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患儿 ,男 ,10天。 1998年 9月 10日因出生后紫绀 ,呼吸困难入院。紫绀、呼吸困难以哭闹、喂奶时为重。患儿系第二胎第 2产 ,足月顺产 ,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否认有家族性遗传病史。查体 :体重 3kg ,发育一般 ,营养差 ,面部青紫 ,呼吸 5 6次 /min ,右胸未闻及呼吸音 ,可闻及肠鸣音 ,心率 2 10次 /min ,X线胸片示纵隔向左侧移位 ,左肺纹理正常 ,右侧膈肌升高至第二前肋间。B超示肝上界位第二前肋间 ,右上胸腔内有肺组织。诊断 :先天性膈肌膨出。入院第 2天 ,在全麻下行右侧膈肌膨出修补术。经右胸第 6肋间小切口 (从腋后线至腋前线 ,…  相似文献   

2.
患儿,女,1岁,10kg。呼吸困难一月入院,入院诊断右侧先天性膈疝,拟在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膈疝修补术。患儿一般情况可,发育较好,听诊右侧呼吸音消失。胸片提示:右侧肺90%被压缩,膈肌部分缺如。术前肌注阿托品0.2mg,入室后开放静脉,静注氯胺酮20mg,监测ECG、SpO2、BP。此时ECG提示为窦性心律,心率为146次/分、SpO2为98%、R为30次/分。  相似文献   

3.
<正> 先天性膈膨升为少见之疾病,我院收治一例术后随诊6个月,效果良好,报道如下。张××,男,1.5岁,住院号125915。于1979年5月17日因反复发热咳嗽,按肺炎治疗二十余日无效,门诊脑透视左膈肌膨升。遂收入院。体格检查:T36℃,P110次/分,R38次/分,BP106/70mmHg。发育营养中等,气管稍向右移位,左胸隆起,呼吸音偏低,心(-),腹不胀,肝脾未触及。化验检查:红细胞360万,血色素108%,白细胞9,800,中性64%,淋巴36%。肝功正常,NPN25mg%。钡餐检查:左横膈升高,达第三前肋。治疗经过:1979年6月2日于基础加针麻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71岁,以剧烈呕吐3天,呕吐物为咖啡色胃液,伴胸痛、胸闷、呼吸困难为主诉,于2011年4月入我院.入院查体: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腹部未触及包块,肠鸣音亢进,元气过水声;心电图示ST段下移0.5 mV.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在循环内科住院治疗.住院第2天,患者症状加重.血压85/60 mmHg、脉博137次/分、呼吸35次/分、中心静脉压27 cmH2O;钡餐检查见结肠积气阴影及胃窦、十二指肠上部疝入心包腔内.立即转入心胸外科行开腹探查手术,术中见膈肌自胸骨后向左后方裂开9 cm,破裂处位于心包腔膈肌部分,裂口边缘不整齐,有肌束断裂渗血;部分横结肠、胃窦部和十二指肠上部、部分大网膜疝入心包腔内并压迫心脏;左、右侧胸腔部膈肌未见破裂,心包腔内无血液及渗出液.还纳疝内容物回腹腔,直接间断缝合修补心包腔部破裂口膈肌.术后患者症状消失,术后第7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我科收治一例自发性膈肌破裂,报告如下:患者,男,24岁。因晚餐喝酒后,出现呃逆、呕吐、左上腹部疼痛,伴呼吸困难二天急诊入院。病员既往无胸腹外伤史。查体:体温37℃,呼吸40次/分。痛苦面容,气管右偏,左胸丰满,鼓音,左肺呼吸音消失,未闻及肠鸣音。心率70次/分,  相似文献   

6.
某男,52岁。入院当日晨突然出现上腹部刀割样疼痛,迅速蔓及全腹。以消化性溃疡穿孔收入院。检查:T36.8℃,P96次/分,Bp18/10kPa,R18次/分。腹部略凹陷,腹式呼吸减弱,剑突下偏右侧及右侧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浊音界消失,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X线检查:主动脉略有延长,膈下可见游离气体。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电轴不偏,不正常心电图,心肌劳损,左室高电压。入院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经保守治疗,5天后症状及体征消失。第9天出现阵发性腹痛1次,  相似文献   

7.
男患,30岁。暴饮白酒0.5kg后入睡3小时余,突然感到剧烈恶心、呕吐,吐出大量酒味的胃内容物,继之全腹持续性疼痛,并伴有排尿困难30小时左右入院。查体:体温38.5℃,脉搏112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6/3.0k Pa,心肺正常,腹膨隆,肝脾未及,全腹触痛、肌卫及反跳痛,肠鸣音减弱,移动性浊音明显。X线胸腹透视:两侧肺野清晰;横膈升高,膈下无积气。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44g/L,白细胞14×10~9/L,中性0.87,淋巴  相似文献   

