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临床常见的骨肿瘤进行MR灌注成像(P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研究,探讨其在骨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恶性骨肿瘤18例,良性骨肿瘤21例,行MR PWI和MR DWI,应用Functool2软件分析,于灌注像上得到病灶时间-信号曲线(TIC)、首过期(FP)信号递减幅度、TIC最大线性斜率、两次稳态信号差值;于DWI上获得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将从良、恶性骨肿瘤两组样本中获得的各种参数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进行t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选择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阈值,计算MR PWI和MR DWI诊断恶性骨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MR PWI显示,17/21的良性骨肿瘤TIC表现为I型(平稳型)及II型(缓降缓升型),恶性骨肿瘤TIC表现为III型和IV型(速降型);良、恶性骨肿瘤之间的FP信号递减幅度、TIC最大线性斜率及两次稳态信号差值在良、恶性骨肿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其据此诊断恶性骨肿瘤的准确度分别为82.1%、79.5%和87.2%;有4例良性骨肿瘤可根据其MR-PWI作定性判断,结果误诊为恶性肿瘤。MR DWI显示:b=300s/mm2时,良、恶性骨肿瘤的ADC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若以ADC1.63×10-3mm2/s为恶性阈值,其诊断恶性骨肿瘤的准确度为79.5%。MR PWI和MR DWI诊断恶性骨肿瘤的准确度分别为89.7%和79.5%。结论MR PWI比MR DWI更有助于鉴别良、恶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但恶性骨肿瘤与富血供良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灌注参数存在重叠,此时结合MR DWI可以提高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临床常见的骨肿瘤进行MR灌注成像(P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研究,探讨其在骨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恶性骨肿瘤18例,良性骨肿瘤21例,行MR PWI和MR DWI,应用Functool 2软件分析,于灌注像上得到病灶时间一信号曲线(TIC)、首过期(FP)信号递减幅度、TIC最大线性斜率、两次稳态信号差值;于DWI上获得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将从良、恶性骨肿瘤两组样本中获得的各种参数用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进行t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选择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阈值,计算MR PWI和MR DWI诊断恶性骨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MRP PWI显示,17/21的良性骨肿瘤TIC表现为Ⅰ型(平稳型)及Ⅱ型(缓降缓升型),恶性骨肿瘤TIC表现为Ⅲ型和Ⅳ型(速降型);良、恶性骨肿瘤之间的FP信号递减幅度、TIC最大线性斜率及两次稳态信号差值在良、恶性骨肿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其据此诊断恶性骨肿瘤的准确度分别为82.1%、79.5%和87.2%;有4例良性骨肿瘤可根据其MR-PWI作定性判断,结果误诊为恶性肿瘤.MR DWI显示:b=300 s/mm2时,良、恶性骨肿瘤的ADC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若以ADCI.63x103mm3/s为恶性阈值,其诊断恶性骨肿瘤的准确度为79.5%.MR PWI和MR DWI诊断恶性骨肿瘤的准确度分别为89.7%和79.5%.结论 MR PWI比MR DWI更有助于鉴别良、恶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但恶性骨肿瘤与富血供良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灌注参数存在重叠,此时结合MR DWI可以提高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MRT2*WI首次通过灌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表现及其在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0例乳腺肿瘤患者行乳腺动态增强成像扫描,绘制T2*WI首次通过灌注TIC及T1WI动态增强TIC。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判定良、恶性病灶T1WI动态增强及灌注TIC的差异。结果良、恶性病灶灌注TIC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0.000);良、恶性病灶T1WI动态增强TIC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0.011),但在平台型曲线类型中良恶性病灶有较大重叠。结论乳腺MR灌注TIC在良、恶性病灶具有显著差别,恶性病灶灌注TIC主要表现为信号快速下降后缓慢回升(A型)与快速下降后不回升(B型);良性病灶灌注TIC主要表现为平直型(C型)及缓慢上升后平台型(D型)。灌注TIC与病灶形态学结合可大大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正摘要目的评估MR化学位移成像在鉴别不确定的脊柱骨质病变良、恶性中的作用。方法这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55例病人(平均年龄54.7岁)共57个不确定的脊柱骨骼病变。除了传统的3 T MRI必须要包括的矢状面T1WI、T2WI及脂肪抑制等成像序列,病人还要进行MR化学位移成像。用信号衰减20%作为阈值来区分良恶性病变区(信号衰减小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MR T2W I和增强检查对胸膜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31例胸膜局灶性病变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细胞病检或临床追踪证实。其中恶性肿瘤16例,良性病变15例。