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目的:研究阿胶强骨口服液含药血清对胎鼠成骨细胞中OPG、RANKL表达的影响,探讨阿胶强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方法:3月龄wistar(雌雄各半)30只,随机分为阿胶强骨口服液,雌激素,及生理盐水对照组,灌胃7d后,制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含药血清。将新生SD大鼠分离的颅骨成骨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消化传代,取二代培养的成骨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培养细胞分为5组,分别加同体积药液,对照组仅加培养液,继续培养。采用MTT比色分析法、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渗入法测定成骨细胞增殖,用放免法测定细胞内BGP含量,RT—PCR测定胎鼠成骨细胞中OPG、RANKL mRNA的表达。蛄果:阿胶强骨口服液含药血清以剂量依赖方式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成骨细胞OPG基因mRNA表达在阿胶强骨口服液含药血清1000ml/L时最强,与雌激素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成骨细胞RANKL基因mRNA表达在1000ml/L阿胶强骨口服液含药血清与雌激素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胶强骨口服液可在细胞水平上促进骨的合成代谢及前成骨细胞的有丝分裂,分子水平上调节OPG/RANKL表达而治疗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2.
绝经后骨质疏松与血清OPG及RANKL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少俊  刘宏  杨力  蔡德鸿 《广东医学》2006,27(5):669-671
目的研究血清护骨素(OPG)和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相关骨代谢指标(BTMs),包括OC,NTX及IGF-1)的关系。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82例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BMD),按WHO标准,分为无骨质疏松组(NOP)、骨质疏松组(0P1)、骨质疏松伴骨折组(OP2)。测定血清OPG,RANKL及其他骨代谢指标。结果OP1组及OP2组血清OPG水平均低于NOP组(P〈0.05),OP2组血清RANKL水平低于NOP组(P〈0.01)。校正年龄、绝经年限、体质指数及雌二醇后,血清OPG与BMD呈正相关(P〈0.05)。血清OPG与IGF-1呈正相关(P〈0.001)。Logstic回归分析表明校正年龄、骨转换指标、雌二醇和BMD后,血清OPG及RANKL对骨折有显著影响。结论血清OPG增高可能是对抗绝经后骨吸收加快的一个代偿反应。低水平的血清RANKL可能不利于骨重塑,从而增加了骨折的危险。血清OPG与RANKL是对骨折有显著影响的独立因素,提示它们可望作为更加准确的单独预测骨质疏松骨折的骨代谢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肖啸  胡冰 《医学研究杂志》2013,42(9):106-109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对大鼠成骨细胞OPG mRNA的表达影响.方法 采用新生大鼠颅盖骨组织块培养成骨细胞,加入不同浓度CGRP干预体外培养成骨细胞,观察成骨细胞增殖和ALP活性,检测OPG mRNA及RANKL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GRP在浓度为1×10-8mol/L时对成骨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最强,在1×10-9mol/L时对成骨细胞ALP活性的促进作用最强;CGRP不仅能明显增强OPG mRNA的表达水平(P<0.05),还能明显抑制RANKL mRNA的表达水平(P<0.05),以10-8和l0-7浓度时表达最为明显,均呈剂量依赖性;且CGRP可明显上调OPG/RANKL的比值(P<0.05).结论 CGRP对成骨细胞增殖和活性均有促进作用,可能通过上调成骨细胞OPG/RANKL,最终发挥抑制骨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糖作用下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c-met的表达,探讨HGF/c-met系统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分别培养于不同的条件培养基中,采用MTT方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方法分析c-met mRNA水平。结果在不同的条件培养基中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在12h和24h细胞增殖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96h细胞增殖出现明显的变化,在HGF组细胞增殖旺盛(P〈0、05)。此外,12h在不同的条件培养基中c-met mRNA表达无差别(P〉0.05),而在24h和96hHGF组c-met mRNA出现持续高表达(P〈0.01)。结论外源性加入HGF能抑制高糖诱导的细胞凋亡,促进高糖环境中的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并能诱导其受体c-met表达。说明HGF/c-met系统局部上调在糖尿病肾脏损伤修复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la,25一二羟维生素D,【la,25一(OH)zD,】对体外培育sD大鼠成骨细胞(oB)增殖、分化和细胞核因子K配体(RANKL)及骨保素(OPG)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消化法从24h新生sD乳鼠颅盖骨分离得到的OB,经lnmol/L、10nmol/L、100nmol/L的lct,25-(OH):D,干预24h、48h和72h后,MTT比色法检测OB增殖率;PNPP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应用RT-PCR法检测细胞中OPG和RANKL的mRNA表达。