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强化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月实施强化安全管理前产科住院孕产妇114例为对照组,另选取2016年2月~2016年7月实施强化安全管理后产科住院孕产妇114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孕产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1%,同对照组14.0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对护理操作、护理态度、沟通能力及处理问题能力各项护理质量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4.74%,同对照组82.4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安全管理应用于产科护理管理中,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护理质量,提高孕产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产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自2019年1月开始在产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将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本院产科接收的50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将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本院产科接收的50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孕产妇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孕产妇实施风险护理管理。比较每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护理纠纷以及护理投诉的发生率、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依次是2.00%、14.00%(P<0.05)。观察组护理纠纷以及护理投诉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满意度依次是98.00%、86.00%(P<0.05)。结论在产科实施风险管理能够降低护理风险,进而减少护理纠纷和护理投诉情况,提升孕产妇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安全静脉输液流程在产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产科2009年3~11月接受安全静脉输液流程孕产妇及2008年3~11月未接受安全静脉输液流程前孕产妇各500例,对孕产妇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2009年度孕产妇满意度较2008年度提高,尤其体现在及时更换输液瓶、沟通交流、告知输液相关知识及输液治疗安全感等方面(P<0.05);2009年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2008年度,尤其体现在不按要求输液、液体走空、细节宣教不到位等方面(P<0.05)。结论:实施安全静脉输液流程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陆文娟  阚晓蕊 《妇幼护理》2023,3(24):5932-5934
目的 探讨基于目标管理理念干预对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的临 床资料。将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未实施目标管理理念干预作为对照组,将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实施基于目标管 理理念的干预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给药安全、标本采集安全、预防跌倒、预防管路滑脱落实率均高于对照 组(P<0.05)。结论 基于目标管理理念干预可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实施风险管理的患者1764例设为观察组,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未实施风险管理的患者1589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消毒隔离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呼叫后反应延迟、交班遗漏、发错药、药物外渗、护理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明显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可全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医院服务质量的认可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媒体健康教育在住院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0~2018年3月的72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2017年10月~12月住院的3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8年1~3月住院的3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预防跌倒、坠床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预防跌倒、坠床教育的同时采用多媒体健康教育。跟踪监测两组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比较两组病例发生跌倒、坠床不良事件的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跌倒、坠床不良事件的1人;对照组发生跌倒、坠床不良事件的15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多媒体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防范跌倒、坠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住院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安全转运程序管理在高危儿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12月我科转运的981例高危儿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转运管理;2015年1~12月转运的1067例高危儿设为试验组,实施安全转运程序管理。观察两组患儿转运过程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转运效果、患儿家属对转运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转运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转运程序管理显著降低了转运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高危儿的转运质量,对最终提高转运成功率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减少和消除护理不良事件,确保护理安全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健康体检中心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堵住率进行比较分析。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后的数据设为实施组,2004年10月至2007年9月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前的数据设为对照组。结果实施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5.329,P〈0.01),实施组护理不良事件堵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64,P〈0.05)。结论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对减少和消除护理不良事件有显著效果,为健康体检人群提供了一个安全、满意的体检环境,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6月98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13年7月~2014年11月132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质量护理持续改进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54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50例;观察组及时上报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不仅能够降低妇产科不良事件发生率,还能提高护理人员不良事件风险意识,能够做到积极主动的上报,显著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 532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将2009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 45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安全隐患、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安全隐患、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急诊风险管理中具有积极作用,可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弹性结合分组制排班在产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弹性结合分组制排班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1-12月对助产士实施传统弹性排班模式(设为对照组),2020年1-12月对助产士实施弹性结合分组制排班模式(设为观察组),对比2种排班模式下助产士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孕产妇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观察组助产士满意度得分(46.65±4.53)高于对照组得分(35.18±6.76)、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0.04%)低于传统组(0.2%)、孕产妇产后出血率(2.3%)低于对照组(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弹性结合分组制排班可提高助产士的满意度,有利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产后出血率,值得在产房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我院产科于2015年1月开始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以实施前后1年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下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产妇和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下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8,P=0.00);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0,P=0.00);同时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P=0.00)。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用于剖宫产初产妇可有效降低下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3.
夏祥珍  邓方玲 《妇幼护理》2023,3(23):5660-5662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延长小儿留置针留置时间中的应用.方法 2022年4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的住院患儿352例,依据品管圈实施活动的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将改善前180例作为对照组,将改善后172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不实施品管圈活动,试验组开展品管群活动.比较改善前后留置针留置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应用,可有效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风险护理对ICU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ICU于2016年1~3月收治的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风险因素护理,设为观察组。选取ICU于2015年10~12月收治的87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的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管道滑脱、压疮、误吸等护理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病情保证、获取信息、被接纳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护理能够预防ICU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不良事件,确保患者的住院安全,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程全方位静脉通道管理在无痛肠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实施将全程全方位静脉通道管理前(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和实施后(2015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行无痛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各200例,按照实施前后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无痛肠镜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全方位静脉通道管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检查耗时和静脉用药相关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患者对检查护理的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实施全程全方位静脉通道管理,能显著降低该类患者的焦虑程度、检查耗时和静脉用药相关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该类检查病例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母胎安全优先的产科改良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急诊接诊的210例孕产妇纳入本研究,以患者入院时间前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预检分诊)和研究组(接受基于母胎安全优先的产科改良预警评分系统的预检分诊),分析不同急诊预检分诊方案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救治时间、住院时间、紧急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科不良事件率为4.76%(5/105)低于对照组19.04%(20/105)(P<0.05);研究组孕产妇满意度为97.14%(102/105)高于对照组78.10%(82/105)(P<0.05);研究组投诉发生率为1.90%(2/105)低于对照组8.57%(9/105)(P<0.05)。结论:医院急诊工作中针对孕产妇行基于母胎安全优先的产科改良预警评分系统进行预检分诊,能够较早发现高危孕产妇并给予及时的对症处理,可有效缩短其救治、住院时间,降低其紧急剖宫产率,减少产科急性事件发生与投诉情况,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长期住院高龄老干部存在的饮食安全问题,探讨饮食安全对策,以期提升其住院安全性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离休老干部病房2016年1—7月收治的长期住院高龄老干部126例设为对照组,给予其传统护理模式。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长期住院高龄老干部126例设为观察组,对其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饮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情况、影响饮食安全相关因素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饮食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饮食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影响饮食安全相关因素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长期住院高龄老干部患者的饮食安全,提升其对饮食护理的满意度,避免因饮食护理风险给患者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妇在围产期阶段接受助产士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分娩的产妇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围产期实施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助产士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手术率、围产期母婴不良事件例数、护理满意度、产程时间以及产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手术率、母婴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产程时间及产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期间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在围产期接受助产士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手术率,缩短产程时间及产后住院时间,减少围产期母婴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建立标准化转运流程在急诊转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3~8月收治的75例急诊转运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0年9月~2011年2月收治的86例急诊转运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方法,实验组采用标准化转运流程,两组分别运用转运患者不良事件调查表、急诊转运患者交接情况调查表、急诊转运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来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医务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化转运流程可保障患者安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和合作科室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胰岛素泵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使用胰岛素泵患者114例,将其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6例患者采用传统的胰岛素泵护理方法,观察组58例患者在胰岛素泵护理中实施细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胰岛素泵护理中实施细节管理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