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利用细胞分光光度技术,系统地、多阶段地观察了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 DNA 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3′-Me-DAB 诱癌两个月后,二倍体肝细胞就有明显的增加,在癌前病变中二倍体肝细胞进一步增加;早期肝癌及癌旁细胞是二倍体型的,提示缺乏分化能力的二倍体肝细胞在肝癌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很可能是细胞转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此外,癌细胞 DNA 含量结合病理形态更能客观地反映肿瘤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2.
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发生实验性肝癌,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自首乌甙对该模型大鼠肝细胞DNA含量和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治疗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肝细胞内2倍体细胞明显增多,多倍体细胞明显减少;大鼠肝细胞处于G_0/G_1期的细胞显著增多,处于S期的细胞显著减少,说明白首乌甙可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阻止肿瘤细胞分裂。  相似文献   

3.
从大鼠肝分离出小分子蛋白质,注入肝大部切除的大鼠体内。术后24h制备肝细胞悬液及骨髓细胞悬液,用流式细胞计测定细胞DNA含量。结果:①实验组大鼠每克体重注入肝提取物10~300μg,一致呈现4n肝细胞DNA复制受阻于G_1期,各类肝细胞数与正常大鼠的相似;②对照组大鼠,4n肝细胞由正常的68.1%降至30.9%,8n肝细胞由6.3%骤增至25.3%,并出现16.8%的4n~8n间8期肝细胞;③两组大鼠的骨髓细胞DNA含量均无变化。表明肝提取物中含有肝抑素样物质,它特异性地使再生肝的4n肝细胞增殖周期阻滞于G_1期及S早期。  相似文献   

4.
探讨胃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对大鼠再生肝细胞体积、数量和DNA含量的影响。分别测定大鼠胃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肝叶大部分切除及肝叶大部分切除术后7 d再生肝DNA含量、肝细胞数和体积。用多功能显微图像测量仪测定切片中肝细胞和肝细胞核面积及肝细胞核直径。按体视学方法测算整个肝脏的肝细胞数。用细胞分光光度技术测定切片中单个肝细胞DNA含量。结果表明,胃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肝叶大部分切除组大鼠肝细胞DNA含量、数量及体积均较单纯肝叶切除组增加(P<0.05)。提示胃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对大鼠肝再生过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多功能图像分析仪对Feulgen染色的41例肺腺癌组织切片,进行癌细胞DNA含量检测。结果表明,DNA倍体水平分布范围为2.47~1.79,无正常二倍体(2C),41例皆为非正倍体的异多倍体。肺腺癌细胞核DNA含量与癌组织生长特征、组织学类型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提示肺腺癌细胞DNA检测对肺腺癌的诊断、组织学分级和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显微分光光度扫描法测定大鼠肝细胞和白细胞核内Feulgen-DNA含量,发现肝印片内大鼠白细胞的测定值变异较小,可作为相互比较的2C值标准。2例鼠龄为1个月的大鼠肝细胞核DNA含量,也在2C值附近,而1例鼠龄为3个月的大鼠肝细胞核DNA含量离散度较大,相对集中在2C和4C值附近,提示此时大鼠肝细胞多倍体发生。观察并讨论了影响测定值的几个因素,该法能大大减少分布误差,是显微分光光度术中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标本为13例大鼠的甲状腺组织,根据每例标本测定100个细胞的结果绘制了组方图,并计算每种肿瘤细胞的平均DNA含量,与正常对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显微分光光度计上测定的细胞核的DNA含量在正常甲状腺细胞与淋巴细胞中完全一致,均为正常二倍体细胞(本文二倍体相当于2C细胞),与文献报道一致。本文测定的正常甲状腺(2例),滤泡上皮细胞DNA相对含量范围为8~16(90%的细胞),  相似文献   

8.
流式细胞术分析热量限制小鼠肝细胞DNA倍性的分布广州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510182)何旦莎美国国家毒理研究中心Arkansas(72079)吕明雄大多数成龄哺乳动物肝实质细胞为多倍体细胞,并且有较多的双核细胞。肝细胞的多倍体现象被认为是肝细胞均衡...  相似文献   