8.
病例摘要 :患者 ,女 ,31岁。因剖腹产后发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 4天 ,于 1997年 2月 2 1日由本院产科转入内二科。患者于 5天前剖腹产一男婴。术后第二天 ,患者即出现低热、咳嗽无痰、测体温 37.5℃。在妇产科诊为上呼吸道感染 ,静滴红霉素、庆大霉素治疗 3天 ,体温升至 38℃ ,并出现右胸痛 ,呼吸困难 ,摄片示双下肺野斑片状阴影 ,右膈肌升高 ,膈面毛糙 ,右胁膈角变钝 ,诊为支气管肺炎 ,转入我科。患者既往健康 ,无肺结核病史。体检 :体温 38℃ ,脉搏 10 4次 /分 ,呼吸 2 6次 /分 ,血压 16/11k Pa,发育正常 ,营养一般。半卧位 ,神志清…  相似文献   

9.
1 病例介绍  患儿男性 ,胎龄 39周 ,第 1胎 ,体重36 0 0 g,顺产娩出 ,Apgar1分钟和 5分钟评分分别 10分和 6分 ,羊水清。出生后就出现呼吸困难 ,哭声细弱 ,皮肤粘膜发绀 ,予鼻导管吸氧未见改善 ,立即行气管插管等 ,由产房转入儿科。入院时体格检查 :体温不升 ,呼吸频率 6 2次 /分 ,心率 15 2次 /分 ,皮肤粘膜发绀 ,呼吸困难 ,反应差。双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 ,左侧呼吸音稍弱。心律齐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舟状腹 ,腹软 ,未触及包块 ,肠鸣音弱 ,肝肋下 1.5 cm,软 ,脾未触及。四肢肌张力无异常 ,生理反射可引出。入院诊断 :“先天性膈疝 ?”…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0岁。因进食阻挡感2月余,近期进行性吞咽困难来院就诊。查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均未见异常,心尖搏动位于右侧。各项检验指标无异常,家族史无特殊。X线胸片:心影大部位于右侧胸腔,心尖朝向右侧,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位于脊柱右侧,肺门形态与正常左右肺门相反,胃泡位于右膈下,左侧膈肌高于右侧。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膈破裂较少见,多发生于左侧,本组两例均发生于右侧,误诊长达15年之久,现将临床及X线表现综合报道如下。 例1:男、43岁,重体力劳动后突然右上腹痛,持续加剧,伴胸闷,气短及呼吸困难,门诊透视拍片揭示:1、右下肺炎;2、腹腔内空腔脏器穿孔。住院后追问病史,15年前曾有右胸肋骨骨折史。 查体:体温38.2℃,脉搏102次/分,血压:14/10kp,呼吸55次/分。急性病容,被动体位,呼吸不对称,右侧弱,气管左移,右肺底呼吸音消失,可闻及湿性罗音,右上腹压痛,肝脾未触及,内科会诊提示右下肺炎。 B超检查:右上腹包括肝右叶前方均表现为气体反射,肝脏不能显示,背侧探测肝实质光点像,部分膈下可探及,右侧腹探头有压痛及轻度肌紧张。 X线检查:后前位:右膈面不清,右肺野第七后肋以下呈致密影,下野外带见气囊状形;右侧位:中下肺野呈致密影,胸骨后间隙可呈串珠状充气,似有扩张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膈肌超声观察膈肌的变化情况评,估术后肌松残余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纳入2019年8至10月拟行非胸腹部手术的全麻插管患者75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分别于术前和拔管后即刻用超声检查评估膈肌运动情况,采用高频探头(4~15 MHz)于右侧腋前线第8、9肋间观察并记录平静呼吸和深呼吸(DB)在吸气末及呼气末的膈肌厚度,计算膈肌厚度变化率(DTF)。再采用低频探头(1~5 MHz)于右侧肋骨缘肝区分别测量平静呼吸和深呼吸时膈肌移动度(DE)的变化。围手术期进行肌松监测并记录拔管时四个成串刺激比值和 镇静评分。在恢复室记录改良Aldrete 恢复评分及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术后肌松残余发生率为54.7%。肌松残余组拔管时DTF-DB [31.3(21.1,45.0)比38.5(26.6,53.9),P=0.045]和DE-DB(2.9±1.4比4.1±1.0,P<0.001)显著低于无肌松残余组,相关分析显示DTF-DB(r=0.351,P=0.002)和DE-DB(r=0.580,P<0.001)均与拔管时四个成串刺激比值显著相关。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超声评估膈肌运动度和膈肌厚度变化率对于判断肌松恢复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患儿,出生12小时,因面色苍白,进行性呼吸困难12小时来诊。该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生后无窒息,母孕期体健。查体:体温36℃,脉搏150次/分,呼吸84次/分,体重3.4kg,神清,反应差,呼吸促,紫绀明显,呼吸困难,心率150次分、律齐,心音最响亮处在右胸,双肺呼吸音低,右肺闻湿罗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肠鸣音不活跃,考虑诊断为新生儿脑炎先天性膈疝?拍胸部X线片,胸片报告:在胸腔可见肠影、纵隔右移,心脏右移。诊断: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收外科手术治疗,家属拒绝治疗,放弃抱回家。2讨论先天性膈疝是因胚胎早期膈肌结构形成过程中发生障碍,…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先天性膈肌缺损较少见,其主要表现为呼吸窘迫.右侧膈疝的诊断不论在X线上还是在临床上都很困难.经新生儿尸检发现右侧膈疝较多,现报告一例. 患儿母亲25岁,第一胎孕42周,头位,先兆临产而入院.既往无特记。月经史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淑平 《重庆医学》2004,33(1):28-28
患者,女,新生儿,系第2胎第2产,其母孕期体健,因1年前有剖宫产史,故患儿足月时行剖宫产.出生时即全身青紫,重度窒息,阿氏评分为1min 3分,5min 2分,10min 3分.经气管插管等抢救后30min自主呼吸恢复,予纳络酮、碳酸氢钠等药物治疗后,于生后4h转入儿科病房.查体:反应弱,周身苍白,面部紫绀,呼吸35次/min,伴有双吸气5~6次/min.双肺闻及肠鸣音,心率130次/min,心音有力,腹部较小稍凹,可见反常呼吸,四肢肌张力低下.胸片示纵隔向左侧移位,右胸内未见肺纹理,可见充气肠管阴影,右横膈阴影消失,余(-).提示右侧膈疝.家长放弃治疗,持续头罩吸氧下,于生后24h夭亡.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65岁。因胸闷、呼吸困难,平躺后加剧来我院检查。查体:T36.8℃,P100次,R26次,BP16/10kPa,口唇无紫绀,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右侧呼吸动度减低,语颤减低,叩诊呈浊音,右侧呼吸音消失,剑下及右上腹压痛,无腹肌紧张,无反跳痛。平片提示:右侧膈肌上方心缘旁可见块状低密度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上缘呈弧形。  相似文献   

