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炎症标记物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 (正常对照组 ) 3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患者 2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 2 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30例 ,分别测定血清中C 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浓度。结果 :①SAP、UAP、AM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血清中CRP、IL 6、TNF α均显著增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1) ;②UAP与SAP比较 ,血清中CRP、TNF α均显著增高 (P <0 .0 1) ,但与IL 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③AMI与SAP比较 ,血清中CRP、IL 6、TNF α均显著增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④AMI与UAP比较 ,血清中CRP、IL 6、TNF α均显著增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⑤血清中CRP、IL 6、TNF α在AMI发病的 72h以内有明显动态变化。结论 :炎症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 ,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的高低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AMI时炎症因子的动态演变可以作为病情稳定性的指标 ,对判断病情和预后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3例AMI患者、3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和30名健康查体者的血清HMGB1含量,并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组、UAP组和AMI组血清HMGB1和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UAP组和AMI组显著高于SAP组(P〈0.01),AMI组显著高于SAP组(P〈0.01),表明冠心病患者病情越重,血清HMGB1和hs—CRP升高越明显(均P〈0.01),且UAP、SAP和AMI组血清HMGB1和hs—CRP均分别呈正相关(r=0.4532、0.3247、0.4557,均P〈0.05)。结论血清HMGB1可能参与了AMI的发生发展过程,可用于冠心病患者严重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睾酮、血浆白介素-18(IL-18)、IL-10的水平,探讨睾酮与IL-18、IL-10的相关性,及在CHD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96例男性CHD患者被分为急性心梗(AMI)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2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9例),另选择30例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为非冠心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睾酮,血浆IL-18、IL-10水平。结果:血清睾酮水平在UAP组、AMI组均显著低于非冠心病对照组[(6.89±1.35)mmol/L比(5.02±1.87)mmol/L比(13.46±1.99)mmol/L,t=1.917~2.365,P均〈0.05],且AMI组显著低于UAP组(t=1.034,P〈0.05);IL-18水平在SAP组、UAP组和AMI组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209.32±80.49)pg/ml比(316.78±75.63)pg/ml比(457.78±83.21)pg/ml比(146.72±79.36)pg/ml,t=2.016~3.167,P均〈0.05],且UAP、AMI组显著高于SAP组(t=2.173,2.596,P〈0.05);IL-10水平在SAP组、UAP组和AMI组显著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116.45±42.76)pg/ml比(85.64±27.33)pg/ml比(70.26±18.55)pg/ml比(48.46±18.27)pg/ml,t=2.9972.018,P均d0.053,而AMI组、UAP组显著低于SAP组(t-2.034,2.291,P〈0.05)。Pearson直线回归分析显示,CHD组的血清睾酮水平与IL.10(r=-0.678,P〈0.01),IL-18(r=-0.579,P〈O.0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冠心病血清睾酮及IL-18,IL-10水平有显著改变,且血清睾酮与IL-18,IL-10呈显著负相关,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与不同性质斑块的关系。方法 14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7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68例;另取健康志愿者6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冠脉内超声检查患者冠脉斑块情况。结果 SAP组和UAP组血清hs-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UAP组血清hs-CRP、IL-6水平均高于SAP组(P均<0.05);UAP组发生易损斑块比例高于SAP组(P<0.01);IL-6与脂质斑块呈正相关(r=0.238,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IL-6水平与脂质斑块密切相关,可作为脂质斑块的临床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白介素-10 (IL-10) 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ACS患者38 例(ACS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组18 例;稳定型心绞痛(SAP) 组17 例;对照组17 例.用ELISA法测定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白介素-10水平.结果血清M-CSF水平AMI组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UAP组高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AMI组与UAP 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IL-10水平AMI组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 UA组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均<0.05);ACS病人血清IL-10和M-CS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52,P<0.05).结论 (1)ACS患者血清M-CSF升高反映斑块的不稳定性.(2)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10升高,并且与血清M-CSF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反映了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作为抗炎因子的IL-10与其他炎症因子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hs-CRP水平,探讨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1例和正常体检者35例,分别为UAP组、AMI组、SAP组和对照组.常规抽血分离血清检测hs-CRP、尿酸水平.结果 ①血清尿酸水平:AMI组、UAP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MI组、UAP组高于SAP组(P均<0.05);AMI组高于UAP组(P<0.05).②血清hs-CRP水平:AMI组、UAP组、SAP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AMI组、UAP组、SAP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earson分析示血清尿酸与hs-CRP存在正相关(r=0.553,P<0.05).结论 血清尿酸、hs-CRP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2(PD-L2)的表达以及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 11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n=30),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n=30),稳定型心绞痛组(SAP,n=30),对照组(n=26).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D-L2的表达,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ELISA检测IL-6.结果 对照组、SAP组、UAP组、AMI组患者PD-L2蛋白表达、hs-CRP、IL-6水平依次升高;AMI组、UAP组、SAP组PD-L2表达及hs-CRP、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PD-L2表达与hs-CRP、IL-6呈显著正相关(r=0.809,P<0.001;r=0.511,P<0.