9.
图像分析系统检测白血病细胞核多倍体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细胞DNA倍体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变化,探讨AL细胞DNA倍体与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图像细胞术分析41例AL细胞DNA倍体的变化;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检测42例AL细胞PC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细胞DNA含量以2C为主,未发现DNA含量≥5C的多倍体细胞;DNA含量分布范围较窄,倍体峰相较单一。AL组≥5C的多倍体细胞明显增加,DNA含量分布范围较宽,倍体峰相右移或多峰相。AL、ALL和ANLL的多倍体检出率分别为56.1%,62.5%和52.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PCNA表达阴性,AL、ANLL和ALL的PCNA阳性率分别为59.5%,62%和56%;DNA多倍体阳性组PCNA阳性细胞数(47.6%±20.76%)明显高于DNA多倍体阴性组[(4.61%±11.01%),P<0.01]。结论AL细胞PCNA表达和DNA合成及细胞的恶性增殖潜能密切相关;图像分析技术可同步进行AL细胞DNA测定和形态观察;通过倍体直方图可直观、简便地观察DNA多倍体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朱人敏  顾福康 《上海医学》1989,12(11):650-654
本文利用犬胃癌模型,采用Leitz MPV Ⅱ型显微分光光度计,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动态地测定细胞核面积和核DNA含量。结果表明,随犬胃粘膜由正常向癌前、肠型癌发展,核DNA含量呈递增性增加(P<0.01),而弥散型癌细胞DNA含量无明显增加。在肠型癌,DNA倍体类型表现为二倍体逐渐减少,多倍体不断增多,而弥散型癌则表现二倍体型。从中度异型增生到高分化腺癌,细胞核面积逐渐增大,癌细胞核面积与核DN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3,P<0.01)。提示测定细胞核DNA含量和核面积,可作为诊断肠型胃癌一种新的定量指标,但不适用于弥散型胃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白介素10(IL10)和肝再生信息传导中的作用。方法:以70%肝切除制备肝再生模型,注射50%CCl4和脾切除引起肝损伤和机体免疫功能低下,48h后采用逆转录PCR(RTPCR)和点杂交(dotblot)方法检测eNOS和IL10mRNA基因表达,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IL10蛋白在肝内的分布,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再生肝DNA含量,最后采用统计学作再生肝组织DNA含量与IL10和eNOS变化的相关分析,以此判断IL10和eNOS的变化对再生肝的影响。结果:eNOS和IL10对肝再生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无论在生理或在病理状态下都是如此,并且二者呈现一种完全相反的调控方式,同时受到脾脏或全身免疫系统的影响。结论:eNOS的表达同肝细胞DNA的合成呈正相关,而IL10的表达与其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胶原凝胶包埋聚乳酸-O-羧甲基壳聚糖(PLA-O-CMC)纳米粒子粘附培养猪肝细胞移植对急性肝衰竭(ALF)大鼠肝的再生作用。方法:D-氨基半乳糖腹腔内注射制作大鼠ALF模型;48h后分别将5mlⅠ型胶原凝胶包埋的PLA-O-CMC纳米粒子粘附培养24h猪的肝细胞、5mlⅠ型胶原凝胶固定培养24h的猪肝细胞、5ml培养24h的猪肝细胞悬液(均含5.0×107个)移植到各组ALF大鼠腹腔内,并以5mlRPMI1640腹腔内注射作为阴性对照。观察大鼠14天存活率和受体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移植后14天ALF大鼠的存活率:单纯肝细胞移植组(Ⅰ组)为56.25%,胶原肝细胞移植组(Ⅱ组)为62.5%,纳米胶原肝细胞移植组(Ⅲ组)为75%,阴性对照组(Ⅳ组)为18.75%,各移植组14天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各移植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ALF大鼠肝脏再生于ALF后5~7天最为显著;各组肝脏病理变化以Ⅲ组恢复最好,双核细胞最多,肝再生最快。结论:应用PLA-O-CMC纳米粒子和Ⅰ型胶原联合培养猪肝细胞移植于ALF大鼠腹腔内能促进肝脏的再生。  相似文献   

