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血管性痴呆与帕金森病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抑郁状况。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治疗帕金森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患者200例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抑郁状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帕金森病痴呆患者在语言、注意力等认知功能方面都优于血管性痴呆的患者,而帕金森病痴呆患者的抑郁状况低于血管性痴呆的患者。结论血管性痴呆和帕金森病痴呆的患者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状况,但是两者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系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主要以记忆、认知、言语、性格、行为、判断、注意力及逻辑推理等方面的障碍为主要表现.近年来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本文概括介绍了近年来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对血管性痴呆...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在重新认识和批判血管性痴呆(VaD)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对其早期干预,降低VaD的发生率。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恰好处于VCI的早期,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益肾健脾涤痰化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获得性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在我国,血管性痴呆是导致痴呆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原因,是威胁高龄人群生命及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笔者自2002年2月以来,采用益肾健脾涤痰化瘀法治疗本病6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VD)是发生在脑血管病基础上,以智能、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血管性痴呆多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有关。随着我国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结构日趋明显,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由此引发的血管性痴呆病人随之增多。目前国内外对控制本病病程进展尚无有效方法,补肾活血祛痰方是根据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研制的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方药,为了进一步验证该药的临床疗效,课题组观察了该药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孟更民 《吉林中医药》2009,29(8):735-736
血管性痴呆是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在我国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第二位常见的痴呆,亦是老年人常见病及多发病。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尚无疗效确切的药物及控制进展的方法。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相关临床报告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导致脑功能障碍从而产生大脑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痴呆的发病率约为0.039%,其中血管性痴呆占68.5%。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VD)是发生在脑血管病基础上,以智能、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血管性痴呆多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有关。随着我国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结构日趋明显,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由此引发的血管性痴呆病人随之增多。目前国内外对控制本病病程进展尚无有效方法,补肾活血祛痰方是根据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研制的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方药。为了进一步验证该药的临床疗效,课题组观察了该药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由多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和脑血管病引起的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1]。VCI根据病情进展分为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t dementia,VCI-N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和伴有血管因素的阿尔茨海默病,即混合性痴呆(mixed dementia,MD)三大类。VCI与其它认知障碍疾病不同,是一种可预防、可延缓认知损害进程,甚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由脑血管病所导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位常见的痴呆类型。西医对于血管性痴呆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治疗,而针刺作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临床广泛应用。目前,针刺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对近年来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动物实验机制进行回顾,为探索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老龄化时代到来,患认知功能障碍疾病的老年人逐年递增,已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早期阶段,具有可逆性。在发展成血管性痴呆之前,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预防和延缓认知功能障碍的发展。目前中医治疗VCIND有明显优势,从VCIND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概述。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系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主要以记忆、认知、言语、性格、行为、判断、注意力及逻辑推理等方面的障碍为主要表现。血管性痴呆在中医属痴呆、癫疾、郁证、文痴、善忘等范畴,是老年期痴呆的常见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性痴呆的常见类型,通常是由于患者自身脑血管疾病或其他循环障碍导致,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智力障碍等。盐酸多奈哌齐是一种应用较广的二代胆碱酯酶抑制剂,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镇静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中医中虽无血管性痴呆这一病名,但对于痴呆的治疗早已有所认识,认为治疗该疾病需选用活血化瘀、补肾滋阴类方药。本次研究探讨了固脑益智汤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肾虚痰浊型血管性痴  相似文献   

14.
化痰开窍法在血管性痴呆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痴呆是指因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症,为一慢性进行性疾病,以认知、记忆、言语、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精神衰退或消失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活动和生活能力。因此探讨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析肾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包括所有血管病因造成的认知障碍疾病,即无痴呆的血管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其发病机制为脑梗死、脑白质损伤、小血管病变、大脑低灌注导致的脑缺血、缺氧,最终引起脑细胞氧化应激、自由基增加及线粒体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本文从实验方面研究电针肾俞、膈俞、百会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银杏叶片辅助西药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将120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抗血小板聚集常规治疗;观察组在采取抗血小板聚集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银杏叶片口服治疗.于治疗3个月后,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屏气试验观察对比2组患者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前后认知能力和脑血管反应性.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中的执行能力、语言能力、意识与注意力水平、定向力等评分指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显著提高;BHI值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结论:银杏叶片能够辅助提高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治疗效果,并改善其脑血管反应性.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痴呆是指因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常见于脑血管的多发性梗死引起大脑广泛而散在的缺血性病变,从而造成脑组织的损害,最终引起脑功能不全而产生痴呆。它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以记忆、认知、语言、性格、行为、判断、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认知损害是近年来临床关注的热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是血管性认知损害最常见的亚型及早期表现。因而,积极防治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对延缓痴呆的发生意义重大。文章即介绍使用中医药补肾填精、开窍活血法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进行干预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认知护理早期干预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认知护理早期干预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发病时间≤ 1个月血管性痴呆患者 8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 (40例 )和对照组 (40例 ) ,对 2组患者均进行健康教育并给予常规治疗护理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用认知护理早期干预 ,2周后 2组患者用MMSE量表评定。结果  2周后 2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早期用认知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