液中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含量并计算能荷水平。[结果]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心脑组织及血液中ATP、ADP、能荷显著上升,AMP显著下降(P<0.05或P<0.01),接近正常组。[结论]脑梗死发生后不仅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而且心肌组织能量代谢也明显障碍,针刺对脑梗死导致的脑心组织及血液能量代谢障碍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梗死大鼠软脑膜微血管自律运动的影响。[方法]以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大鼠为模型,采用血管内皮细胞荧光染色法,结合显微录相装置和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动态定量地观察针刺对MCAO后3、6、24h软脑膜微血管自律运动的频率、振幅的影响。[结果]MCAO后3、6、24h,缺血区软脑膜微血管自律运动紊乱,表现为高频率、低振幅的运动。针刺组频率明显降低,振幅有所增高。[结论]针刺对改善脑灌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胞磷胆碱钠并联合针刺疗法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梗死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口服胞磷胆碱钠胶囊,并配合针刺廉泉、左右夹廉泉、人迎、金津、玉液、翳风、风池等穴位治疗。治疗14 d后运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疗效评估,对比两组疗法对改善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差异,比较两组的肺炎发生率,并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BI)指数评估两组患者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疗效水平。[结果]经治疗后两组吞咽功能均较前有改善,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肺炎发生率为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方面,试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10.5±5.2)分,低于对照组(11.4±5.0)分;两组患者BI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且试验组治疗后BI指数(55.6±10.9)高于对照组(51.04±1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胞磷胆碱钠联合针刺疗法在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降低患者肺炎发生率,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钙离子拮抗剂对环氧酶 2 (COX 2 )表达的影响及探讨COX 2在缺血损伤过程中的作用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和尼莫通干预时环氧酶 2蛋白的表达。结果 :2组的假手术亚组、缺血 1h和 4h亚组均无阳性染色细胞 ,缺血 1 2h后 ,开始出现阳性染色细胞。尼莫通组的阳性着色细胞数显著高于单纯缺血组 ,分别为 :缺血 1 2h 56± 1 1 /mm2 与 4 5± 1 8/mm2 (P <0 .0 5) ;缺血 2 4h 1 1 7± 1 6/mm2 与 69± 1 4 /mm2 (P <0 .0 1 ) ;缺血 4 8h 81± 1 4 /mm2 与 4 1± 1 3/mm2 (P <0 .0 1 )。阳性染色仅见于梗死周围区形态完整的神经元。尼莫通组的脑梗死面积[( 2 8.30 8± 3.959)mm2 ]显著小于对照组 [( 46.780± 6.1 67)mm2 ,P <0 .0 1 ]。提示 :钙离子拮抗剂可有效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在梗死周围区COX 2延迟表达以及钙离子拮抗剂增加其表达 ,提示COX 2存在抗缺血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脉络通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非劣效检验的方法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试验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3%.采用中心分层的CMHx2统计法,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非劣结果显示:两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的非劣效检验成立,全分析集(FAS)与PPS分析结论一致.治疗28 d后,试验组、对照组分别有51.5%、43.2%患者生活能力状态有所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分别平均增加11.8分、9.3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脉络通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有较好疗效,其疗效不劣于临床常用的步长中风回春胶囊,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化痰通络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为脑梗死急性期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基础治疗,中药组加服化痰通络法中药。分别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至治疗后90 d,记录Barthel指数及改良Rankin指数评分情况。[结果]中药组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82%;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良Rankin指数评估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一定优势。[结论]化痰通络法中药疗效肯定,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参与能力,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心康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雄性70只,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即脑心康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尼莫地平组、银杏叶片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分别给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均连续灌胃给药7d。末次给药30min后,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不完全脑缺血模型,观察脑心康片给药前后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导致的行为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心康片对脑缺血后24、48、72h脑组织半胱氨酰天冬氨酸激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脑心康片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抑制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论]脑心康片对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遵循一定的时效关系和量效关系,其机制可能与脑心康片抑制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