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枕骨板障静脉池的CT表现,提高其认识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枕骨板障静脉池的头颅CT表现。结果:30例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8~78岁,平均62岁。枕骨板障静脉池主要位于枕内隆凸或(和)隆凸两旁枕骨板障内,CT均表现为枕骨板障内多发(2个及2个以上)穿凿状骨质缺损,大小从2 mm×2.5 mm~6 mm×10 mm不等;30例(100%)枕骨均可见多个穿凿状骨质缺损相互交通融合,其中9例(30%)在多发交通融合的穿凿状骨质缺损附近可见少数相对孤立的类似骨质缺损;所有病例骨缺损边缘光整,并见薄层硬化环;枕骨内外板不同程度膨胀变薄,以内板为主,24例(80%)枕骨内板见压迫性骨质吸收。所有病例枕部及后颅窝均未见软组织肿块。CT可能误诊为嗜酸性肉芽肿、表皮样囊肿、颅骨转移瘤等病理性骨质破坏,部分病例易与枕骨蛛网膜颗粒压迹相混淆。结论:枕骨板障静脉池的CT表现较具特征,掌握其影像特点并结合临床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幕上室管膜下静脉作为大脑深静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外学者 [1~7]使用各种方法进行过研究 ,但对其具体制作步骤描述较少。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实际制作5例头颅标本的经验 ,对其制作步骤详细介绍如下 ,以供幕上室管膜下静脉大体解剖研究参考。1材料与方法1.1选取5例福尔马林固定的离体完整成人头颅标本 ,分为灌注组4例 ,未灌注组1例。灌注组又分灌注墨汁明胶液组2例 ,简称墨汁组。灌注硫酸钡和明胶液组2例 ,简称钡剂组。1 2灌注组4例 ,暴露直窦。于头颅枕部枕外粗隆处正中矢状切开头皮 ,左右分离去除头皮、帽状腱膜 ,用锐匙咬骨…  相似文献   

3.
颅骨骨膜窦(Sinus percranii),是一种少见的血管畸形。是发生在颅骨膜上或骨膜下的无肌层静脉血管组成的血管团,特征性地表现为局部骨膜膨起成囊状,多呈球形、半球形以及哑铃形,且囊内含丰富的静脉血,通过扩张的板障静脉与硬脑膜窦相交通(主要是上矢状窦,有时也可为横窦)。现以我院发现的1例颅骨骨膜窦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丰富国人前列腺的解剖学资料,本文对50个(其中49个经福尔马林固定,1个为新鲜标本)国人成年尸体的正常前列腺作了断面观察。均为正中矢状面剖开标本。每例标本先在正中矢状面上测量:①尿道前列腺部和壁内部的长度。②尿道前方和后方的前列腺长度(上下径)。③前列腺前后半径(自尿道前、后壁至前列腺前、后缘的距离)。然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板障静脉标本制作方法是采用煅烧将外板去除而显露板障静脉的。此种方法制作的板障静脉标本颜色差,板障松脆,容易损坏。经改进,采用直接砂轮和牙科钻打磨方法制作板障静脉标本取得较好效果。此种方法制作的标本颜色比较好,板障损坏小,质量优于煅烧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解剖学技术和科学的发展以及各大医学院校招生数量的增加 ,在解剖教学及其在临床应用中 ,对脑标本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原始的脑标本移取方法粗糙、落后、速度慢 ,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时代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脑的移取是解剖学的基本操作 ,也是制作脑标本的前提。经过多年的解剖学研究和摸索 ,总结出了一套新的脑标本的移取方法。移取脑标本 ,除用一般的解剖工具外 ,必须备有开颅的骨锯、丁字型骨凿、骨钳等。下面就是改进后的脑标本移取方法。1 固定尸体脑的移取1.1 剥离颅顶部软组织  1)矢状切口 :自眉间向上经颅顶正中线延续到枕外隆…  相似文献   

