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恢复期病人中医证候、肌痉挛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针灸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条件的中风恢复期病人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针灸足三里、关元等穴位配合康复治疗,每日1次,每周5 d,连续4周。采用中医证候积分、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ADL)分别评定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上肢肌肉痉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变化,评定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评分、CSS评分等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瘀证及气虚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改良Ashworth及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MA评分、ADL得分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中风恢复期病人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改善病人中医证候,减轻肌痉挛,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增强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陈明辉  阮娟娟  魏霞 《内科》2021,(1):11-14
目的 观察乙哌立松联合肩宁汤(自拟方)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SHS Ⅰ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乙哌立松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乙哌立松联合肩宁汤治疗,14 d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肌痉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常规神经康复重建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6周后根据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对患者肌痉挛的情况进行重新评估,了解两组患者肌痉挛恢复情况。结果患者肌痉挛程度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肌张力明显改善,活动功能改善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计划地指导患者功能锻炼,能有效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肌张力并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病残率,缩短病程,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取样法,将其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选取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而对照组则进行常规针刺法,28天后复评肌痉挛状态。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以及肌痉挛状态都比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具有较好疗效,对改善患者肌张力以及肌痉挛状态有着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非甾体抗炎药联合肌松剂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研究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联合肌肉张力松弛剂与传统单纯NSAIDs治疗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选取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29例,随机分组,单盲给药,联合用药组和两个对照组各43例。联合用药组给予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罗非昔布及肌肉张力松弛剂盐酸乙哌立松,另两组分别单独给予罗非昔布和盐酸乙哌立松。比较三组用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经8周治疗后平均Womac关节炎指数评分和平均OA严重程度指数改善联合用药组均显著优于两单独用药组。联合用药组显效率较另两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两种不同药理作用的联合———NSAIDs的抗炎作用与肌松剂的缓解疼痛及痉挛作用,可使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养阴熄风通络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养阴熄风通络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证型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病人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运用养阴熄风通络法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服用脑复康、维乐生配合常规康复治疗,6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肌张力评分.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病人肌张力增高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阴熄风通络法配合常规康复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肌张力增高,提示养阴熄风通络法有较好的抗痉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病人踝关节跖屈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7例脑卒中后踝关节跖屈肌痉挛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予以电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普通针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观察病人踝关节跖屈肌肌张力、"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10m步行测试(10MWT)及功能性步态评价(FGA)等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病人踝关节跖屈肌痉挛评分、TUGT、10MWT及FGA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病人在踝关节跖屈肌痉挛评分、TUGT及FGA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病人10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降低脑卒中病人跖屈肌肌张力,改善病人步态,提高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8.
养阴熄风通络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观察养阴熄风通络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肝肾阴虚、痰瘀阻络证型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病人 6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3 8例和对照组 3 0例。治疗组运用养阴熄风通络法配合常规康复治疗 ,对照组服用脑复康、维乐生配合常规康复治疗 ,6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肌张力评分。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病人肌张力增高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养阴熄风通络法配合常规康复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肌张力增高 ,提示养阴熄风通络法有较好的抗痉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三种抗痉挛药物治疗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替扎尼定、巴氯芬、乙哌立松治疗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住院治疗的103例卒中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替扎尼定组30例、巴氯芬组25例、乙哌立松组22例及对照组26例。用药前和用药后4、12周,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表、Fugl—Meyer评价表(FMA)、改良Bathel指数,分别对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评价。结果①患者上肢和下肢用药后12周,3个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改良Ashworth评分均有降低,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替扎尼定组、巴氯芬组、乙哌立松组、对照组上肢平均降低分数分别为0.8±0.6、0.7±0.6、0.7±0.4、0.4±0.4,下肢平均降低分数依次为0.8±0.6、0.7±0.5、0.7±0.5、0.5±0.5;但3个药物组间比较,P〉0.05。②上肢FMA评分显示,4个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均P〉0.05;下肢FMA评分显示,4组患者在治疗后12周比治疗前显著提高。平均增加分数依次为5±3、64-5、5±4、4±4,均P〈0.05。4组间两两比较,均P〉0.05。③改良Bathel指数显示,4组患者的分数在治疗后12周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平均增加分数依次为27±12、25±14、25±12、21±11,3个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④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嗜睡:替扎尼定组为10%,巴氯芬组为8%;胃肠道不适:替扎尼定组为6.7%,巴氯芬组为8%,乙哌立松组为4.5%;血压降低:替扎尼定组为6.7%,巴氯芬组为8%;全身乏力:乙哌立松组为22.7%。所有患者在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均缓解。结论替扎尼定、巴氯芬和乙哌立松均有较明显的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的作用,疗效无差异。在功能恢复方面,三者均未显示有明显作用。三种药物安全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解痉纠偏"针法结合新Bobath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临床疗效,探索偏瘫痉挛的最佳康复方案。方法将75例符合中风后偏瘫痉挛诊断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手法新Bobath组(A组25例)、常规针刺合新Bobath组(B组25例)和"解痉纠偏"针法合新Bobath组(C组25例)。在常规康复及内科治疗基础上,新Bobath组予以新Bobath康复技术治疗,在Bobath康复技术的基础上运用促通激发拮抗剂的肌张力,并指导病人于不同体位进行抑制张力;常规针刺合新Bobath组在新Bobath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针刺腧穴以阳明经为主;"解痉纠偏"针法合新Bobath组在新Bobath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以"解痉纠偏"针刺疗法,以督脉及太阳经腧穴为主;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病人治疗前后静息状态下偏瘫侧肘、膝关节被动活动时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氏指数(BI)。结果治疗后,3组病人MA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MA和BI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 0.05);治疗后,C组MAS分级低于A组、B组(均P 0.05);C组FMA、BI评分均高于A组、B组(P 0.05)。结论 "解痉纠偏"针法结合新Bobath康复技术是目前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较好的临床康复方案。  相似文献   

11.
