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Ewing法和定量HRPS法同时测定94例NIDDM患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CAND)程度,探讨其与红细胞山梨醇(RBCS)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DM患者伴CAND组的RBCS值显著高于无CAND组,RBCS升高与CAND严重程度,植物神经的改变,尤以副交感神经更易受影响,且与年龄、病程、FBG、HbA1C、血浆Fg、HDLC及亚类和血浆镁改变也显著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RBCS是对CAND有显著影响的重要因素,提示DM患者CAND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其中高血糖所致山梨醇通路活性增高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声学定量技术(AQ)对38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患者术前与术后的左房、右室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术前比较,术后患者的左房射血分数(EF)、面积变化率(FAC)及高峰充盈率(PFR)显著增加.收缩及舒张末期面积(ESA、EDA)和容积(ESV、EDV)明显减小,而高峰射血率(PER)及高峰充盈时间(TPFR)则无显著性改变;术后患者的右室EF、FAC、PER、PFE均明显升高,ESA、ESV明显减小,但EDA、EDV及TPFR却无显著变化。表明:PBMV术后患者的左房、右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h1/Th2细胞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液及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平衡状态及其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RA患者滑液单个核细胞(SFMC)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和IL-4的表达情况结果 RA患者SFMC中Th1、Th1/Th2比值与自身及正常人PBMC相比显著升高(P〈0.01),Tb1/Th2比值与患者Sr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红细胞膜唾液酸含量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人红细胞膜唾液酸(RBCm-SA)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Bialsche试剂法检测RBCm-SA,F-8836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浆唾液酸(P-SA),红细胞免疫粘附试验观察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RCF)。结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脑梗塞(ACI)组的RBCm-SA分别为30.8±4.3和31.3±4.4μgNANA/mg膜蛋白,RRCF分别为16.7%±3.5%和16.0%±3.6%,均低于老年对照组(P<0.01或0.05),老年对照组均低于非老年对照组(均为P<0.05);AMI和ACI患者的P-SA分别为2.4±0.4和2.4±0.3mmol/L,均高于老年对照组(均为P<0.05),老年对照组则高于非老年对照组(P<0.05)。老年患者和老年对照组的RBCm-SA与RRCF均呈正相关,而RBCm-SA与P-SA均呈负相关。结论老年人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降低与RBCm-SA代谢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5.
报道50例正常人的心率变异分析。按参数间密切相关将6项频域、10项时域参数分成三组:总频成分(TOT)、超低频成分(ULF)极低频成分(VLF)、连续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均值(ASD);高频成分(HF)、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超过50ms的百分比(PNN50)、RMSSD心率校正值(RMSDC)及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SD心率校正值(SDC)、连续5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SDA的心率校正值(SDAC)。健康男性SD显著高于女性,女性RMSDC显著高于男性。各参数随年龄增长而变小,年龄与低频成分(LF)和ASDC(ASD的心率校正值)相关最密切(r分别为-0.65和-0.61),其次与RMSDC、PNN50、HF、VLF、RMSSD、TOT、ASD、SDC、SD等呈显著负相关(P<0.05)。心率与TOT、ULF、VLF、SD、ASD、RMSSD等呈负相关(P<0.05)。多项参数有明显昼夜规律。  相似文献   

6.
报告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39例,其中非净化自体骨髓移植(ABMT)14例,净化自体骨髓移植(PABMT)25例。中位年龄28岁(10~43岁)。AML27例,ALL10例,CML2例。CR131例,CR27例,NR1例。CR至移植时间中位数6.7个月(2~19个月)。预处理方案:TBI加Ara-c、DNR或VP16。ABMT组及PABMT组3年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68.32%及67.57%,复发率为30.76%及26.80%。但PABMT组AML患者3年DFS率为82.35%及CR2期移75%3年DFS率为75%,明显高于CR。期移植未净化者50%。化疗组3年DFS率为7.38%及复发率76.4%,两移植组疗效优于化疗组。  相似文献   