结果lnmol/L组成骨细胞A值在干预24h、48h、72hA,分别为(O.335±0.080)、(0.451±0.086)、(O.545±0.085);100nmol/L组OBALP活性分别增加至(6.274±1.561)U/g、(5.021±1.703)U/g、(6.854±1.468)U/g;OPGmRNA表达分别降低至(0.365±0.068)、(0.340±0.046)、(O.381±0.051);RANKLmRNA表达分别增加至(O.622±0.089)、(O.550±0.064)、(O.468士0.062);与0nmol/L组比较,RANKL/OPG比值分别增加138.53%、153.45%、157.7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高浓度1%25一(0H)2D2可抑制OB增值和OPGmRNA表达。促进其分化和矿化,上调RANKL/OPG的基因表达,从而促进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增强骨更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氧/低氧诱导因子(HIF) -1α通路对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耦联的调控作用.方法 取出生2~3d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颅盖骨的成骨细胞与4~8周龄C57BL/6小鼠股骨破骨细胞的前体细胞,建立基因敲除小鼠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共培养体系(野生型、HIF-1α-/-、Vhl-/-、HIF - 1α-/-/Vhl -/-共培养).采用RT-PCR技术检测成骨细胞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 mRNA和骨保护素(OPG) mRNA的表达以及破骨细胞中标志酶基因TRAP mRNA的表达,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破骨细胞溶骨形成的骨陷窝.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共培养比较,HIF-1α-/-共培养的成骨细胞中RANKL mRNA表达上调、OPG mRNA表达下调(均P<0.05),破骨细胞TRAP mRNA表达上调;Vhl-/-共培养和HIF-1α-/-/Vhl-/-共培养的成骨细胞中RANKL mRNA表达下调、OPG mRNA表达显著上调(均P<0.05),破骨细胞TRAP mRNA表达下调;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成骨细胞中RANKL mRNA和OPG mRNA表达均逐渐减少,而破骨细胞TRAP mRNA表达均逐渐增加.甲苯胺蓝染色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共培养第9天,破骨细胞骨吸收陷窝出现;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骨吸收陷窝面积和深度逐渐增加;与野生型共培养比较,HIF-1α-/-共培养的破骨细胞骨吸收陷窝较大且较深,Vhl-/-和HIF-1α-/-/Vhl-/-共培养的破骨细胞骨吸收陷窝较小且较浅.结论 低氧/HIF-1α通路激活后,成骨细胞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功能;低氧/HIF-1α通路阻断后,成骨细胞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细胞凋亡及骨组织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雌性SD大鼠70只,采用去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的51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尼尔雌醇组、淫羊藿苷组,各17只;对照组15只接受假手术,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对大鼠股骨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血清生化指标水平、骨细胞及成骨细胞凋亡指数(AI)、骨组织OPG mRNA、RANKL mRNA、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因子(RANK)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大鼠股骨BMD、BMC水平较高,且淫羊藿苷组尼尔雌醇组(P0.05);各组大鼠血清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钙(Ca)水平较高,且淫羊藿苷组尼尔雌醇组(P0.05);各组大鼠骨细胞AI、成骨细胞AI较低,且淫羊藿苷组尼尔雌醇组(P0.05);各组大鼠骨组织OPG mRNA表达水平较高,且淫羊藿苷组尼尔雌醇组(P0.05);各组骨组织RANKL mRNA、RANK mRNA表达水平较低,且淫羊藿苷组尼尔雌醇组(P0.05)。结论:淫羊藿苷能增加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和骨矿含量,改善血清BGP、ALP、Ca水平,抑制骨细胞及成骨细胞凋亡,可能与上调骨组织OPG mRNA表达,下调RANKL mRNA、RANK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仑膦酸盐(ALN)对体外培养小鼠成骨细胞相关基因OPG、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成骨细
胞,应用碱性磷酸酶染色(ALP)检测成骨细胞ALP染色情况,免疫荧光化学检测成骨细胞RANKL、OPG表达。将第二代成骨
细胞分为A、B、C、D、E五组。A组(对照组),用DMEM培养基培养;B、C、D、E组除加入上述培养基外,加入不同浓度ALN,分别
为:B组,加入10-4mol/L ALN;C组,加入10-5mol/L ALN;D组,加入10-6mol/L ALN;E组,加入10-7mol/L ALN。培养48h后应
用Real 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成骨细胞基因RANKL、OPG表达情况。结果成骨细胞ALP染色呈阳性,免疫荧光化
学检测RANKL、OPG表达阳性。Real 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OPG、RANK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ALN浓度密
切相关,10-4mol/L ALN时OPG、RANKL表达最低,10-7~10-5mol/L ALN时OPG、RANKL表达依次增高,10-5mol/L ALN时表达
量最高。结论ALN对小鼠成骨细胞RANKL、OPG的表达产生作用:10-4mol/L时明显抑制成骨细胞RANKL、OPG的表达;浓
度10-5、10-6、10-7mol/L ALN促进成骨细胞RANKL、OPG的表达,其中10-5mol/L ALN促进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9.
