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糖尿病的神经系统病变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病理改变多见于周围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病变的症状有体位性低血压、多汗、腹泻、便秘、排尿障碍和阳痿。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血压节律的变化与正常人相反,这种现象被认为是心血管突发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因为约50%糖尿病患者于夜间血压下降,甚至出现夜间血压升高。为了降低糖尿病神经病(DNP)患者因血压节律变异致心血管突发事件的发生率,现对56例血压正常的糖尿病DM患者进行昼夜与卧立位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昼夜血压变化观察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的神经系统病变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病理改变多见于周围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病变的症状有体位性低血压、多汗、腹泻、便秘、排尿障碍和阳痿。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血压节律的变化与正常人相反,这种现象被认为是心血管突发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因为约50%糖尿病患者于夜间血压下降,甚至出现夜间血压升高。为了降低糖尿病神经病(DNP)患者因血压节律变异致心血管突发事件的发生率,笔者对43例血压正常的糖尿病DM患者进行昼夜与卧立位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DPN)是 1型和 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我院近二年内确诊的 6 0例DPN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特征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6 0例糖尿病均经临床确诊 ,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 1型 4例 ,2型 5 6例 ,男 41例 ,女 19例 ,年龄2 4~ 76岁 ,平均 49.2岁。糖尿病病程 6月~ 2 0年 ,平均7.2年。正常对照组 42例。年龄 2 8~ 77岁 ,平均 48.8岁 ,均无糖尿病史 ,血糖正常。本文 6 0例DPN均以糖尿病为原发病 ,亚急性或慢性起病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首发症状为手足麻木 42例…  相似文献   

4.
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压与其它一些生理性参数一样,在一天中并非固定不变.无论是高血压患者,还是正常人,血压均呈明显的波动性,这种波动性被认为与植物神经状态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存在植物神经功能受损,且受损程度与病程的长短及受治疗的情况有关,对血压的影响可能与一般高血压患者不同,为此我们对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观察,以了解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的坐、立位血压变化特点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5年接受药物临床试验的年龄在18~70岁间的一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且除外心脑血管病及其他较严重的器质性疾病。经过洗脱期2周后,进行坐位和立位血压测量,观察其随年龄、性别、身高及体重等变化特点,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立位血压有关的因素及其相关性。结果坐、立位血压分别为151±13/99±4mmHg、153±14/101±7mmHg(P>0.05)。立位比坐位平均血压升高2/2mmHg,坐、立位血压之间显著相关,立位收缩压与坐位收缩压、立位舒张压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坐位舒张压呈负相关。立位舒张压与坐位舒张压、立位收缩压之间正相关;与坐位收缩压负相关。立位收缩压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立位舒张压与性别呈负相关。但是立位收缩压与性别和体重关系不大;立位舒张压与年龄和体重关系不大。结论2周内未服药的高血压患者中,立位比坐位平均血压升高2/2mmHg,两者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对30例初发、正常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和20名体检健康者进行跳动态血压监测并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结果:糖尿病组的24h平均动脉压、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及其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对照组高,糖尿病组的24h平均动脉压、24h平均舒张压与其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相关。结论:初发、正常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24h平均血压的增高,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增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因糖尿病慢性高血糖状态及其所致各种病理生理改变而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任何部分,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复杂的并发症,累及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1].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多种神经病变的总称,也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该病多累及患者的周围神经系统,病情进展缓慢,病变部位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并发感觉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可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分布如袜子或手套状),并伴有麻木、针刺、灼热或踏棉垫感,有时还可出现痛觉过敏。随着病情的进展,该病患者可出现肢体疼痛(呈隐痛、刺痛或烧灼样痛),在夜间或寒冷季节疼痛加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观察甲钴胺疗效.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各种类型的纤维及其神经元均可受高血糖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而发生病变,人体内只要是受神经支配而发挥功能的组织、器官均有可能发生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所以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诊治的疾病体.其治疗涉及多个层面,包括针对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的治疗措施、症状控制的方案、预防和治疗因神经病变而引起的其他器官系统的并发症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膀胱病变(DCP)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尿动力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合并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膀胱病变分为单纯糖尿病合并BPH组(57例)和DCP合并BPH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功能障碍情况、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膀胱最大容积(MCC)、初始尿意容量(FDV)、膀胱顺应性(BC)、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 Qmax)、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结果 DCP合并BPH组IPSS中排尿不尽、尿频、尿中断、延迟排尿、排尿无力、夜尿次数以及症状总得分均高于单纯糖尿病合并BPH组[(4.8±0.4)分比(3.7±0.3)分,(4.7±0.5)分比(3.7±0.4)分,(3.3±0.2)分比(3.1±0.2)分,(3.8±0.3)分比(2.9±0.1)分,(3.1±0.4)分比(2.2±0.2)分,(3.9±0.3)分比(3.8±0.2)分,(28.3±3.7)分比(23.9±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尿流变细得分高于单纯糖尿病合并BPH组[(4.7±0.5)分比(4.6±0.