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SD大鼠构建慢性末端回肠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慢性末端回肠炎在临床上不少见 ,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 ,有认为本病可能是由于结肠 回肠反流 ,细菌异位移植 ,刺激肠道淋巴组织发生免疫反应继而引起慢性炎症[1 ,2 ] 。我们应用SD大鼠去除回盲瓣的作用 ,造成结肠 回肠反流 ,旨在探讨去回盲瓣后回肠末端黏膜的病理变化。一、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 :清洁级SD大鼠 60只 ,均为雄性 ,体重为2 50~ 30 0g,随机分为实验组 40只 ,对照组 2 0只 ,均由南华大学动物实验部提供。2 .实验方法 :术前禁食 1 2h ,术前用 3 %戊巴比妥钠 0 .3~ 0 .4ml腹腔麻醉。剖腹后寻找回盲部 ,采用回肠末端与盲肠…  相似文献   

2.
回盲部包括回肠末段、盲肠及阑尾、升结肠始段等部份,均属回结肠动脉供血区。该部淋巴组织丰富,粪便保持稀糊状,因此回盲部疾病有其特征性。回肠末段与盲肠、升结肠始段虽然结构与功能不同,且有回盲瓣相隔,却常罹患相同疾病,也可同时受累。由于盲肠、升结肠肠腔宽阔,稀糊粪便对病灶刺激微弱,故病的初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易为病者所忽视。另外,回盲部病变如未侵及浆膜,其腹  相似文献   

3.
短链脂肪酸(SCFAs)是有机阴离子,由结肠内的碳水化合物经厌氧菌发酵所形成,因此是结肠特有的内容物,而回肠缺少SCFAs。若回肠内存有高浓度的SCFAs,说明伴有结回肠返流。作者前曾提出,从结肠返流的SCFAs 刺激回肠的化学感受器,从而引起回肠前推运动。SCFAs 可能是结回肠返流的化学信号,其在回肠内的作用方式与食管内的HCl 相似。SCFAs 能引起狗回肠的延续性传播性收缩(PPCs)或稀疏集束收缩(DCCs)或两者兼之。  相似文献   

4.
胃肠括约肌是消化道中一种腔内压升高区域,神经、体液因素控制其各种功能,尤其是NANC神经。一氧化氮是NANC神经重要的神经递质,其对胃肠括约肌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简要综述了一氧化氮对下食管括约肌、幽门括约肌、0ddi括约肌、回结肠括约肌及肛门内括约肌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回结肠代食管治疗小儿食管良性狭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附有回盲瓣的回结肠肠段替代食管术治疗小儿食管化学灼伤性狭窄,并对该术式的应用解剖研究和术后早期对代谢的影响作出评价.方法1992/1999采用顺蠕动回结肠肠段经胸骨后途径替代食管术式共12例,另以50具尸体观察、测量回结肠肠段的血管配布状况及20只仔猪的动物模型检测手术前后与手术组及对照组间的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临床12例获平均3 a随访,无手术死亡,2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瘘;回结肠肠段的静脉配布较动脉恒定,动脉配布分7个类型,边缘动脉未见吻合中断;整段切除仔猪50 cm末端回肠、盲肠和50 cm的升结肠后,短期内影响胆汁酸(胆盐)的肠-肝循环,进而可影响脂肪代谢;因缩短了水分在肠道内吸收的时间和面积,引起粪便变稀以及失去回盲瓣的"细菌栅栏"作用导致结肠内细菌迁入回肠并大量繁殖.结论利用回盲瓣的抗反流功能施行回结肠代食管术临床已获满意疗效,掌握回结肠肠段的血管配布特点和手术后对代谢的影响将有助于指导手术操作和术后处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患者:王×,女,68岁,退休干部。因右中心型肺癌来院化疗。近1周来,大便次数偶增多,2次/d,自以为与肿瘤有关,要求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进镜80 cm达回盲部,回盲瓣呈乳头型,进入回肠末端,粘膜正常。退镜观察,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粘膜呈深棕褐色,片状、颗粒状弥漫分布,蠕动尚可,降结肠以下粘膜正常。病理检查:肠粘膜固有膜内有大量密集的巨噬细胞,胞浆内充满黑色颗粒。讨论:结肠黑便病是以结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腹泻患者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33例慢性腹泻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行结肠镜检查,并在镜下取回肠末端和回盲部黏膜各3块,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的组织结构,同时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以评价肠黏膜屏障功能.结果 慢性腹泻患者光镜下可见回肠末端有绒毛顶端上皮细胞水肿、脱落,但与健康志愿者无明显差异(P>0.05);回盲部可见被覆上皮细胞明显水肿、脱落和破溃,甚至被覆上皮细胞完全脱落,与健康志愿者有明显差异(P<0.05).慢性腹泻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中内毒素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慢性腹泻患者可能存在结肠黏膜屏障损害.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运动功能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口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组织的损害。本文主要对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Transient Lower Esopageal SphincterRelaxation TLESR)、下食管括约肌(LowerEsopageal Sphincter,LES)高压及食管体部运动功能方面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直肠切除术不论保留肛门括约肌与否,都是一种困难的手术,具有一定的死亡率。本文分析由同一外科医师主持的一大组(1395例)病例的手术死亡,重点研究其中的某些主要问题。一、腹会阴切除术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531例):曾采用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置病人于Lloyd-Davies膀胱截石蹬足位,在分离切断肛管和直肠后,施行结肠造口9例、回肠造口3例和髂部结肠造口1例,  相似文献   

