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和MRV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和MRV(磁共振静脉成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MRI和MRV表现。20例均行常规MRI,10例行MRI增强,15例行MRV检查(2DTOF)。结果20例常规MRI榆查中,12例静脉窦内正常流空效应消失,T1WI,T2WI和FLAIR静脉赛内见等、高或低信号,3例静脉宴内未见明屁异常信号但伴有腑组织水肿、出血、梗死及脑积水。5例海绵窦区T1WI见稍低或等信号,T2WI见高信号并可见强化.15例MRV见静脉窦高信号缺失、静脉窦粗细不规则、静脉窦内充盈缺损。结论MRI和MRV相互结合可有助于对顿内静咏窦血栓形成的早期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MRI联合磁共振静脉成像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DSA确诊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37例中有30例行常规MRI检查,29例行MRV(2D TOF)检查.结果:30例常规MRI检查中28例静脉窦有异常信号,其中26例MRI表现为静脉窦T1WI、T2WI高信号,2例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并部分伴有脑组织梗死、出血.29例MRV检查均发现静脉窦充盈缺损或中断.结论:MRI与MRV结合对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具有高度敏感性,是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诊断价值。方法:11例CVST患者,男3例,女8例,年龄19~56岁,平均39.4岁。使用Philps NT-5型0.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常规行SE T1WI、TSE T2WI及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检查,其中7例行相位对比(PC)法2D静脉血管成像。结果:MRI可清晰显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静脉窦流空效应消失,静脉窦内出现各期信号不同的血栓)和间接征象(脑水肿、脑梗死、脑出血等),MRV可更好地显示阻塞静脉窦。结论:常规MRI结合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8例经临床确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资料,回顾性分析其MR影像学表现。结果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表现有如下特点:(1)常为多处静脉窦同时受累;(2)形成血栓的静脉窦增粗、流空效应消失,呈现等或短、混杂T1、短或长T2信号影,典型表现为“白三角”征;(3)在急性期做增强扫描可见“黑三角”征;(4)MR静脉成像显示:栓堵的静脉窦影缺失。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有比较典型的MR影像学特点;MRI检出本病优于CT,且能作出早期诊断;MRI增强扫描及MR静脉成像在本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YUAN Fei  袁飞  刘银社  王进  赵军  袁滨 《武警医学》2008,19(7):619-623
 目的 探讨3.0T MRI与MR静脉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DSA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在常规MRI检查上均有不同脑区的皮质、皮质下脑组织静脉性脑梗死的MRI表现,8例伴明显脑肿胀;7例患者的静脉窦内有异常信号,其中6例MRI表现为静脉窦内T1WI、T2WI高信号,1例T1WI高及稍高信号、T2WI低信号.9例MRV检查均发现静脉窦充盈缺损或中断.结论 3.0T MRI结合MRV是诊断和随访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可替代创伤性的DSA检查.  相似文献   

6.
MRI结合MRV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的MRI及MRV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3例经临床证实的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均做MRI及MRV检查,分析MRI及MRV在该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RI平扫中见正常的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增强MRI见空三角征,MRV见静脉窦闭塞。结论:MRI及MRV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最佳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7.
广泛静脉窦血栓形成MRI表现一例陈忠苏荣森静脉窦血栓形成为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往由于检查手段的限制多难以诊断,我院MR发现1例报告如下。男45岁。因头痛3天伴呕吐入院,病前有感冒史。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未见异常,指鼻试验...  相似文献   

8.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MRI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1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均行MRI平扫,其中9例行MRV或MRA检查,6例增强.7例患者同时接受CT检查.结果:①常规MRI检查表现为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n=13/14),急性期(n=2/14) 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亚急性期(n=7/14)T1WI、T2WI均呈高信号;慢性期(n=4/14)T1WI、T2WI信号减低,表现复杂.增强扫描可见充盈缺损(n=6/6)及脑回样强化(n=1/6);②MRV(n=9/9)表现为受累静脉窦血流信号减弱或消失;③MRA检查(n=1/1)受累静脉窦异常显影;④7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的患者共22个静脉窦受累,CT检出率45.4%,MRI检出率100%.结论:常规MRI联合MRV对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具有高度敏感性,是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脑内静脉窦血栓形成MRI表现的再探讨和MR静脉成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脑内静脉血栓形成的脑内MRI表现和MR血管造影的诊断及检查方法。材料和方法:共9例病人,男性2例,女性7例。年龄30-56岁,平均38.2岁。使用Siemens-vision-plus超导高场MRI系统,场强1.5T。采用常规SE序列,tuberSE,TOF血管成像(用于动脉血管显示),PC法20静脉血管成像和增强3D静脉血管成像(用于矢状窦显示)。结果:MR的动脉血管成像显示阳性率为0%,2D和3D静脉血管成像阳性率为100%,3D增强静脉血管造影可更好地显示阻塞的静脉。脑实质内均有阳性表现,表现为矢状窦旁白质区对称或非对称性异常改变,呈斑片状和片状,T1W为低信号,T2W为高信号。增强后脑膜强化2例。合并脑内出血5例。结论:MRI结合MR静脉血管造影,尤其增强3D静脉血管造影是诊断脑内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1例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通过对其病因及临床表现分析,表明口服避孕药及饮酒是本病重要诱发因素,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和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对头颅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和全脑血管造影(DSA)等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和比较表明;DSA仍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不可替代的确诊手段;MRI以其高分辨率、多方向扫描及无创伤等优点,已成为一种可靠的、首选的诊断措施;而头颅CT扫描的诊断价值较小。  相似文献   

