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组42例45耳中,男21耳,女24耳,左25耳,右20耳。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52岁,其中40岁以下者41耳。全部病例均为慢性中耳炎,其中慢性中耳炎活动期者20耳,遗迹性中耳炎25耳。对处于活动期的20耳,在进行中耳乳突改良根治术的同时,并进行了听力重建术,手术一期完成。其中进行中耳乳突改良根治术加鼓膜修补者11耳,中耳乳突改良根治术加听骨链重建、再加鼓膜修补者9耳。对25耳遗迹性中耳炎,采用单纯鼓膜修补治疗的17耳,鼓室探查后,进行听力重建者8耳。手术方法手术种类 45耳中,W~Ⅰ型17耳;鼓室探查术加W-Ⅰ型5耳;加W-Ⅲ型2耳;加改良Ⅳ型1耳;中耳乳突改良根治术加W-Ⅰ型11耳;加W-Ⅱ型4耳;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使乳突根治术后耳向外耳道开放的乳突腔重新中耳化和一期行听力重建。方法:用同种异体肋软骨为外耳道后壁重建材料,乳突充填材料,听骨链重建材料,对71例乳突根治术后耳(流脓53耳,干耳18耳)作了中耳重建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材料在听骨链重建术的应用效果和不同术式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了 2 3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外伤性听骨链中断患耳 ,分别采用钛质 ,羟基磷灰石和自体听小骨作为听骨链重建材料 ,并分别采用改良鼓室乳突根治术及单纯鼓室成形术。 结果 术后近期复查纯音测听 ,总有效率 (听力提高≥ 1 0dBHL者 ) 86 .9% (2 0 /2 3) ,改良鼓室乳突根治术术后听力提高不如单纯鼓室成形术明显 ,镫骨上结构是否完整对术后听力变化无显著影响。 结论 应该根据中耳病变的不同情况 ,考虑选择何种听骨材料 ,以期达到最理想效果。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提高效果 ,主要受炎症严重程度之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突切除术合并一期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2例(耳)胆脂瘤和(或)肉芽肿型中耳炎的患者行改良乳突根治术的同时行一期鼓室成形术,利用自体骨粉重建外耳道后壁,同期利用人工听骨赝复物(PORP,美国美敦力-施美得公司)重建听骨链、颞肌筋膜修补鼓膜而一期鼓室成形.结果:22耳均获得接近正常生理的外耳道,术后4~5周干耳,修补的鼓膜愈合佳,形态正常,术后听力骨气导差较术前平均缩小了28 dB(500、1 000、2 000、4 000 kz的均值),其中20耳获得随访1~2年,听力结果稳定.结论:对胆脂瘤和(或)肉芽肿型中耳炎患者行一期鼓室成形术及重建外耳道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手术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耳乳突手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接受中耳乳突手术治疗30例36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36耳均接受了完壁式(闭合式)乳突-上鼓室切除、鼓室探查术,其中28耳同时行中耳置管术.5耳同时行听骨链成形术。所有病例术中清除的肉芽术后均作病理检验,其中炎性肉芽28耳,胆固醇肉芽肿8耳。结果:中耳置管者于术后1~3月拔除中耳通气管,鼓膜愈合良好。术后所有患耳均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改善,以语频气导听阈的平均值为标准,听力达到应用水平(语频气导平均听阈30dB以内)的31耳(31/36,86.11%)。鼓室功能曲线检查结果显示,A型27耳(75%),C型8耳(22.22%),B型1耳(2.78%)。术后随访0.5~3年,除l耳因鼓室积液复发,再次中耳置管外,其余患者症状无复发,主观听力无下降.鼓室功能曲线C型8耳有2耳转为A型。结论:经过各种治疗无效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应积极采取中耳乳突手术治疗。中耳乳突手术可彻底清除病变,建立鼓室、鼓窦及乳突的通气引流,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合并胆固醇肉芽肿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 例(12耳) 经手术和病理诊断为胆脂瘤型中耳炎合并胆固醇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表现、颞骨CT 扫描、手术及随访资料.结果 12 例均有反复耳流脓,其中果酱样分泌物4 耳,脓血性分泌物3 耳,血性分泌物1 耳,脓性分泌物4 耳.听力损失为轻到重度传导性或混合性耳聋,乳突CT 扫描均有骨质破坏吸收,分别采用乳突根治术或改良乳突根治+ 听力重建术治疗,术后随访1-2 年无复发.结论 果酱样或脓血性耳溢液是胆脂瘤型中耳炎合并胆固醇肉芽肿的主要临床特征之一,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病变情况行听力重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CG)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C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听力下降43/43例,耳闷感29/43例,咖啡样耳漏12/43例,耳呜26/43例。