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P合并BPH组不稳定膀胱、低顺应性膀胱以及膀胱感觉减退发生率均高于单纯糖尿病合并BPH组[58.5%(24/41)比35.1%(20/57),36.6%(15/41)比17.5%(10/57),61.0%(25/41)比33.3%(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DCP合并BPH组MCC、BC、Pdet Qmax与单纯BP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DV、PVR较单纯糖尿病合并BPH组升高[(203.5±15.7)m L比(149.5±10.4)m L,(148.6±10.6)m L比(74.6±5.3)m L],Qmax较单纯糖尿病合并BPH组降低[(3.6±0.4)m L比(6.1±0.6)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CP并BPH患者FDV、PVR显著升高,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也显著升高,可见尿动力学检查能够为DCP合并BPH患者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最近研究表明,转换酶抑制剂(ACEI)具有减轻糖尿病患尿蛋白和改善糖代谢的作用,我们观察血糖控制良好.血压正常的伴有微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在应用培哚普利一年后的微蛋白尿的变化,探讨培哚普利计改善糖尿病微蛋白尿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是一种感觉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ainful sensory neuropathy ,DNP) ,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10 %~32 %.Hays等[1]指出在美国有200 余万人患慢性痛性神经病,而其中相当大部分为DNP.本病机理很复杂,尚未完全清楚,故无特效治疗方法.现仅就目前某些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周围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多种神经系统,是糖尿病最常见、临床症像最复杂、治疗最困难的并发症,不但引起糖尿病人病死率、残疾率升高,而且还带来了护理、医疗等治疗上的复杂性与困难性,更是造成病人反复住院、消耗巨大的卫生资源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与高血压均为最重要的心血管系统危险因素,当二者并存时可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更大危害,因此在降糖治疗的同时还应积极干预高血压,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近年来随着研究证据的不断积累,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管理理念得到不断更新,对于进一步改善糖尿病患者预后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神经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在患者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时,糖尿病性神经病可能已经存在.1型糖尿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并不常见,但近来报道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检测仍可发现存在亚临床性神经损害,并与长期血糖升高密切相关[1].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NP)是因糖尿病慢性高血糖状态及其所致各种病理生理改变而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可累及全身神经系统的任何部分,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复杂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李拥兰  李维民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4):1085-1086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以周围对称性感觉和运动神经病变以及自主神经病变最为常见[1]。其发病率高,且随年龄与病程的增加而增高。我院自2003年1月 ̄2006年10月应用前列地尔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42例疗效理想,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DPN)时神经电生理改变与病理变化的关系以及神经电生理、病理检查对DPN诊断的意义,同时评价通络方剂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 24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经链脲佐菌素一次性腹腔注射方法诱导成DPN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大(2.0 g/kg通络方剂灌胃8周)、小(0.5 g/kg通络方剂灌胃8周)剂量药物治疗组,另设正常对照组.8周后检测尾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潜伏期、神经电位波幅的变化,并测定病理定量指标.结果 运动传导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MCV显著减慢(P<0.01),电位波幅显著下降(P<0.05);而大、小剂量药物治疗组以上指标均较模型组显著改善(P值分别<0.05、0.01).感觉传导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SCV显著减慢(P<0.01),电位波幅显著下降(P<0.05);而大、小剂量药物治疗组以上指标均较模型组显著改善(P值分别<0.05、0.01);与小剂量药物治疗组比较,大剂量药物治疗组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SCV显著加快(P<0.05).图像定量分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有髓纤维阳性面积、髓鞘面积及轴突面积均显著减小(P值均<0.01);与模型组比较,大、小剂量药物治疗组有髓纤维阳性面积、髓鞘面积及轴突面积均显著增大(P值均<0.01);与小剂量药物治疗组比较,大剂量药物治疗组的有髓纤维阳性面积、髓鞘面积均显著增大(P值分别<0.05、0.01).结论 有髓纤维阳性面积,髓鞘面积是反映DPN病程、疗效的更敏感的病理指标;SCV与髓鞘病理改变关系密切,可作为临床首选诊断DPN的电生理检测项目,但对亚临床或经足量药物治疗DPN的髓鞘病变敏感性尚存在不足.通络方剂对周围神经电生理、病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于DPN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大剂量效果优于小剂量.  相似文献   

20.
血压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13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及30例正常人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β_2微球蛋白(β_2-MG)排泄量,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血压升高时其UAER及β_2-MG升高;将血压控制于16.0/10.6kPa以下时,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提示理想的血压控制是肾脏保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