13.
从新生牛肝脏提取肝细胞再生刺激因子(cHSS),并对其理化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cHSS对原代大鼠肝细胞具有刺激活性,使DNA合成明显增加,其活性经95℃加热15分钟无明显下降,但对蛋白酶敏感。动物试验结果表明,cHSS能显著降低D-GAL致肝损伤大鼠血清ALT水平,对损伤肝细胞具有保护及修复作用,能明显提高CCL4致急性肝功能衰竭小鼠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体积肝移植后受体来源的造血干细胞跨分化现象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性别错配的大鼠不同体积肝脏移植,动态观察移植肝体积的大小和缺血损伤对术后骨髓干细胞向移植物内肝细胞跨分化促肝脏再生过程的影响。结果全肝移植组Y-染色体肝细胞阳性率为0.66%,而60%和30%肝移植组Y-染色体肝细胞阳性率分别增加到1.89%和3.78%,3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延长冷缺血时间使得肝内Y-染色体阳性肝细胞率减少到0、73%,与1h缺血时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减体肝移植能增强HSCs在肝脏内向肝细胞跨分化。而延长冷缺血时间明显降低HSCs在肝内的跨分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形态测量技术,分析了雌激素对大鼠肝再生过程中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雌激素的大鼠肝细胞核及核仁体积明显高于对照组,以术后1~3d最明显(P<0.001);同时,线粒体数密度也明显增加,术后1、3、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雌激素具有促进肝再生过程中肝细胞线粒体增生的作用。作者认为,雌激素的上述作用是雌激索促进肝细胞再生的形态学表现。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再生抑制肝损伤大鼠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焱  陈耀凯  王宇明  夏杰 《重庆医学》2008,37(15):1697-1698
目的 构建肝损伤合并自身肝细胞再生抑制动物模型.方法 用2-乙酰氨基芴(AAF)灌喂大鼠后行肝部分切除,分时段检测肝功及肝脏再生情况.结果 本方法建立的动物模型肝再生抑制明显(P<0.01),肝功能恢复缓慢(P<0.05).结论 肝损伤大鼠的肝细胞再生抑制明显,是较好的肝损伤合并自身肝细胞再生抑制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以原代培养的人胎肝细胞、大鼠肝细胞等为靶细胞,研究了不同纯化阶段的新生牛肝细胞生长因子(cHGF)对靶细胞DNA合成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HGF对体外培养的人胎肝细胞、大鼠肝细胞的DNA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大鼠肾细胞、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DNA合成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S_(180)小鼠腹水癌细胞的DNA合成无促进作用。纯品cHGF对人胎肝细胞的最小作用剂量为5ng/ml。提示HGF是一种较强的肝细胞有丝分裂原。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开发从屠宰器官进行高活性猪肝细胞规模分离的优化程序。方法 采用部分肝叶逆行灌注、机械及组酶肝消化并经密度梯度离心获取高产量、高纯度肝实质性细胞。结果 部分肝叶经消化可获取 1 39× 10 9肝细胞的平均产量 (9 9× 10 6肝细胞 /克组织 )及 92 5 %的平均细胞存活率。经组合性dispase/胶原酶的消化处理肝细胞的收获量及存活率明显增加。对细胞灌流及分离液进行氧化处理能阻止泡状细胞的发生。分离的猪肝细胞经原代培养其活性及机能保持着与鼠肝细胞一致的水平 ,且随时间的推移而减退。结论 通过我们改良的方法可收获高产量成年猪肝细胞 ,并保持良好的活性与分化机能。因此 ,成年猪肝细胞被证实是人工肝脏辅助支持系统中生物组的一个很有价值的肝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