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探究。方法选取该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经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确诊的肝癌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肝癌,且所有患者均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所有患者均行常规DSA和不同角度的DSA,对两种不同的血管造影术进行比较。结果常规DSA显示病灶59个(89.4%),17有例患者不能独立区别肝段和亚段动脉,15例患者不能确认肿瘤的供血来源;不同角度的DSA显示病灶64个(97.0%),其中48例患者清楚的显示了肝段或亚段动脉结构,不满意2例,对常规DSA和不同角度的DSA显示病灶个数、肿瘤血管显影满意以及不满意的比较,两组差异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的中的应用可使病变暴露更加清晰,同时提高了小病灶的检出率,对肝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癌侧支供血的影像学类型和介入治疗方法探讨。方法分析46例肝癌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螺旋CT等影像学表现,分析侧支供血类型,提出相应介入治疗方法。结果46例肝癌侧支供血的影像学表现类型可分为:①肝动脉型,又可分为叶间(3例)和段间(15例)两个亚型;②非肝动脉型,包括固有血管亚型(16例)和寄生血管亚型(5例);③混合型(7例)。结论肝癌侧支供血分型对避免侧支供血形成和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法具有指导意义。固有血管亚型中的无优势供血侧支、寄生血管亚型者不适宜常规介入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首次治疗前后教字减影血管造影的(DSA)影像表现及其治疗意叉。②方法动态观察对比分析58例原发性肝癌首次介入治疗前后肿瘤双血供(肿瘤供血动脉、门静脉)血管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③结果30例肿瘤血管丰富,无明显动、静脉瘘,栓塞后,肿瘤供血血管变细或闭塞,血流变慢,瘤血管减少或消失,实质期肿瘤染色变淡或不显示,肿瘤缩小明显;10例出现肝动脉-静脉或门脉瘘,9例用明胶海绵或钢固栓塞瘿口后动、静脉分流减轻,动脉造影肿瘤染色较好,栓塞后碘油沉积良好;3例有肝外侧支;6例有门脉癌栓。④结论分析原发性肝癌首次介入治疗的DSA表现,对制定介入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DSA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特点,并探讨其造影的方法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4年3月至2001年6月期间的72例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腹腔动脉造影及肝动脉造影资料。结果:门静脉主干发生癌栓22例,右支癌栓12例,左支癌栓10例,主干和右支受累者14例,主干和左支受累6例,主干和左右支均有癌栓者8例。DSA表现有门静脉充盈缺损、线样征和门静脉海绵样变等。结论:动脉性门脉造影的DSA检查对显示和诊断门静脉癌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门静脉充盈缺损、线样征和门静脉海绵样变等DSA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高不下,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目前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仍然是外科手术切除,但因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和体征,难以发现,发现时多属中晚期,已失去外科手术切除机会;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血管性介入治疗逐渐发展成为非手术治疗中较为成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经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是目前公认的中晚期肝癌首选的介入手段,而血供研究则是肝癌介入治疗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介入术前明确了解肝癌的血供来源和特点,对介入治疗方案的制订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笔者运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48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血供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肝癌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600例肝癌肝动脉DSA图像质量。结果 600例肝癌肝动脉DSA检查一次成功588例,占98%,重复检查12例,占2%。结论 成像链的设置是影响DSA图像质量的主要环节,其次是导管端部的位置、造影剂的流速与注入总量,还有其他原因引起的伪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动脉解剖变异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情况,以更好的指导临床介入治疗。方法从该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肝癌患者中随机选择350例进行研究,均行DSA检查,对直接参与肿瘤供血的变异肝动脉起源和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350例患者中,63例患者的变异动脉直接参与到肿瘤的供血之中,46例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6例起源于腹腔干,4例起源于胃左动脉,3例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3例起源于腹主动脉,1例起源于肝总动脉。结论肝癌患者肝动脉解剖变异中,直接参与肝癌瘤体供血的变异动脉起源在分布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临床可以结合患者的DSA资料来制定介入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DSA和CTA技术探讨中晚期肝癌的血供特点及血流灌注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2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肝动脉及门静脉等进行DSA及CT血管造影检查,检测患者的血供及血流灌注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DSA和CT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的病灶数目、大小及位置一致。