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区分7种硬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7种硬蜱基因组DNA的随机扩增多态性,探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在硬蜱分类中的应用。方法 提取草原革蜱、森林革蜱、青海血蜱、台湾血蜱、刻点血蜱、龟形花蜱、卵形硬蜱DNA。选取3条不同的随机排列碱基顺序的多聚核苷酸单链为引物(P5、P6、P7)进行RAPD-PCR扩增反应。将扩增产物制备成DNA图谱,对这7种硬蜱的DNA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7种硬蜱分别扩增出不同数量与不同分子质量的DNA片段。有些硬蜱基因组DNA扩增产物中具有相同的DNA条带,这反映出它们的基因组DNA具有同源性;同时又具有各自独特的DNA条带,且DNA条带的亮度也有差异。结论 RAPD技术可以准确地区分这7种蜱。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 7种硬蜱基因组DNA的随机扩增多态性 ,探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在硬蜱分类中的应用。 方法 提取草原革蜱、森林革蜱、青海血蜱、台湾血蜱、刻点血蜱、龟形花蜱、卵形硬蜱DNA。选取 3条不同的随机排列碱基顺序的多聚核苷酸单链为引物 (P5、P6、P7)进行RAPD PCR扩增反应。将扩增产物制备成DNA图谱 ,对这 7种硬蜱的DNA多态性进行分析。 结果  7种硬蜱分别扩增出不同数量与不同分子质量的DNA片段。有些硬蜱基因组DNA扩增产物中具有相同的DNA条带 ,这反映出它们的基因组DNA具有同源性 ;同时又具有各自独特的DNA条带 ,且DNA条带的亮度也有差异。 结论 RAPD技术可以准确地区分这 7种蜱。  相似文献   

3.
寄生虫在生物学上有差异的亚种和株具有不同的致病性, 其分类学对于寄生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和防治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DNA分子标记是以生物大分子的多态性为基础的遗传标记, 具备多态性高、无基因多效性、能够明确辨别等位基因等优点。本文综述第1代(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等)、第2代(微卫星锚定PCR、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等)和第3代(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子标记技术在寄生虫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有关湖北钉螺分类的早期研究重点在于形态学和解剖学等传统分类方面,进而发展为数值分类研究、细胞遗传学研究、种群遗传学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兴技术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微卫星(Microsatellite)、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等技术也陆续应用到钉螺分类研究中。本文主要就湖北钉螺分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技术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以PCR为基础的基因分析方法。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特点,并综述了其在生物物种分类鉴定、世系发育及基因分析等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三种常见蜚蠊基因组多态性DNA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用于蜚蠊分子分类。方法:提取3种蜚蠊的基因组DNA,鉴定及定量分析。确定RAPD反应总体积,反应条件。选取3条不同的随机排列碱基顺序的多聚核苷酸单链为引物,进行RAPD-PCR扩增反应。将扩增产物制备成DNA图谱,通过对DNA图谱和遗传距离的分析,研究这三种蜚蠊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结果:分别扩增出不同数量和分子大小的DNA片段。3种蜚蠊基因组DNA扩增产物中具有相同的DNA条带,这反映了各蜚蠊基因组DNA具有同源性;3种蜚蠊基因组DNA扩增产物又具有各自独特的DNA条带,DNA条带亮度也有差别。结论:RAPD技术可以精确地区别这三种蜚蠊。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用于蜚蠊分子分类。方法提取3种蜚蠊的基因组DNA,鉴定及定量分析。确定RAPD反应总体积、反应条件。选取3条不同的随机排列碱基顺序的多聚核苷酸单链为引物,进行PRPD-PCR扩增反应。将扩增产物制备成DNA图谱,通过对DNA图谱和遗传距离的分析,研究这3种蜚蠊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结果分别扩增出不同数量和分子大小的DNA片段。3种蜚蠊基因组DNA扩增产物中具有相同的DNA条带,这反映了各蜚蠊基因组DNA具有同源性;3种蜚蠊基因组DNA扩增产物又具有各种独特的DNA条带,DNA条带亮度也有差别。结论 RAPD技术简便、快速、精确,可用于蜚蠊分子生物学分类。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带绦虫分类是根据成虫和囊尾蚴的形态特征,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形态相近的虫种鉴别困难.近年来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基因水平检测带绦虫种间或种内个体间的遗传差异,若将两者有机结合,虫种鉴别将更加全面和客观.该文综述了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DNA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带绦虫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弓形虫种株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分析比较3株弓形虫基因组DNA的多态性。方法应用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技术对弓形虫RH株、BH株、PP株基因组DNA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电泳。结果单一及复合引物均能扩增产生多态性的DNA指纹图谱。3株弓形虫基因组DNA扩增产物的带型和强度均有不同。根据Net’s相似系数对3株弓形虫基因组DNA遗传相似性进行定量分析,用不同的引物扩增,虫株间表现出不同的相似性。结论表明3株弓形虫基因组DNA经RAPD反应产生的多态性能够应用于弓形虫种、株的鉴定和分类。  相似文献   

