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列腺偶发癌是指良性前列腺疾病行前列腺切除的标本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的前列腺癌。我院 1986年 7月~ 2 0 0 0年 12月共检出偶发前列腺癌 11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1例 ,年龄 5 3~ 76岁 ,平均 5 9.5岁。经耻骨上或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 389例 ,偶发前列腺癌 11例 ,均为术后常规病理检查时发现癌灶。其中高分化腺癌 4例 ,为 A1 期 ;中度分化和低分化腺癌 7例 ,为 A2 期。 6例在病理报告后施行了双侧睾丸切除术。另 5例间断服用磷酸雌二醇氮芥和氟他胺。5例作了血清酸性磷酸酶检查 ,均为阴性。3例 PSA检查均小于 10 ng/ ml…  相似文献   

2.
庄泽平 《华夏医学》2005,18(3):394-395
目的:提高前列腺偶发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因前列腺增生症手术而病理检出前列腺癌1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均行双侧睾丸切除术,6例术后附加非类固醇抗雄激素治疗,随访10个月至8年,1例失访,2例于术后21个月、32个月死于广泛转移,3例死于心脑血管意外,12例无瘤生存。结论:对前列腺偶发癌双侧睾丸切除术或附加非类固醇抗雄激素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我院 1995年~ 1998年因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行开放手术的85例中 ,术后病理证实前列腺癌 5例 ,发生率 5.9%。该 5例患者 ,年龄 55~ 75岁。术前直肠指检无硬结 ,B超检查均提示“前列腺增生”。其中 2例CT报告为“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为阴性。 5例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 (ACP)均无异常 ,术前X线胸片、骨盆片均无异常 ,术后病理报告均为高分化腺癌。其中 2例术后再行双侧睾丸切除。 5例均给予内分泌治疗。 5例经随访 2例出现排尿不畅 ,随访时间 6~ 4 8月。讨论 前列腺偶发癌指因良性前列腺疾病如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偶发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1995年1月至2001年1月183例术前诊断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经尿道切除病理学发现前列腺 癌12例,全部施行了双侧睾丸切除术。结果: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存活6例,最长时间5年。结论:对偶发前列腺癌对势术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张盼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5):134-134,137
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10例前列腺偶发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年,在随访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均在正常范围(<4μg/L),8例存活至今,1例死于骨转移,1例死于非肿瘤性疾病.无前列腺癌转移或因此致死病例.结论:前列腺偶发癌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其诊断有赖于病理组织学的检查,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全身状况、肿瘤的体积和分化程度等决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前列腺切除标本行HE染色病理报告为腺癌者行双侧睾丸切除术。结果 :7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中检出腺癌 5例 ,随访半年至 3年 ,均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 :对偶发性前列腺癌 ,术后行双侧睾丸切除术 ,可提高生存率 ,减少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意外癌的发病率、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984年1月至2004年5月因前列腺增生症手术病理检出的前列腺癌19例的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后6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 雌激素治疗、7例单纯双侧睾丸切除术、6例未做任何治疗。结果A1期5例、A2期14例。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10年。其中1例术后未做任何治疗者,1年后发生耻骨及腰椎成骨性转移而死亡。结论前列腺意外癌大多属于A期,预后较好,双侧睾丸切除 雌激素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偶发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回顾1993年7月~2010年4月前列腺增生行开放前列腺切除术及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957例,其中术后病理检出前列腺癌31例,27例行睾丸切除术,2例内分泌治疗,2例未行特殊处理。结果:31例均获随访,时间6月~7年,存活28例,死亡3例。结论:适当的治疗方法可提高偶发前列腺癌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曹旭  闻霞 《中国厂矿医学》2001,14(6):470-471
偶发前列腺癌是指良性前列腺疾病行前列腺切除术的标本组织病理检查诊断的前列腺癌。自 1995年 1月~2 0 0 0年 1月 ,我院收治前列腺增生症行前列腺切除术 191例 (包括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 10 3例 ,TURP88例 ) ,术后病理学检查发现 9例偶发前列腺癌 (行TURP6例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 3例 ) ,均为腺癌。发病率占 4.71%。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 ,年龄 5 8岁~ 72岁 ,平均年龄6 7岁。术前直肠指诊前列腺增生Ⅰ度 2例 ,Ⅱ度 6例 ,Ⅲ度 1例。腹部B超 9例均提示前列腺增生。 9例术前酸性磷酸酶 (PA…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偶发癌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1982年~1998年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及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726例资料。结果:术后病理检出前列腺癌为22例,检出率为3.3%。其中A1期6例,A2期16例。高中分化腺癌占77.2%。病理学特征为在增生组织中存在单个或多个腺癌病灶。癌灶与增生组织分界不清,多数可见不典型增生。治疗:16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3年存活率为90%(20/22)。结论:偶发癌检出率低于国内其他报道。通过病理资料观察,提示前列腺癌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提高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可以使其治疗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术后发生前列腺癌(PCa)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总结11例均经过血清PSA、直肠指检及前列腺穿刺活检予以明确诊断并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和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6个月至6年,死亡2例,病变进展3例,病变稳定6例.结论 BPH的手术治疗并不能预防Pca的发生,血清PSA、直肠指检、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BPH术后Pca的主要方法,双侧睾丸切除术+内分泌治疗是治疗BHP术后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术后发生前列腺癌(PCa)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总结11例均经过血清PSA、直肠指检及前列腺穿刺活检予以明确诊断并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和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个月至6年,死亡2例,病变进展3例,病变稳定6例。结论BPH的手术治疗并不能预防Pca的发生,血清PSA、直肠指检、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BPH术后Pca的主要方法,双侧睾丸切除术+内分泌治疗是治疗BHP术后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1990年 2月— 1999年 8月我院共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32 0例 ,术后病理发现前列腺癌 15例 ,偶发癌发生率为 4.7%。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 ,年龄 5 2~ 89岁 ,平均 6 7岁。术前均有尿频、尿急、尿线变细等排尿困难症状 ,病程 4个月~10年。直肠指检前列腺Ⅰ度 4例 ,Ⅱ度 7例 ,Ⅲ度 4例 ,B超均提示良性前列腺增生。PSA测定 6例正常。病理报告均为腺癌 ,其中高、中分化 10例 ,低分化 5例。1.2方法 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 140例中 ,偶发癌 7例 ;TURP 180例中 ,偶发癌 8例。术后均采用睾丸切除。1.3结…  相似文献   

