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治疗小儿高位隐睾(检查未触及睾丸,位于腹腔内)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2012年3月采用腹腔镜治疗47例高位隐睾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患儿均一次性将睾丸放入阴囊,术后住院3d。术后B超随访6个月-1年,睾丸生长良好,未发生睾丸萎缩。结论腹腔镜治疗小儿高位隐睾(检查未触及睾丸,位于腹腔内)具有睾丸游离彻底,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可作为小儿腹腔型高位隐睾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隐睾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病,发病率在早产儿中为30%。对不能触及睾丸的隐睾,以往多依靠体格检查、B超、CT造影、激素测定等检查,均有较大的误差。传统采用腹股沟探查术,创伤大,手术时间较久。而在腹腔镜下检查,其准确率达95%,而且可以确定睾丸在腹腔的位置,还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输精管和精索血管的走行确定有无睾丸和管状睾丸。  相似文献   

3.
隐睾是常见的小儿泌尿系畸形,发病率1/150,而隐睾患儿中触不到睾丸的病例约占20%,以往处理该类病人较为困难,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6年1月应用腹腔镜探查处理触不到睾丸的隐睾2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高位隐睾患儿应用腹腔镜微创治疗的临床手术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应用腹腔镜治疗中高位隐睾150例,全部为一期下降固定术。结果 142例患儿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8例中转开放,中位132例,高位18例,单侧隐睾112例,双侧隐睾38例,其中睾丸发育一般7例,先天无睾丸1例,合并对侧内环口未闭35例,1例行睾丸切除,手术过程顺利,术后150例得到随访,140例固定于阴囊内,睾丸无萎缩,血运良好,10例固定至外环口或阴囊上方处,血运可,无睾丸萎缩;对比中位隐睾组及高位隐睾组近期并发症,高位隐睾组高于中位隐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远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腹腔镜下治疗患儿中高位隐睾具有辅助诊断、微创、操作简单、临床疗效好、美观等优点,尤其是对中位、双侧型隐睾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小儿隐睾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4例隐睾患儿,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分析不同位置隐睾分别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14例患儿中7例为腹腔型隐睾(窥视睾丸), 1例为腹股沟型隐睾,行腹腔镜下睾丸探查+睾丸下降固定术;2例合并疝气,行腹腔镜下睾丸探查+睾丸下降固定+疝囊高位结扎术;2例睾丸萎缩,行腹腔镜下睾丸探查术;1例为无输精管和血管发育不良睾丸,行Shehata分期牵引睾丸固定术;1例合并脐疝,行腹腔镜下睾丸探查+睾丸下降固定+脐环结扎术。手术时间为35~14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65 min。术后1~2 d出院;术后随访4~12个月,未见睾丸回缩、萎缩、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较传统开放手术更早、更容易地诊断出无法触及或较难触及的隐睾等疾病,诊断正确率较高,也有利于患儿早期治疗。腹腔镜由于其放大视野、便于精细操作等特点,不仅可以为小儿隐睾临床手术提供精准诊断,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可以做到最大程度的组织分离松解,保护组织血管,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发生,易于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腹腔镜Ⅰ期手术治疗腹腔型隐睾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腹腔镜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21例腹腔型隐睾行Ⅰ期睾丸下降固定术。结果全组患儿手术后恢复顺利,术后2-3d出院。术后随访3-12个月,彩超检查均提示睾丸位于阴囊内,血运良好,无睾丸萎缩、回缩。结论腹腔镜下Ⅰ期手术治疗腹腔型隐睾避免了开放手术时的盲目性探查,以最小的损伤获得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第八节泌尿外科疾病一、隐睾症隐睾症又称睾丸下降不全,是指睾丸未降入阴囊而停留在下降途中的任何部位。以腹股沟管居多,其次是阴囊入口处,腹膜后较少。右侧多见。隐睾可使精子发育障碍,导致不育症。隐睾易发生恶变。【诊断要点】 1.阴囊内空虚无睾丸,仔细触诊可在腹股沟区等处发现较小活动的睾丸。 2.B超检查可发现隐睾所在部位,亦可行腹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腹股沟型隐睾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腹股沟型隐睾病人80例,分为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评估两组病人手术效果及预后.结果 两组手术病人均将睾丸下降至阴囊内,经过一年随访,两组比较,睾丸位置、睾丸血供、是否发生萎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放手术组相比,手术出血更少(5.42±1.32)比(10.67±3.74)mL,切口总长度更短(10.13±2.17)比(34.78±4.52)mm,病人家长对手术满意评价更好(4.38±0.33)比(3.94±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型隐睾均安全有效,而腹腔镜手术出血更少,更美观,家长接受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高位隐睾下降固定术的指征、术式选择和疗效.方法 高位隐睾患者7例(双侧腹腔型隐睾5例,单侧腹股沟管内环处隐睾1例,双侧睾丸异位1例),采用腹腔镜下松解精索血管与输精管,将睾丸下降固定于阴囊内.6例腹腔镜手术成功,1例术中转开放手术.结果 7例共13侧睾丸,9侧睾丸下降固定于阴囊内,1侧睾丸下降固定于腹股沟管皮下环下方,1侧睾丸体积过小,予以切除.2侧异位睾丸术中转开放手术下降固定于阴囊内.术后随访4~16个月,下降固定的睾丸无萎缩.结论 腹腔镜高位隐睾下降固定术具有观察全面、创伤小、可同时处理两侧睾丸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小儿腹腔型隐睾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12月120例腹腔型隐睾患儿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确诊为睾丸发育不良,切除睾丸残余;5例确诊为睾丸阙如无法进行手术治疗;81例行腹腔镜Ⅰ期睾丸下降固定术;29例行分期Fowier-Stephens手术。术后随访1~2年,无睾丸回缩、萎缩、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具有定位准确,手术损伤小、精素游离充分、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可作为小儿腹腔型隐睾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非腹腔型隐睾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7年6月到2009年7月我院对38例非腹腔型隐睾住院患儿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行睾丸阴囊肉膜囊固定术。结果38例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35例一期行睾丸下降固定术;3例因精索过短行分期Fowler-Stephens手术;2例腹腔镜初期并发患侧阴囊气肿,术后自行吸收,无不良影响,术后睾丸均位于阴囊底部,无回缩,无腹股沟斜疝的发生。结论腹腔镜治疗非腹腔型隐睾安全、有效,可做为非腹腔型隐睾手术治疗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7,(24):197-199
