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晓兰  孟保英  王威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90-1692
目的探讨呼吸道护理在危重室间隔缺损(VSD)婴儿术后机械通气的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危重VSD心脏直视术后机械通气婴儿(体重≤8kg,年龄≤12个月)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不同的气道物理治疗,对比分析术后不同时点肺顺应性(CL)、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Pa O2/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指数(RI)、肺水含量变化及各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机通气时间。结果不同物理治疗方法对危重VSD婴儿心脏直视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正确有效的呼吸道管理能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气道压力,改善肺部通气及氧合,利于心肺功能恢复,缩短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减少肺部并发症。结论气道湿化激素吸入、盥洗、胸廓振动理疗、体位吸痰相结合的呼吸道管理方法,能够改善肺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柯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26例,根据患儿家属是否同意给患儿使用PS将患儿分为治疗组(59例)与对照组(67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进行经鼻NCPAP治疗,同时给予对症治疗、补液、营养支持、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治感染与保温等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进行气管内注入肺泡表明活性药物珂立苏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给药前后并发症与呼吸困难改善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转为机械通气率、治愈好转率、住院费用与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儿药物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O_2)、肺部X线情况、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OI)的变化。结果治疗12 h后,两组患儿OI与PaCO_2显著降低(P0.05),PaO_2与a/AO_2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a/AO_2指标、好转率、X线胸片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PAP联合肺泡表明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症可改善患儿氧合指数,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机械通气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84例行机械通气的低出生体重儿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俯卧位通气。比较两组氧合指数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d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气氧浓度比(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28d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能有效改善低出生体重儿NRDS患儿氧合功能,降低VAP发生率,促进患儿预后,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  相似文献   

4.
杨丽  李爽爽  靳英楠 《全科护理》2020,18(16):1988-1990
[目的]探讨气道分级管理在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患儿机械通气期间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患儿痰液量、痰液黏滞度、咳嗽反射等指标实施气道分级管理,并制定气道分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并发症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潮气量、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而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道分级管理能有效减少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患儿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纠正患儿血气指标,有利于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床旁肺部超声评分对新生儿氧合能力的评估价值,研究其在预测肺表面活性物质需求管理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78例呼吸窘迫且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新生儿,根据出生时胎龄分为孕周≤37周组患儿85例和孕周37周组患儿93例,分析肺部超声评分与氧合状态的相关性,以及其在预测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需求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178例患儿床旁肺部评分中位数为16分,肺部超声评分与平均气道压(MAP)水平呈正相关(r=0.429,P0.01);孕周37周组与≤37周组比较,除肺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氧动脉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Pa O2/Fi 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氧合指数及动脉血氧与肺泡气氧分压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肺部超声评分与Pa O2/Fi 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氧合指数及动脉血氧与肺泡气氧分压比值均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肺部超声评分预测孕周37周患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界值为12分,曲线下面积为0.793,敏感性为84.7%,特异性为57.8%;预测孕周≤37周患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界值为15分,曲线下面积为0.931,敏感性为99.7%,特异性为62.8%。结论肺部超声评分与新生儿的氧合状态呈正相关;与孕周37周相比,其可以更有效地预测孕周≤37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对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40例机械通气并发胸腔积液的危重患者,比较胸腔积液引流前及引流24h后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胸腔积液引流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较引流前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胸腔积液引流后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ause)、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较引流前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引流胸腔积液可以明显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并使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前预吸氧对危重患者复苏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即刻插管)和实验组(面罩-机械通气、预吸氧气管插管)各40例,比较两组留置气管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过程中心律失常发生率、28 d病死率,插管成功机械通气1 h后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实验组气管插管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插管过程中心律失常发生率、28 d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械通气1 h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改良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 O2)、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改善明显(P0.05,P0.01)。结论:预吸氧后气管插管能有效的早期开放气道,明显改善患者通气、换气功能,并使患者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及时改善脑缺氧,提高CPCR存活率,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膈肌起搏联合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呼吸衰竭患者122例,随机分为2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膈肌起搏。比较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呼吸力学参数。结果通气30 min后,观察组氧合指数[p(O_2)/FiO_2]、动脉血氧分压[p(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气30 min后,观察组平均气道压(Paw)、平台压(PP)、呼吸功(WO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吸气末跨肺压(PTP)、静态顺应性(Cst)、呼吸机械功(WOB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气道阻力(Raw)、肺部阻力(RL)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膈肌起搏联合正压机械通气可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动脉血气及呼吸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9.
陈艳 《全科护理》2021,19(23):3225-3227
目的:观察气道分级管理在重症监护室(IC U)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选取医院IC U收治的机械通气病人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两组病人均行呼吸机辅助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行呼吸道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气道分级评分表评估气道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气血指标[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功能[肺顺应性(TC)、气道阻力(R)、潮气量(Vt)]、预后情况[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次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OI、PaO2、PaCO2、TC、R、Vt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病人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道分级管理能有效改善ICU机械通气病人血气及呼吸动力学指标,提高病人机械通气治疗中氧合状态,减少病人机械通气并发症,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振动排痰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及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13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6)和对照组(n=66)。对照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观察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振动排痰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氧合指数(Pa O2/Fi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气道阻力(Raw),并统计对比治疗后两组排痰量、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Pa O2/Fi O2高于对照组,Pa CO2、Raw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排痰量较对照组多,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纤支镜肺泡灌洗与振动排痰联合治疗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其呼吸功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部物理治疗在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后机械辅助通气低龄低氧血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9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胸心外科83例经体外循环行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后机械辅助通气低龄低氧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2月—2017年6月42例病人为对照组,2017年7月—2019年1月41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胸部物理治疗技术。比较两组患儿的干预效果,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术后监护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氧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术后监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物理治疗在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后机械辅助通气低龄低氧血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通气,缩短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与术后监护时间。  相似文献   