7.
脂多糖和抗炎药物对肺血管内巨噬细胞核因子κB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致肺血管内巨噬细胞(PIM)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及抗炎药物地塞米松(DEX)和阿斯匹林(ASA)对NFκB的影响。方法用改良法分离、培养猪PIM,设正常对照、LPS刺激、DEX和ASA干预组,共4组。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法和放射免疫分析(RIA)法,分别检测PIM核提取物NFκB的活性和细胞培养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LPS刺激组NFκB活性于刺激后05~4小时、TNFα含量于刺激后1~2小时高于刺激前和正常对照组(P<0.01);二者在刺激后1小时呈显著正相关(r=0.991,P<0.01)。DEX组和ASA组NFκB活性、TNFα含量虽较刺激前和正常对照组有所升高,但均显著低于LPS组(P<0.01)。结论LPS可诱导PIMNFκB激活,并进而导致TNFα的基因转录和表达增加;DEX和ASA可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而减少TNFα的释放。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狭窄时某些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只麻醉开胸犬,分级缩窄冠状动脉左旋支,直到血流中断。临床分3组:对照组、冠心病(CHD)组、急性心肌梗塞(AMI)组。均测定血浆心钠素(ANP)、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DLS)、醛固酮(Aldo)、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动物实验还增加左心功能检测。结果显示,实验性冠状动脉血流(CBF)减少时心功能进行性减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ANP分泌增加;EDLS减少。AMI患者早期RAAS激活,ANP增加,EDLS无改变,恢复期ANP降低而EDLS增加。探讨了血管活性物质变化和机制,以及AMI时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外源性ANP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观察59例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浆丙二醛(MDA)水平和红细胞变形能力(RCD,用红细胞滤过指数RBC-IF表示)的变化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对MDA水平和RCD的影响。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浆MDA水平明显增高,RCD明显降低,全血粘度(高切)明显增高;MDA与RBC-IF呈正相关(r=0.48,P<0.05),RBC-IF与全血粘度(高切)呈正相关(r=0.54,P<0.05)。用复方丹参治疗后的患者MDA水平、RBC-IF及全血粘度(高切)均明显低于未用复方丹参治疗者(P均<0.05),病程也明显短于未用丹参治疗者(P<0.05)。这揭示复方丹参注射液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IL—3血浆水平和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3mRNA表达及IL-13血浆水平变化。方法:选择10名健康正常对照者和16名NS患者。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NS患者PBMC中IL-13mRNA表达量进行分析。同时应用IL-13特异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13血浆水平。结果:NS患者PBMC中IL-13mRNA表达量及血浆IL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变化及其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TGFβ1和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45例2型糖尿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A)、微量蛋白尿组(MA)、临床蛋白组(ODN)。分别检测各组的血清TGFβ1、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肾功能(BUN、Cr、Ccr)。MA、ODN分别分为卡托普利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结果 糖尿病三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TGFβ1有显著性差异,ODN与MA、NA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血清TGFβ1与血Cr、HbA1c、UAER呈正相关。MA和ODN两组中卡托普利治疗前后TGFβ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TGFβ1明显增高,且和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损害呈明显正相关。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能部分地纠正DN患者的血清TGFβ1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吸虫病患者 T G F β1 m R N A 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 R T P C R 加 dotblot法测定血吸虫病患者 P B M C中 T G F β1 m R N A 水平,与肝硬变和肝癌患者作比较,并研究了部分肝脏组织(肝癌患者16 例,肝血管瘤患者正常肝组织 5 例)中 T G F β1 m R N A 水平与 P B M C中水平的关系。同时,测定血清中 H A、 L N、 Col ⅠⅤ和 P CⅢ水平,作为衡量肝纤维化活动与否的指标。结果: P B M C内 T G F β1 m R N A 水平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组(n= 21,126±014),肝硬变患者组(n= 15,205±081)和肝癌患者组(n= 25,183±129)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 16,062±040)( P< 005)。其中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组又显著低于肝硬变患者组或肝癌患者组( P< 005),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05)。肝组织与 P B M C内 T G F β1 m R N A 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血清 H A、 Col Ⅳ和 L N 异常组的 T G F β1 m R N A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05)。结论: P  相似文献   

13.
NATIONALPROGRAMOFMALARIACONTROLOFPEOPLE’SREPUBLICOFCHINAXuShu—HuiDepartmentofparasiticDiseases,MinistryofPublicHealthofChina(...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氧化损伤及抗氧化酶活性对型糖尿病( N I D D M)及其伴发高血压( H T)的影响。 方法与结果:采用鲁米诺依赖的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法,对136 例 N I D D M 患者(其中 70 例不伴有 H T,66 例伴有 H T)及30 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 检测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产生氧自由基( O F R)的水平。采用化学定量法,测定其血浆脂质过氧化终末产物- 丙二醛( M D A)的浓度及抗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S O 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 S H Px)的活性。 N I D D M 伴发 H T组,其 P M N┐ C L 峰值、积分和吞噬指数均明显高于 N I D D M 不伴 H T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浆 M D A浓度较后两组也明显升高( P均< 0.01); N I D D M 组及 N I D D M 伴发 H T组的血浆 S O D和 G S H Px 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 P均< 0.01);但与 N I D D M 组相比, N I D D M 伴发 H T组的血浆 S O D 和 G S H Px 活性其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05); P M N┐ C L峰值与 M D A呈明显正相关(r= 0.7486, Y= 159.8 X+ 132.2, P< 0.01,  相似文献   

