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检测血清铁蛋白在肝损伤评估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SF在肝损伤时的变化并分析用于肝损伤评估的可能性。 方法 对 10 2例HB、86例HA、5例DIH患者用ELISA定量测定其SF ,用化学法测定ALT、TB。 结果 HA、HB及DIH的急性期SF和ALT均明显增高 (P<0 0 1)。HA恢复初期多数患者ALT恢复正常 ,SF虽然有下降但仍未正常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ALT、TB正常的HB患者SF明显增高 (P <0 0 1) ,并与ALT和 /或TB呈正相关 ;DIH急性期SF极度增高。重症肝炎ALT下降时 ,有SF持续升高。 结论 血清铁蛋白检测是评价肝功能状态的实用指标 ,比ALT更能反映肝损伤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汁酸在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患者病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999年 3月至 1999年 11月本院住院 40例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患者用BECKMAN CX5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清晨空腹静脉血总胆红素 (TB)、直接胆红素 (D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总胆汁酸 (TBA)水平 ,并对结果进行 χ2 检验或t检验分析。结果 :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患者入院前TBA水平是标准值的 (17.6± 10 .5 )倍 ,与TB、DB、ALT及AST相应值比较 ,有显著差别(P <0 .0 5 ) ;住院后TB达高峰时 ,ALT、AST、TBA的倍数值有所下降 ,TB、DB有所升高 ;出院时 ,TBA倍数值为 5 .3± 4.2 ,与其它几个指标相应值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患者出院时TBA复常较晚 ,用其评价肝细胞损伤恢复比TB、DB、ALT和AST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急性期、恢复期以及急性肝炎第1 ̄4周空腹TBA水平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作对比分析。结果:急性期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BA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肝炎治疗前异常率为100%,治疗后1 ̄4周TBA异常率分别为79.5%、45.7%、36.2%、23.1%,上升速度快下降速度也快,与ALT、TB相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清总胆汁酸的检测可作为急性肝炎的诊断及判定预后的敏感指标,对其他病毒性肝炎判断病程与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型肝炎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并与血清生化指标TBIL、ALT、AST、ALB、CHE及纤维化指标PC-Ⅲ、HA、LN、IV-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F在病毒性肝炎升高异常率为96.43%,平均(1168.79±1329.37)ng/ml,升高程度依次为重型肝炎、慢性肝炎重度、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轻度、肝硬化。与TBIL(r=0.4871,P<0.01)、AST(r=0.2850,P<0.05)呈正相关,与ALB(r=-0.2855,P<0.05)、CHE(r=-0.2928,P<0.05)呈负相关,去除重型肝炎后SF与ALT呈正相关(r=0.3598,P<0.05);SF与纤维化指标Ⅳ-C呈正相关(r=0.5353,P<0.05)。结论:SF可作为肝脏损害指标,与肝纤维化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V型胶原 (IV -C)、透明质酸 (HA)、层粘连蛋白 (LN)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198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 30例正常人血清IV -C、HA、LN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V -C、HA、LN水平在不同病程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IV -C、HA、LN水平升高程度依次为 :肝炎后肝硬化 >慢性肝炎重度 >慢性肝炎中度 >慢性肝炎轻度 >急性肝炎。结论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V -C、HA、LN水平可反映肝脏损害程度 ,炎症活动程度和肝纤维化程度 ,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纤维化指标III型前胶原 (PCIII) ,透明质酸 (HA)及层粘蛋白 (Ln)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8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PCIII、HA及Ln的水平。结果  发现PCIII、HA及Ln的水平在重度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均明显升高 ,与轻、中度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1) ,PCIII与Ln在轻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HA含量在轻、中度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慢性病毒性肝炎PCIII、HA及Ln的检测 ,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 ,避免了肝脏病理活检的创伤 ,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程发展的估计、判断预后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解伟伟  张运斌 《右江医学》2002,30(5):420-421