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D-L2表达上调,可能促进促炎因子hs-CRP、IL-6的分泌,从而提示共刺激分子PD-L2不仅参与冠心病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而且该作用可能与其介导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 A(PAPP A)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的关系。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 (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6 1例 ,其中ACS患者 4 6例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AMI) 16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30例 ;稳定型心绞痛 (SAP) 15例 ;另设CAG排除冠心病患者 2 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PAPP A浓度。结果 :ACS患者组、SAP组、正常对照组血清PAPP A浓度分别为 (2 1.10±6 .95 )、(15 .2 1± 3.87)、(15 .5 0± 3.18)mIU/L ;此外 ,ACS组内AMI和UAP者血清PAPP A浓度分别为 (2 4 .79± 7.88)、(19.13± 5 .6 0 )mIU/L。SAP组与AMI及UAP者之间PAPP 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和P<0 .0 5 ) ,SAP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AMI与UAP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血清PAPP A水平与C反应蛋白、白细胞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小板计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CS患者血清PAPP A浓度明显升高 ,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提示其有助于冠心病的危险分型 ,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抗体的检测方法 ,并观察分析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 )检测 10 0例冠心病患者 [17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 ,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42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 ]及 31例正常健康对照者 (对照组 )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 ;并对 10 0例患者进行了 1年随访。结果 :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在AMI组 (1.39± 0 .6 8)和UAP组 (1.35± 0 .6 2 )明显高于对照组 (0 .81± 0 .31,P <0 .0 1)和SAP组 (0 .94± 0 .36 ,P <0 .0 1) ;随访 1年后 ,有 2 2例患者发生心脏事件。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在发病组 (1.6 7± 0 .6 9)明显高于病变稳定组(1.0 3± 0 .44 ,P <0 .0 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P <0 .0 1)。结论 :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与冠心病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0.
选择冠心病(ACS)患者114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6例、冠状动脉造影无狭窄或狭窄小于25%者31例(对照组),测定其血清胰岛素及血糖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ISI的关系.结果:①UAP组、AMI组ISI较对照组、SAP组明显降低( P<0.05),SAP组较对照组、AMI组较UAP组降低,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ISI与其相应的冠状动脉狭窄积分呈显著负相关(r=-0.472,P<0.05).提示胰岛素抵抗程度可能作为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mptom,ACS)病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ACS组ACS病人60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病人40例,对照组为40名健康人,检测血清IL-6、hs-CRP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IL-6、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ACS组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又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P<0.05);SAP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942,P<0.01).结论 ACS病人血清IL-6和hs-CRP升高,其水平变化反映ACS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测定,探讨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预测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组(n=26)、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36)、稳定型心绞痛组(n=14)和对照组(n=14)。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0水平;随访并观察各组30天、90天后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再梗死和紧急血运重建)的发生。结果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胎盘生长因子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明显升高,而白细胞介素10水平显著降低(P(0.01)。具有高水平血清胎盘生长因子的患者在随访30天及90天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而具有高水平白细胞介素10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胎盘生长因子与白细胞介素10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可能是早期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有力指标,血清胎盘生长因子与白细胞介素10两者之间的平衡,可能是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转归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ACS患者4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1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18例,健康对照者20例,以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钡4定IL-10水平,ACS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分析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清hsCRP、IL-10水平的关系。结果: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SA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1),但AMI患者血清IL-10水平高于UAP患者(P〈0.05);ACS患者hscRP/IL-10比值(hsCRP/IL-10比值是一种表达斑块炎症及不稳定的准确指标)明显高于SA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1),AMI患者的高于UAP患者,UAP的又高于SAP(P均〈0.01);ACS患者hsCRP水平与IL-10水平成负相关(r=-0.52,P〈0.01),hsCRP和IL-10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均无相关性。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IL-10水平降低,二者比例失衡。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8/IL-10比值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探索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新途径。