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一定时间内蒸馏水和扶舒清氧气湿化液的带菌率和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规范临床氧气湿化液的使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47例吸氧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以蒸馏水作为吸氧湿化液,湿化液和湿化瓶24 h更换1次,每次更换时采集湿化液标本做细菌培养;试验组以含ε-聚赖氨酸的扶舒清作为吸氧湿化液,6d更换1次,每隔24 h采集样本.6d以后采集痰液作细菌培养,比较两种湿化液的带菌情况和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湿化液带菌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一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对照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8例.[结论]采用扶舒清作为氧气湿化液较蒸馏水有更好的抑菌效果,可以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减少频繁更换湿化液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李俊娥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6):123-124
目的:探讨不同氧气湿化液氧疗对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以蒸馏水作为氧气湿化液,每日更换并消毒湿化瓶;观察组以含ε-聚赖氨酸抑菌湿化液的扶舒清产品作为吸氧材料,每4天更换1次。每日采样两组氧气湿化液进行细菌培养,并对比两组患者呼吸道痰液黏滞情况。结果:观察组湿化液未检出细菌。对照组湿化液第4天细菌培养阳性率达84.44%,染菌较多的是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与自患者痰液中分离的细菌存在一致性。两组湿化液带菌率及患者痰液黏滞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含ε-聚赖氨酸抑菌湿化液的扶舒清产品作为吸氧材料,其抑菌性能明显优于蒸馏水湿化液,同时可以减少患者痰液黏滞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急诊工作中,通过改进吸氧治疗中的湿化液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方法:将300例吸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分别使用含新型抑菌剂ε—聚赖氨酸的一次性湿化吸氧管及常规灭菌注射用水。对两组湿化液细菌污染情况、下呼吸道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3例,对照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2例,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湿化瓶细菌污染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含生物抑菌剂ε-聚赖氨酸湿化液的一次性湿化吸氧管能有效降低因吸氧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一种新型ε-聚赖氨酸(ε-PL)氧气湿化液在间断吸氧中应用效果,以解决现行氧疗中湿化液污染问题。方法:比较两组吸氧患者使用蒸馏水湿化液与含ε-PL湿化液的前后的细菌培养结果,确定ε-PL氧气湿化液的抑菌效果和安全使用时间。结果:使用前氧气湿化液培养均无菌生长;使用后的氧气湿化液采样培养:ε-PL湿化液合格使用天数远长于蒸馏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ε-PL氧气湿化液在间断吸氧患者安全使用天数为6 d,可有效降低湿化液的污染,减少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减少护士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氧气湿化液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湿化瓶内是否加蒸馏水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氧气湿化瓶内加蒸馏水,实验组的氧气湿化瓶不加蒸馏水,对其初次咳痰量以及雾化时的血氧饱和度、心率、湿化方法效果、痰液的黏稠度及痰痂形成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血氧饱和度[(98.7±11.2)% vs(94.4±10.7)%]、心率[(73.9±11.57)次/min vs(80.0±12.31)次/min]、湿化方法效果、痰液的黏稠度及痰痂形成(3.33% vs 6.67%)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氧气湿化瓶不加蒸馏水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在ICU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ICU气管切开患者的有效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72例行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人工鼻氧疗;试验组采用高流量氧气湿化氧疗。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及通气效果。结果试验组气管套管痰液阻塞、气管黏膜损伤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行气管切开术后第7天,试验组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碱剩余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能明显降低ICU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通气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ε-聚赖氨酸(ε-PL)氧气湿化液临床应用效果,以解决现行氧疗中湿化液污染问题.[方法]比较使用蒸馏水湿化液与含ε-PL湿化液前后细菌培养结果.同时向氧疗病人发放问卷,调查氧疗时的噪声、气味、对鼻部的刺激性、病人氧疗后的舒适度及湿润度,评价吸氧的舒适性.[结果]使用前氧气湿化液培养均无菌生长;使用后氧气湿化液采样培养:ε-PL湿化液菌落数低于蒸馏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使用ε-PL湿化液病人吸氧时在噪声影响、湿润度和对鼻部的刺激及舒适感方面均优于使用蒸馏水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而吸氧后异味、温暖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ε-PL氧气湿化液可有效降低湿化液的污染,减少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可提高氧疗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气切面罩+氧气雾化吸入器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持续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改良的气切面罩和氧气雾化吸入器,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氧气雾化吸入器,均使用蒸馏水做气道湿化液,比较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在吸痰次数和护士工作时间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气道湿化方法在吸痰次数和护士工作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气切面罩+氧气雾化吸入器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可有效地为气管切开患者提供持续气道湿化,促进坏死脱落黏膜排出,减少感染机会,使黏膜干燥、肺炎、肺不张的发生率降低,易于操作便于掌握,大大减轻了临床护士的工作量,且经济方便,更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有效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选取神经外科病房人工气道患者,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共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实验组:采用持续小剂量氧气雾化湿化;对照组:采用持续微量泵气道湿化。观察对比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刺激性咳嗽、气道内痰痂、黏膜出血、痰培养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进行人工气道湿化,可明显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临床使用YXX型一次性吸氧管产品中的氧气湿化液与使用蒸馏水作为氧气湿化液的调查研究。方法实验组50例患者予以YXX型一次性吸氧管作为常规吸氧护理材料,对照组50例患者予以蒸馏水作为湿化液吸氧,比较24h后YXX型一次性吸氧管中的氧气湿化液的细菌污染情况与蒸馏水作为湿化液的细菌污染情况及吸氧依从性的观察。结果实验组湿化液的细菌污染为0%,观察组湿化液的细菌污染为16%,实验组较观察组有显著差别,同时吸氧依从性有明显改善。结论YXX型一次性吸氧管作为常规吸氧护理材料临床观察可避免细菌污染,又可提高患者对吸氧的依从性,对防止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ε-聚赖氨酸(ε—PL)氧气湿化液临床应用效果,以解决现行氧疗中湿化液污染问题。