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乳腺叶状肿瘤MRI表现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s,PTs)MRI平扫、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波谱(MRS)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MRI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搜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乳腺PTs,按照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磁共振成像(BI-RADS-MRI)标准,回顾性分析病变的MRI表现,包括形态学、平扫T1WI及T2WI信号、动态增强表现及强化曲线类型、DWI信号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MRS表现特征。结果5例乳腺PTs病理诊断良性1例,交界性2例,恶性2例。MRI上4例表现为分叶状,1例为卵圆形;5例PTsMRI平扫T1WI均呈较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1例内有低信号分隔;4例行动态增强检查的PTs于动态增强早中期(增强后第一至第三时相)呈快速渐进性强化,动态增强中后期时间-信号强度曲线3例呈平台型,1例呈轻度流出型;5例PTs于DWI上均呈高信号,ADC值低于正常乳腺组织,且低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3例行MRS检查,均可见胆碱(Cho)峰。结论MRI检查有助于乳腺PTs的诊断,但确诊仍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多种检查序列和动态增强技术在乳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2例乳腺肿块病灶分别行常规横断位平扫:SE T1WI序列、脂肪抑制FSE T2WI序列、脂肪抑制T1WI SPGR(扰相梯度回波)序列;注射 Gd-DTPA后使用SPGR序列动态增强扫描.比较分析增强前后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强化速率和强化峰值出现时间,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TC)的类型.结果 良性病变38例,恶性肿瘤24例.良性病变信号均匀35例, T1WI多为等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或高亮信号.动态增强后绘制病灶感兴趣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无强化型28例、缓慢上升型9例.恶性病变信号不均23例,T1WI多呈低信号,T2WI为高和低信号混杂存在,动态增强后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快进快出型22例、快进平台型1例、快进慢升型1例.结论 MRI多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4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与16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在乳腺MRI成像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在我科完成乳腺MRI扫描的被检者影像资料,其中使用4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作为射频线圈的27例;使用16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作为射频线圈的27例。MR影像序列主要包括:Tirm、T1WI、DWI、动态增强、单体数MRS。在Tirm、T1WI、DWI、动态增强图像上选择经乳头平面相同位置乳腺腺体测量其信噪比;两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根据Tirm、T1WI、DWI、动态增强、单体数MRS图像质量,对每例检查者图像进行双盲评价:优、良、中、差;同时根据手术或者活检结果,比较两种射频线圈MR图像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1)经4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作为射频线圈的Tirm、T1WI、DWI、动态增强影像的平均信噪比分别为13.96±4.02、44.50±24.01、2.34±0.90、25.77±9.20;经16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作为射频线圈的相应MRI影像的平均信噪比分别为8.28±3.89、175.71±147.28、2.32±0.80、36.77±14.54。T1WI及动态增强序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Tirm及DWI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2)经16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作为射频线圈的MRI影像的优良率(70.37%)高于4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4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3)经16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作为射频线圈的MRI影像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7.50%(14/16),特异性为81.82%(9/11),准确性为85.19%(23/27),经4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作为射频线圈的MRI影像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4.62%(11/13),特异性为71.43%(10/14),准确性为77.78%(21/27)。