MR动态增强扫描后在工作站上比较信号强度和增强形态,并将感兴趣区(RO I)的信号强度绘制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分别计算其0.5 m in斜率值。结果31例胸膜局灶性病变在T2W I平扫的表现上良恶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组TIC可分为3型,Ⅰ型17例(恶性肿瘤14例,良性病变3例);Ⅱ型4例(恶性肿瘤2例,良性病变2例);Ⅲ型10例(均为良性病变)。16例恶性肿瘤中14例病变的0.5 m in斜率值>0.00227;15例良性病变中8例病变的0.5 m in斜率值<0.00227;良恶性病变的TIC斜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以0.5 m in斜率值0.00227作为鉴别胸膜局灶性良恶性的阈值,31例病变中22例诊断准确,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53.3%。结论以病灶信号特点、形态、曲线类型或斜率值等判别胸膜病灶的良恶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乳腺MR扩散、灌注及动态增强成像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MR扩散、灌注及动态增强成像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80例乳腺病变患者行术前MR扩散、T2*W首过灌注及动态增强检查,回顾性分析乳腺病变MRI表现,分析比较扩散、灌注及动态增强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具有显著差异,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89.19%、79.38%;恶性病变T2*W首过灌注最大信号丢失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1.82%、83.78%、82.61%;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6.36%、83.78%、79.35%;三者联合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73%,91.89%、92.39%。结论乳腺MR扩散、灌注成像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和动态强化参数早期动态增强的斜率值(Slope)、边缘-中心向心强化程度比(Rrim-center)在鉴别良、恶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临床资料完整的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61例行动态增强扫描,利用工作站配置的MeanCurve分析软件直接得到病变实质、邻近肌肉及相同层面的动脉TIC,测量指标包括TIC类型、Slope、Rrim-center。统计学分析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1例良恶性骨肿瘤TIC类型:23例良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I型0例,Ⅱ型7例(30.4%),Ⅲ型13例(56.5%),Ⅳ型3例(13.0%);38例恶性骨肿瘤中,I型11例(28.9%),Ⅱ型17例(44.7%),Ⅲ型10例(26.4%),Ⅳ型0例;良、恶性骨肿瘤TIC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C取I、Ⅱ型曲线为恶性诊断标准,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73.68%,特异性为69.57%,准确性为72.13%,阳性预测值为80%,阴性预测值为61.54%。动态增强参数比较,良性骨肿瘤Slope...  相似文献   

8.
朱斌  袁蕾  张冰  李茗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9):1158-1161
目的:探讨同一次检查中T2WI首次通过灌注成像及T1WI动态增强成像的联合应用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方面的价值,并对所有病灶进行免疫组化CD34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进行评分,评价其相关性。方法:37例乳腺患者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分为良恶性两组,经过MRIT2WI首次通过灌注成像后进一步行T1WI动态增强成像,对灌注及动态增强各参数进行分析,并与手术后病理图像及免疫组化结果对照。结果:乳腺肿块37例,乳腺癌21例,乳腺良性病灶16例,应用T2WI首过灌注成像,良恶性组早期信号强度丢失率之间重叠很少,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75%;较T1WI动态增强组(敏感性47.6%,特异性为68.7%)提高;恶性组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与微血管密度MVD有明显正相关性(r=0.502,P〈0.05),最大信号强度下降时间与微血管密度无明显相关性。良性组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率、最大信号强度下降时间与微血管密度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乳腺癌T2WI灌注成像表现与病理特征相符,在乳腺癌血管生成的评价方面有重要价值。联合T2WI首次通过灌注成像及T1WI动态增强成像能够提高乳腺肿瘤的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MR灌注成像技术主要分为对比剂首过灌注成像和动脉自旋标记法灌注成像。从对比剂、扫描序列、数据后处理三方面对近年来脑肿瘤的对比剂首过MR灌注成像技术进行综述。阐述了对比剂的分子结构、注射方式、剂量、浓度等与MR灌注间的关系,并比较了T1WI和T2或T2^*WI的快速扫描序列,最后围绕动态数据介绍了时间曲线、常用灌注参数、示踪荆稀释原理、曲线拟合、动脉输入函数和几种针对血脑屏障不全的改进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在单次乳腺MRI中,结合T1WI动态增强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T1-weighted imaging,DCE-T1WI)与T2*W首过灌注成像(T2*-weighted first-pass perfusion imaging,PWI-T2*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40例患者在一次乳腺MRI中,先进行DCE-T1WI,随后进行PWI-T2*WI。结果DCE-T1WI如果将流出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作为诊断病灶恶性的阈值,诊断敏感性为74.2%,特异性为88.9%。