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建立复发性口疮(RAU)大鼠动物模型,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RAU发病机制的关系及观察纳米金银花对复发性口疮大鼠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用大鼠口腔粘膜抗原乳化液注射方法建立RAU大鼠动物模型并观察实验大鼠的口腔表现.将溃疡大鼠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纳米金银花组、左旋咪唑组、金银花水煎剂组.分别于成模后、给药后大鼠眼眶采血,免疫组化染色,CD4 、CD8 细胞计数并计算其比值.结果:①实验大鼠于最后一次抗原注射6d后开始出现口腔溃疡.RAU大鼠CD4 、CD4 /CD8 细胞量较正常大鼠降低.②实验大鼠给药后,各治疗组外周血CD4 、CD4 /CD8 均有回升,较阴性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纳米组与左旋咪唑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与金银花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AU的发病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衡有关.纳米金银花对复发性口疮大鼠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其作用优于相同剂量的金银花水煎剂,而与左旋咪唑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亚群及IL-2水平等细胞免疫功能指标与复发性口腔溃疡(RAU)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确诊RAU患者60例,观察RAU患者溃疡期、溃疡缓解期T淋巴细胞亚群及IL-2水平的变化情况,并选取39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除CD8+细胞比例外,RAU患者发病期间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CD3+、CD4+和CD4+/CD8+细胞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缓解期指标(P<0.05);溃疡期的RAU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经PHA刺激后的IL-2分泌量明显低于缓解期及正常人群的对应指标(P<0.01)。结论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失衡尤其是CD4+辅助细胞比例的降低,IL-2受体缺乏等因素是造成RAU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α2b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亦明 《海峡药学》2011,23(4):120-122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AU)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口腔科确诊RAU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予以干扰素α-2b 100万U肌肉注射,每周2次,连用1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率)的检测,并进行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评定。并以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30名作为对照者。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CD3+、CD4+明显减少,CD8+明显增加,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经干扰素α-2b治疗12周后,患者外周血CD3+、CD4+明显增加,CD8+明显减少,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5.0%,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干扰素a-2b治疗RAU的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调节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乌司他丁对重症胰腺炎大鼠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春立  寇丽  尤胜义 《天津医药》2006,34(7):479-48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胰腺炎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各亚群凋亡比例变化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2只被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重症胰腺炎(SAP)模型组、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利用向胆胰管内注射脱氧胆酸钠建立大鼠重症胰腺炎模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先对CD4^+和CD8^+T淋巴细胞进行标记,使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标记各T淋巴细胞亚群的凋亡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结果。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较SAP模型组明显回升(P〈0.05或P〈0.01),CD4^+和CD8^+T淋巴细胞凋亡比例均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某种途径减少T淋巴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减轻重症胰腺炎诱发免疫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静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46-4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分布的关系。方法: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8例,对其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及白蛋白,将其分为营养正常与营养不良2组,分析患者营养状况与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关系。结果:营养不良组CD3+、CD4+、CD4+/CD8+比值明显低于营养正常组(P〈0.01),而CD8+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不良影响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儿童ITP患者和对照者外周血Th和Tc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及Treg细胞变化。结果:持续性ITP组和慢性ITP组与对照组比较,CD8+T淋巴细胞、CD19+B细胞升高,CD3+、CD4+T细胞,CD4+/CD8+T细胞降低,CD4+CD25+/CD4+T细胞和CD4+CD25+Foxp3+细胞/CD4+T细胞降低,新诊断ITP组CD4+CD25+Foxp3+/CD4+T细胞低于与对照组;与持续性ITP组和慢性ITP组比,CD19+B细胞降低,CD3+、CD4+T细胞,CD4+/CD8+T细胞,CD4+CD25+/CD4+T细胞和CD4+CD25+Foxp3+/CD4+T细胞均升高,对照组CD16+56+NK细胞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比例失衡与儿童持续性和慢性ITP的发病有关,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儿童ITP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黎  季旭东  石爱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7):2251-2252
目的通过对复发性口疮(recurrent aphthors ulcer,RAU)患者锌及T细胞亚群的测定,探讨锌与T细胞亚群在RAN患者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选择RAU患者50例,健康成人(正常对照组)40例作对照研究,分别取静脉血光谱分析仪测定锌含量和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细胞亚群并加以比较。结果RAU患者的锌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CD4/CD8明显降低,CD8则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U患者血清锌与CD3(rs=0.195,P>0.05)、CD4(rs=0.212,P>0.05)、CD8(rs=-0.253,P>0.05)、CD4/CD8(rs=-0.168,P>0.05)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U患者血清锌和T细胞亚群功能低下,但二者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胃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CD28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其意义,探讨其在胃癌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胃癌患者外周血的CD28和T淋巴细胞亚群,并以1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4^+/CD8^+、CD8^+、CD28+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D8^+、CD28+和CD8^+水平显著增高,胃癌临床分期越晚CD3^+、CD4^+、CD4^+/CD8^+水平越低,CD8^+水平越高,在临床Ⅰ、Ⅱ期患者与临床Ⅲ、Ⅳ期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CD28+表达水平与胃癌的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的CD8^+CD28+表达减少,T细胞亚群异常,均与胃癌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治疗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两组病例入院后进行VAS评分并查T淋巴细胞亚群,经4次神经阻滞治疗之后,再次对患者进行VAS评分并查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经神经阻滞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4+/CD8+,CD3+/DR-明显较少(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CD4+、CD4+/CD8+明显减少(P〈0.05),CD8+明显增多(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比较CD4+明显减少(P〈0.05)。