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大鼠胰岛α细胞胰岛素受体分布和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胰岛α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分布和含量的变化,及其与α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的双重荧光标记法对正常Wistar大鼠和1型糖尿病(T1DM)大鼠、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α细胞胰岛素受体进行定位及半定量分析。结果在正常大鼠和T1DM大鼠、T2DM大鼠胰岛α细胞的细胞膜上均有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与正常大鼠比较,高脂饮食和T2DM大鼠胰岛α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的含量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T1DM大鼠胰岛α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的含量比正常大鼠明显减少。结论T2DM大鼠胰岛α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与α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的减少无明显相关,是否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能力、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降低或受体后其他环节异常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T1DM大鼠胰岛α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减少可能与使用大剂量链脲佐菌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多是因为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引发的内分泌紊乱疾病,病理特点为胰岛素分泌迟缓和胰岛素抵抗所致的胰岛素相对不足.在遗传的基础上,由于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或亲和力下降,受体与胰岛素的结合下降以及胰岛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应激能力减弱等原因,发生胰岛素分泌迟缓、高峰后移以及胰岛素抵抗,致使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生理作用[2],即使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但仍不能维持正常代谢的需要,血糖升高,导致糖尿病[3].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中老年患者,如何有效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是治疗的重点[4].本研究主要探讨二甲双胍治疗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所谓双重糖尿病是患者同时患上2型和Ⅰ型糖尿病,目前最常见的糖尿病是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特征,伴有胰岛素相对或者绝对不足。即患者的胰岛仍可分泌足够或者部分的胰岛素,但这些胰岛素不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或者胰岛素受体缺陷,导致这些胰岛素不能正常的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患者一般还会有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表现。而1型糖尿病,病理特征是胰岛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导致患者血糖升高。一般多见于儿童、少年和青年人,患者一般不伴有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等表现。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受体底物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灵丽  韩学尧 《山东医药》2009,49(48):106-107
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阻止β细胞分泌功能的下降将可能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胰岛素受体底物(IRS)家族蛋白是维持β细胞存活的重要蛋白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IRS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有密切关系。并且越来越多的学者对IRS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信号传导通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IRS在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它可能成为糖尿病药物开发的靶点之一。我们就胰岛素受体底物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而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紊乱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遗传、环境、衰老以及氧化应激可以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胰岛素抵抗者伴有线粒体功能下降,通过运动或减重等手段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线粒体功能也得以改善,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功能异常通过抑制胰岛素受体底物-l活性、干扰胰岛素信号转导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受体基因变异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常常引起胰岛素抵抗。它主要通过抑制受体的生物合成,使受体向膜的转运发生障碍,降低受体与胰岛素的亲和力,抑制受体酪氨酸激素酶活性,加速受体的降解,而减少细胞膜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或)削弱胰岛素受体的正常功能而最终导致胰岛素抵抗。由于胰岛素受体基因与胰岛素抵抗的密切关系,胰岛素受体基因已成为研究一些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重要的候选基因。有研究推测大约1%~10%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浆细胞膜糖蛋白PC-1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浆细胞膜糖蛋白 1 (PC 1 )属 2型膜结合糖蛋白 ,分布于体内多种细胞上。在胰岛素抵抗或 2型糖尿病的人或动物中均发现PC 1的含量增高伴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的下降及自动磷酸化作用的降低 ,从而抑制了胰岛素的作用 ,导致胰岛素抵抗。其抑制作用位点可能位于受体或受体后。部分实验证实PC 1对胰岛素的抑制作用与PC 1基因突变或多态性有关 ,提示可通过应用PC 1的单克隆抗体或二甲双胍来降低PC 1含量或阻碍PC 1与胰岛素受体相互作用 ,治疗部分胰岛素抵抗的病人。  相似文献   

8.
关于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治疗的问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哪些糖尿病病人需要胰岛素治疗 ?1型糖尿病病人 (包括 L ADA)诊断后应即刻开始胰岛素治疗。所有糖尿病病人妊娠后或在妊娠期间诊断的妊娠糖尿病病人均应开始或改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感染、创伤或发生其他急性疾病或需要手术时均应改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 >16 .7mmol/ L(>30 0 mg/ ml)时应先用胰岛素治疗 ,将血糖降至 <10 mmol/ L(<2 0 0 m g/ ml) ,再改为口服降糖药。 2型糖尿病病人当口服降糖药物原发或继发失效 ,对药物不能耐受 ,或已发生明显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或严重的神经病…  相似文献   