10.
目前通常认为肠易激综合征(IBS)为一种结肠动力性疾病。其含义正在延伸,而且许多文献报道IBS病人的结肠、小肠、食管、胆囊、膀胱均发现运动异常。本文重点集中在回盲部或回结肠连接处(ICJ)。  相似文献   

11.
自 1994年以来 ,我们收治成人肠套叠患者 2 8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男 16例 ,女 12例 ;年龄 16~ 79岁 ,平均 4 3岁。其中 2 4例经手术证实 ,4例由 X线钡灌肠确诊并复位。 2 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绞痛 ,其中恶心呕吐 2 1例、便血 12例、腹部扪及包块 17例、肠鸣音亢进 9例。最后停止肛门排气排便者 2 3例。经手术证实的 2 4例肠套叠患者 ,套叠为原发性 6例 ,回肠息肉 5例 ,回盲部肿瘤、蛔虫团块各 3例 ,回结肠多发性息肉、回肠脂肪瘤和美克尔氏憩室各 2例 ,阑尾癌 1例。套叠类型 :回盲肠型 11例 ,回结肠型 8例 ,小肠型7例 ,结肠型 …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无回盲部非特异性溃疡的诊断,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回盲部局限性溃疡为特征的慢性疾病,随着近年来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的推广应用,回盲部非特异性溃疡的检出率得到明显提高。肠镜检查时常发现有个别患者全结肠为正常内镜表现,仅在末端回肠或回盲瓣存在局限性溃疡,从外观看溃疡小,形态较规则,周边黏膜正常或充血水肿,病变肠段蠕动良好,触之质软,镜下为良性溃疡改变,  相似文献   

13.
因克隆病回肠炎作末端回肠和部分结肠切除加回-结肠吻合术的主要并发症是复发。术后数周至数月可产生新的回肠末端克隆病变,本试验研究了大剂量灭滴灵治疗3个月以预防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 GERD)食管运动功能和反流特点。方法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仪检测40例r GERD患者上食管括约肌(UES)压力、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及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同时应用便携式24 h食管p H-阻抗监测仪研究r GERD患者的酸暴露特点、反流类型及反流特点。结果 40例r GERD患者中32.5%的患者存在UES压力偏高,65.0%的患者LES压力偏低,42.5%的患者有食管体部压力偏低或蠕动异常,52.5%的患者存在胃内压力偏高。40.0%的r GERD患者为酸反流,31.4%的r GERD患者为弱酸反流,62.9%的r GERD患者为混合反流。结论 r GERD患者存在UES压力偏高、LES压力下降和食管廓清能力下降,胃内压力偏高。酸抑制不完全、弱酸反流及食管高敏感可能是导致r GERD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排便的生理和便秘的病理生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便秘可以看作是不同病理生理过程的最终症状表现 ,其胃肠运动主要出现以下病理生理变化 :( 1)结肠运动功能异常 :表现为运动亢进、减弱、不协调。结肠非推进性收缩幅度、频率增加 ,肠传输时间延长 ,肠内容物水分吸收过多 ,粪便干燥 ;结肠推进性收缩的幅度频率减少、结肠蠕动无力 ,肠传输时间增加 ,粪便无法正常推送至直肠 ;不协调运动 ,结肠某一部分收缩增强、逆向蠕动 ,影响传输时间 ;( 2 )直肠运动异常 :直肠张力下降 ,顺应性增加 ,感觉功能下降 ;( 3 )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 ;( 4 )盆底肌群收缩功能下降 ,持续收缩、不协调收缩或松弛。本文对排便的生理和便秘的病理生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消化道动力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的动力功能是消化系统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它包括混合、推进、贮存和屏障。人体要不断从外界摄取食物,食物在口腔进行机械性消化,与唾液混合成合团,下咽后,又与消化液混合,逐步推进,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消化作用,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并将残渣排出体外。胃对食物及结肠对排泄物的贮存,也是调节消化功能的一个方面。此外,食管下端、幽门、回盲部和肛管的括约肌的张力,起到阻止胃液向食管反流及控制排便的屏障作用。消化道的动力功能是由各个水平的平滑肌的协调动作完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相当常见,除溃疡病、慢性胃炎、食管…  相似文献   

