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正常血压伴微量白蛋白尿(MAU)的NIDDM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研究,以观察培哚普利(perindopril)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58例NIDDM患者随机分为A组(培哚普利,4mg/d)、B组(安慰剂组),治疗14个月。结果 培哚普利治疗后A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P=0.05,0.05,0.01)。MAU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为期1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阐明导致不同免疫病理类型IgA肾病(IgAN)患者预后不同的机理,应用PAP四层法对28例肾小球单纯IgA沉积(单纯IgA组)及32例IgG、IgA、IgM共同沉积(GAM组)IgAN患者肾组织膜攻击复合物(MAC)和CD59的分布情况,结合其肾小球内沉积的补体成分以及病理改变和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纯IgA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轻,GAM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重。GAM组肾组织经典途径补体成分Clq、C4沉积(均为P<0.01),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袢MAC沉积(分别为P<0.05、P<0.01),肾小球硬化>25%(P<0.05)和中重度小管间质病变的发生率(P<0.05),均较单纯IgA组明显增多,且GAM组皮质区域间质面积较单纯IgA组明显增宽(P<0.01)。尽管CD59在两组中分布无统计学差异,但若按肾小球CD59分布强度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2+),结果发现CD59A组肾小球硬化>25%(P<0.05),中重度小管间质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多(P<0.01),皮质区域间质面积明显增宽(P<0.01)。在硬化的肾小球内MAC分布多而CD59分布少  相似文献   

3.
培哚普利对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及尿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N)肾功能及肾脏内皮素(ET)代谢的影响,探讨培哚普利防治DN的机制。方法 44例无高血压、持续有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结果培哚普利治疗8周后DN患者增高的尿白蛋白(A1b)、转铁蛋白(TF)、ET排泄分别减少43.5%、48.1%、36.3%(P〈0.01),而常规治疗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示尿A1b降低和尿ET降低呈正相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充血性心衰(CHF)时心钠素(ANF),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培哚普利的于预作用,我们选择40例临床确诊为CHF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培哚普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放免法测定血浆ANF,ET含量,比色法测定血浆NO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观察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CHF患者的血浆ANF,E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N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培哚普利平均治疗8周后ANF,ET显著下降(P<0.001)而NO显著上升(P<0.05),提示ANF,ET和NO参与了CHF的病理生理过程。培哚普利可以降低CHF的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94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3组,服用2周安慰剂后用药3个月,剂量逐月递增。用药前后测定血压、尿微白蛋白分泌率(MAER)、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和血钾、血钠。结果:3组用药后血压均明显下降达正常范围;尿MAER在培哚普利组显著下降(P<0.01),另两组下降不显著;尿素氮、肌酐、肌酐清除率3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血钾在卡托普利组和培哚普利组均有上升(P<0.005和P<0.05),血钠水平3组间均无变化。结论:培哚普利、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均可有效控制血压,培哚普利同时可降低尿MAER,改善肾功能,但培哚普利与卡托普利均可引起血钾升高,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肾小球肾炎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NS3和抗HCVNS5单克隆抗体对21例丙型肝炎患者尸检石蜡包埋肾组织中的丙型肝炎抗原(HCAg)进行检测。结果HCAg的检出率为619%(13/21),其中膜增殖性肾炎(MPGN)11例,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1例,1例未见明显病变。HCAg阳性颗粒定位于肾小球系膜区、系膜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21例中有17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呈阳性,同单纯HBV感染组相比,本组患者出现肾小球肾炎病变更为多见(χ2=85,P<001)。结论MPGN型是HCV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病变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7.