蓝鼓膜为典型体征36/43例。颞骨高分辨CT(HRCT)主要表现为中耳乳突软组织阴影,可伴有听骨链破坏(17/43),手术中发现(13/43)与术前符合率76.47%(13/17)。结果手术方法选择完璧式乳突切除+鼓室探查+鼓室置管术31例,完璧式乳突切除+鼓室探查+听骨链重建术11例,单纯鼓室置管术1例。术后随访0.5~3.0年,无复发。术后1.2个月鼓膜颜色恢复正常,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骨气导间距平均减少(25.0±3.5)dB。结论cG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闷感、耳呜、咖啡样耳漏和蓝鼓膜。HRCT对中耳胆固醇肉芽肿诊断及手术有重要参考价值。诊断明确应采取手术治疗,清除病变,建立鼓室及乳突的通气、引流,并重建听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改良乳突根治术并Ⅰ期人工听骨植入听力重建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44例中耳胆脂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研究组患者采取改良乳突根治术并Ⅰ期人工听骨植入听力重建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的乳突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年,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气导平均听阈降低,气骨导差显著缩小,听力明显提高(P0.05)。研究组患者3例听力没有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86.4%;对照组患者7例听力没有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68.2%,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3.85,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3例(13.6%),1例因人工听骨顶穿移植鼓膜再次手术,2例患者出现继发性外耳道感染。对照组患者中并发症7例(31.9%),6例出现继发性感染,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无胆脂瘤复发病例,对照组3例患者胆脂瘤复发。结论:改良乳突根治术并Ⅰ期人工听骨植入听力重建术治疗中耳胆脂瘤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听力,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突根治术后再行修正手术的适用范围并观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乳突根治术后再行修正手术患者26例(胆脂瘤24例,慢性中耳炎2例),乳突根治术后术耳均持续或间歇性流脓伴听力下降;其中22例行病变切除后听骨链重建,4例未行听骨链重建,予咽鼓管封闭;所有患者行耳甲腔成型、自体骨粉或耳后肌骨膜瓣乳突缩腔、自体软骨重建上鼓室及外耳道后壁,术中取中耳乳突分泌物与病变组织送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26例患者修正术后干耳时间(6.1±2.2)周,术后气导平均听阈(500、1000、2000、4000Hz)低于术前[(56.2±38.2)dBvs(62.2±28.4)dB],术后气骨导差(ABG)亦低于术前[(28.4±25.6)dBvs(38.4±14.6d)dB],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例行咽鼓管封闭患者术后6个月听力气骨导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余22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术后ABG低于术前[(15.8±8.2)dBvs(35.5±13.6)dB,P<0.05]。1例分泌物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术后并发化脓性软骨膜炎,经多次清创及换药后治愈,遗留轻度耳廓畸形。所有患者随访26个月以上,疗效稳定。结论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主要原因是中耳乳突病变组织残留、面神经嵴过高及耳道口狭小。再行修正手术时完全切除病变组织及乳突气房,使用耳后肌骨膜瓣与骨粉缩窄乳突腔,行耳甲腔成型术扩大外耳道口有助于引流,从而缩短干耳时间;可利用软骨重建上鼓室及外耳道后壁;人工听骨听力重建和鼓室成型术可提高患者听力;无条件行听力重建的患者,行咽鼓管鼓口阻塞封闭也可达到术后早期干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研究鼻咽癌放疗后中耳胆固醇肉芽肿行乳突根治及鼓室成型术的效果。