17.
食管运动功能在重度反流性食管炎中的地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Xu JY  Xie XP  Hou XH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5):353-355
目的 通过对重度反流性食管炎(RE)治愈前后食管体部运动功能的研究,了解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在重度RE中的地位。方法 对7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食管压力测定。从中筛选23例重度RE(内镜诊断为洛杉矶C和D级食管炎);且24h食管内pH监测证实为病理性酸反流;食管压力测定证实有食管体部运动障碍患者。给予兰索拉唑30mg/d治疗3~6个月至内镜下食管炎完全愈合后,再行食管压力测定,观察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P)及食管体部运动功能的变化。以湿咽成功率、食管远端收缩波幅和食管蠕动的传导速度作为食管体部运动功能的指标。结果 食管炎治愈前后,LESP[ (6 00±0 86 )mmHg比(5 10±0 87)mmHg, 1kPa=7 5mmHg, P=0 476],食管远端收缩波幅[ (34 1±4 1)mmHg比(37 2±4 0)mmHg,P=0 593]、湿咽成功率[ (33 5±6 5)%比(38 6±7 1 )%,P=0 592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均值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治愈食管炎并不能提高LESP及改善食管体部的运动功能。食管体部运动功能障碍和酸反流是RE的重要发病机制,尤其是重度RE。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33岁,因"脐周阵发性痛约2个月"入院.既往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史.查体:腹软,右下腹有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异常包块.肠镜检查示回肠末端溃疡,结肠未见异常.腹部B超示右下腹部实质性肿块合并肠套叠.全腹部CT示右下腹肠套叠,右侧附件区囊性病灶,盆腔少量积液(图1).血常规、肝功能、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均正常.胶囊内镜示进入回肠末段肠腔内见一灰红色肿块(图2),胶囊内镜在此潴留至电池耗尽.考虑小肠间质瘤,于5d后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小肠部分切除术,术中探查见距回盲部78 ~ 80 cm小肠肿瘤,约4 cm×5 cm,腔内生长,质地偏韧,余空回肠未见病灶,全结肠、肝脏、肠系膜未见明显异常,无血性腹水.  相似文献   

19.
回肠末端炎的临床、内镜、病理学及病因学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回肠末端炎的临床、内镜、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细菌学改变的特点及病因学。材料与方法:全部病例均行内镜及病理学检查,15例作细菌学检查,7例作电镜检查。结果:1.本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P>0.05);易与结肠疾病并存但又不同于小肠疾病。2.本病的内镜下改变与病理学改变一致。3.本病多有回盲瓣舒缩功能异常(P<0.01)。4.病灶处杯状细胞增多,吸收细胞变性或坏死。5.本病有细菌失衡:保护性细菌减少,且回盲瓣内外细菌改变一致(P>0.05)。结论:本文分析了本病临床、内镜、病理学的变化特点。推测本病可能与感染和免疫反应有关。同时指出,结肠--回肠反流在本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应激能改变正常人的胃、小肠以及结肠的运动功能,同时亦能改变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小肠、结肠运动功能.至于对食管运动功能有何影响,作者通过8例健康人及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通过使用二个压力传感器,放置于食管下段括约肌处,距贲门约5cm。应激装置为视频拱形运动的声反馈延迟装置.研究时将手浸入冷水中,每一应激期间吞水5次,观察食管收缩的频率、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