紧张型头痛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乙哌立松联合劳拉西泮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门诊的紧张型头痛患者75例,口服盐酸乙哌立松和劳拉西泮4周,观察头痛和压痛的变化。结果应用盐酸乙哌立松联合劳拉西泮治疗紧张型头痛4周后,患者的压痛明显减轻,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总有效率为96%,其中痊愈18例,占24%,显效32例,占42.7%,好转22例,占29.3%。结论对于紧张型头痛患者,应用肌松剂盐酸乙哌立松联合抗焦虑药劳拉西泮进行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肌痉挛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或亢进、被动运动阻力增加及运动协调性降低,其严重影响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脑卒中临床康复治疗中的难点。本研究报道陈兴华教授应用壮医药线灸点灸井穴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指腕屈肌痉挛案1例,收效甚佳,以期助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头痛宁胶囊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紧张性头痛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头痛宁胶囊联合乙哌立松治疗,对照组给予安定片联合乙哌立松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痛宁胶囊治疗紧张性头痛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多奈哌齐改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6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多奈哌齐胶囊,每次5 mg,每日1次,4周后增至每次10 mg,每日1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拉西坦片,每次800 mg,每日3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12周.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评分.结果 治疗组的显著进步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简易智能检查量表评分、视觉再认、图片回忆、数字广度和100倒数至1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的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视觉再认、图片回忆、数字广度和100倒数至1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简易智能检查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奈哌齐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多奈哌齐能显著改善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辅助治疗中风病人后遗肢体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后遗肢体偏瘫病人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评分、Barthel指数、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评分、Barthel指数、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穴位贴敷辅助治疗中风病人后遗肢体偏瘫,可以有效改善病人平衡功能,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活血通腑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7例中风后抑郁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4例)。对照组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研究组采用疏肝解郁活血通腑法治疗,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周、6周研究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6周改善程度更明显,与2周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疏肝解郁活血通腑法治疗中风后抑郁,能有效改善病人的抑郁症状,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病人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108例中风后吞咽障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病人均接受相同的临床药物治疗及肢体训练、吞咽功能训练、呼吸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能促进中风后吞咽功能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热熨敷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康复科住院和门诊治疗的脑卒中后患侧肢体上肢痉挛的病人60例。按入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每日1次,每次40min;观察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热熨敷疗法,每日1次,每次30min;两组均治疗4周。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病人上肢痉挛改善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定病人上肢运动功能。结果脱落1例,共59例入组,其中对照组30例,观察组29例。治疗后两组改良Ashworth评分和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热熨敷疗法结合康复治疗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症状及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循经切按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应用循经切按综合疗法联合常规针刺康复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针刺康复治疗。评定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Fugl-Meyer量表(FMA)评分,观察两组上肢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治疗4周后,治疗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82.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循经切按综合疗法联合常规针刺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病人的肢体功能,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阳通督针刺运动疗法对脑出血恢复期运动障碍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1月120例脑出血恢复期运动障碍病人临床资料,采用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分组,治疗组(采用温阳通督针刺运动疗法)和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各60例。比较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两组临床症状、肢体功能[通过Fugl-Meyer(FMA)评估]、康复评定[测定肌力,通过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定法(MAS)评估下肢肌张力]和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上肢FMA、下肢FMA评分均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肌力均增大,且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MAS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3%与73.33%,P<0.05)。结论:温阳通督针刺运动疗法可提高脑出血恢复期运动障碍病人临床疗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肢体肌力、肌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