方法:对在我科确诊为鼻咽癌放疗后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9例患者9耳进行手术治疗研究,放疗与手术间隔时间为6~14年(平均9年),术前接受的放射剂量为68~75Gy。所有患耳采取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开放乳突根治或完璧乳突根治术,同时行鼓室成型,其中3例行开放乳突根治+鼓室成型;6例行完璧乳突根治+鼓室成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2年以上,7耳鼓膜完整(占77.8%),2耳在术后3个月出现鼓膜再穿孔,但耳流脓、耳闷塞感明显较术前减少。PTA(0.5 kHz, 1 kHz, 2 kHz)和A-B Gap分别由术前的90.5 dB和45.8 dB 改善至术后6个月的62.3 dB和25.5 dB。结论:大多数鼻咽癌放疗后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患者可采取手术改善症状,放疗引起的慢性中耳炎不是鼓室成型的禁忌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Ⅲ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136例(144耳)慢性中耳炎患者,分别在局麻或全麻下按照鼓室成形新三型的方法修补鼓膜并重建听骨链。听骨键重建材料为自体或异体听骨。结果 发现新鼓膜形态及功能恢复约3个月,伴乳突手术者术腔上皮化约6个月。术后新鼓膜早期穿孔5耳,晚期穿孔12耳,鼓膜一期愈合127耳。术后听力增进124耳。结论 在完整清除中耳及乳突病变基础上,对传音性聋患者按新三型手术方法重建听力效果显著,同种异体听骨无排异性。  相似文献   

12.
听骨链是人体听觉传导中的重要结构 ,它的残缺将导致传导性耳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听骨链残缺。我们于 1999年初取以羟基磷灰石为主要材料的人工听骨 ,经对 2 2耳的临床应用 ,收到了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资料本组病例共 2 2耳 ,患者男 14人、女 8人 ;年龄 2 8~ 5 2岁 ,平均 37岁。病程 3~ 45年。术时均为湿耳。鼓膜松弛部穿孔 9耳 ,紧张部穿孔 13耳。术后病理确诊胆脂瘤型中耳炎 14耳、胆固醇肉芽肿型中耳炎 6耳 ,单纯乳突根治术后 2耳。术前纯音测听语言频率 0 .5kHz、1kHz、2kHz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乳突根治术同期应用自体听骨行鼓室成型术的远期效果.方法 随访34例耳胆脂瘤型中耳炎乳突及鼓疡型中耳乳突炎,乳突根治术同期鼓室成型术2年以上.结果 纯音测听语言平均听力提高30dB有8耳,提高25dB有6耳,提高20dB有8耳,提高15dB有4耳,提高l0dB有l耳,未提高且胆脂瘤复发有2耳.结论 自体残余听骨是很好鼓室成型材料,彻底清除病灶和控制感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王宏伟  李旭青  潘明金 《海南医学》2013,24(24):3709-3710
目的观察改良完壁式乳突切除术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乳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76耳)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38耳)。治疗组患者采取改良完壁式乳突切除术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听力改善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听力有明显改善,气传导提高15 dB以上患者中对照组24耳(63.16%),治疗组26耳(68.42%),气骨导差小于20 dB患者对照组26耳(68.42%),治疗组28耳(73.68%),对照组患者无任何改善的人数明显多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出现复发及再手术等患者较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完壁式乳突切除术联合鼓室成形术与单纯使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治疗慢性中耳乳突炎对患者其听力都有一定程度改善,但前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乳突根治术同期应用自体听骨行鼓室成型术的远期效果。方法随访34例耳胆脂瘤型中耳炎乳突及鼓疡型中耳乳突炎,乳突根治术同期鼓室成型术2年以上。结果纯音测听语言平均听力提高30dB有8耳,提高25dB有6耳,提高20dB有8耳,提高15dB有4耳,提高10dB有1耳,未提高且胆脂瘤复发有2耳。结论自体残余听骨是很好鼓室成型材料,彻底清除病灶和控制感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中耳胆固醇肉芽肿性乳突炎患者的发病原因,诊断依据和术式进行分析。方法12例行鼓室探查加改良乳突根治术,6例行鼓室探查加封闭式乳突根治术。结果术中见18耳鼓窦内均有肉芽,鼓室、鼓窦内均有咖啡色或棕褐色液体,内含结晶物。18例均未见合并胆脂瘤形成,面神经管、半规管、乙状窦板和天盖等未见破坏。结论对有中耳炎或分泌性中耳炎病史的患者应警惕此病,经CT检查确诊,及时手术清除病灶,可改善通气并恢复听力。  相似文献   

17.