17.
我院从1984年至1989年间共收治创伤性膈疝2例,现就诊断治疗体会报告如下:病历1,女50岁.患者因车祸致伤.门诊以头皮损伤收住院。体格检查:BP10.7/8.0KPa,P134次/分,意识清楚,头顶见12Cm弧形创口胸部双侧第7、8、9肋骨均能触及骨擦音,右肺下部叩实音.左肺呼吸音减弱.腹:平坦无肠型及肠蠕动波,全腹触痛,肌紧张,移动性法音,肠呜音减弱。X线胸腹透视右侧隔肌影象不清楚,右胸下部密度增高影,诊断胸腹部闻合性损伤、右侧血胸,多发肋骨骨折,肝破裂,泛发性腹膜炎,双侧股部挫伤,右徘骨闭合性骨折,创伤性休克,住院后…  相似文献   

18.
<正> 患儿,女,2个月。足月顺产。出生后哭闹时出现紫绀,遂因肺炎收入院。入院X线胸片检查发现右侧胸腔容积减小,肝脏突入至胸腔,突入至胸腔的肝脏外侧及其下为结肠组织。拟诊为:右侧膈肌膨升,膈肌缺如不排除。查体:发育尚好,右胸饱满,呼吸动度减小,右侧肝浊音界上升到第2前肋间,右侧肺呼吸音低,右胸部可闻及肠鸣音;右侧胸腔查无异常,其它各系统检查亦未见异常。入院后在全麻下右侧开胸,经第6肋床入右侧胸腔,见肝脏突入到右侧胸腔,其上覆盖有菲薄的膈肌。另于膈肌的腰椎旁可见一大小为5cm×4cm的为腹  相似文献   

19.
<正> 资料与方法女患,59岁。因头晕、嗜睡、呼吸困难伴发作性呼吸停止,颜面青紫十余天,于88年2月26日以“脑供血不全”转入我院神经内科。体格检查;身高158cm,体重140kg,血压:130/90mmHg 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神志清醒,语言流利。半卧位,颜面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心界右侧扩大,心音低钝,心律规正,心率:81次/分。双肺散在干啰音,双肺底可闻及细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 ,74岁 ,1 999年 8月 1 7日以结肠癌在我院普外科手术。常规消毒 ,平卧位 ,全麻生效后 ,右侧腹直肌外缘切口 1 2cm ,依次切开进腹 ,无腹水 ,肝脾正常无结节 ,盆腔无转移 ,小肠系膜淋巴结无肿大 ,回盲部可触及 4cm× 5cm肿块 ,未突破浆膜 ,行右半结肠切除。手术顺利 ,手术时间为 3小时。病理回报为结肠腺癌。术后病人一般状态可 ,神清 ,呼吸平稳 ,语言流利 ,体温 3 6 8℃ ,血压 1 3 5/60mmHg,脉搏 80次 /分 ,呼吸 1 8次 /分 ,HR80次 /分 ,节律齐 ,心尖部S1有力 ,双肺呼吸音清 ,全腹软 ,下腹压痛阳性 ,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