结论 1)乳腺MRI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以4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作为射频线圈得到的MRI影像能较好的满足临床需求;3)16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优于4通道相控阵乳腺专用线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在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6例患者中病灶均显示管壁增厚,管腔不同程度狭窄,最大病灶大小约6.1 cm ×2.6 cm ×2.4 cm.MRI主要表现T1WI等信号3例,稍低信号3例;T2WI脂肪抑制表现为等信号2例,稍高信号4例;DWI序列中,6例病灶均为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4例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其中3例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弱,另1例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2例病灶始终呈轻中度强化.2例发生于胃部病灶及1例发生于直肠的病灶向壁外浸润.结论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多表现为T1WI上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等或稍高信号,DWI扩散受限,动态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表现.MRI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非肿瘤性病变的MRI表现。方法:分析38例乳腺内非肿瘤性病变的常规MRT1WI、T2WI、脂肪抑制序列T2WI、动态增强序列扫描的特点。结果:乳腺囊性增生症12例:T1WI和T2WI均呈均匀等信号,压脂后清晰显示乳腺导管系统自乳头向后方呈树枝状分布,其中增强后呈弥漫性斑点状强化8例,均匀片状强化2例,局限性小片状强化2例;囊肿6例:呈液体信号,囊液不强化,囊壁边缘轻度强化;术后瘢痕6例:局限性腺体聚拢4例,星芒样改变2例,但无病变实体,T1WI均呈等信号,T2WI呈等信号及低信号各3例,斑痕与周围腺体均无强化或轻度强化;自体脂肪隆胸后脂肪坏死3例:多发圆形及椭圆性脂肪信号肿块,动态增强各序列均无强化;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stoperative augmentation mammoplasty with HPAG)假体泄漏7例:均显示假体轮廓不整,T1WI呈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腺体周围清晰见泄漏的假体信号;慢性炎症4例:3例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1例TWI伴有灶性多发低信号。结论:正确认识乳腺非肿瘤性病变的MRI表现,可避免不必要的活检和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DWI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乳腺MRI常规序列和DWI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患者资料。采用Siemens Magnetom Verio 3.0 T超导MRI扫描仪、乳腺线圈等设备。行轴位快速自旋回波T_1WI、T_2WI,反转恢复脂肪抑制技术,FLASH-3D动态增强扫描,DWI成像。结果:DCE-MRI示乳腺恶性肿瘤TIC多为Ⅱ、Ⅲ型曲线,良性肿瘤多为Ⅰ、Ⅱ型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诊断敏感度91.9%、特异度61.1%、准确性81.8%;ADC值诊断良恶性病变敏感度81.1%、特异度77.8%、准确性80.0%。DCE-MRI联合ADC值综合诊断良恶性病变敏感度94.6%、特异度61.1%、准确性83.6%。结论:DCE-MRI联合DWI能显著提高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结核瘤的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对病理证实的10例肺结核瘤行磁共振成像(MRI)平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进行分析,并测量分析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值(ADC)值。结果肺部结核瘤全部病例T1WI显示低信号,T2WI显示8例为周边高信号,中央区低信号;2例为高信号。DWI图像显示均为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60±0.18)s/mm2。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全部病例边缘环状强化,中央区无强化或轻度强化。时间-强度曲线6例表现为缓慢爬升型,4例表现为缓慢下降型。结论磁共振平扫、DWI及ADC值结合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肺部结核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小肠造影(M RE)多序列联合扫描在儿童肠道疾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肠道疾病患儿的MRE多序列联合方案,包括T1 WI、T2 WI脂肪抑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单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h‐TSE)、快速平衡稳态梯度回波(B‐FFE)平扫及脂肪抑制增强(FFE‐IP‐SPAIR)扫描。结果35例中,SSh‐TSE全景显示小儿肠管分布情况34例;DWI病变呈高信号29例;T1 WI及T2 WI脂肪抑制呈长T2信号3例,稍长T1稍短 T2信号2例,短T1短T2信号1例;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28例;无强化2例。结论 MRE多序列联合扫描图像信息量大,敏感性高,无电离辐射,可作为临床诊断儿童肠道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制乳腺托架联合磁共振体线圈对乳腺疾病的检查效果.