目的 :研究病毒性肝炎与血清抗白蛋白抗体 (AAA)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对流免疫电泳法测定正常对照组 10 0例及肝炎组 187例的血清AAA ,并研究其结果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结果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抗白蛋白抗体检测阳性率为 81.8% (15 3/ 18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且AAA阳性率与转氨酶 (AST、ALT)的升高程度呈相关倾向 (r=0 .784 3)。结论 :检测血清抗白蛋白抗体对肝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与肝纤维化指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NF -α,IL - 6及Ⅲ型胶原N端肽 (PⅢNP)、Ⅳ型胶原 (Col -Ⅳ )和透明质酸 (HA)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TNF -α、IL - 6、PⅢNP、Col-Ⅳ的含量 ;RIA检测HA的含量。结果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TNF -α和IL - 6含量密切相关 (r=0 .6 5 8,P<0 .0 1) ,各肝炎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TNF -α与IL - 6 ,PⅢNP ,Col -Ⅳ和HA呈显著正相关 ;IL - 6与TNF -α,PⅢNP ,Col-IV和HA呈显著正相关。除慢肝轻度组外 ,各肝炎组PⅢNP、Col -Ⅳ、HA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 ,且慢肝重度 >中度 >轻度 (P <0 .0 1)。结论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NF -α和IL - 6的含量能反映肝脏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 ,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证实PⅢNP ,Col-Ⅳ和HA均为反映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功能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咏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3):110-110,11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测定 5 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2 3例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CD3 + 细胞百分比、CD4+ 细胞百分比及CD4+ /CD8+ 比值明显降低 (P <0 .0 5 ,P <0 .0 5及P <0 .0 0 1) ,CD8+ 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 (P <0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HBV持续复制、肝组织免疫病理损伤及病程慢性化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患者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再活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 )患者感染人类巨细胞病毒 (HCMV)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77例乙肝患者血清HCMV -IgG ,IgM抗体及外周血白细胞的HCMV -DNA进行检测。结果 HBV患者HCMV -DNA阳性率为 2 5 % ( 19/ 77) ,3 0例正常对照组HCMV -DNA阳性率为 3 % (P <0 .0 5 )。HCMV -DNA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总胆红素 (TB)、直接胆红素 (DB)、丙氨酸转移酶 (ALT)明显高于HCMV -DNA阴性组。慢性中、重度乙肝患者HCMV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轻度者。结论 乙肝患者HCMV感染再活化率明显增高 ,并与胆汁淤积、黄疸加重及肝功能损害加重有关 ,对乙肝患者进行预防HCMV感染再活化的针对性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Liverfibrosiswillinevitablycauseahistopathologychange,inthecourseofwhichallkindsofchronichepatitisdevelopintolivercirrhosis.Nowadays,ithasbeenrecognizedthatitisareversibleprocess(1).Inordertoprolong,inhibitandevenreversesuchapro cess,Chinesemedicineis…  相似文献   

12.
三甲益肝冲剂对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 探讨中药三甲益肝冲剂对慢性肝炎 (CH)和肝炎肝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95例CH和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8例和对照组 47例分别采用中药三甲益肝冲剂和甘草酸二铵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移酶 (ALT)、总胆红质 (TBil)、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 (A/G)、透明质酸 (HA)、Ⅳ型胶原肽 (Ⅳ C)、层粘蛋白 (LN)水平 ,并以B超探测脾脏厚度和门静脉内径宽度。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 ,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HA、Ⅳ C和LN )和肝功能指标(ALT和Tbil)均显著降低 (P <0 .0 1) ,A/G升高 (P <0 .0 1) ,脾脏厚度和门静脉内径宽度显著减小(P <0 .0 5)。而对照组除HA、ALT和TBil降低 (P <0 .0 5)外 ,其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结论 三甲益肝冲剂可降低CH和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 ,改善肝功能 ,缩小脾脏厚度和门静脉内径  相似文献   

13.