肝动脉造影表现为动脉期多血供,且CTHA例数显著高于DSA肝动脉造影(27 VS 23)(P=0.000);间接门静脉造影表现为门静脉期乏血供,在DSA门脉造影和CTAP上均未发现门脉血供。肝癌组织在CTHA单层动态扫描上呈明显强化,且肝动脉期具有丰富动脉血流灌注,而在CTAP单层动态扫描上呈无明显强化,且肝门静脉期无门脉血流灌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中晚期肝癌患者的DSA和CT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弥漫型、结节型及巨块型肝癌病理类型的动脉血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现门脉血供。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以肝动脉供血为主,侧枝动脉供血为辅,门静脉供血较低或无;应用DSA和CT血管造影技术综合评价肝癌的血供特点和血流灌注动态变化,可为介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栓塞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经行前、后鼻孔填塞失败的顽固性鼻出血患,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基础上,行高选择性单侧或双侧颌内动脉末梢和面动脉异常病变血管内明胶海绵碎粒栓塞术。结果DSA发现17例患均存在不同程度和范围的颌内动脉末梢发育不良或畸形,3例伴有面动脉形态异常;17例均一次性栓塞治愈,随访8月至5年无再鼻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栓塞术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理想的方法;临床疗效迅速、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0.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与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介入栓塞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s技术,对39例头颈部肿瘤进行DSA造影,明确供血血管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依据临床表现及供血状况采取栓塞,栓塞联合手术或综合治疗。结果:本组39例病人为各种不同类型的肿瘤及各种原因的急性出血,所有病例经DSA造影,主要为颈外动脉及分支供血,其中颌内动脉12例,舌动脉3例,枕动脉1例,甲状腺上动脉1例,颞浅动脉2例,多血管供血9例,余为造影时未发现知名动脉供血,上述病例经介入治疗均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DSA造影及介入栓塞对头颈部肿瘤的诊治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在临床上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对比全景外周血管自动减影(PERIVISION)与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成像质量,推广更适于筛选和诊疗下肢血管病变的成像技术。方法:搜集29例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全部病例都进行了PERIVISON和局部常规DSA两种血管造影,观察激光照片上的图象信息评价影像质量。结果:除2例PERIVISION造影因为血流速度太快而没有显示病变血管外,其余PERIVISION和常规DSA造影图像均达到了诊断的要求,但对于下肢远端小血管的显示,常规DSA的图像质量优于PERIVISION图像质量。结论:下肢血管PERIVISION造影技术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应用在下肢血管病变的筛选和诊疗上PERIVISION造影可替代常规DSA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2.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Yang H  Liu J  Han G  Sun Y  Liu C  Chen Y  Gao F  Zhou S  Song J  Ma N  Tang J  Xu H  Wu X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0):661-664
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和血管嫩治疗的价值。方法 40例疑有脑血管病的患者均在3D-DSA系统的操作床上行普通DSA,然后行三维重建成像处理作出正确的诊断,再根据3D-DSA处理图片数据拟定介入治疗方案。结果 40例疑有脑血管病的患者均行普通DSA检查,阳性率为85.0%,3D-DSA处理后阳性率为95.0%。共确诊38例,其中脑动脉瘤15例,GDC栓塞治疗13例,100%栓塞11例,90%以上栓塞2例。脑动静脉畸形9例,100%栓塞7例,90%以上栓塞2例。缺血性中风14例,其中血管狭窄9例,支架置入8例,7例狭窄血管100%开通;血管闭塞5例,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2例,不通1例。并发症3例(7.9%)。结论 3D-DSA能够提高脑血管病的检出率,明显优于普通DSA,对评价脑血管病的血管内治疗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与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5例行DSA检查,通过显示造影剂外溢、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确定出血的原因及部位,对出血部位行超选择动脉插管灌注垂体后叶素止血或明胶海绵栓塞治疗。结果血管造影发现病灶20例(80%),其中血管畸形12例,肿瘤5例,小肠憩室3例。介入治疗20例,均先应用垂体后叶素灌注止血,即时止血14例,止血率70%;6例未能即时止血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5例即时止血,1例术后244,时出血停止。结论DS憷查及介入治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角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肝癌经动脉介入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 C型臂X线机系统,对5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前后分别行肝固有动脉常规DSA及不同角度DSA,比较两种方法显示肝内肿瘤供血动脉和小病灶个数的差异,并分析小肝癌与非肿瘤性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在不同角度DSA中的鉴别诊断征象.