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评价CT肺动脉成像(CTPA)诊断肺栓塞(PE)时,不同经验的读片者间和同一读片者内的一致性。方法 55例临床可疑PE患者行CTPA检查,6位不同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独立地分析CTPA图像来评价读片者间的一致性。3位放射科医生3个月后第二次分析CTPA图像来评价读片者内的一致性。PE的表现分为阳性、阴性和难以确定。读片者一致性用百分比及Kappa系数表示。结果 6位读片者判定29~31例(平均29.2例)患者CTPA为PE阳性,1~5例(平均3.0例)患者CTPA为难以确定。6位读片者在48例(87.3%)患者CTPA的诊断上取得一致意见,5位读片者在4例患者(7.3%)的诊断上取得一致意见,4位读片者在2例患者(3.6%)的诊断上取得一致意见,3位读片者在1例患者(1.8%)的诊断上取得一致意见。在诊断PE上,如果以每例患者为观察单位,读片者间的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为0.91)。以每个肺动脉为观察单位,读片者间的一致性"好"(85%,Kappa值为0.74);以肺叶动脉为观察单位,读片者间的一致性"好"(89%,Kappa值为0.78);以肺段动脉为观察单位,读片者间的一致性"中等"(75%,Kappa值为0.59)。如果以每例患者为观察单位,同一读片者内的平均一致性"非常好"(96%,Kappa值为0.93)。结论在CTPA上诊断PE时,经验不同的读片者间和同一读片者内的一致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SCT肺动脉成像诊断肺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肺栓塞患者的MSCT资料,利用VR、MPR和MIP对肺动脉血管进行重建,分析肺动脉栓塞的位置、形态。结果 :30例中,栓塞位于双侧25例,右侧3例,左侧2例。病灶共累及肺动脉397支,其中主肺动脉2支,左肺动脉主干2支,右肺动脉主干4支,叶动脉53支,段动脉149支,亚段动脉及以下187支。397支中,中心性充盈缺损102支,偏心型充盈缺损133支,附壁型充盈缺损96支,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66支。30例中,9例肺密度减低、肺纹理稀疏变细且形态不明显;9例可见"马赛克征",肺部通透度较低;7例可见胸腔积液;5例出现肺动脉高压,表现为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扩张。结论:MSCT诊断肺动脉栓塞高效、快速,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螺旋CT肺动脉造影(sp iral CT pu lmonary angiography,SCTPA)诊断肺栓塞的临床价值及其限度。方法52例肺栓塞均行SCTPA检查。SCTPA扫描时间为0.8 s,扫描层厚3 mm,螺距1.5~2.0,重建层厚1 mm,重建方法包括M IP、MPR和SSD。结果统计52例肺栓塞的2898支血管,其中927支血管SCTPA检出肺栓塞直接征象,约占32.0%;1302支段以上肺动脉中,728支显示肺栓塞的直接征象;1896支亚段肺动脉中,199支显示直接征象。平扫显示间接征象共113例次。结论SCTPA是一种高效、无创性的肺栓塞检查方法,对段以上肺栓塞不仅可做准确的定性诊断,而且可定量分析,但对亚段以下肺栓塞的诊断受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对肺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临床疑诊为肺栓塞并行CTPA患者的影像资料,并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对照。结果:20例中,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肺栓塞18例,CTPA均发现肺栓塞,共发现栓子108个,左右肺动脉主干4个,肺叶动脉30个,肺段动脉50个,亚肺段及以下动脉24个。栓子在CTPA上表现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中央型54个,偏心型19个,混合型22个,完全梗阻型13个。肺栓塞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8例)、韦斯特马克征(3例)、心脏形态改变(5例)、静脉回流改变(6例)、心包积液(2例)和胸腔积液(8例)。结论:128层CTPA在诊断肺栓塞、栓子定位和分型、判断栓塞严重程度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简称肺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中发生肺出血或坏死者称为肺梗死。栓子包括内源性栓子和外源性栓子,如血栓栓子、脂肪栓子、羊水栓子及  相似文献   

6.