检测4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镁含量,并观察了患者的血清镁与ALT、AFP变化的关系。结果:慢活型病毒性肝炎组的病人血清镁含量降低,与正常人群比较有差异(P<0.05);肝炎后肝硬化、慢重型病毒性肝炎组的病人血清镁含量明显降低,与正常人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ALT、AFP升高时血清镁含量显著降低(P<0.01),当患者的ALT、AFP恢复正常时,血清镁含量上升(P>0.05)。结果表明: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镁含量的高低可视为判断病情轻重,肝功能损伤的程度,同时也提供了慢活型、慢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的病人治疗时应注意补充镁盐。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Astragalus-Polygonum Anti-Fibrosis decoction (APAFD) and Jinshuibao capsule (JSBC) in treating liver fibrosis of chronic hepatitis B.Methods: Ninety-two cases of liver fibrosi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Patients in group A received APAFD for 48 weeks, and in group B, they received JSBC for 48 weeks. The effects on the level change of hyaluronic acid (HA), laminin (LN), pro-collagen III (PCIII) and collagen IV (CIV) as well as liver functional tests and liver biochemical paramete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Results: Level of serum HA, LN, PCIII and CIV in group A declined more obviously than that of group B,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1). The liver functional tests such as total bilirubin (TB),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lbumin/ globulin (A/G) ratio, hepatitis related serum biochemical parameters such as cholylglycine (CG), serum ferritin (SF), prealbumin (PC) of group A were all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of group B (P < 0.01).Conclusion: APAFD is more effective than JSBC in treating liver fibrosi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in the inhibition of hepatic inflammation, hence it is a good composite Chinese herbal preparation against liver fibrosis.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HBV-DNA低复制、肝功能基本正常或轻微异常的慢性乙肝患者(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纤维化血清指标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84例HBV-DNA低复制、肝功基本正常或轻微异常的CHB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水平,并与其肝组织病理分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不同年龄段的HBV-DNA低复制、肝功基本正常或轻微异常的CHB患者其HA、LN、PcⅢ、CⅣ水平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HA、PcⅢ和CⅣ水平随着肝内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递增,并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而LN水平在肝纤维化各期无明显差异,与肝纤维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不同年龄段的HBV-DNA低复制、肝功基本正常或轻微异常的CHB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可作为反映此类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参考指标,并对该类患者治疗时期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 摘要 ] 目的 探讨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在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检测106例丙型肝炎患者和79例健康体检人群的肝功能指标(ALT、ALB、TBIL)和肝纤维化标志物(HA、LN、PCⅢ、Ⅳ-C)的血清含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A、LN、PCⅢ、Ⅳ-C 、ALT、TBIL含量高于正常人组,ALB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表明:ALT与PCⅢ存在显著正相关(r=0.201,P<0.05);ALB与HA、 PCⅢ、Ⅳ-C存在显著负相关(r=-0.391,-0.239,-0.303,均P<0.05);TBIL与HA、LN、PCⅢ和Ⅳ-C存在显著正相关(r=0.319,0.211,0.377,0.389,均P<0.05)。结论 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功能较正常人群有所下降,肝纤维化风险更高。肝功能指标ALT、ALB和TBIL在辅助诊断肝纤维化时有一定作用,三者在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呈TBIL > ALB >ALT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17.
林凤金  梁雅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73-74,79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无症状表面抗原阳性者血清ALT和乙肝前S1抗原的状况.方法 用ELISA法检测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乙肝前S1抗原,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结果 282例无症状表面抗原阳性者,乙肝前S1抗原总检出率为37.6%; ALT升高87例,占总人数的30.8%; ALT升高的87例患者中前S1抗原检出率为67.8%;ALT正常的195例患者中前S1抗原检出率为2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282例无症状表面抗原阳性者中,HBeAg阳性组,乙肝前S1抗原检出率为73.9%,ALT异常阳性率为52.2%;HBeAg阴性组,乙肝前S1抗原检出率为31.0%,ALT异常阳性率为2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完全排除ALT正常情况下的病毒复制;血清中出现HBeAb并不一定表示HBV复制停止.因此,对于无症状表面抗原阳性者应进行定期复查,监测其乙肝血清标志物、ALT和前S1抗原.  相似文献   

18.
检测54例乙肝患者血清LPO和红细胞SOD含量,并进行了动态观察。探讨了乙肝病人血清LPO与红细胞SOD水平的关系,LPO和SOD与ALT的关系。结果:三组乙肝血清LPO水平明显升高(P<0.01);慢重型乙肝LPO水平比急性和慢活型乙肝明显升高(P<0.01)。当ALT>200~u时LPO水平升高(P<0.05),<30~u时血清LPO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急性乙肝LPO上升,而红细胞SOD明显下降(P<0.01)。慢活型、慢重型乙肝比急性乙肝SOD水平升高、明显升高(P<0.05,P<0.01)。当ALT>200~u时红细胞SOD水平明显降低(P<0.01),200—30~u和<30~u者SOD水平显著升高(P<0.01)。乙肝恢复期(ALT<30~u时)血清LPO水平与正常人无差异(P>0.05),其中7例慢重型乙肝病情恶化时LPO水平持续高水平。乙肝病人红细胞SOD水平随病情的好转而上升(P<0.01)。结果表明,乙肝患者LPO水平高低可反映肝功能受损程度,特别是重型乙肝更为明显。而乙肝红细胞SOD水平升高和降低的论点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