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已有一些新的抗癫(癎)药(AED)用于临床.同传统AED的作用一样,这些新的AED作用于突触前和突触后的多个细胞位点.应用AED进行药物治疗的主要共同目标是通过减少兴奋传递或增强神经元抑制来抵消异常的脑兴奋性.有趣的是,脑缺血时也会出现兴奋性氨基酸的过度释放和神经元抑制的减弱.因此,作为一种可能的脑缺血神经保护策略,最近AED的应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AED已经在卒中动物模型中进行过实验,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利用啮齿动物全脑或局灶性缺血模型进行的实验研究,已使人们对各种AED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有所了解.但是,对人急性卒中的治疗,这些研究的含义却并非总是那么显而易见.事实上,应用多种针对大多数AED调控的同一电压和配体门控通道的药物进行的各种临床研究均未显示出神经保护作用.在实验性动物模型与人类卒中方面,局灶性缺血性损伤形成的机制不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展示一种新的在将来可用于神经保护的治疗远景.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 ,他汀类可通过影响脑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形成和通过抗血栓形成机制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 ,还可缩小实验性卒中动物模型的梗死体积。这种对卒中可能的有益机制涉及阻滞巨噬细胞和血小板活化 ,促进内皮细胞的血管舒缩功能 ,增强内皮细胞溶解纤维蛋白功能 ,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 ,以及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尤其重要的神经保护机制可能是增强eNOS的作用。因此 ,很有必要用神经影像学和认知功能研究的方法 ,进一步研究他汀类药物在人类神经保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卒中后早期运动训练的治疗策略已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一系列研究显示,卒中后早期运动训练能通过抑制急性神经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增加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和保护血脑屏障完整性来减轻脑损伤。文章就早期运动训练在卒中后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他汀类可通过影响脑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形成和通过抗血栓形成机制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还可缩小实验性卒中动物模型的梗死体积.这种对卒中可能的有益机制涉及阻滞巨噬细胞和血小板活化,促进内皮细胞的血管舒缩功能,增强内皮细胞溶解纤维蛋白功能,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以及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尤其重要的神经保护机制可能是增强eNOS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用神经影像学和认知功能研究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他汀类药物在人类神经保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蛋白水解物(施普善)是一种来自猪脑组织的低分子量肽和氨基酸混合物,具有潜在的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特性,在俄罗斯、东欧、中国、其他亚洲和后苏联国家被广泛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俄罗斯喀山国立医学院临床药理和药物治疗科的Ziganshina等进行了一项Cochrane系统评价,旨在对施普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益处和风险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卒中的预防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近年来,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进展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方面.然而,疗效确切且已广泛用于临床的药物仍然屈指可数.在各种近乎泛滥的研究得出阴性结果之后,仍然没有哪一种神经保护药被批准用于急性卒中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1卒中后抑郁的管理①药物治疗:12项研究(含1 121例患者)结果显示,抗抑郁药物对于卒中后抑郁(PSD)的治疗可能有效;②神经调节:目前仍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神经调节治疗PSD的疗效;③心理-社会干预:7项研究(含775例患者)表明,短暂的心理-社会干预对于治疗PSD可能有用和有效,但由于缺乏安慰剂对照,因此目前尚不能通过这些研究确定抗抑郁药在心理-社会干预中是否是必需或是有益的辅助。  相似文献   

8.
正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 antagonist,ARB)类药物除能降低血压外,还能降低卒中的发生率,减少脑缺血损伤,保护认知功能[1-2]。临床常用的ARB类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坎地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等,该类药物的神经血管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对防治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其神经血管保护机制及临床研究最新进展作一综述。1 ARB类药物的神经血管保护作用脑组织存在独立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血管紧张素Ⅱ  相似文献   