观察1-(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胺基)丙烷盐酸盐(DDPH)对实验性腹主动脉狭窄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作用及对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影响。方法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电镜,原位杂交及Northernblot杂交。结果DDPH在降低血压同时,能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3H-TdR掺入量(P<0.01),并能逆转c-fos,c-myc,c-sis原癌基因mRNA表达增强(P<0.05~0.01),P53抑癌基因mRNA表达减弱(P<0.05)。结论DDPH能抑制实验性高血压大鼠的VSMC增殖,与癌基因调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研究62例高血压病(EH)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水平及其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根据左室重量指数(LVMI)将EH伴LVH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投以培哚普利或美托洛尔治疗8周。结果显示,EH患者血浆ATⅡ及ALD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LVH组高于非LVH组(P<0.005),LVH组的LVMI与ATⅡ和ALD正相关(r分别为0.342和0.356,P<0.01),用药后两组LVMI、ATⅡ和ALD水平均显著降低,且8周后两组LVMI差异有显著性(P<0.05),LVMI下降值与血浆ATⅡ、ALD浓度下降值呈正相关(r分别为0.612和0.647,P<0.001),提示ATⅡ、ALD是引起EH心肌肥厚重要的体液因素,培哚普利及美托洛尔短期治疗均可使LVH逆转,培哚普利对LVH的逆转可能优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大鼠乙酸性溃疡性结肠炎(UC)时清除氧自由基(OFR)的特性.方法SASP灌胃治疗大鼠乙酸性UC后,检测肠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评价其炎症指数,并与生理盐水(NS)治疗对照组比较.结果SASP组和NS组SOD含量(U/g)分别为7998±3441和6364±2455.SASP组和NS组MDA含量(nmol/g)分别为2156±208、3524±448.NS组和SASP组炎症指数分别为165±519、630±125.SASP组SOD含量显著高于NS组(7998±3441对6364±2455,P<001),SASP组MDA含量明显低于NS组(2156±208对3524±448,P<001).NS组炎症指数明显高于SASP组(165±519对630±125,P<001).结论SASP为氧自由基清除剂,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L6在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6例MsPGN、5例非MsPGN患儿肾活检组织及4例正常肾组织中IL6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MsPGN、非MsPGN患儿肾组织中IL6mRNA表达水平(x±s)分别为:0433±0111和0271±0023。MsPGN组IL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MsPGN组(P<002)。4例正常肾组织中3例无IL6mRNA表达,余1例表达水平为0192。中度MsPGN和轻度MsPGN表达水平分别为:0491±0084和0317±0018,二者比值为15∶1,MsPGN伴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和不伴硬化组其表达水平分别为0516±0083和0350±0058,二者比值为147∶1。另采用生物活性法测定MsPGN患儿尿中IL6活性水平,发现尿中IL6活性与肾组织中IL6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正相关(r=0977,P<0001)。结论:IL6可能与MsPGN发病机理有关,IL6可能参与MsPGN系膜增殖和硬化,尿中IL6活性测定可反映肾组织局部IL6mRNA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1.
应用单克隆与多克隆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6例病毒性心肌炎(VMC)及24例正常人(NC)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同时测定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C)活性和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VMC患者sIL-2R明显高于NC组(P<0.001).而NKC活性明显低于NC组(P<0.01),T细胞亚群与NC组比较,急性VMC患者总T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和抑制性T细胞(CD8)均减少,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0.01),以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为明显;而VMC后遗症期患者CD3、CD4与NC组无差异(P>0.05),CD8显著降低(P<0.05),CD4/CD8比值显著高于NC组(P<0.05),以细胞免疫调节失衡为主。上述结果提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功能失调为VMC发病及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了内皮细胞衍生舒张因子的抑制剂N^G-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在抑制大鼠体内EDRF产生后,对其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NAME治疗4周后,实验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P〈0.01),其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肾血管阻力则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实验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和尿NAG酶排出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大鼠。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E对Alzheimer病模型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AlCl3诱导,建立Alzheimer病(AD)模型大鼠。用维生素E(VE)(5mg/100g体重·d-1)对AD模型大鼠进行灌胃治疗。通过行为测试,光镜形态学观察,用免疫细胞化学ABC结合图像定量分析的方法,对AD大鼠行为改变,海马结构CA1区淀粉样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数目、胞体平均截面积和光密度以及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显示VE组大鼠治疗3个月和5个月后,受电击次数和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和延长(P<001),3个月与5个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VE组大鼠海马结构CA1区淀粉样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数目、胞体平均截面积和光密度值,3个月和5个月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减少和降低(P<001),3个月和5个月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β淀粉样蛋白样反应染色减少或消失。说明VE可以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和清除海马结构CA1区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来实现的,作用效果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明显。本实验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VE治疗老年性痴呆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早期糖尿病性肾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早期糖尿病性肾病的长期治疗作用,将46例新诊断的血压正常、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30mg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服ACEI培哚普利(perindopril),2mg/d,B组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肾小球滤过率、肾有效血浆流量、滤过分数、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胰岛素敏感指数(SI)及血脂进行为期约2年的观察。结果表明,A组用ACEI治疗2年后,NIDDM者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得以改善(P<0.05),UAER明显减少(P<0.05),SI降低,血压稳定;而非ACEI治疗的B组,肾功能指标有恶化趋势,并且血压明显增高,SI改善不明显。两组的血脂在治疗前后变化均不明显(P>0.05)。提示小剂量培哚普利长期治疗,对早期糖尿病性肾病具有保护其肾功能的作用,并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糖基化产物对正常大鼠尿蛋白排泄和肾脏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为探讨糖基化产物对正常肾脏的特异性损害作用。方法正常大鼠静脉注射体外制备的糖基化血清蛋白(GSP),为期2个月,观察GSP对大鼠尿蛋白排泄、肾皮质糖基化产物和肾脏形态的影响。结果接受GSP的大鼠血清和肾组织中糖基化终产物(AGEs)水平、肾小球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强度、尿蛋白排泄量和尿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给予GSP的大鼠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肾小球系膜区扩大伴有细胞外基质增加,PAS阳性物质沉着增多和肾小球基底膜节段性增厚。结论糖基化产物能引起类似糖尿病肾病的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6.