方法 采用自制乳腺托架在1.5T超导型磁共振机上联合相控阵体线圈对34例乳腺病变患者进行俯卧位全乳腺扫描,完成横断面快速自旋回波(FSE)T1WI、抑脂T2WI和三维快速梯度回波(3D THRIVE)动态增强扫描,并与钼靶X线进行对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结果 所有乳腺MRI图像都具有良好的诊断质量,在此基础上的MRI诊断敏感性100%,准确率为76.5%,优于钼靶(敏感性82.3%,准确率58.8%).结论 自制乳腺托架联合磁共振体线圈检查乳腺是可行的,是乳腺专用线圈的一种简易而有效的替代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的非典型CT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表皮样囊肿,术前均行MRI平扫,其中2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ifus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CT检查5例.MRI增强扫描4例.结果 8例表皮样囊肿发生于桥小脑角2例,大脑纵裂2例,脑实质2例,颅骨2例.CT显示囊肿表现为均匀高密度2例;混杂密度1例;囊壁及囊内钙化2例.MRI平扫2例T1WI呈均匀高信号,T2WI呈稍高、高信号;3例T1WI和T2WI呈混杂信号;3例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1例DWI表现为高信号.4例MRI增强扫描显示囊壁显著环形强化和囊内不均匀强化2例,囊壁轻度强化2例.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非典型表现主要包括CT呈高密度、混杂密度、囊壁和囊内钙化,MRI T1 WI、T2WI呈高信号、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著环形强化,在诊断时应充分结合DWI检查,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脾SANT病人的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MRI示脾的下极孤立性肿物,边界清,平扫T_1WI呈等信号,抑脂T_2WI呈不均匀低信号,DWI呈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向心性强化,延迟期相对周围脾实质呈稍高信号伴中心放射状低信号影。手术病理为脾SANT。结论脾SANT 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共55个胰岛素瘤病灶的MRI影像表现。测量并比较胰岛素瘤病灶及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的ADC值。结果:43例胰岛素瘤中,良性单发40例(93%),多发3例(7%)。38例T1WI抑脂序列呈低信号;36例T1WI正反相位呈低信号;37例T2WI抑脂序列呈高信号;31例在DWI中呈高信号;其中3DLAVA多期动态增强检出26例。3例乏血供胰岛素瘤在MRI平扫时呈异常信号,但其LAVA增强和CT动态增强扫描各期未见显示。31例胰岛素瘤的ADC值平均约(1.71±0.17)×10-3 m/s,周围正常胰腺的ADC值平均约(2.23±0.29)×10-3 m/s,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抑脂序列下DWI和增强检查能提高胰岛素瘤诊断的敏感性。胰岛素瘤与周围正常胰腺组织信号差异在MRI抑脂序列上较为明显,扫描有利于病灶的检出。对乏血供胰岛素瘤,MRI平扫抑脂序列更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特点.结果15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中,11例行 CT 平扫及增强检查, CT 平扫8例呈均匀低密度,3例呈不均匀低密度;7例病灶内可见钙化,以散在点状或小斑块状钙化为主;增强扫描后2例病灶未见明显强化,9例病灶表现为不均匀轻、中度进行性强化,2例增强后可显示包膜.5例行 MRI 检查,病灶呈稍长 T1不均匀长 T2信号,反相位无信号减低,DWI 呈等低信号,4例增强后呈渐进性轻、中度强化,1例表现为较明显的不均匀团块状强化,4例T2WI 及增强后可显示完整包膜.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一般表现为渐进性轻、中度强化,CT 可见散在点状钙化,MRI 可清晰显示包膜及内部组织成分,二者结合可对大多数病变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动态增强和脂肪抑制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目的 了解磁共振动态增强和脂肪抑制技术在胰腺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进行了磁共振检查,采用在磁共振序列分别为:SET1WI、FSET2WI、脂肪抑制技术SET1WI和动态增强FMPSPGR等。结果 18例胰腺癌肿瘤病灶,在SET1WI上呈低信号者10例,等信号者6例,高信号者2例;FSET2WI上高信号者8例,等信号者6例,低信号者4例;脂肪抑制技术SET1WI上  相似文献   

15.
乳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的可行性,并重点探讨影响DWI图像质量的技术参数。方法:使用GE1.5T磁共振扫描仪及阵列线圈对32例乳腺疾病患者行常规SE序列扫描,其中19例为良性肿瘤,5例炎性病变,6例恶性肿瘤.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另硅胶置入2例。使用体线圈行DWI序列扫描,采用全方位扩散梯度及5个b值扫描。DWI总的扫描时间40s。结果:在DWI序列扫描中,良性和恶性肿瘤均为高信号,计算ADC值可鉴别良性和恶性肿瘤.通过各种扫描参数的合理匹配,可使图像质量的信噪比达到最佳,并减少图像的几何变形。结论:DWI对于检查乳腺病变是一种快速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合并小肝癌、再生结节(RN)及肝不典型增生结节(DN)的MR表现,探讨其MR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0例结节性肝硬化病例MR检查资料,患者行正反相位T1WI、脂肪抑制T2WI、动态增强扫描和弥散加权(DWI)扫描,总结肝内结节的信号特点。结果:RN在T1WI脂肪抑制上多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多为低信号,增强后与周围正常肝组织强化相似或信号稍低;DN在T1WI多为较高信号,T2WI多为稍低或等信号,增强后强化不明显;癌结节T1WI多为稍低或等信号,偶有稍高信号,T2WI多为较高信号,DWI为高信号,强化多为动脉中晚期强化,门静脉期以后强化减退。