7.
皮内注射和皮下注射是临床护士的主要操作技术,也是每天的工作内容之一。随着护理应用解剖的开展,为了使基础课的内容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制作了本标本。1 取材与操作选用经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的上肢,分别与脏横纹和中、上三分之一交点处水平截断,取用前臂部分。分别于前臂外侧缘和前臂前正中线向纵轴作冠状矢状切口,去掉两切面之间的楔形部分(即前外侧部)。从切面上显示出皮肤,浅筋膜及深层的结构。2 标本的处理于前臂标本的远端向上5cm,距矢状切面1mm处,用6号针头,由远端向近端刺入皮内,针尖从切面上微露。刺入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骨陷窝在64排螺旋CT和1.5T MR的影像学表现及特点。方法用GE optima 64排螺旋CT对17例颅骨陷窝症患儿行头颅CT横轴位扫描、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和表面遮盖法重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检查前后2天内行GE Signa MR头颅扫描,并且均于6个月后CT随访,其中6例患儿分别于6个月及1年后随访,对头颅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7例头颅CT横轴位及重建冠状位、矢状位示颅骨有较多的卵圆形骨密度减低区,周围局部颅骨密度增高,主要累及内板、板障,外板骨质变薄,病变部位位于顶骨、枕骨,其中2例尚累及额骨,3例累及颞骨。并有颅缝增宽、轻度脑积水及脑膜脑膨出各1例。SSD示颅骨遍布大小不等的类圆形骨密度减低区,呈蜂窝状。结论本病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有特征性,结合MR颅脑影像表现及临床表现,可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通过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在12个头颅上解剖观察了颞顶区的血供规律;由颞浅动脉在帽状腱膜上构成浅层动脉网;由浅层动脉网的穿支在骨膜上构成深层动脉网;由深层动脉网发出的滋养动脉穿颅骨外板与脑膜中动脉穿颅骨内板在板障内吻合为板障动脉网;依其层次规律,设计出以颞浅动脉为蒂的筋膜—骨膜—颅骨外板骨瓣。  相似文献   

10.
脊柱椎体高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椎体测量的文献报道较多[1~ 5] ,但大都侧重于某一段的研究或局限于椎体的上下两面 ,而对椎体高度的系统性报道较少。因此 ,本文对 30套正常成年男性干燥椎骨的椎体高度进行了测量 ,旨在补充与椎体相关的形态学资料 ,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取自正常成年男性干燥椎骨 (C3~L5 ) 30套。用江西南昌青云谱计仪器厂生产的游标卡尺 (精确度 0 .1mm)测量了以下项目 :①椎体前、后缘高度即椎体正中矢状面前、后缘垂直高度 ;②椎体左、右缘高度即椎体正中冠状面左、右缘垂直高度 ;③椎体中央高度即椎体正中矢状面及冠状面…  相似文献   

11.
手术治疗上矢状窦破裂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 997年 1 2月~ 2 0 0 0年 5月共收治颅脑损伤导致上矢状窦破裂 9例 ,通过急诊手术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1 8~ 5 8岁 ,平均年龄35岁 ;颅骨凹陷性粉碎性骨折致矢状窦破裂 6例 ;颅骨线形骨折致矢状窦破裂 2例 ;开放性颅脑损伤术中误伤 1例 ;外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5小时。1 .2 部位及症状矢状窦损伤情况 :前三分之一处 3例 ,中三分之一处 5例 ,后三分之一处 1例 ;伤后意识障碍 8例 ,合并有颅内血肿脑挫裂伤 6例 ,一侧肢体不同程度肌力减退及感觉障碍 6例 ,失血性休克 4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型、巨大型侵犯颅外的上矢状窦中后1/3复发脑膜瘤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6例大型、巨大型侵犯颅外的上矢状窦中后1/3复发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完善头颅增强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和颅骨三维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等,评估肿瘤侵及范围、脑水肿情况、颅骨受侵程度、肿瘤血液供应、上矢状窦受压程度等,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行头颅增强MRI评估肿瘤情况。结果:16例患者肿瘤均位于上矢状窦中后1/3段,侵犯至颅外,3例肿瘤直径≥4 cm, 13例肿瘤直径≥7 cm,其中,第二次手术8例,第三次手术6例,第四次手术2例;末次手术采用原骨瓣复位4例,采用钛网...  相似文献   