[方法]比较使用蒸馏水湿化液与含ε-PL湿化液前后细菌培养结果。同时向氧疗病人发放问卷,调查氧疗时的噪声、气味、对鼻部的刺激性、病人氧疗后的舒适度及湿润度,评价吸氧的舒适性。[结果]使用前氧气湿化液培养均无菌生长;使用后氧气湿化液采样培养:ε-PL湿化液菌落数低于蒸馏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ε-PL湿化液病人吸氧时在噪声影响、湿润度和对鼻部的刺激及舒适感方面均优于使用蒸馏水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吸氧后异味、温暖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ε-PL氧气湿化液可有效降低湿化液的污染,减少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可提高氧疗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在气管切开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在气管切开高龄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气管切开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实验组(36例),对照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给药湿化,实验组采用持续湿化加雾化吸入法,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置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气管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照组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 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加雾化吸入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持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二阶段交叉试验分析ε-聚赖氨酸与灭菌注射用水的湿化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94例长期氧疗患者行分组研究。按患者入院顺序将其编号,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47)及B组(n=47)。A组第一阶段湿化液为灭菌注射用水,第二阶段湿化液为ε-聚赖氨酸;B组第一阶段湿化液为ε-聚赖氨酸,第二阶段湿化液为灭菌注射用水。对比两组采样菌落数、合格率及氧疗舒适度。结果通过二阶段交叉试验发现:A组及B组在应用ε-聚赖氨酸作为湿化液期间菌落数更少(P0.01)。湿化液灭菌注射用水的合格率为82.98%,明显低于ε-聚赖氨酸的合格率100.00%(P0.01)。与灭菌注射用水相比,应用ε-聚赖氨酸作为湿化液具有更温暖、更湿润、舒适度更高、异味及噪声更少等优点(P0.01)。结论应用ε-聚赖氨酸作为氧疗湿化液可有效减少湿化液污染,增进患者氧疗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在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气管切开患者脱机后使用持续加温湿化氧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3~8月3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试验组.采用持续加温湿化氧疗进行气道湿化;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3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结果 试验组患者痰液黏稠度、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在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中湿化效果满意,痰液黏稠度较稀薄,肺部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探讨最佳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9月气管切开患者40例,以2012年1~4月的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气道内间断滴入湿化法;2012年5~9月的20例作为试验组采用输液泵持续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湿化效果。结果:试验组痰液稀薄,无痰痂出现,无气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采用输液泵持续湿化气道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能有效防止痰痂,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在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8例气管切开术后非机械通气患者按机械通气停用顺序编号分为对照组(单号)和实验组(双号)各14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法,实验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比较两组气道湿化效果.结果:实验组刺激性咳嗽、气管黏膜出血发生率及痰液黏稠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湿化可提高人工气道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雾化吸入方式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实施人工气道治疗时降低肺部感染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安全性,为危重症患者正确选择气道湿化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人工气道患者9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用联合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氧气雾化吸入进行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操作前后氧饱和度、血压变化以及72 h湿化效果、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湿化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气道患者采用联合雾化吸入进行气道湿化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操作安全、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对控制医院感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持续加温湿化吸氧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组(35例)采用持续加温湿化氧疗进行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痰痂、日均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痰痂、日均吸痰次数、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早期采用持续加温湿化氧疗进行气道湿化,能有效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增加氧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OT-MⅡ型一次性吸氧管用于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应用OT-MⅡ型一次性吸氧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湿化方式,比较两组痰液细菌培养情况及氧气湿源物质内微生物生长情况.结果:实验组痰液细菌培养情况3 d、7 d均优于对照组(P<0.05),14 d、20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湿源物质内细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OT-MⅡ型一次性吸氧管应用于气管切开患者,在保证氧气加湿效果和按需足量供氧的同时,可预防因氧气湿化液污染引起的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病人两种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的最佳湿化方式。方法5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用输液泵将湿化液24h持续泵入气管内实施气道湿化;实验组25例,用输液泵将湿化液泵入经过改良的氧气驱动雾化器,以持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方法湿化气道。比较两组在湿化效果、并发症、每日吸痰次数、气管切开置管时间的不同以及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在湿化效果方面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少(P〈0.05);实验组每日吸痰次数少,气管切开置管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湿化方式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于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效果优于持续湿化液泵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