自体骨与生物赝复物在听骨链重建术中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寻找听骨链重建术所需的更好的材料,方法:采用乳突根治术或上鼓、室窦开放术后进行单纯鼓室成形术41耳,开放乳突的鼓室成形术30耳,完壁式鼓室成形术27耳。用自体骨66耳,聚四氟乙烯听骨赝复物32耳,结果:经3个月至3年的随访观察,自体骨组66耳中62例植物生长良好,4耳穿孔;达社交听力44耳,达到实用听力10耳,聚四氟乙烯组32耳中,22例移植鼓膜穿孔,赝复物排出继发耳漏14耳,达社交听力8耳,达实用听力1耳,结论:听骨链重建术中单纯的聚四氟乙烯听骨赝复物应放弃使用。宜选用自体听骨或皮质量作为赝复物。  相似文献   

18.
重建听骨链以达到传递声波并同时封闭圆窗的Wullstein鼓室成形术Ⅰ -Ⅴ型的理论极具有实用价值 ,该方法被视为鼓室成形术的分类规范。随着时间的推移 ,有关手术的技巧已由众多耳科学家作了有益的改进和完善[1] ,将鼓室成形术分为 3型。Ⅰ型 :鼓膜成形术 ,重建传导装置的手术仅限于修补鼓膜穿孔 ;Ⅱ型 :鼓室成形术不伴乳突成形术 ,手术中仅限于清除中耳病灶及修复听力装置 ;Ⅲ型 :鼓室成形术伴乳突根治术术中同时清除中耳病变 ,施行乳突根治术 ,并重建中耳传导装置。乳突、中耳的鼓室成形术在慢性中耳炎的治疗上占主导地位 ,疗效确切。 90 %…  相似文献   

19.
完壁式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完壁式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45例49耳慢性中耳乳突炎,行完壁式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并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49耳在2个月内全部干耳,平均1.5月。纯音听力较术前提高≥30dB的为6耳(12.24%),20-29dB的为18耳(36.73%),10-19dB的为11耳(22.45%),听力无改善14耳(28.57%)。胆脂瘤复发3耳(6.12%)。结论完壁式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在清除中耳病灶和重建听骨链的同时,保留了耳部的正常形态,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听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体骨重建听骨链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7例38耳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观察6~24个月,干耳时间平均为6周,3个月内干耳率为92.1%(35/38)。所有患者术后纤维耳内镜检查见术腔光滑,上皮化好,鼓膜形态良好,与鼓室无粘连,无内陷袋形成。术后6个月行纯音测听检查,术后听力提高至应用水平(30 dB)以上者23耳(23/38),占60.5%;术后听力提高10 dB,但未到应用水平8耳(8/38),占21%,总提高率为81.5%,其余7耳听力无改变或稍有下降。术后语言频率(0.5-2kHz)气骨导差较术前缩小平均约20 dB。结论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中采用自体骨重建听骨链并1期鼓室成形术,有助于挽救或改善听力;且自体锤骨或砧骨体取材方便、易塑形、组织相容性好,并能节省费用,是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中重建听骨链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