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经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诊断的肺栓塞(pulmonary cmbolism,PE)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CIPA的诊断价值及其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源CT肺动脉成像(MSCTPA)对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拟诊为PE的患者行MSCTPA,观察肺动脉栓子的部位、数目、形态等直接征象,并分型;观察肺叶继发性改变。结果:发现栓子657支,其中段以上栓子481支,包括中心型栓子176支,附壁型259支,完全阻塞型46支。间接征象包括马赛克征、肺梗死、胸腔积液、肺动脉增粗等。结论:MSCTPA能够方便、快捷、清楚地显示肺动脉栓子,提高PE的临床诊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螺旋CT对肺栓塞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肺栓塞的患者行螺旋CT血管成像,并对经临床确诊的11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观察肺实质病变的形态,部位及数量,中央及周围肺动脉内有无充盈缺损,有无胸腔积液及多少等。结果11例肺栓塞患者中,均可发现肺栓塞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结论运用螺旋CT可对绝大多数肺栓塞患者作出诊断,与其它相关检查联合应用,其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评价螺旋CT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肺栓塞的患者行螺旋CT血管成像,并对经临床确诊的11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观察肺实质病变的形态,部位及数量,中央及周围肺动脉内有无充盈缺损,有无胸腔积液及多少等。结果:11例肺栓塞患者中,均可发现肺栓塞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结论:运用螺旋CT可对绝大多数肺栓塞患者作出诊断,与其它相关检查联合应用,其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推导CT肺动脉成像(CTPA)中精确计算对比剂用量公式,并评价其应用于小剂量对比剂预注射法CTPA影像的质量与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 搜集经CTPA检查的连续27例患者小剂量对比剂实验注射形成的TDC数据,分析从注射对比剂开始至上腔静脉下端增强峰值所用时间占注射开始至肺动脉增强峰值时间的比值,测算上腔静脉下端在扫描范围中的水平,推导出计算对比剂使用总量预计算公式( DTs/3+ STs/2).将临床怀疑但CTPA未发现为肺动脉栓塞(PE)的68例患者纳入研究,按检查奇、偶周数分为2组:A组26例,传统增强跟踪自动触发扫描组;B组42例,小剂量对比剂预注射组.在CTPA影像中,2组分别测量右肺动脉主干(RMPA)和右上肺静脉(RUPV)、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动脉(RLPA)和伴行右下肺静脉(RLPV)、RMPA与升主动脉(AA)的CT值,计算每对血管CT值差值,对影像进行评分,并计算对比剂用量、上腔静脉内对比剂硬化伪影分级.采用f检验、x2检验与秩和U检验,分析2组间各值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比剂开始至注射到上腔静脉增强时间与至肺动脉增强时间比为0.65±0.09.A、B2组间RMPA、RLPA的CT值分别为(301±117)、(329±122)与(283±95)、(277±98)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60、2.056,P值均>0.05),但肺动静脉血管对之间的CT值差(中位数分别为22.5、58.0与170.5、166.5 HU),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92,P=0.001与U=325,P=0.005);影像评分为5分与4分者B组为85.7%( 36/42)优于A组(46.1%,1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75,P<0.01);上腔静脉内对比剂伪影分级(1~3级)B组(分别为34、7、1例)明显好于A组(分别为11、10、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14,P=0.002);对比剂实际注射总量A组为(87.6±7.3)ml,B组为(40.0±5.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2,P<0.01).结论 采用小剂量对比剂预注射法与传统方法比较,CTPA影像质量与强化程度一致,但可明显降低肺静脉内对比剂的浓度,对肺动脉的辨识更容易,而且可明显减少上腔静脉内对比剂的硬化伪影对右肺动脉观察的干扰,降低对比剂的用量,有利于减轻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不同重组间距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6例经MSCTA检查的PE患者分别行10%、50%、70%横断位重叠重组,并将上述不同重组间距的横断位图像分别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比较不同重组间距的横断位图像及MPR图像对肺动脉栓子的显示情况.结果 36例PE患者病变共累及肺动脉298支.对于主肺动脉及肺叶动脉柃塞,3种重组间距的横断位及对应的MPR图像栓子检出结果一致.但对于肺段及亚段动脉栓塞的显示,50%和70%重组间距的图像优于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与70%重组间距的图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 50%重组间距较10%重组间距的横断位图像能明显提高肺段、亚段PE的显示率,而进一步提高重组间距到70%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2.
