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吸入七氟烷和静脉靶控注射丙泊酚麻醉诱导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30例:逐渐使呼气末七氟烷浓度达到并维持2.8%~3.4%行吸入麻醉诱导;B组30例:设定丙泊酚血浆浓度3.0μg/ml行静脉靶控诱导。观察两组在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前、后血液动力学和BIS值的变化。结果:两组在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前、后BIS值均较基础值降低,达到理想的麻醉深度;两组血液动力学均有明显变化,A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控制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及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均能提供足够的麻醉深度,但对循环抑制明显。在麻醉诱导期间应密切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梗阻性黄疸患者丙泊酚和七氟烷麻醉术后的苏醒时间。方法6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按血胆红素分为黄疸组和无黄疸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黄疸组患者均为梗阻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TBL)≥171μmol/L。再将对照组和黄疸组分别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每组15例。丙泊酚组为常规麻醉诱导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维持BIS值45,术毕即停丙泊酚;七氟烷组为常规麻醉诱导后吸入1%~2%七氟烷,维持BIS值45,术毕即停吸七氟烷。同时记录从停药后至BIS值达到90的时间和唤醒时间。结果七氟烷处理的黄疸组苏醒时间长于丙泊酚处理的黄疸组,有统计学差异。丙泊酚处理的黄疸组与对照组的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黄疸患者七氟烷麻醉苏醒时间延长,但丙泊酚对黄疸患者的苏醒时间无影响,丙泊酚可能比七氟烷适合黄疸患者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七氟烷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七氟烷组)25例与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丙泊酚组)25例。以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插管,麻醉维持为:七氟烷组插管后吸入3%七氟烷,丙泊酚组以4~8 mg/(kg.h)速度静脉泵注丙泊酚,两组术中均持续泵注0.05~0.3μg/(kg.min)瑞芬太尼。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后能及时苏醒,在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麻醉药用量方面,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七氟烷瑞芬太尼复合麻醉适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中丙泊酚和七氟烷的作用。方法将60例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丙泊酚麻醉组(1组)和七氟烷麻醉维持组(2组),每组30例,分别应用丙泊酚和七氟烷进行麻醉维持,观察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麻醉深度,随访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围术期血压、心率均下降,麻醉深度满意,苏醒时间七氟烷组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2例出现在丙泊酚组。结论两组均能有效降压,控制心率,对麻醉深度影响相同,但是七氟烷在诱导后降压作用优于丙泊酚,能够缩短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外科手术中麻醉效果的区别。方法选择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R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F组),行微量输注全凭静脉麻醉,术中两组间断追加维库溴铵。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期间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麻醉药用量以及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5),心率减慢(P<0.05),气管插管、切皮前后R组无明显改变,而F组则有,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睁眼时心率R组明显增快(P<0.05),F组不明显;R组麻醉恢复时患者苏醒较快,舒适,无呼吸再抑制现象,F组麻醉恢复时患者苏醒较慢,呼吸恢复较慢。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比较,雷米芬太尼麻醉诱导迅速,维持平稳,停药后清醒快,对气管导管耐受性好,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以及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4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儿分为2组,各112例,Ⅰ组为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组,Ⅱ组为静脉复合麻醉组,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Ⅰ组患儿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变化不明显。Ⅱ组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术前升高(P〈0.05),呼吸频率(R)明显低于术前。而且Ⅱ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延长、苏醒期不良反应也多于Ⅰ组患儿。结论七氟烷吸入复合骶管阻滞与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疝修补术中相比,患儿更容易接受,麻醉过程平稳,苏醒快,苏醒期不良反应少,更适合在小儿疝修补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七氟烷和异氟烷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手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老年手术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观察组吸入七氟烷维持麻醉,对照组吸入异氟烷。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后10、60min及手术结束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糖及皮质醇浓度;记录停药后1、2、3、4、5min的吸入麻醉药呼气末浓度(EA),计算其与停药即刻的吸入麻醉药呼气末浓度(EA0)的比值,比较七氟烷或异氟烷的洗出速率,并记录2组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各时间节点2组间血糖及皮质醇比较无显著差异;2组手术开始后60min和术毕时血糖及皮质醇均较麻醉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停药后观察组药物洗脱速率更快,睁眼、拔管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使用七氟烷较异氟烷更易调控麻醉深度,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芬太尼、丙泊酚和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应用的比较。