13.
肝尾状叶及其血管的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肝尾状叶疾病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利用成人腹部连续横断层标本22例、矢状断层标本14例和冠状断层标本5例研究了肝尾状叶及其血管的断层解剖。结果肝尾状叶有5面,在外形上可分为固有肝尾状叶(Spigelian叶)、腔静脉旁部和尾状突三部分。固有肝尾状叶,在横断面上,14例(63.6%)伸出腔静脉后突,11例(50%)出现孤立乳头突现象;在矢状断面上,4例(28.6%)下端出现分又。在15例(68.2%)横断层和12例(85.7%)矢状断层标本上,可见肝尾状叶鞘系,主要出现于肝门静脉左支横部层面。在断层标本上,可见1~3支尾状叶静脉,大部分汇入下腔静脉肝后段的中、下份。粗大的肝右后下静脉分别见于10例(45.5%)横断层、4例(28.6%)矢状断层和1例冠状断层标本上。结论肝尾状叶依内部脉管构筑,应视为为一个独立肝段(段1),但在外形上又可分其为3部;肝尾状叶切除术前,应用MRI或增强CT检查,充分认识肝右后叶的静脉引流情况。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对正常成人下腰椎侧隐窝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正常人下腰椎侧隐窝的形态和测量方法,探讨对侧隐窝狭窄的诊断?方法:采用尸体标本解剖与螺旋CT多层面容积重建和表面遮掩显示相结合方法对侧隐窝进行观察,选择椎体上1/4横断面作为研究平面,测量120例下腰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椎管正中矢状径,计算椎管正中矢状径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的比值,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下腰椎侧隐窝分三型:三角型?三叶草型和牛角型;正常成人双侧侧隐窝矢状径不对称,右侧略大于左侧(P<0.05),椎管正中矢状径与双侧侧隐窝矢状径的比率相对恒定(P>0.05),正中/右侧=3.93,正中/左侧=4.03?结论:椎体上1/4横断面为侧隐窝入口平面,利用矢状径比值的方法来判断侧隐窝狭窄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唐军  闫静  武乐斌  王光彬  张琰 《当代医学》2009,15(11):221-224
目的通过经皮穿刺静脉血管逆行矢状窦栓塞术建立脑静脉窦栓塞动物模型,评价其有效性、可行性和优缺点。方法动物(猪)麻醉成功后,解剖分离猪一侧下肢隐动脉并置入4F导管行颈内动脉造影,显示猪颅脑血管动静脉期和窦期图像。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静脉置入4F导管至颈内静脉并送入3F微导管至上矢状窦,再经导管送入铂金弹簧圈或/和明胶海绵,不同程度闭塞试验动物的中后1/3上矢状窦、直窦、窦汇和乙状窦。栓塞后即行DSA检查判定上矢状窦完全或不完全栓塞。模型建立后采用1.5T超导MRI检查。2周后处死动物进行大体标本观察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9例试验动物DSA上均成功地显示完全或不完全栓塞上矢状窦、直窦和乙状窦,右侧矢状窦栓塞1例,上矢状窦中后1/3Rolandic静脉前栓塞1例,MRI前后对照无异常,脑大体标本未见异常。Rolandic静脉处栓塞3例,Rolandic静脉后栓塞2例,直窦栓塞1例,直窦和窦汇栓塞1例,MRI显示有不同程度脑回肿胀、脑肿胀或轻度脑室扩大,伴脑出血2例,硬膜下出血2例。病理均显示脑组织结构疏松,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周围间隙增宽,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宽或有炎细胞浸润。结论经皮穿刺静脉插管脑静脉窦内弹簧圈、明胶海绵栓塞建立脑静脉窦急性栓塞动物模型的试验方法有效可行,此方法不开颅,脑组织无人为损伤,更加接近实际发病状况,且适用于MRI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早孕期胼胝体发育不良(ACC)胎儿和前脑无叶无裂畸形(HPE)胎儿颅脑结构是否有改变.方法 选择2013年06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超声科检查的正常胎儿早孕期NT图像,及2011年1月1日~2013年10月31日我院诊断为ACC或HPE并且在我院超声科存有早孕期资料的胎儿.