15.
STUDIESANDAPPLICATIONOFPYRCTHROIDTREATEDBEDNETSFORCONTROLOFMALARIAVECTORSINP.R.CHINAPanBo,LiZu-zi,HuangQi-LinInstituteofParas...  相似文献   

16.
细胞凋亡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疾病演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细胞凋亡特征及其病理学意义。方法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DNA梯子和体外培养等方法对38例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凋亡进行研究。结果MDS患者BMMC的TUNEL凋亡细胞阳性指数(PI)为20.19%±11.07%,显著高于正常人、MDS转化的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及缺铁性贫血(IDA)组,(P<0.001和P<0.01)。TUNEL和CD41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免疫酶标法(APAAP)双标记证明MDS骨髓病态小巨核细胞发生了凋亡。动态观察10例MDS患者,转为白血病后凋亡细胞PI值显著下降,尚未转为白血病患者随病情恶化凋亡呈下降趋势。7例MDS患者BMMC体外培养后,晚期PI(LPI)显著增高,3例出现DNA梯子,AML和IDA组LPI未见明显升高,未出现DNA梯子。结论MDS骨髓细胞凋亡过度与演变和转为白血病有关。原位检测细胞凋亡可作为监测MDS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7.
老年NIDDM患者RBC免疫粘附功能和SOD的变化马晓慧苏彬王芳兰州军区总医院(730050)表1老年NIDDM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变化(x±s,%)例数RBC-C3b花环率RBC-IC花环率RFIRRFER对照组2016.24±3.895.88±...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吸虫病患者 T G Fβ1 m R N A 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 R T P C R 加 dotblot法测定血吸虫病患者 P B M C中 T G Fβ1 m R N A 水平,与肝硬变和肝癌患者作比较,并研究了部分肝脏组织(肝癌患者16 例,肝血管瘤患者正常肝组织 5 例)中 T G Fβ1 m R N A 水平与 P B M C中水平的关系。同时,测定血清中 H A、 L N、 ColⅠⅤ和 P CⅢ水平,作为衡量肝纤维化活动与否的指标。结果: P B M C内 T G Fβ1 m R N A 水平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组(n= 21,126±014),肝硬变患者组(n= 15,205±081)和肝癌患者组(n= 25,183±129)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 16,062±040)( P< 005)。其中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组又显著低于肝硬变患者组或肝癌患者组( P< 005),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05)。肝组织与 P B M C内 T G Fβ1 m R N A 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血清 H A、 ColⅣ和 L N 异常组的 T G Fβ1 m R N A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05)。结论: 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ARⅠ) 的机制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褪黑素( MEL) 对ARⅠ的保护作用。 方法:用动脉夹夹闭大鼠双侧肾蒂45 min 再灌注24h 的手术方法制成AR Ⅰ动物模型,将动物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手术组、维生素C 预防组、MEL 不同剂量预防组,动态检测血尿素氮(BUN) 、肌酐(Cr)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丙二醛( MDA) 、肾组织光镜、电镜形态学观察及DNA 电泳分析。结果:手术组BUN、Cr 升高、SOD、GSHPx 下降,MDA 上升,形态学显示肾小管细胞发生凋亡。MEL 预防用药能不同程度地逆转上述改变,防止凋亡的发生,效应呈剂量依赖性,且较已知的抗氧化剂作用更明显。 结论:氧自由基(OFR) 是ARⅠ的主要机制之一,ARⅠ确实存在着细胞凋亡的病理改变。MEL 预防用药能减轻ARⅠ,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效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借助聚合酶链反应(PCR)/序列特异性引物(SSP)技术对42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和16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型分析。结果发现DCM组HLA-DRB1*11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26.19%对13.1%,P<0.05),其RR=2.36。其他等位基因频率在DCM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提示HLA-DRB1*11基因可能与DCM有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