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患儿,年龄2~9岁,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Ⅰ组)与芬太尼组(Ⅱ组)。Ⅰ组麻醉诱导后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维持麻醉;Ⅱ组麻醉诱导单次注入芬太尼后持续输注丙泊酚、辅助吸入异氟烷维持麻醉。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术后苏醒、拔管情况及术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插管、手术开始后5 min、拔管时Ⅱ组HR、MAP均高于Ⅰ组HR、MAP(P<0.01);两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I组均少于Ⅱ组(P<0.01);而在术后躁动发生率中II组少于Ⅰ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手术较芬太尼、丙泊酚和异氟烷复合麻醉,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术后苏醒迅速,而术后躁动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术后疼痛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七氟烷与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拟行人工流产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评估分级Ⅰ~Ⅱ级),汉族,年龄(24.3±5.6)岁,体质量(60±10.5)Kg,妊娠(47.5±7.5)d,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七氟烷复合舒芬太尼。B组: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结果七氟烷组与丙泊酚组比较,七氟烷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患者术后满意率明显升高。结论七氟烷麻醉诱导平稳苏醒迅速,是一种用于人工流产病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靶控吸入模式与新鲜气体控制吸入模式两种七氟烷吸入模式下手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波动、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辅助药物应用、七氟烷消耗量、苏醒情况与术中知晓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80例拟行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靶控吸入组(T组)和新鲜气体控制吸入组(F组),每组40例。两组麻醉诱导相同,顺序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和芬太尼4μg/kg后,吸入8%的七氟烷,然后静注维库溴胺0.1 mg/kg,3 min后气管插管。术中麻醉,T组靶控呼出七氟烷浓度为2.3%,F组持续吸入2.3%七氟烷(氧流量1.5 L/min),两组舒芬太尼按0.15 ng/ml目标血浆浓度靶控输注(TCI),按需追加维库溴胺。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血压、心率、辅助药物剂量、七氟烷消耗量、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和术中知晓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组在术中和结束时的BIS值高于F组(P〈0.05),T组术中平均动脉压(MAP)高于F组(P〈0.05),去氧肾上腺素和七氟烷用量明显低于F组(P〈0.05或P〈0.01),苏醒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1),其余指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七氟烷靶控吸入麻醉模式麻醉深度确实可靠,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七氟烷消耗量低,术后苏醒迅速完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观察组)与瑞芬太尼复合异氟烷组(对照组)各40例。静脉麻醉诱导插管后,观察组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25~1μg/(kg·min)和丙泊酚50~75μg/(kg·min)维持麻醉;对照组泵入瑞芬太尼0.25~1μg/(kg·min)复合吸入异氟烷1.5%~2.5%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麻醉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具有麻醉起效快、可控性强、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早、意识恢复快和无躁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鼻纤支镜气管插管患者不同剂量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探讨经鼻纤支镜气管插管术中丙泊酚麻醉的适宜剂量。方法将60例择期需经鼻纤支镜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n=20),按丙泊酚静脉输注速率,分别为4 mg/(kg.h)组(P1组)、6 mg/(kg.h)组(P2组)和8 mg/(kg.h)组(P3组)。三组均先给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给药时间不低于60 s),然后按6μg/(kg.h)静脉泵注瑞芬太尼。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后分别以4、6、8 mg/(kg.h)静脉输注丙泊酚。丙泊酚静脉输注5 min后经鼻纤支镜气管插管。记录三组病人麻醉诱导时SBP、DBP、MAP、HR最低值及气管插管时最高值、气管插管所用时间;观察三组病人麻醉诱导过程中呼吸暂停的发生情况及气管插管时患者的不良反应;计算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结果 P1、P2组一次性经鼻纤支镜气管插管成功率低,气管插管完成时间长;而P3组麻醉较深,血流动力学平稳,插管条件好,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高,虽然患者呼吸暂停时间较长,但通过有效辅助通气均可缓解,对患者生命安全无威胁。结论在经鼻纤支镜气管插管术中以8 mg/(kg.h)静脉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喉罩通气和气管插管复合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应用。方法40例经DSA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术中以微量泵持续泵注异丙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在麻醉诱导前、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插入后、股动脉穿刺、动脉瘤栓塞及苏醒时、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时、拔除后5min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术毕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拔除时病人是否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和术后并发症,及每例异丙酚、瑞芬太尼用药量。结果喉罩通气复合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在麻醉诱导、术中维持及术后苏醒血液动力学平稳,异丙酚、瑞芬太尼用量少,苏醒迅速,咽痛发生率低。