11.
脑静脉窦血栓的磁共振表现及误漏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CVST)的磁共振表现,并进行误漏诊分析.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脑静脉窦血栓的磁共振表现.全部病例均进行MRI检查,其中17例同时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12例行增强扫描,29例行CT检查.全部病例经DSA证实. 结果 32例CVST患者中,MRI SE序列扫描确诊26例,其中亚急性期病变20例,急性期4例,慢性期2例.6例急性期病变MRI平扫漏诊,其中4例经MRV确诊,2例经DSA诊断.急性期CVST MRI信号复杂,T1WI呈低、中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明显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表现典型;慢性期血栓信号不断地降低.MRV表现为静脉窦闭塞或静脉窦内充盈缺损.本组病例中有7例曾被误诊为肿瘤、脑梗死等其他病变. 结论 MRI和MRV是诊断CVST的良好检查方法,可提供更多可靠信息.应用适当的检查技术,以及对MR征象进行认真分析,可避免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2.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 (MR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2 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 ,男 8例 ,女 12例。年龄 9~ 5 4岁 ,平均 3 5岁。全部有MRISE序列平扫 ,10例有TOF法静脉MRA ,3例有MRIGd -DTPA增强 ;13例有平扫CT对照。急性期 ( <1周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3例 ;亚急性期 ( 1~ 2周 ) 13例 ;慢性期 ( >2周 ) 4例。结果  2 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中 ,MRISE序列扫描确诊 19例 ,1例急性期早期MRI平扫漏诊 ,后经MRA确定。 13例CT平扫均未能确定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急性期脑静脉窦血栓MRI信号复杂 ,T1WI呈低、中等或稍高信号 ,T2 WI呈明显低信号。亚急性期呈短T1和长T2 信号 ,表现典型 ;慢性期由高信号到低信号 ,最后血栓吸收 ,静脉窦再通。MRA表现为静脉窦闭塞或静脉窦内充盈缺损。结论 MRI和MRA是诊断和随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 ,对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优于CT ,可替代有创伤性的DSA检查  相似文献   

13.
脑静脉与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回顾性分析34例颅内静脉与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病例的CT、MRI资料,探讨CVST的起源部位、发展延伸和分布规律以及血栓与脑实质病变之间的联系. 资料与方法 统计静脉窦血栓的累及部位,并以SE序列矢状位T1WI血栓的早期信号演变为依据,推断受累的先后顺序.比较血栓累及上矢状窦和侧窦时与单纯侧窦血栓时脑实质病变的差异.统计学方法 为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检验. 结果 静脉窦血栓多为连续性分布累及多个静脉窦或在一个静脉窦内呈空间连续性分布,常为全程上矢状窦经窦汇与至少一侧侧窦同时受累,此时早期T1WI上矢状窦常最早出现高信号.血栓累及上矢状窦、侧窦与单纯侧窦血栓时颞枕叶脑实质病变的发生率不同,P值≈0.0004. 结论 静脉窦血栓多为连续性分布累及多个静脉窦或在一个静脉窦内呈空间连续性分布,上矢状窦常最先受累.血栓常顺血流方向延伸,首先发生血栓的部位容易造成脑实质损害,而延伸累及的部位不易造成脑实质损害.  相似文献   

14.
脑静脉畸形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脑静脉畸形的MRI表现,评价各成像序列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临床手术证实的脑静脉畸形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常规MRI平扫及3D-MOTSA MRA检查。6例行Gd-DTPA增强T1WI,其中3例行3D-MOTSA增强MRA检查。结果 小脑4例,额叶、顶叶、枕叶共4例。5例MRI平扫引流静脉为长T1短T2流空信号,3例呈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扩张的髓静脉为网状及条状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海蛇头”样改变,即多条髓静脉呈辐射状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3D-MOTSA MRA检查显示部分引流静脉,髓静脉显示较少。3D-MOTSA增强MRA检查引流静脉全程显示,髓静脉显示数目多。结论 MRI能明确诊断脑静脉畸形的合并症,弥补脑血管造影的不足,3D-MOTSA增强MRA检查可取代脑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5.
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和MR影像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静脉窦血栓形成(VST)的CT和MR特点。方法:对17例VST的CT和MR特点进行回顾性影像分析,重点研究VST与皮层下多发性脑内血肿(SCMH)的联系,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SCMH在VST中出现率为100%(17/17)。9例VST病例MR随访显示血肿、水肿和静脉窦内血栓进行性吸收,血肿周围可见规则完整的含铁血黄素沉积圈。结论:CT上急性SCMH是VST很强的一个诊断指征。MR可以进一步除外瘤卒中,发现静脉窦内血栓,以明确VST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高度疑似胶质瘤的颅内静脉-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体会。方法 采用形态学检查和功能学研究相结合的原则,选择颅脑磁共振成像平扫和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后,对高度疑似脑胶质瘤的临床案例进行研究。在阐述背景资料基础上,着重就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进行临床诊断辨析,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特殊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局部脑氟脱氧葡萄糖代谢显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并在相应的康复措施(包括抗炎、抗凝用药和高压氧、血液磁极化疗法等)前后,就磁共振成像所见和脑循环动力学指标进行动态的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意识、精神状态等恢复正常,脑循环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原脑内的疑似病灶接近消失。明确诊断为:①颅内静脉-静脉窦血栓形成;②全身性血栓性静脉炎。结论 以直窦为主及其引流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表现可酷似脑胶质瘤样改变;熟悉有关本病的危险因素,并以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临床诊断辨析是避免贻误诊断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18.
A case of Paget-von Schr?tter syndrome diagnosed with gadolinium-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MR) venography is described. MR enable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with identification of the thrombus within the left subclavian vein and a hypertrophied anterior scalene muscle as the probable cause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 We describe the MR venography technique used for evaluation of the subclavian vein and the imaging findings in this ent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