目的探讨高位与低位隐睾不同的手术方式。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接诊的35例隐睾患儿纳入本研究,高位隐睾在腹腔镜腹腔分离精索后将睾丸拉至阴囊固定,低位隐睾在腹腔镜探查关闭内环口后,将睾丸拉至阴囊并于阴囊开口固定睾丸,记录不同隐睾位置患儿手术情况以及随访期间不良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手术均成功,无1例术中转开放式手术,不同隐睾位置患儿手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阴囊褶皱能够基本掩盖手术瘢痕,外观形态满意,随访10~17个月睾丸发育良好。不同隐睾位置患儿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隐睾位置可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睾丸发育良好,可根据不同隐睾位置选择合适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儿隐睾的术前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住院的79例隐睾患儿行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79例隐睾患儿超声检查共检出腹股沟区隐睾62例(78.5%),腹腔内隐睾9例(11.4%),阴囊根部隐睾4例(5.0%),未探及睾丸4例(5.0%,后经手术证实,其中1例未找到睾丸,3例为腹腔型隐睾).结论 隐睾患儿术前进行超声检查,可以避免盲目探查,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的临床效果。方法行腹腔镜治疗的腹腔型隐睾患儿47例,脐上横切口,先行腹腔镜探查,根据睾丸发育情况处理:睾丸发育良好者游离精索及输精管周围筋膜,分离皮肤与肉膜,将睾丸牵引至囊袋内,睾丸萎缩者行切除术,睾丸未发育者直接结束手术。回顾性收集分析38例常规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对比分析。结果47例患儿中,彩超未定位的隐睾7例全部经腹腔镜准确定位,达到100%。与常规手术治疗组比较,腹腔镜治疗组患儿的术后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增高(P〈0.05),但是腹腔镜治疗组发烧、阴囊肿胀、切口感染减少,术后抗菌药应用减少(P〈0.05),患儿家长满意度提高(P〈0.05)。术后随访12个月未发现睾丸萎缩。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型隐睾效果更好,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腹腔镜诊断和治疗腹股沟不能触及睾丸的隐睾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我科在腹腔镜探查隐睾位置和治疗方面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隐睾是男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畸形疾病,是睾丸由腹膜后腰部经腹股沟管下降至阴囊,在下降过程之中,睾丸停留在其行径任何部位,就形成了睾丸下降异常。导致睾丸下降异常的因素有:①内分泌障碍,睾丸对促性腺激素不敏感或母体缺乏足量的促性腺激素;②解剖变异,索状引带异常或缺如;③遗传及医源性,婴幼儿行疝气手术睾丸粘连于腹股沟瘢痕处。现就其隐睾的诊断、手术方法的选择性进行探讨。附1例病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隐睾症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的睾丸先天性畸形,依睾丸存在位置不同可分为摸到型(即皮下环型)和摸不到型(包括腹股沟管型和腹腔型)由于隐睾可致不育与恶变,已引起泌尿科医生与病人家属的高度重视。目前手术治疗对单侧隐睾和经内分泌治疗无效的双侧隐睾进行手术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手段之一。对可摸到型隐睾的手术方式采用单纯睾丸固定术已趋向一致意见,而对摸不到型隐睾的手术方式意见尚未统一。我院自1979年以来对腹股沟管型隐睾(42例)采用阴囊肉膜内睾丸固  相似文献   

18.
隐睾的手术年龄及保留睾丸引带睾丸固定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隐睾病儿的最佳手术年龄及保留睾丸引带睾丸固定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46例 1岁 9个月~ 14岁 48枚未降睾丸行活体组织检查 ,42例 44枚隐睾行不切断引带的睾丸固定术。结果  2岁以后未降睾丸 ,组织学所见曲细精管减少 ,部分变性萎缩 ,精原细胞减少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甚有砂瘤样变。行不切断睾丸引带的 44枚睾丸均无张力固定至阴囊底。结论 隐睾患儿应在 2岁前完成睾丸固定术 ,保留引带的睾丸固定术 ,对精索广泛游离及精索发育不良的病例 ,减少术后睾丸萎缩及发育延迟可能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隐睾合并病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儿外科2006年至今收治的3例先天性隐睾合并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均为腹腔内隐睾,无一例术前发现病变,2例行腹腔镜治疗,1例开放治疗.术中发现合并病变,最终病理证实2例为卵黄囊瘤,1例为未成熟畸胎瘤.3例术后常规化疗.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先天性隐睾手术尽量在1.5岁前.年龄>1.5岁且术前B超检查见睾丸较大,建议作影像或肿瘤标志检查,以排除合并病变.随着腔镜技术提高,隐睾手术年龄可以提前,以防止可能的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在小儿高位隐睾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高位隐睾患儿8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腹组(n=38)和腹腔镜组(n=49)。开腹组接受传统手术入路开展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腹腔镜组接受腹腔镜开展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04%,低于开腹组的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小儿高危隐睾的疗效确切,有利于术后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