9.
动物大脑中动脉(MCA)闭塞卒中模型存在皮质、基底节和白质梗死等病变。几乎所有的神经保护药都是通过受体介导或与胶质、大脑白质关系不确定的神经细胞内机制发挥作用,但几乎所有药物保护均限于大脑皮质。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评估轴索完整性的技术,因目前尚无活体资料?..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他汀类可通过影响脑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形成和通过抗血栓形成机制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还可缩小实验性卒中动物模型的梗死体积。这种对卒中可能的有益机制涉及阻滞巨噬细胞和血小板活化,促进内皮细胞的血管舒缩功能,增强内皮细胞溶解纤维蛋白功能,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以及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尤其重要的神经保护机制可能是增强eNOS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用神经影像和认知功能研究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他汀类药物在人类神经保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Daniel  Zemke  Jeremy  L.  Smith  Mathew  J.  Reeves  Arshad  Majid  孙明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14(3):190-196
在美国,卒中是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和成人致残的首要原因。本文概述了卒中后导致细胞死亡的通路,并对目前有关缺血耐受现象的文献加以总结。缺血耐受是一种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通过这一机制保护神经元免受卒中期间和卒中后出现的脑缺血有害效应。深入了解卒中后导致细胞死亡的过程和诸如缺血耐受之类的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有助于为这种破坏性神经疾病找到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影响神经保护治疗给药途径和时限的因素及其在卒中病人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综述。药理学特性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脂溶性药物在脑组织中半衰期比血浆半衰期明显要长。Selfotel是一脂溶性神经保护药物,其血浆半衰期仅为2~3h,给药16h后CSF中仍存在。对...  相似文献   

13.
外泌体是细胞经过一系列调控形成并可分泌到细胞外的膜性囊泡,其可以携带核酸、脂质和蛋白质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传递和信息交流。研究显示,外泌体微RNA(miRNAs)可参与脑正常的生理过程,也参与损伤修复等病理过程。缺血性卒中是世界范围内的严重致残、致死性疾病,卒中神经损伤或神经保护进程中涉及到众多分子变化,而外泌体中的miRNAs可能参与这些变化,成为缺血性卒中神经损伤或保护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本研究通过对外泌体miRNAs在缺血性卒中神经损伤及保护中作用的综述,为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潜在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再通是缺血性卒中发病前几个小时的目标治疗,是神经保护(neuroprotection)的重要开端,使脑组织功能最大可能恢复的一系列治疗(medical management),即神经保护的最终目标治疗还远远没有结束。几十年来,缺血性卒中的神经保护研究持续不断,虽然结果并不尽人意,甚至陷入种种困惑,但毕竟获得了阳性或阴性、肯定或否定、完全或不完全的实验证据,并一步步向最终目标靠近。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卒中后, 尽快恢复脑组织血供是降低致死率、致残率的关键, 但血流恢复引发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IRI)也是导致脑组织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显示, CIRI阶段线粒体自噬激活可缩小脑梗死体积并保护神经元免受CIRI, 而线粒体自噬过度或不足则会加重CIRI。由此提示, 诱发适度的线粒体自噬可能是卒中后神经保护的潜在治疗靶点。然而, 线粒体自噬的神经保护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文章就线粒体自噬对卒中的神经保护机制及潜在应用进行了综述, 并讨论了线粒体自噬作为卒中治疗靶点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大量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均表明 ,雌激素对卒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其机制相当复杂 ,涉及多个方面。文章就近年来雌激素对缺血性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颅内出血周围组织也存在缺血半影区,通过早期神经保护剂干预可被限制。作用于缺血启动的病理生理过程连锁反应诸环节的药物正处于试验及临床评价阶段。设计完善的随机对照试验是评价新药物的有效方法。由于神经保护剂在作用方式、药理性质和不良作用等方面都不同于抗栓和溶栓制剂,因此在设计卒中患者神经保护治疗大样本临床对照试验时必须考虑到许多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催化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去乙酰化,对染色质重构和基因转录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转录异常与很多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临床前研究提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ges inhibitor,HDACI)作用于缺血性卒中的多个病理生理学过程,不仅可减轻神经元损伤,缩小脑梗死体积,而且还能促进缺血后神经元可塑性和功能恢复.文章主要综述HDACI在缺血性卒中中的神经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0.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催化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去乙酰化,对染色质重构和基因转录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转录异常与很多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临床前研究提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ges inhibitor,HDACI)作用于缺血性卒中的多个病理生理学过程,不仅可减轻神经元损伤,缩小脑梗死体积,而且还能促进缺血后神经元可塑性和功能恢复.文章主要综述HDACI在缺血性卒中中的神经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