分别测量不同组早孕期(11~13+6周)胎儿颅脑正中矢状切面MD、FD值,计算MD/FD比值.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共有620例正常胎儿,5例ACC胎儿,13例HPE胎儿纳入研究.ACC胎儿和HPE胎儿早孕期胎儿颅脑正中矢状切面MD值、FD值、MD/FD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CC及HPE胎儿颅脑正中矢状切面MD值、FD值、MD/FD比值均较正常胎儿发生明显改变(P<0.05).所有ACC和HPE胎儿颅脑正中矢状切面MD值大于正常组胎儿,80% ACC及84.6% HPE胎儿颅脑正中矢状切面FD值小于正常组胎儿,ACC组及HPE组胎儿的MD/FD比值均大于1,而正常组MD/FD比值均小于1.结论 早孕期ACC胎儿颅脑正中矢状切面MD、FD值,MD/FD比值较正常均发生明显改变,且这一改变在合并有ACC胎儿中也同样明显.因此早孕期胎儿颅脑正中矢状切面MD值、FD值、MD/FD比值可能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早期发现ACC异常胎儿的新指标,为早期筛查ACC高危人群、发现不易察觉的神经系统或神经系统外畸形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7.
陈学兴  张金娥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5):147-148,F000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致颅骨板障膨隆性改变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9年1月间发现的新生儿颅骨板障膨隆样改变且资料完整的13例病例。结果颅骨均表现为额、顶、枕、颞板状骨板障囊状、腊肠状、条状膨隆样改变,内外板较薄而完整,部分边缘硬化,临床及CT最后诊断9例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2例HIE合并颅内出血,2例迟发性VitK缺乏致颅内出血。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可导致颅骨板障膨隆性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头皮巨大动静脉畸形的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双能量同步扫描CTA技术,先行平扫、再行CTA容积扫描的动静脉同期显示全脑血管成像。回顾性分析5例经CTA确诊的头皮巨大血管畸形的影像资料,使用常规CTA和减影CTA的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成像(MPR)后处理技术观察图像。结果头皮巨大动静脉畸形3例,合并动静脉瘘1例,合并头皮-颅骨-脑膜动静脉瘘1例。CT平扫示头皮团块状软组织影增厚,CTA可见条状或蚯蚓状迂曲强化的血管影,有粗大的供血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支等)及引流静脉(颈外静脉及其分支等)。1例除显示头皮畸形血管外,在窦汇区见颅骨内增多扭曲血管与窦汇相连,双侧小脑幕窦显示,直窦顶部与上矢状窦间见细小大脑镰状静脉影相连。1例存左侧横窦发育细小的变异。结论 CTA三维重组对于颅脑血管病变的部位、形态及程度可提供更详尽的资料。能显示动静脉畸形的3种组成部分的空间关系及与颅骨结构间的空间关系,在头皮动静脉畸形的筛查、诊断方面可替代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相似文献   

19.
在5倍放大镜下,观察了50例正常成人脑标本,左侧出现额升静脉者8例(16%);右侧出现4例(8%)。正常成人脑血管造影静脉期X光片中,左侧34例,出现额升静脉者4例(11.76%);右侧20例,出现者3例(15.00%)。 在左侧或右侧出现额升静脉、或两侧同时出现的9例标本中,伴随上矢状窦嘴端段闭锁的4例;狭窄的5例。 讨论了在X光片上,额升静脉与由于硬脑膜外血肿引起上矢状窦下压的鉴别。  相似文献   

20.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例,均为头部外伤所致大出血,3例为顶枕部,1例额部,年龄21-47岁,其中男3例,女1例,其中2例出现偏瘫,1例出现休克,3例均有顶枕部颅骨粉碎性骨折,手术时发现矢状窦破裂,无法原位缝合,暂时停止手术,利用分层带蒂硬脑膜完成矢状窦破裂修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