结果: 常规DSA显示病灶62个,有21例患者肝亚段动脉因相互重叠而不能被独立分辨,18例因多支动脉分支与肿瘤位置重叠而不能确认肿瘤供血来源.不同角度DSA显示病灶66个,发现4个常规DSA漏诊的小病灶,在50例中清晰显示了肝亚段动脉的结构和复杂的肿瘤供血动脉及其走行.两种方法显示肝内肿瘤供血动脉比较,χ2=12.64,P<0.05.结论: 不同角度DSA能够多方位清晰显示迂曲走行的动脉和重叠隐匿的较小的肿瘤病灶,提高小病灶检出率,对小肝癌与非肿瘤性肝动脉门静脉分流鉴别诊断很有帮助,与常规DSA结合使用有助于提高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在子宫肌瘤介人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Advantax LCV/DXL DSA系统对25例子宫肌瘤患者行旋转DSA检查。结果:旋转DSA技术能够清晰显示复杂的子宫动脉开口及走行,为导管的准确插入提供可靠的插入角度。25例患者栓塞治疗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旋转DSA能够多方位清楚地显示复杂开口的子宫动脉,对提高超选择性插管的成功率和降低手术操作时间有着重要意义.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旋转DSA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和确诊为脑血管疾病的16例患者行旋转DSA检查。结果 16例中,经旋转DSA技术检出脑动脉瘤10例15枚,颅内动静脉畸形(AVM)4例,血管狭窄致脑缺血2例(其中颅内动脉狭窄1例、烟雾病1例)。结论 旋转DSA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对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AVM)、血管狭窄的诊断更为安全。为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曹斗斗 《当代医学》2021,27(20):127-129
目的 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观察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分型及病理类型、栓塞成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患者ALT、AF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的分型主要以巨块型为主,其次分别为结节型及弥漫型;60例患者中,病理类型主要以中央型为主,其次分别为周围型及混合型;中央型肿瘤成功栓塞率与周围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央型肿瘤成功跨过瘘口栓塞率明显高于周围型(P<0.05);中央型瘘口封堵成功率与周围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其中显效率为50.00%,有效率为46.67%,无效率为3.33%.结论 在对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患者介入治疗时应用DSA技术,能及时确认患者的病理分型,提高栓塞的成功率,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实验室观察指标,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脊髓血管畸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15命名中层得均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结果:5例血管造影未见异常,9例脊髓血管畸形,1例脊髓前动脉降支中断。结论:数字减影选择性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评价原发性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血供改变的作用,及其在评价治疗效果和指导进一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观察对比分析50例原发性肝癌介入TACE治疗术后肿瘤供血动脉血管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50例患者TACE治疗1.5~5个月后DSA复查,肿瘤平均体积缩小约28.6%;肿瘤血管网平均减少约33.5%;动静脉瘘征象平均减少35%;13例(26.2%,13/50)有明显新生血供形成;12例门脉癌栓病例中有3例明显减少;4例出现肝内小转移灶。结论利用DSA评价原发性肝癌TACE介入治疗后的血供改变,分析DSA表现,可明确治疗效果,对制定个体化的后续治疗方案和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血管造影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内外动静脉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6年8月间84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的患者53例,MS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71例,71例患者后期均采取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presentation technology,VRT),全部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比较三种方法对原发性肝癌肝内外动脉、门静脉显示达到A级的差异,比较三种方法门静脉癌栓、动静脉瘘及供血动脉显示例数情况。结果腹外动脉、门静脉主干、一级肝动脉及一级门静脉,三种检查方法均可清晰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三级肝内动脉、门静脉达到A级,MRA、VRT低于MIP、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P与DS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门静脉癌栓、动静脉瘘及供血动脉检出例数比较,MRA、VRT低于MIP、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P与DS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CT血管造影诊断具有敏感性高的优势,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