结论喉罩通气操作简单,刺激小,通气可靠,复合应用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术中血液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快,定向力恢复好,只要掌握好适应证,较气管插管复合全凭静脉更适合应用于颅内动脉栓塞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颅脑手术的病人行吸入异氟烷或全凭静脉麻醉颅内血糖及乳酸的变化。方法:40例颅内钟瘤切除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异氟烷组(Ⅰ组)和丙泊酚组(Ⅱ组),每组20例。两组麻醉诱导用药相同,Ⅰ组采用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Ⅱ组采用丙泊酚静脉维持。于诱导前、插管后、麻醉开始20min、麻醉开始60min采颈内静脉血测定血糖和乳酸浓度。结果:Ⅱ组各时点血糖、乳酸浓度均无显著变化,Ⅰ组血糖浓度在20min及60min明显升高(P<0.05),乳酸浓度在麻醉后60min显著升高(P<0.05)结论:丙泊酚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可以降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次静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全麻诱导对剖宫产产妇和新生儿安全性的影响。方法足月妊娠剖宫产320例,ASAⅠ级,静注氯胺酮1.0 mg/kg,维库溴铵0.1 mg/kg,随后以30 ml/min的速度静注1%丙泊酚1.5 mg/kg。患者意识消失肌松满意后经口插入气管导管实施全身麻醉,静脉诱导1 min开始手术,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同步进行。结果全身麻醉下,产妇未发生麻醉并发症和术中知晓,且新生儿Apgar评分未见异常。结论单次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应用于剖宫产全麻,诱导平稳,苏醒迅速,对新生儿影响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观察不同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诱导在全麻剖宫产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2013年择期剖宫产足月初产妇82例,随机均分为0.5mg/kg氯胺酮复合丙泊酚2mg/kg组(A组),1.0mg/kg氯胺酮复合丙泊酚2mg/kg组(B组)。观察围术期产妇心率、血压变化及应激反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诱导前比较,两组产妇插管后1min的BP明显升高,HR增快(P〈0.01),且A组的BP和HR明显高于和快于B组(P〈0.05)。A组产妇的B两产妇组均无术中知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剂量的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诱导全麻剖宫产的临床效果不同其中2mg/b丙泊酚复合1.0mg/kg氯胺酮诱导产妇心率、血压变化较小,同时不增加新生儿呼吸抑制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七氟烷吸入麻醉在脑性瘫患儿腰椎穿刺干细胞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实用性。方法选取60例年龄1~6岁行腰椎穿刺干细胞治疗的脑性瘫患儿,ASAⅠ~Ⅱ级,分成两组(n=30),七氟烷组(Ⅰ组)和氯胺酮组(Ⅱ组),观察两组诱导和苏醒时间,诱导的依从性、术中体动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与Ⅱ组比较,Ⅰ组能较好地接受诱导,诱导、苏醒时间较短,术中体动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具有麻醉诱导时间短,苏醒快,不良反应少,能较好地应用于脑性瘫患儿腰椎穿刺干细胞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诊手术的麻醉技术,减少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总结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诊手术中,采用快速静脉诱导气管内插管,异氟烷吸入加用丙泊酚微泵静注复合全麻;甘露醇及控制PETCO2降低颅内压;对术前血压200/110 mmHg者作适当处理,术中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血压,对有误吸者,开颅后给予PEEP 3~5 cmH2O。结果 100例患者术后1周内无1例死亡。并发肺部感染39例、急性肾衰竭10例、消化道出血9例,同时患有其中两个并发症者5例,死于并发症者8例。结论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选择气管内插管全麻,控制血压,保证脑灌注压及氧供,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斜视矫正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手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小儿斜视矫正术,其中男42例,女38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Ⅰ组),静脉注射氯胺酮1~2 mg/kg,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0.1 mg/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0.5~1 mg/kg,实验组(Ⅱ组),七氟烷吸入诱导,维库溴铵0.1 mg/kg,瑞芬太尼1μg/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维持3%~5%七氟烷,瑞芬太尼0.075~0.15μg/(kg.m in),记录两组诱导前、诱导后、术中、术后HR、MAP、SpO2及术毕患儿清醒时间(麻醉时间)。结果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质量及诱导前、诱导后、术后MAP、HR及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Ⅰ组MAP及HR明显高于Ⅱ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麻醉时间明显少于Ⅰ组(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斜视矫正手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静吸复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在鼻内镜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又名七氟烷)控制性降压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组(A组,实验组)20例,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B组,对照组)20例,分别在术前基础值(T1),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控制性降压5min(T2),诱导后控制性降压30min(T3),停药后20min(T4)四个时间点常规监测并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肌耗氧指数(RPP),并测定各时间点的指尖血糖值。结果两组HR、MAP、RPP各时间点相比较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糖值与T1比较各时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应用于鼻内镜手术降压过程中可以减少心血管反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轻,且在麻醉插管、拔管及围术期对心肌抑制较轻,能有效地抑制手术导致的应激反应,对血糖的影响A组小于B组且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