良、恶性病灶早期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如果将病灶早期强化率90%作为诊断恶性病灶的阈值,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3.9%、77.8%;PWI-T2*WI将病灶早期信号丢失率20%作为诊断恶性的阈值,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3%、92.9%。良、恶性病灶在PWI-T2*WI早期信号丢失率的重叠范围小于DCE-T1WI早期强化率的重叠范围。就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而言,PWI-T2*WI中病灶早期信号丢失率高于DCE-T1WI病灶早期强化率(A值分别为0.910 vs 0.791,P=0.000)。结论 PWI-T2*WI在鉴别乳腺病灶的良、恶性方面有很高的特异性,在单次乳腺MRI中联合DCE-T1WI与PWI-T2*WI,能够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在单次乳腺MRI中,结合T1WI动态增强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T1-weighted imaging,DCE-T1WI)与T2*W首过灌注成像(T2*-weighted first-pass perfusion imaging,PWI-T2* 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40例患者在一次乳腺MRI中,先进行DCE-T1WI,随后进行PWI-T2* WI.结果 DCE-T1WI如果将流出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作为诊断病灶恶性的阈值,诊断敏感性为74.2%,特异性为88.9%.良、恶性病灶早期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如果将病灶早期强化率90%作为诊断恶性病灶的阈值,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3.9%、77.8%;PWI-T2* WI将病灶早期信号丢失率20%作为诊断恶性的阈值,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3%、92.9%.良、恶性病灶在PWI-T2* WI早期信号丢失率的重叠范围小于DCE-T1WI早期强化率的重叠范围.就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而言,PWI-T2* WI中病灶早期信号丢失率高于DCE-T1WI病灶早期强化率(A值分别为0.910 vs 0.791,P=0.000).结论 PWI-T2* WI在鉴别乳腺病灶的良、恶性方面有很高的特异性,在单次乳腺MRI中联合DCE-T1WI与PWI-T2*WI,能够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同一次乳腺MRI检查中,T1W动态增强成像之前行T2*W首次通过灌注成像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27例乳腺疾病患者在磁共振常规扫描之后依次行T2*W首次通过灌注成像及T1W动态增强扫描.对T2*W首次通过灌注图像及T1W动态增强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出灌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T1W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病灶T2*W首次通过灌注成像的最大信号丢失率.结果 良恶性病灶之间的最大信号丢失率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良恶性病灶最大信号丢失率95% 可信区间之间无重叠.良恶性病灶在T1W动态增强曲线的平台型中有较大交叉. 结论 同一次乳腺MRI检查中T1W动态增强成像之前行T2*W首次通过灌注成像是可行的,二者结合在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动态增强MRI对软组织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动态增强MRI对软组织肿块和肿瘤样病变的良、恶性的鉴别价值。方法 对30例经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肿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恶性肿瘤11例,良性肿块19例。将感兴趣区(ROI)的信号强度绘制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分别计算其0.5min斜率值。结果 30例软组织肿块的TIC分为3型,12例表现为I型曲线,其中10例为恶性肿瘤,2例为良性肿瘤;12例表现为Ⅱ型曲线,其中11例为良性肿块,1例为恶性肿瘤;6例表现为Ⅲ型曲线,均为良性肿块。11例恶性肿瘤中,10例病变的0.5min斜率值大于0.0057;19例良性肿块中,17例0.5min斜率小于0.0057;良、恶性肿瘤的TIC斜率值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病变良、恶性和斜率值有相关性。以0.5min斜率值0.0057作为鉴别肿块良恶性的阈值,判断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89.4%,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94.4%。结论 动态增强MRI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肿瘤病变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4.
沈茜刚  顾雅佳  钟国民 《放射学实践》2007,22(11):1144-1147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RI平扫和动态增强表现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的特点,并与乳腺X线摄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35例患者共发现142个病灶,其中恶性病变64个,良性病变78个.乳腺良性病变的主要平扫MRI表现:T1WI呈低信号42个、等信号32个、高信号4个;T2WI呈低信号2个、等信号20个、高信号56个.恶性病变的主要平扫MRI表现:T1WI呈低信号48个、等信号14个、高信号2个;T2WI呈低信号1个、等信号13个、高信号50个.增强扫描:良性病变多为较均匀强化,以Ⅰ型(持续强化)曲线为主(56个);恶性病变强化多不均匀、以Ⅲ型曲线(廓清型)为主(47个).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0.8%,优于平扫MRI (71.8%)和乳腺X线摄影(65.5%).结论:MRI平扫加增强扫描是评价乳腺疾病的一种有效影像学方法,尤其是动态增强MRI更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成像在诊断良恶性骨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骨病患者(良性14例,恶性22例)行DCE-MRI检查。