结论:磁共振平扫加动态增强能对大多数RN、DN和小肝癌结节做出明确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结合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对大脑胶质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经活体组织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大脑胶质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I平扫、增强,MRS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MRI常规行T1WI、T2WI及FLAIR序列,采用时间飞跃法(TOF)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T1WI增强扫描。氢质子MRS采用单体素STEAM序列,并分析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等物质峰值改变。结果所有病例均侵犯2个或2个以上脑叶,以颞叶、枕叶、胼胝体、基底节和丘脑等部位侵犯受累常见。病变区T1WI呈低或等低信号、T2WI呈高或混杂高信号、FLAIR上为高信号,未见明显坏死、钙化,受累区域脑组织肿胀,占位效应轻。注射钆喷酸葡胺增强扫描示10例无明显强化、3例斑片状强化、1例结节状强化、1例线状轻度强化。病变区域MRS表现为不同程度NAA降低,NAA/Cr比值降低;Cho上升,Cho/Cr和Cho/NAA的比值上升。结论 MRI结合MRS对大脑胶质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临床价值,是目前诊断大脑胶质瘤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MRI及MRS对大脑胶质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MRI及MRS在大脑胶质瘤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大脑胶质瘤病患者的MRI和MRS表现特征,并与病理切片进行对照;常规行SE序列平扫及增强、DWI序列成像,其中3例行MRS研究,二维多体素、点分辨法PRESS、TE 144 m s。结果所有病例均侵犯2个脑叶或以上,同时伴胼胝体侵犯6例、基底节和丘脑侵犯4例、脑干侵犯2例。病变区呈长T2、稍长T1异常信号,T2WI、FLAIR上均为高信号,无坏死、钙化,受累区脑组织肿胀,占位效应轻。2例增强扫描见小结节状强化,4例无明显强化。3例MRS表现均有不同程度NAA降低,NAA/Cr比值降低,Cho上升,Cho/Cr和Cho/NAA的比值上升。结论MRI结合MRS对大脑胶质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价值,结合临床、MRI及MRS是能够作出明确诊断的。  相似文献   

19.
乳腺黏液腺癌MRI表现特征及其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腺癌MR平扫、动态增强(DCE)及DWI表现特征及其与病理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MR枪查采用1.5 T MR扫描仪及乳腺专用线圈,包括MR平扫、3D DCE-MRI以及b值分别为500和1000 s/mm2的DWI.对8例行乳腺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腺癌,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MRI标准,回顾性分析病变形态学、T1WI及T2WI信号强度、肿块内部强化特征及动态增强曲线类型、DWI上ADC值表现,并与病理对照,乳腺黏液腺癌病理诊断依据2003年WHO乳腺肿瘤病理学标准.结果 8例乳腺黏液腺癌(5例单纯黏液腺癌,3例混合型黏液腺癌)的黏液含昔为60%~90%.8例在MRI上均表现为肿块,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和明显高信号.动态增强后,1例表现为不均匀轻微强化,2例表现为内部欠均匀的渐进性强化,其余5例于动态增强早期时相均表现为边缘明显强化,肿块内部结构呈渐进性强化,强化方式呈由边缘强化向中心渗透趋势.于DWI上病变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平均ADC值在b值500 s/mm2时为(2.41±0.28)×10-3mm2/s,b值1000 s/mm2时为(2.06±0.14)×10-3mm2/s,分别高于正常乳腺组织的(1.71±0.32)×10-3和(1.43±0.24)×10-3mm2/s.结论 乳腺黏液腺癌在MR平扫T2WI、DEC及DWI表现均不同于常见的浸润性导管癌,这些特征性表现反映了其特殊的病理类型,MR多种成像序列相结合可对乳腺黏液腺癌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均采用3.0T MR扫描仪及乳腺专用线圈行常规MR平扫和动态增强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比较病灶的MRI信号强度、形态学以及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 17例17个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均表现为肿块型,T_1WI呈低信号影(8/17)或等信号影(9/17),T_2WI呈高信号影(14/17)或等信号影(3/17).形态学表现:病灶不规则形及分叶状占82.4%(14/17);病灶边界不清楚(12/17)、边缘不光滑(15/17),其中毛刺征或星芒征7例.病灶增强后多表现为不均匀性显著强化(10/17)或环形强化(5/17);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图上有82.4%(14/17)的病灶周围可见血管纠集征.血流动力学表现为所有病例早期强化率均>90%;88.2%(15/17)的病灶强化峰值<3 min;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Ⅱ、Ⅲ型为主,Ⅱ型35.3%(6/17),Ⅲ型58.8%(10/17).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R动态增强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本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