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究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患者血管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分析UIA患者血管内治疗前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的156例UIA患者,分别于血管内治疗前1~2 d(医师术前谈话后)以及血管内治疗后出院前行汉密尔顿焦虑...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检查手段如磁共振血管成像、CT血管成像等仪器设备以及检测技术越来越先进,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渐开始注重定期体检,越来越多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被检出。UIA是治疗还是不治疗,什么样的UIA需要治疗和观察?这是目前神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CT、CT血管成像(CTA)、MRI、MR血管成像(MRA)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UIA)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据统计,1998年至2011年21个国家健康人群UIA的发病率高达3.2%,其中女性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末破裂脑动脉瘤(UIA)在正常人群中的患病率较高。UIA的处理方法取决于对UIA自然史的认识和治疗相关性风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UIA的短期效果优于外科手术,这将有可能改变人们对UIA的处理策略。然而,同前对于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史的无症状小UIA应该如何处理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5.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较为常见,动脉瘤一旦破裂,致死率、致残率高.UIA诊疗过程包括动脉瘤检出、评估破裂风险及治疗获益、治疗策略选择及术后随访等,对UIA的全面了解和精准评估有助于更好地治疗该疾病.2015年美国卒中协会出版了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此后关于UIA的高质量研究及先进的诊疗技术陆续发布,但目前仍缺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小脑后下动脉(PICA)起端的椎动脉(VA)夹层动脉瘤老年病人采取在远端VA至PICA段植入支架以保持PICA畅通的可行法。方法通过在远端VA至PICA段植入支架的方法治疗具有PICA开口相关的破裂VA夹层动脉瘤。结果 7例老年患者成功接受了该手术,1例患者手术失败,原因是该患者的PICA起始端过于狭窄(不得不植入两个重叠支架进行治疗)。对6例手术成功患者进行的术后血管造影术显示:其PICA通畅性均为良好,手术并发症为短暂性脑干局部缺血;后续血管造影术显示,3例患者远端VA再通,夹层动脉瘤内无血流。随访期间没有出现动脉瘤破裂,7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mRS,0-1)。结论对于与PICA开口相关且对侧VA血供良好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除了传统血管内疗法之外,在远端VA至PICA段植入支架并进行VA闭塞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血管狭窄及血栓形成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发病原因。目前,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用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和治疗。DSA检查的有创性以及超声检查对操作者经验和技术的依赖性,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广泛应用。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和CT血管造影术(CTA)通过血管重建可以显示脑动脉管腔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对136例经头颅CT、腰椎穿刺和临床诊断为SAH的患者,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首次造影阴性结果的患者均进行2次DSA检查,对所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DSA检查正常者38例(27.9%),阳性者98例(72.1%),阳性患者中颅内动脉瘤72例(73.5%)、颅内血管畸形23例(23.5%)、动脉炎3例;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为自发性SAH的主要病因。结论DSA检查是SAH病因诊断最有效的方法,并能为治疗提供可靠解剖形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冠脉造影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治疗方法。方法行冠脉造影术患者98例,分为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冠脉造影术后进行常规治疗同时针对性循证治疗(Eb N)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并对全部患者冠脉造影术前后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有2例(4.08%)发生血管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16.32%)发生血管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例(4.08%)血液凝固性降低,对照组有8例(16.3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冠脉造影术进行Eb N干预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和X线血管造影术(XRA)诊断阻塞性颈动脉疾病准确性的比较研究已有报道,但这些研究均未采用北美或欧洲颈动脉外科实验协作组的颈动脉狭窄测定和分级标准。本试验以北美协作组(NASCET)的标准作为测定系统将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0%~29%、30%~69%、70%~99%和100%,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作为标准对照,  相似文献   

1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虽仍是评价颅内动脉瘤术后疗效的金标准,但随着先进的CT影像设备及各种成像技术及软件的应用,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的价值得到公认。  相似文献   