结论带状疱疹老年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明显下降,神经阻滞治疗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效果显著,对提高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带状疱疹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门诊体检结果正常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和CD4^+/CD8^+)的数量。结果观察组的CD3^+、CD4^+和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8^+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存在CD3^+T、CD4^+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的降低,及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下降,其在带状疱疹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观测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尤其是早期对于T淋巴细胞的检测,对带状疱疹患者病情发展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腺样体肥大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与伴儿童OSAHS的腺样体肥大的关系。方法将60例患儿分为腺样体肥大伴OSAHS组30例及正常腺样体组3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2组T淋巴细胞CD4^+、CD8^+的表达及CD4^+/CD8^+值,并分析2组间的差别。结果OSAHS患儿腺样体组织中CD4^+、CD8^+细胞数及CD4^+、CD8^+值分别为(0.274±0.072)、(0.156±0.058)、(1.850±0.170),均高于正常腺样体组的(0.161±0.079)、(0.109±0.057)、(1.490±0.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D4^+细胞数明显多于CD8^+细胞数。结论OSAHS的腺样体肥大与腺样体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新生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择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分娩新生儿276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妇和新生儿外周血HBV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母亲和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新生儿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 HBV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外周血CD3+、CD4+T细胞和CD4+/CD8+低于未感染新生儿,HBV宫内感染新生儿CD8+高于未感染新生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尚未发现HBV宫内感染新生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失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肺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全麻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患者麻醉诱导前30min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稀释为5mL);Ⅱ组麻醉诱导前30min静脉给予生理盐水5mL,2组患者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稀释为5mL)后均接PCIA(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泵给予芬太尼镇痛。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2h(T1),术后24h(T2)、48h(T3)、120h(T4)5个时间点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结果:与麻醉前比较,2组CD3+、CD4+、CD4+/CD8+在T1、T2、T3时和NK细胞在T1、T2、T3、T4时均明显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CD3+、CD4+、CD4+/CD8+在T2、T3时和NK细胞在T2、T3、T4时下降幅度较小(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改善肺癌患者围术期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并发脑炎患儿免疫功能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8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并发脑炎组)72例和轻症组(无脑炎组)108例,以120例同期同龄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T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的测定,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的检测。结果:180例手足口病患儿CD3+、CD4+及CD8+水平及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CD3+、CD4+及CD8+水平及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均低于轻症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特别是合并有脑炎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调节紊乱.因此在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增强免疫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多参数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结合血液分析仪对136例SLE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同时应用双光径免疫浊度分析仪检测其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SLE患者组血清IgG显著升高(P<0.01),IgA也升高(P<0.05),而IgM与对照组相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SLE患者组C3、C4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乙型肝炎患者体内IL-6与T淋巴细胞亚群、HBVDNA及肝功能的关系,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70例乙型肝炎患者为试验组及1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上述85例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IL-6,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比较2组检测结果及相关性。结果试验各组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肝组织损害程度(ALT、TBiL)呈正相关;CD4^+、CD4^+/CD8^+明显降低,与血清IL-6呈负相关;CD8^+明显升高,与血清IL-6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亚组和HBVDNA阴性亚组CD4^+、CD4^+/CD8^+、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存在着细胞和细胞因子免疫功能紊乱,IL-6参与乙型肝炎免疫损害,可作为判断病情、治疗效果和评估预后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T细胞亚群变化的具体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30例儿童慢性ITP患者和1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外周血CD4+/CD8+比值、天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cell,NK细胞)计数、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计数,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慢性ITP组与对照组比较,CD4+/CD8+比值,CD16+CD56+NK细胞数,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值均降低,P均〈0.05。结论:CD4+、CD8+T细胞亚群改变,NK细胞减少,Treg细胞减少与儿童慢性ITP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CD4+、CD8+、CD4+/CD8+指标的升降,探讨早期结肠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可评价疗效的80例早期结肠癌患者手术前抽取外周血1次,手术后每3个月抽取1次,行流式细胞仪检查,了解CD4+、CD8+、CD4+/CD8+情况,随访追踪1~2年,并进行复查,综合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CD4+/CD8+比值升高、正常、降低的治愈与局部复发或转移比例分别为16:43:11和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主要指CD4+/CD8+变化,可以预示早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