14.
对15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术后病检意外发现前列腺癌5例,发病率3.3%,均为高分化腺癌,再次行双睾丸切除,随访2~5年,1例失访,余4例均无癌存活,结合文献就偶发癌的特点及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李海兰 《当代医学》2010,16(21):127-127,159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8岁,已婚,休干,2007年9月14日因前列腺中低分化腺癌于我院行双侧睾丸切除术,2009年8月20日因腰腹部疼痛20d、加重3d再次住院。入院后经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考虑疼痛为前列腺癌多发骨转移所致。  相似文献   

16.
<正> 前列腺偶发癌(IDPC)是指国良性前列腺疾病行前列腺切除的标本中偶然发现的前列腺癌(PC)。我科自1984年1月~1996年6月共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398例,其中10例病理检查报告为前列腺癌,发病率为2.51%,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例,年龄60~79岁,病程1~10年.6例曾因尿潴留行保留导尿1~3次.行注射硬化剂治疗和微波治疗各1例.直肠指诊:前列腺Ⅱ度增生7例,Ⅱ度增生3例,均未们及结节。术前B超测残余尿110~430ml,平均170ml。两例合并中度肾积水。术前9例行酸性磷酸酶(ACP)检查,5例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检查,4例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查,结果均正常.10例均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前列腺增生组织中有单个或多个腺性癌灶,部分伴有不典型增生区带,其中高分化腺癌2例,中分化腺癌3例,低分化腺癌5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病理结果为胆囊癌再手术患者的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普外科2009-2013年因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病理发现为胆囊癌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3~5d病理检查为胆囊癌,肿瘤位于胆囊底4例,胆囊体2例,胆囊颈部9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局灶癌变1例,高分化腺癌2例,中分化腺癌9例,低分化腺癌3例;Tis 1例,pTⅠa 8例,pTⅠb 6例,胆囊管切缘均为阴性.15例患者均于胆囊切除术后6~11 d再次开腹手术,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术,T N M分期0期1例,Ⅰa期8例,Ⅰb期5例,Ⅲb期1例.术后随访时间28~79个月,1年生存率100%,2年生存率100%,3年生存率93%,5年生存率93%;1例Ⅲb期患者术后2年发现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3个月后死亡.术后均未发现刺口种植转移.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病理发现的胆囊癌一般病期较早,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术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前列腺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6例前列腺肉瘤患者,3例行全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1例行前列腺切除术,术后辅以化疗;1例化疗;1例仅行穿刺活检。结果 3例行全膀胱前列腺切除者,其中1例存活3年至今,2例术后1年死于肿瘤转移;余3例均在1年内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及根治性全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5年因良性前列腺增生进行TURP或前列腺切除术325例资料,前列腺偶发癌在本文中定义为术前患者经直肠指检和PSA检查均为阴性,而术后病理发现前列腺癌.结果:32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发现前列腺偶发癌12例,其中T1a期10例,T1b期2例.结论:T1a期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可以观察等待,而T1b期前列腺偶发癌需要积极治疗和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分别采用前列腺癌根除术,改良前列腺癌根除术,姑息性前列腺癌切除术,前列腺摘除术,双侧睾丸摘除术,放疗及药物氟他胺,磷酸雌二醇氮芥,缓退瘤,泰舒滴丸等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2例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15年的随访中,1例行前列腺癌根除术者5年后死亡,2例行姑息性前列腺癌切除术加放疗者分别于1年和5年后死亡,2例行双侧睾丸摘除术者分别于2年和2.4年后死亡,3例药物治疗者6个月-1.5年死亡。结论: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年龄,全身情况,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