家族性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葡萄糖激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检测了10个NIDDM家系和30例常见型NIDDM患者的葡萄糖激酶基因(GCK)第2_10号外显子,发现3个家系中6例家族性NIDDM病人(15.4%)和2例常见型NIDDM患者(6.6%)的GCK第5,6号外显子出现异常DNA片段条带,进一步顺序分析发现为第5号内含子12位碱基C→G突变,产生一新的多态性位点。顺序分析还证实中国人群GCK第3号外显子107位密码子为ATG(Met),与西方人的ACG(Thr)不同  相似文献   

17.
李小鹰  范利 《高血压杂志》1998,6(3):186-189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心室肥厚(LVH)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4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LVH病人随机分为培哚普利、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3组。服用安慰剂2周后分别用药3个月,剂量递增,于实验前、用药前、用药后每月分别测定动脉血压,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并由此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同时测定左室缩短分数,E/A比值和射血分数。结果3组病人用药前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别,用药后血压均有显著下降(P<0.001),组间无差异。LVMI培哚普利组(P<0.01)和卡托普利组(P<0.001)用药后有显著减低,E/A比值明显升高(均P<0.001)。而硝苯地平组仅有E/A比值升高(P<0.05)。左室缩短分数和射血分数3组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LVH病人,三药均可有效降低血压,卡托普利和培哚普利明显减轻LVH,并改善左室舒张功能,硝苯地平亦可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大鼠尿白蛋白放免测定方法及其应用意义。方法用大鼠白蛋白免疫青紫蓝兔,制备抗血清,采用双抗加PEG法。结果本方法测定范围25~1600μg/L,灵敏度为9.78μg/L,回收率89.2%~112.0%,批内、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4.1%和8.3%。大鼠在糖尿病成模2周时,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升高,而培哚普利治疗组尿白蛋白与正常大鼠组无明显差异,在治疗6个月后尿白蛋白明显低于糖尿病(P<0.01),培哚普利能明显抑制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排泄,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某种保护作用。结论大鼠尿白蛋白放免测定方法的建立为糖尿病大鼠肾病模型和其他肾病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客观的、灵敏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慢性HCV感染者IFN治疗前后血清HCV RNA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IFN对丙肝患者病毒血症水平的作用.方法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CRTPCR)法定量检测12例慢性HCV感染者(男8例,女4例,HCVRNA阳性,ALT异常持续6个月以上)IFN治疗(IFNa2b3MU,肌注,3次/周,疗程3个月)前后(随访6个月)血清HCVRNA水平.结果慢性HCV感染者12例,3例呈完全反应,6例呈部分反应,另外3例无反应.9例有反应者中4例复发,有反应者治疗结束时血清HCVRNA水平明显下降(517±0408vs206±155,10copies/50μlserum,x±s,P<005),无反应者血清HCVRNA水平未见明显下降(567±058vs45±087,x±s,P>005).3例完全反应者仅1例血清HCVRNA持续阴性,3例无反应者2例血清HCVRNA水平略有下降.结论IFN治疗丙肝有效,但IFN不能有效清除病毒,仅抑制病毒复制,未见治疗前血清HCVRNA水平与复发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了内皮细胞衍生舒张因子(EDRF)的抑制剂NG-nitro-L-argininemethylester(L-NAME)在抑制大鼠体内EDRF产生后,对其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NAME治疗4周后,实验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P<0.01),其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肾血管阻力则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实验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和尿NAG酶排出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大鼠,但是,本文的研究结果并不提示实验组大鼠的血浆肾素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