肺动脉栓塞的螺旋CT肺动脉造影征象、分型及演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观察肺动脉栓塞(PE)的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征象及其演变,探讨CTPA区分急、慢性PE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计1241支PE患者的CTPA资料。CTPA征象包括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根据直接征象即肺动脉内充盈缺损的形态,分为急性(aPE)、慢性(cPE)和慢性合并急性(c aPE)3类,并与临床标准对照。28例行治疗后CTPA复查。结果: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117支(9.43%),锐角附壁型226支(18.21%),钝角附壁型576支(46.41%),完全闭塞型215支(17.32%);管腔突然狭窄93支(7.49%),腔内网状改变14支(1.13%)。CTPA诊断aPE、cPE及c aPE分别为34例(49.28%)、29例(42.03%)和6例(8.69%),65例(94.20%)与临床分型一致。间接征象包括主肺动脉和/或右侧叶间肺动脉扩张、胸腔积液、“肺少血”征、肺梗死、右室增大伴或不伴室问隔偏移、“马赛克”征,支气管动脉扩张。治疗后CTPA上肺动脉显示率显著提高,栓塞支数明显减少,aPE变化更明显。结论:螺旋CTPA能够清楚显示PE的征象及其演变,根据直接征象能较准确地对PE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排CT肺动脉造影(MSCTPA)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并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进行16排CT肺动脉血管造影扫描,图像采用扫描层厚1mm,重建间隔为0.8mm,注射速率采用4.0mL/s获得容积数据进行MIP及VR重建。结果:4例均能显示部位,肺动脉及其分支均有单支或多支栓塞,3例有胸腔积液,1例有肺梗塞,1例有心包积液。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高原地区肺动脉栓塞的重要原因之一,MSCTPA是明确诊断高原地区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在评价肺栓塞(PE)严重性方面的价值。方法:23例急性PE患者行16层螺旋CT肺动脉和下肢静脉血管成像。根据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右室劳损组(A组,7例)和无右室劳损组(B组,16例)。在CTPA心腔短轴位图像上测量右室最大横径(RVMMA)、左室最大横径(LVMMA)、主肺动脉(PA)直径、升主动脉(AO)直径,观察室间隔移位、下腔静脉对比剂反流情况,并计算RVMMA/LVMMA和PA/AO值及肺动脉阻塞指数。结果: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的参数包括肺动脉阻塞指数(分别为46.79%、25.31%,P=0.024),RVMMA(分别为4.9和3.51cm,P<0.001),LVMMA(分别为3.34和4.07cm,P=0.046),RVMMA/LVMMA(分别为1.56、0.88,P=0.002),主肺动脉直径(分别为3.31和2.67cm,P=0.01),PA/AO(分别为1.03、0.75,P=0.011),室间隔移位比(分别为4/7、1/16,P=0.017)。以肺动脉阻塞指数为47%作为阈值时,诊断右心室劳损的敏感度为57%,特异度为75%;以RVMMA/LVMMA为1.4作为阈值,诊断右心室劳损的敏感度为71%,特异度为100%。结论:CTPA不仅可以诊断PE,并且可以提示急性PE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栓塞解剖分布及形态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肺栓塞(PE)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CTPA)上的解剖位置分布及形态特点. 资料与方法 75例PE患者作CTPA,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阅片,根据血栓在最大肺血管分支内的位置分为5型:肺动脉干型、左或右肺动脉型、肺叶动脉型、肺段动脉型和肺亚段动脉型;同时观察血栓在血管内的形态. 结果 75例PE中,肺动脉干型6例(8%),左或右肺动脉型12例(16%),肺叶动脉型28例(37.3%),肺段动脉型19例(25.3%)和肺亚段动脉型10例(13.3%).PE形态为:中央型51例(68%),附壁型7例(9.3%),闭塞型17例(22.7%). 结论 CTPA可准确、清晰地显示PE的解剖位置分布及形态,能提高小PE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40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40层螺旋CT扫描机(Siemens Defination AS 40)对临床初步诊断肺动脉栓塞的38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层厚5 mm行胸部增强扫描.利用3D后处理工作站进行重建为0.75 mm的轴面及多平面重建(MPR).比较层厚5 mm和1mm的轴面图像及MPR图像.