12.
<正>制定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最优治疗方案时应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动脉瘤大小、位置及其他形态学特征;通过连续影像学检查记录病灶变化;患者年龄;是否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病史;脑动脉瘤家族史情况;是否存在多发性动脉瘤;是否存在并发的病理学改变,如动静脉型血管畸形、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升高的脑部或遗传性病变等(Ⅰ类推荐,C级证据)。若未破裂脑动脉瘤患者预接受治疗,应详尽告知患者作为替代方案的血管内手术及显微手术的风险与获益,防止UIA、预防出血(Ⅰ类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破裂动脉瘤CT血管造影特点。方法选择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患者115例。所有患者经外科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并进行影像学特点分析。结果 115个破裂动脉瘤中,38个(33.0%)位于前交通动脉,16个(42.1%)伴有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32个(27.8%)位于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最大直径2~17.5(6.72±3.32)mm。37个(32.2%)动脉瘤最大直径<5 mm,72个(62.6%)动脉瘤最大直径<7 mm。颅内破裂动脉瘤体积13~2651(369.65±187.74)mm~3。63个(54.8%)动脉瘤体积<200 mm~3。24个(20.9%)动脉瘤长宽比≤1.8,91个(79.1%)动脉瘤长宽比>1.8。67个(58.3%)动脉瘤伴有子瘤。单发动脉瘤96例(83.5%);多发动脉瘤19例(16.5%),每例有1个责任动脉瘤即破裂动脉瘤,共19个,未破裂动脉瘤23个。破裂动脉瘤最大直径明显大于未破裂动脉瘤(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能为临床提供颅内破裂动脉瘤丰富的形态学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手术夹闭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与颅内破裂动脉瘤(RIA)后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行动脉瘤夹闭术的410例UIA患者和464例RIA患者,根据术后有无CSDH(经头部CT平扫评估硬膜下积液及其程度)的发生,比较UIA与RIA患者动脉瘤夹闭术后CSDH发生率的差异,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术后CSDH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UIA动脉瘤夹闭术后CSDH的发生率高于RIA[11.0%(45/410)比3.0%(14/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IA患者CSDH因神经系统损伤症状而需手术治疗率也高于RIA患者[35.6%(16/45)比28.6%(4/14),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未发生破裂(OR=2.59,95%CI:2.19~3.06,P0.01)、硬膜下积液≥5 mm(OR=1.98,95%CI:1.94~2.03,P0.01)和CT值≥40 HU(OR=2.87,95%CI:2.65~3.01,P0.01)是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生CSD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UIA夹闭术后CSD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RIA,颅内动脉瘤未破裂、硬膜下积液≥5 mm和CT值≥40 HU是颅内动脉瘤CSD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血管成形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成功率.方法 回顾我院1.495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694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患者,并以406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患者作为对照,记录患者基本情况和临床资料.结果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成功率为95.3%,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的成功率为97.3%.经桡动脉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组手术成功率与经股动脉组(9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操作时间、X线照射时间较经股动脉组长(54.9±15.2 min比40.1±10.6 min,P<0.05;20.2±8.3 min比15.1±6.5 min,P<0.01)、造影剂用量较经股动脉组多(165.2±30.7 mL比143.5±25.1 mL,P<0.01).大部分(94.5%)患者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血管成形术虽然手术操作时间和X线照射时间长,造影剂用量多,但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脑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对45例患者进行CTA检查,扫描后进行相应后处理成像,并与手术或数字减影造影术(DSA)颅内动脉瘤结果对照。结果脑动脉瘤多发生于脑基底动脉环,CTA的准确性为95.34%,DSA的准确性为97.67%。两种检查方法对动脉瘤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是无创伤、安全、快速、简便的脑动脉瘤检查方法,对脑动脉瘤有肯定的诊断作用,以其诊断结果为依据选择治疗方案效果好,可作为颅内动脉瘤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发生心室颤动11例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SCA)中发生心室颤动 (Vf)的发生率及其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 73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发生心室颤动病例及其原因。结果  12 73例SCA术发生Vf11例 (0 .0 9% ) ,Vf均发生于多支血管病变 ,其中双支血管病变 (DVD) 5例 ,三支血管病变 (TVD) 6例 ,合并左主干病变 4例。发生Vf前冠状动脉压力均下降 ,随即发生Vf。结论 Vf易发生于左主干及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 ,在SCA中要密切注意压力及心电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正> 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否有大动脉闭塞?是否需要行急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以及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如何最快捷和准确地评估闭塞动脉是否开放以及开放程度?尽管早期CT定量能帮助预测并发症、预后、以及溶栓治疗获益的可能性,然而,CT不能单独提供确切的动脉闭塞定位和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团注后动脉闭塞持续时间的信息。CT血管造影术(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可用来评估血管开放,但CTA受限于需要对比刺以及源图像的专家解释和三维重建的时间延缓。MRA经常将湍流造成的血流间隙、高度狭窄或近乎闭塞描述成闭  相似文献   

19.
抗氧化剂乙酰半胱氨酸可用于预防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行计算机体层摄影(CT)扫描时的急性造影剂肾毒性,然而,将它用于冠脉血管造影术的作用仍未明了。作者研究评估有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行选择性冠脉血管造影术时口服乙酰半胱氨酸预防肾功能急剧恶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建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565-4566
脑动脉瘤是脑动脉管腔局限性异常的扩张性病变,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约有50%患者可因此而死亡或者失去劳动能力[1],所以对脑动脉瘤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及临床意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一直是脑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2].常规的DSA技术是头部血管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但由于常规的DSA图像无法显示血管复杂的三维解剖特性,因此在临床诊疗中有很大的局限性[3].近些年来,随着3D重建技术在脑动脉瘤诊疗中广泛推广,其显示的详细的病变信息对临床脑动脉瘤诊疗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