9.
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内胰岛素受体底物1与2(IRS-1和IRS-2)的蛋白表达。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组织IRS-1蛋白表达减少和IRS-2蛋白表达未变。IRS-2可能是主要的docking蛋白,并可能是引起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的葡萄糖利用能力下降有关。胰岛素抵抗可能与遗传因素和糖尿病本身的代谢异常如高血糖或非脂化脂肪酸(NEFA)升高有关。遗传因素和继发的胰岛素抵抗代谢异常可能是由于调节葡萄糖代谢的胰岛素受体和受体后信号传导的改变引起。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后,受体自身磷酸化,受体激酶活化,一些细胞间的底物磷酸化,其中在骨骼肌细胞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最重要。酪氨酸磷酸化的IRS与脂肪激酶磷脂酚肌醇3’(PI3’)激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的细胞代谢作用缺陷所引起的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症。糖尿病分型主要分为1型和2型。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被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包括免疫介导和特发性两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伴胰岛素抵抗;其它型糖尿病:如妊娠期糖尿病等。  相似文献   

12.
浆细胞膜糖蛋白-1(PC-1)型膜结合糖蛋白,分布于体内多种细胞上。在胰岛素抗或2型糖尿病的人或动物中均发现PC-1的含量增高伴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的下降及自动磷酸化作用的降低,从而抑制了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胰岛素抵抗。其抑制作用位点可能位地受体或受体后。部分实证证实PC-1对胰岛素的抑制作用与PC-1基因突变或多态性有关,提示可通过应用PC-1的单克隆抗体或二甲双胍来降低PC-1含量或阻碍PC-1与胰岛素受体相互作用,治疗部分胰岛素抵抗的病人。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肥胖、葡萄糖耐受不良以及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肥胖易引起下颌及咽周脂肪沉积,上气道狭窄塌陷,并且胸腹壁脂肪增多,引起肺容量下降;另外,肥胖可使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引起胰岛素抵抗,最终导致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改变而引起的,高血糖是其导致糖尿病的原因,同时高血糖毒性又进一步使胰岛素抵抗加重和损害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使胰岛B细胞的功能进一步下降。使用基因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快速降糖,解除高血糖毒性作用,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曲线恢复,降低胰岛素抵抗,可使部分病人停止用药,经治疗部分病人明显减少用药量,进入临床稳定期。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朋友们应该都听说过胰岛素抵抗这种说法,我们有些药物的作用机理就是专门针对胰岛素抵抗从而发挥降糖作用的。所谓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及其他代谢综合征最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它是指脂肪、肌肉、肝脏等靶组织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亲和力下降,胰岛素敏感性因而减退,以致出现高胰岛素血症、B细胞功能障碍、血糖持续升高等,这可以称为“病理性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飞速增长已经为世人所嘱目,早期糖尿病的预防也是迫在眉睫,其意义远远超过了糖尿病的早期治疗。而不检测就谈不上预防,因此,糖尿病的早期检测才是重中之重。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最终导致机体不能维持胰岛素介导的整体代谢平衡。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是不同病因导致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缺陷或周围组织胰岛素作用缺陷,或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雌激素减少和2型糖尿病对骨代谢的损害是非常明确的,两者对骨代谢的影响部分可能是通过减少骨质中胰岛素受体底物1、2(IRS-1、IRS-2)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起作用的。但雌激素减少是否会加剧2型糖尿病对骨代谢损害的作用仍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确定卵巢切除后长期高脂高糖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的骨密度(BMD)是否较单纯卵巢切除大鼠或2型糖尿病大鼠降低更为明显、卵巢切除的2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信号通路中重要分子(如IRS-1、IRS-2和IGF-1)的表达是否会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能量代谢失衡与糖尿病发病的内在关联,能量摄入过多及消耗不足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因之一;相反,1型糖尿病主因胰岛素缺乏引起能量过度消耗和不能有效储存。因此,防治糖尿病,可依据患者的能量失衡状态分别采取减少能量摄入与促进消耗抑或增加能量合成和减少消耗的措施,并提出糖尿病的研究和防治应从以胰岛素为核心向管控能量代谢转变。  相似文献   

19.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EM)又称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抵抗为特点的一种全身代谢类疾病[1]。有研究表明瘦素抵抗在胰岛素抵抗发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2]。当发生瘦素抵抗时,体内瘦素含量升高,瘦素受体含量减少,使瘦素与其受体的结合率下降,瘦素对胰岛素分泌的抑制作用减弱,加速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3]。该研究旨在通过不运动及药物干预方式,探索胰岛素产生的组织胰腺中瘦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情况,为治疗胰岛素抵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受体基因变异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常常引起胰岛素抵抗。它主要通过抑制受体的生物合成,使受体向膜的转运发生障碍,降低受体与胰岛素的亲和力,抑制受体酪氨酸激素酶活性,加速受体的降解,而减少细胞膜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或)削弱胰岛素受体的正常功能而最终导致胰岛素抵抗。由于胰岛素受体基因与胰岛素抵抗的密切关系,胰岛素受体基因已成为研究一些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重要的候选基因。有研究推测大约1% ̄10%的非胰岛素依赖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