12.
选取80例呼吸窘迫征晚期早产儿,需机械通气31例(观察组),不需机械通气49例(对照组),观察并记录出生至辅助通气期间动脉血气情况,同时分别计算PaO2/FiO2(氧合指数)、a/A比值(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D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通过AUC成对比较及ROC曲线分析法评价呼吸衰竭指数的临床预测效果。结果观察组31例需机械通气患儿平均插管时间为出生后14.2h,两组患儿最低a/A比值、最大A-aDO2、最低PaO2/FiO2的AUC成对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A-aDO2〉200mmHg是呼衰预测的有效指标。观察组31例进展为呼衰的患儿均达到A-aDO2〉200mmHg的标准。a/A比值、A-aDO2、PaO2/FiO2复合指数对晚期早产儿呼衰预测效果显著,其中A-aDO2〉200mmHg对机械通气及呼衰早期预测价值高于另两项指标。  相似文献   

13.
颜波 《大医生》2023,(16):47-49
目的 探析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曲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同时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氧合功能指标、肺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pH值、氧分压(PaO2)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呼吸机有效指数(VEI)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肺功能和氧合功能,促进酸碱平衡,纠正缺氧状况,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氧深入图像分析在室间隔缺损术后评价肺氧摄取、血氧运输、组织氧利用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深入图像血气分析方法对2004-01/06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治疗的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患者50例和室间隔缺损无肺动脉高压患者50例术后2,12,24h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的深入图像血氧值。结果:每组50例进入结果分析。肺动脉高压室间隔缺损组术后2,12和24h氧分压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值与无肺动脉高压室间隔缺损组无明显差异(P>0.05);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血红蛋白总量、氧合血红蛋白水平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肺动脉高压室间隔缺损组血红蛋白半饱合度和组织耗氧量各时段低于无肺动脉高压室间隔缺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深入图像血气分析可提供肺氧摄取、血氧运输、组织氧利用等指标,并可反映出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术后在氧分压正常的情况下组织氧利用不良。  相似文献   

15.
何茹  黄燕  徐定英  曹枫  郭凯璇 《护理学报》2013,20(11):46-48
目的 探讨全麻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复苏期间的合理体位.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于2011年8月-2012年10月人住ICU的腹部外科全麻术后机械通气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入科后即予缓慢摇至半卧位(床头30°,床尾10°~15°),对照组予头偏向一侧平卧位,6h后再取半卧位.观察入室后0、2、4、6h的支气管分泌物胃蛋白酶含量,并监测记录入室后6h的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合指数.结果 入室后2、4、6h对照组患者支气管分泌物胃蛋白酶含量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支气管分泌物胃蛋白酶含量组内两两比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0与2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半卧位有利于降低腹部全麻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复苏期间支气管分泌物胃蛋白酶的含量,避免误吸的发生,有利于改善呼吸状态.  相似文献   

16.
王珊珊  贺琳晰 《护理学报》2019,26(19):53-56
目的 探讨俯卧位联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儿9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俯卧位联合人工叩背排痰的方法,观察组采用俯卧位联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的方法。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10 min观察组患儿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0 mim观察组患儿在血气中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合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0 min患儿肺的顺应性、气道阻力、潮气量及吸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在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及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儿采用俯卧位联合高频胸壁振荡排痰的方法可有效改善患儿氧和功能,促进肺泡扩张及气体交换,加速深部痰液排出,降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全麻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肥胖患者中应用肺复张法(LRM)治疗对氧合、呼吸力学参数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ICU 2005-01~2008-04收治的外科全麻术后发生ARDS的肥胖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4)和肺复张组(n=18),两组基本通气模式均采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复张方法:BiPAP模式下将高压与低压均调为30~40 cm H2O,维持20~50 s完成肺复张.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力学参数和预后指标,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 复张组氧合指数与对照组比较从12 h起开始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72 h也均维持在较高数值.对照组氧合指数改善的时间较晚达72 h.对照组存在CO2的轻度潴留,复张组无明显的CO2潴留.呼吸力学指标改变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张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LRM可以显著改善全麻术后发生ARDS肥胖患者的氧合,较早开放萎陷的肺泡,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8.
易文婷 《当代护士》2015,(12):34-35
目的探讨沙袋联合气球在瓣膜置换术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6例拟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术前护理及呼吸功能锻炼,观察组加用沙袋及气球对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比较2组患者术前1 d的肺功能、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动脉血气、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1 d肺功能、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动脉氧分压(Pa O2)、氧合指数(Pa O2/Fi O2)、动脉氧饱和度(Sa O2)的均值、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沙袋联合气球进行围术期腹式呼吸训练能明显改善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前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术后肺通气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方法:两组均予机械通气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予PS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及病程。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氧合指数(OI)低于对照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PS能改善MA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病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呼吸道管理对危重室间隔缺损婴儿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年来本院室间隔缺损手术婴儿50例,随机配对分成改良呼吸道管理组(实验组)和常规呼吸道管理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各相应时点的PaO2/PAO2、呼吸指数RI和胸腔液体指数(TFI)及术后重症监护时间。结果实验组PaO2/PAO2在术后48小时、72小时高于对照组,RI术后72小时低于对照组,TFI术后48小时、72小时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重症监护时间小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呼吸道管理可改善危重室间隔缺损婴儿术后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