10.
随机复制多样性DNA聚合酶链反应(RAPD-PCR)是以单一的、含10个碱基序列的随机引物体外扩增基因组DNA的随机片段,用以研究基因多态性。此技术快速、简易、不需了解基因背景。本研究用RAPD-PCR技术扩增埃及伊蚊基因组DNA,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扩增的基因片段,通过基因分析进行亚种和种群的鉴定。  相似文献   

11.
寄生虫基因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了解其变异情况有助于寄生虫的防治控制及疫苗研制。早期的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 ( RFLP)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推动了寄生虫遗传变异研究的深入发展。由于这些方法复杂、费时且 DNA需求量大 ,因而未广泛使用 ;特异性 PCR检测 DNA多态性 ,需预知靶基因核苷酸序列 ,设计合成特异性扩增引物 ,也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90年代初报道的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技术 ( RAPD) ,对 DNA差异研究敏感有效 ,但重复稳定性差。新近出现的基于微卫星体 DNA的简单重复序列锚定 PCR扩增技术 ( simplesequenc…  相似文献   

12.
七种媒介硬蜱基因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7种硬蜱的基因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以及种间的遗传距离。 方法 用5条不同的多聚核苷酸单链引物对草原革蜱、森林革蜱、青海血蜱、台湾血蜱、刻点血蜱、龟形花蜱、卵形硬蜱7种硬蜱基因组DNA进行随机扩增,分析DNA图谱并计算 7种硬蜱间的遗传距离。 结果  7种硬蜱基因组随机扩增产物均有各自独特的DNA条带,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71。 结论 RAPD技术可以区分这7种硬蜱。  相似文献   

13.
分子水平的分类为亚洲带绦虫种株的鉴定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和准确性高等优点,弥补了形态学分类上的不足,且可进一步发现亚洲带绦虫和传统牛带绦虫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该文介绍了PCR-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DNA序列分析等技术运用于亚洲带绦虫分子分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利什曼原虫虫种复杂,致多种形式的利什曼病,且其媒介也具多样性,正确鉴定利什曼原虫对及时治疗和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至关重要。该文介绍了同工酶酶谱分析、单克隆抗体、核型分析、核酸杂交、基因测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微卫星DNA等分子技术和方法在利什曼原虫虫株鉴定和系统发生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现代观点认为寄生虫病是共存的寄生虫和宿主之间高度多态和共同演化的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这些基因有助于对临床还缺乏了解的许多寄生虫病广泛变异现象的认识。到目前为止,对寄生虫基因及其特异多态区域的鉴别研究较少而且进展缓慢。应用多位点探针直接检测小卫星家族的DNA指纹技术最早用于真核基因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此技术需进行Southern印迹分析,而且需要大量DNA。随后出现了一种基于PCR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它对DNA变异研究相当敏感和有效,但此法重复性低而且会出现假扩增条带,因此有必要寻找另一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蚊分类研究中,长期以来大多是以形态特征作为分类的依据。然而许多复合体的相继发现及亲缘种的存在,使得单纯的形态学方法难以对其进行鉴别。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蚊分类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并已开始应用于蚊分类研究,弥补了传统分类方法的不足,可进行更为精确的蚊分类。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技术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以PCR为基础的DNA分析方法。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特点并综述了其在蚊分类中实际应用的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17.
蜱抗凝血肽与RGDS肽重组基因的酵母表达载体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构建蜱抗凝血肽与RGDS肽重组基因,将其克隆到甲醇酵母,建立分泌表达载体pPIC9K。方法设计、合成蜱抗凝血肽与RGDS肽的双功能分子的重组基因,对人工合成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酶切、测序鉴定。运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PCR产物经胶回收后克隆至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用双酶切和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结果PCR、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明双功能基因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结论该方法能方便、高效地获得所需的多拷贝基因,为下一步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双功能分子蛋白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技术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以PCR为基础的基因分析方法。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特点、并综述了其在生物种分类鉴定、世系发育及基因分析等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山西恙虫病立克次体分型及其56—kD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作者在我国新发现的山西恙虫病疫区病人血液中分离出3株恙虫病立克次体,SXh951,Sxh952,Sxh953。为明确其分类地位.对其进行了血清型,基因型和56-kD蛋白基因的部分序列分析。用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法将病人血清抗体与Karp,Gilliam.Kato株抗原反应.结果显示山西株与Gilliam型一致;用来自56-kD蛋白基因的引物扩增后,分别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fl,HaeⅢ.Hhal消化DNA片段的多态性(PCR/RFLP)显示山西3株基因型一致,但均与Karp,Kato,Gilliam株的电泳图谱不同,显示为一独有的PCR/RFLP基因型;对Sxh951株56-kD蛋白基因片段扩增产物(1.2kb)进行DNA序列分析后.根据所推导氨基酸序列,比较Sxh951株与三个标准株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发现Sxh951株与Karp、Kato和Gilliam株均有明显差异。对此,本实验室正在进一步研究,以便进一步确定其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一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基因突变,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的18个外显子。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检测聚合酶链反应产物,对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电泳结果异常者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发现患者及其母亲第10外显子存在一异常条带。DNA测序结果证实患者第10外显子的471位密码子由AGA同义突变为AGG,483住密码子由TGG突变为TAG,导致在483住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本研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报道了一个新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