结果:CT诊断肺动脉栓塞31例.病变共累计肺动脉260支.对于主肺动脉及肺叶动脉栓塞,3种图像检出结果一致.但对于肺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的显示,层厚0.75 mm优于5 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75 mm的MPR与轴面图像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40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具有无创、快速、敏感性高的优点,应当作为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CTVPA在肺栓塞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下肢静脉和肺动脉联合成像(CTVPA)在肺栓塞(PE)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8例临床疑诊PE患者进行CTVPA检查。所有患者先行增强后肺动脉扫描,延迟180~240s后再行下肢静脉扫描。结果:CTVPA示PE和DVT均表现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48例中CTVPA检出PE和下肢DVT并存者24例,其中双下肢DVT7例,左或右下肢DVT17例;单纯PE4例,单纯下肢DVT15例,右髂外静脉孤立性DVT2例,下腔静脉孤立性DVT1例,2例无明显栓塞征象。和PE并存的下肢DVT中,右下肢(15例)明显多于左下肢(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P<0.05)。结论:CTVPA可同时诊断PE和下肢DVT,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右下肢DVT比左下肢更易发展为PE。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三维重建血管成像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血管成像(3D SCTA)诊断肺隔离症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使用Siemens Somatom Plus 4 CT机对12例肺隔离症患者行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及病灶区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全部病例均经手术证实. 结果 10例为肺叶内型,2例为肺叶外型;8例位于左下肺,4例位于右下肺;增强CT显示11例有血管样条索影自主动脉向病灶内延伸;MIP-SCTA显示了经手术证实的14条异常血管中的13条,且清楚地显示了异常血管的起源、走行和形状. 结论 MIP-SCTA对肺隔离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取代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9.
韩雪  孙晓楠  赵殿江  马大庆 《放射学实践》2008,23(11):1200-1203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CT肺血管成像(CTPA)肺动脉CT阻塞指数和血气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73例临床疑诊的APE患者中,行CTPA、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确诊为APE并且无基础心肺疾病的患者32例。采用肺动脉CT阻塞指数评价肺动脉栓子数量,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包括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评价CT阻塞指数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用Mann-Whitney U检验来评价高于和低于不同阻塞指数值(35%、45%、55%及65%)时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CT阻塞指数与PaCO2、PaO2、P(A-a)O2及SaO2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563、-0.425、0.608和-0.358(P<0.05)。分别以CT阻塞指数35%、45%、55%及65%为阈值,在高于和低于这4种阈值时PaCO2、P(A-a)O2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高于和低于35%、55%及65%这3种阈值时,PO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高于和低于55%及65%这2种阈值时,SaO2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无基础心肺疾病的APE患者,CT阻塞指数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之间有相关性,以PaCO2和P(A-a)O2能更敏感地反映肺动脉阻塞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