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1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IL-18和IL-10的水平变化,并对所有患者进行24个月随访,根据随访的结果将患者分为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组,38例)及未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组(B组,173例)。结果 A组患者血浆IL-18水平及IL-18/IL-10比值显著高于B组[(229±77)vs(166±5 0)ng/L,(2.4±0.7)vs(1.6±0.6),P〈0.01],A组患者血浆IL-10水平低于B组[(101±37)vs(115±38)ng/L,P〈0.05];高血浆IL-18/IL-10比值使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优势比值增加3.935倍(P〈0.01)。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IL-18和IL-10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IL-18/IL-10比值增高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有一定预测价值,提示机体炎症活动增强是促进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因素,抗炎治疗可能是防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方法 ACS组86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 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按随机原则,将ACS患者划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普通治疗组,每组各43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样本血清IL-18、MMP2水平,比较各组血清IL-18、MMP2水平的变化.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IL-18、MMP2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后及普通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清IL-18、MMP2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IL-18、MMP2水平,抑制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炎症反应和基质成分的降解,促进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降低AC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8水平的变化及其关系,探讨凝血与炎症的相关性及其在A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18例,根据诊断分为ACS组67例和稳定性心绞痛组51例,2组患者测定血浆组织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8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两变量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血浆组织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8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101.44±21.32)ng/L vs(90.01±19.44)ng/L,(311.73±113.00)ng/L vs(246.59±94.63)ng/L,P<0.01];ACS组血浆组织因子与白细胞介素18呈正相关(r=0.654,P<0.01),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浆组织因子与白细胞介素18无相关性(P>0.05)。结论 ACS患者体内炎症活动与凝血活动可能互相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炎性因子的血清水平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阿托伐他汀对炎性因子干预作用。方法入选冠心病确诊患者90例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受试者24例(对照组);冠心病患者中有急性冠脉综合征(ACS)62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28例,单支病变34例、双支病变46例、三支病变1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组(n=23)、10mg/d治疗组(n=21)和未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空白对照组,n=18)。测定所有受试者术前、术后4h、术后1d及术后7d血清PAPP-A、TNF-α、IL-6的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清PAPP-A、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患者之间血清PAPP-A、TNF-α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服药前相比,ACS患者血清PAPP-A、TNF-α、IL-6水平在服用他汀药物术后,术后7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APP-A、TNF-α、IL-6水平与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及冠脉狭窄程度有关;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降低ACS患者PCI术后PAPP-A、TNF-α、IL-6表达水平,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唐园园  龙明智  陈磊磊 《心脏杂志》2007,19(4):441-444,45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中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是否相关。方法入选2006年5月至2006年11月冠心病患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P)86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和IL-18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进行Braunwald分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Killip分级,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按Gensini评分,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S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IL-18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良好的相关性。ACS组P-选择素和IL-18水平高于SAP组,且与Gensini法评分呈线性正相关。结论ACS患者血清P-选择素、IL-18浓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白细胞介素(IL)-18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是否相关.方法 冠心病患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P)共86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8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进行Braunwald分级,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Killip分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按Gensini评分,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S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良好相关性.ACS组IL-18水平高于SAP组(P<0.01),且与Gensini法评分呈线性正相关(r=0.357,P=0.005).结论 ACS患者IL-18浓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单核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δ(PPARδ)的表达水平与血清IL-6和IL -10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分离55例ACS患者和47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应用RT-PCR法检测PPARδ的表达;应用ELISA法检测白血清IL-6和IL-10的水平。结果: 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PPARδ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血清IL-10的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PPARδ的表达水平与血清IL-6的水平呈负相关(r=-0.413,P<0.05),与血清IL-10的水平呈正相关(r=0.601,P<0.05)。结论: PPARδ可能在ACS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