于动态增强图像上测量信号增强幅度(SEE)、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Slope值)、向心性增强率(DER),判断TIC曲线类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选择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阈值,计算各参数对病变潜在恶性估计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①36例病例中,恶性病变组共22例,均为Ⅲ型(100%);良性病变组共14例,呈Ⅲ型者2例(14.29%),呈Ⅱ型者5例(35.71%),Ⅰ型者7例(50%)。若以Ⅲ型为恶性病变,Ⅰ、Ⅱ型均视为良性病变为诊断标准,则TIC类型对病变潜在恶性评估的准确度为94.3%;②良恶性两组间SEE、Slope值、DER分别为227.96±172.08、325.6±125.86(P0.05);(0.97±0.67)%/s、(2.53±0.91)%/s(P0.05);0.2043±0.0487、0.2267±0.0402(P0.05)。Slope值对病变潜在恶性估计的准确度为91.4%。结论:DCE-MRI可以反应病变组织的血管化与灌注,有助于鉴别骨骼系统病变的良恶性,且以TIC类型准确度最高,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PWI评价MR平扫表现为T2WI等或低等混杂信号的不同程度玻璃样变性的子宫肌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1例不同程度玻璃样变性子宫肌瘤MR平扫及灌注扫描表现。其中未变性子宫肌瘤20例,轻度玻璃样变性18例,中度玻璃样变性12例,重度玻璃样变性31例。结果:不同程度玻璃样变性子宫肌瘤T2WI表现为等信号、低信号或混杂信号,T1WI均为低信号,包膜和结合带完整。灌注扫描显示:普通未变性的子宫肌瘤与正常子宫肌层同时强化,时间信号曲线最大斜率(SSmax)高,与玻璃样变性子宫肌瘤时间信号曲线最大斜率(SSmax)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玻璃样变性肌瘤中轻度玻璃样变性强化最明显,SSmax最大,中度次之,重度最小,并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平扫相似的不同程度玻璃样变性子宫肌瘤,玻璃样变性程度越轻,肌瘤内血供越丰富,PWI可用于评估不同程度玻璃样变性子宫肌瘤,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提供依据,并可用于评估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预后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各序列诊断心脏纤维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心脏纤维瘤患者的MR图像信号及特点,11例患者进行了 CMR常规T1WI、T2WI、电影Cine、首过灌注、延迟增强扫描及T1 mapping成像序列扫描,1例患儿未行首过灌注及延迟增强扫描.结果 常规T1WI及T2WI呈低信号,电影Cin...  相似文献   

18.
MR灌注成像技术主要分为对比剂首过灌注成像和动脉自旋标记法灌注成像.从对比剂、扫描序列、数据后处理三方面对近年来脑肿瘤的对比剂首过MR灌注成像技术进行综述.阐述了对比剂的分子结构、注射方式、剂量、浓度等与MR灌注间的关系,并比较了T1WI和T2或T2*WI的快速扫描序列,最后围绕动态数据介绍了时间曲线、常用灌注参数、示踪剂稀释原理、曲线拟合、动脉输入函数和几种针对血脑屏障不全的改进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MRI各常用扫描序列在乳腺小肿块型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MRI检查并经组织学病理证实的肿块型乳腺病灶132个,肿块最大径均≤2cm。分析病灶MR T_1WI、T_2WI、DWI信号特点及动态增强扫描(DCE-MRI)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包括病灶的形状、边缘、内部强化特征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按最新版BI-RADS分类进行评估,探讨MRI在乳腺小肿块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乳腺132个病灶中83个恶性,49个良性。良恶性病变的T_1WI、T_2WI、DWI信号特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CE-MRI良、恶性病变的形状(圆形或卵圆形、不规则形)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61),边缘特征(清晰、不规则、毛刺)、内部强化特征(均匀、不均匀、环形、内部暗分隔)及TIC曲线类型(流入型、平台型、流出型)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MRI诊断乳腺小肿块病变的确诊率为92.42%,假阳性率为8.16%、假阴性率为7.23%。结论准确分析病变的DCE-MRI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征能明显提高乳腺小肿块病变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早期乳腺癌的检出及定性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曲线(TIC)、半定量指标与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56个乳腺病灶的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半定量指标以及ADC数值。分析测定的6个半定量指标包括达峰时间(TTP)、正性增强积分(PEI)、时间最大密度投影(TMIP)、最大上升斜率(MSI)、流入(WI)、流出(WO),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价6个半定量参数在良恶性病灶间的分布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研究联合MRI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半定量参数、ADC值得最佳诊断组合及最佳切值。结果:良性病灶38个,恶性18个。良性病灶多见TIC类型为I型,共29个(76.3%),TTP≥180s(79.4%)、MSI≤1500;恶性病灶多见TIC类型为I型,共14个(77.7%),TTP<180 s(91.79%)、MSI>1500。ADC数值良恶性病灶的分界为1.04×10^3mm^2/s。TIC类型、达峰时间(TTP)、最大上升斜率(MSI)、ADC值联合诊断敏感度98.2%、特异度93.3%。结论:TIC类型、达峰时间(TTP)、最火上升斜率(MSI)、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均有价值。且联合使用使得诊断敏感度、特异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