1,25(OH)2D3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RANKL/OPG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1,25(OH)2D3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RANKL/OPG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骨吸收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分别观察不同浓度1,25(OH)2D3及用1,25(OH)2D,处理不同时间对RANKL/OPG mRNA表达的影响,RANKL/OPG mRNA表达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结果:1,25(OH)2D3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刺激大鼠成骨细胞RANKL mRNA的表达,而抑制OPG mRNA的表达,使RANKL/OPG值增高。结论:1,25(OH)2D3通过调节成骨细胞RANKL/OPG的基因表达,从而发挥促进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任嫒姝  付钢  邱雨  何科 《重庆医学》2015,(35):4955-4957
目的:研究缺氧对人牙周膜细胞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缺氧在正畸牙移动压力侧骨吸收中的作用。方法采取酶消化法结合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取3~5代细胞,分别在常氧(O2浓度为20%,对照组)和缺氧(O2浓度为2%)状态下培养3、6、12、24 h ,采用RT‐PCR检测OPG、RANKL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RT‐PCR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培养3、6 h时,缺氧组和对照组OPG、RANKL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培养12、24 h时,缺氧组OPG mRNA 表达水平低于常氧组,而缺氧组RANKL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常氧组,缺氧组RANKL/OPG的比值较常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可以影响人牙周膜细胞OPG、RANKL mRNA的表达,在正畸牙移动压力侧骨吸收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4.
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壳多糖脱乙酰度测定的减量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实验评价碱量法的精准度及样本含潮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汪氏推荐计算公式和本文作者提出的改良公式作出评价。结果: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受样本性状、含潮率、反应体系中酸量的影响。改良公式更能反映样本实际脱乙酰度。结论:碱量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可用于壳多糖研制中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谭永东 《吉林医学》2011,32(14):2725-272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系统性回顾收治的45例髋臼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随访2~8年,治疗的总优、良患者38例,总优良率达到84%,手术切口全部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在患者中5例出现并发症: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充分的术前计划,恰当的手术时机,正确的入路选择以及良好的术后锻炼,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罗榕  司洋  安东梅  刘凌 《西部医学》2012,24(6):1097-1099
目的通过对癫痫和非癫痫误诊病例及24小时脑电图确诊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提高癫痫的诊断率,减少癫痫误诊。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误诊病例及经脑电图确诊的癫痫患者共172例,分析其误诊原因和临床特点。结果在纳入的172例患者中99例非痫性发作误诊为癫痫发作,43例癫痫发作误诊为非痫性发作,30例经24小时脑电图确诊为癫痫。癫痫最易被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晕厥、假性发作。反之,非癫痫发作误诊癫痫发作多见于假性发作、TIA。对24小时脑电图确诊的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现不自主咂嘴合并吞咽动作、上腹部不适是最常见待诊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论熟练掌握癫痫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仔细询问病史,认真做好体格检查,结合脑电图尤其是24小时视频脑电图等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减少癫痫的误诊,提高癫痫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20.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