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胰岛素抵抗(IR)是指胰岛素外周靶器官及靶组织对内源性和外源性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导致人体胰岛素难以产生正常生理效应的一种病理状态.其病理过程是胰岛素在周围组织摄取及清除葡萄糖的作用减低.胰岛素抵抗是2 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并伴随着2 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1].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即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减低,是指胰岛素在糖摄取和利用方面以及其他方面作用受损,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攀升,高达10. 9% [1] ,其中以2 型糖尿病为主.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IR)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且贯穿于2型糖尿病发病的全过程[2].因此,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是治疗2型糖尿...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胰岛素抵抗及其继发的代谢紊乱是产生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心血管疾病及代谢综合征的共同发病基础。现代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IR)不仅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一个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因素,也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特征之一。2型糖尿病是最具典型性的IR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清热法对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 6 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分别给予治疗。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TNF -α ,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 :1)治疗组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疗效的总有效率为 86 11% (其中逆转率为 38 89% ) ,大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组证候的改善较为明显。 2 )治疗组IAI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 <0 0 1) ,空腹胰岛素明显降低 (P<0 0 1)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治疗组TG、TNF -α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清热法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比二甲双胍单用在减少 2型糖尿病患者的TNF -α的表达、改善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方面显示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385-1388
胰岛素抵抗(IR)是指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和肝细胞对正常浓度的胰岛素产生反应不足的现象,亦即这些细胞需要更高的胰岛素浓度才能对胰岛素产生反应。现已明确,2型糖尿病的显著病理特征是IR,减轻和防治IR所致的代谢异常,是提高其疗效的重要措施。中医药在胰岛素抵抗的防治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疗效已得到广泛关注。现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IR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8.
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的显著特征,它不仅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还与相关的并发症有密切关系,因此针对IR的治疗以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关键和热点。近年来,中医药对2型糖尿病IR的研究倍受重视,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抵抗是指血液中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即机体对胰岛素的生物调节作用的反应性减低的一种状态,胰岛素抵抗是Ⅱ型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机体需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才能代偿这种缺陷。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62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笔者总结近两年以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6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小娟  王昕 《中医药学刊》2005,23(4):660-661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全身性胰岛素感受性下降的一种病理状态,使正常浓度的胰岛素不能发挥其相应的效应。现代研究证明。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功能障碍。显性糖尿病的发生既存在IR,又存在胰岛素分泌缺陷。因此。IR是贯穿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对于2型糖尿病而言,究竟有多少人存在IR,尚缺乏准确的数字。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 10年来中医药治疗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概况与进展进行了综述。2型糖尿病的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的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探讨了中医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的治疗作用。参考文献 2 3篇  相似文献   

13.
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型糖尿病(2DM)是一种代谢内分泌疾病,占糖尿病发病的90%~95%,近年来,胰岛素抵抗(IR)与该病发病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作者对近年来中医药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分为从肝、从脾、从肾论治,药物研究,疗法论治。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实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岛素抵抗(IR)是指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等周围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生物效应的反应性降低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减退或糖代谢异常、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血脂紊乱等。胰岛素抵抗是普遍存在的病理现象,为多种疾病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脾消糖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服用盐酸二甲双胍和健脾消糖方加减,对照组单纯服用盐酸二甲双胍。2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2组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检测指标更为理想(P〈0.05)。结论:健脾消糖方对2型糖尿病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而且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HOMA-IR,降低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6.
从中医对胰岛素抵抗的病因病机认识、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和中医药对2型糖尿病IR的临床治疗三个方面,回顾了近十年来中医在胰岛素抵抗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前景做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必须研究胰岛素抵抗(IR),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最终目的就是使IR逆转或减轻。通过临床实验,作者从IR病机、中医药改善IR的机理等研究,结合经典医学和现代国内外研究近况,以及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分析,认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病机实质是脾肾两虚导致的痰湿内生,因气虚和痰湿生瘀,因痰瘀滞留而在体内生毒,脾肾的气阳虚,病机重点在脾,和肝密切相关。其中尤以肥胖的病人更为显著。所以要研究胰岛素抵抗应从肥胖入手。由此得出结论,从痰瘀互结来分析其病理特点,并运用通络祛痰、活血化瘀、清化达原等法,在辨证施治基础上配合相应的药物治疗,应是中医药防治胰岛素抵抗的有益选择和开拓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王德惠 《山西中医》2001,17(6):57-59
胰岛素抵抗 (IR)是指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的现象 ,表现为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减低。这是 2型糖尿病的显著特征 ,也是 1型糖尿病的特征之一。近年来 ,中医药在对改善 IR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 ,综述如下。1 病机特点1.1 肾虚血瘀与 IR:陆付耳等 [1 ] 认为 ,根据祖国医学理论糖尿病以虚为本 ,虽病变可累及肺、脾、肾等脏腑 ,但肾虚为病机中心环节 ,肾虚日久还可兼有气虚血瘀。而病理生理学基础为胰岛素抵抗。为探讨肾虚血瘀与 IR的内在联系 ,自拟补肾通脉方 ,观察其对 2型糖尿病大鼠 IR的影响。结果显示 ,…  相似文献   

19.
养阴清热法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养阴清热法中药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经饮食调控、停用降脂药,两组均用磺脲类和双胍类降糖药物,经过2周的平台期观察后,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养阴清热法中药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观察: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观察,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降低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药在降糖、降脂的同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0.
张伟  董朝侠  田强  党毓起 《四川中医》2012,(12):154-156
本文从脏腑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两个方面对近年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可知,目前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主要以健脾、补肾、疏肝、益气养阴、祛湿化痰、活血化瘀等为主,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