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无盲区局部应用抗生素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1999~2004年对246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的治疗。其中,继发于穿孔性阑尾炎患者216例,继发于小肠穿孔患者30例,分别根据术中局部是否应用抗生素分为处理组及对照组。处理原发病灶后,处理组术中以庆大霉素加甲硝唑注射液灌注腹腔、浸泡缝线及切口,使已被或易被污染的部位不留盲区;对照组术中局部不用抗生素,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继发于穿孔性阑尾炎的患者,对照组与处理组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8.4%(21/114)与2.0%(2/102),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继发于小肠穿孔的患者,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为28.6%(4/14),处理组无切口感染(0/1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无盲区局部应用抗生素能有效预防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急性穿孔性阑尾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14日龄。因“发热7d,腹胀3d”入院。查体:T39.5℃,P172次/分,R63次/分,BP60/40mm Hg,神清,烦燥,前囟平,反应差,双肺呼吸音粗,心率172次/分,律齐,心音有力,腹胀明显,肝脾触诊不满意,未见明显肠型及蠕动波,叩诊呈鼓音,可叩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未闻及,四肢肌张力可。腹部立/卧位X线片示:膈下可见游离气体,部分小肠积气,未见液平面。诊断:新生儿消化道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入院后即行腹腔穿刺引流术,引流出黄色浑浊液体约20ml。即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阑尾穿孔,腹腔大量脓性渗液,含粪渣。遂行阑尾切除 腹腔引流术。术后抗炎对…  相似文献   

3.
术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术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孙汉文术后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阑尾炎,因其症状常不典型,易延误诊治,国内报道少。我院20年来共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1男,54岁。4天前因胃溃疡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行胃大部切除及腹腔引流术。术后第2天拔除...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1岁。既往有糖尿病并溃疡病腹痛及不全梗阻病史约10年,平时自用胰岛素按14单位分三餐前15分钟皮下注射控制血糖,今年以来已发生过《次酮症酸中毒,1995年8月2日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内科治疗,血糖12.vmmol/L,尿糖(++),尿酮(+)。1995年8月3s下午4时突发上腹部刀割样疼痛,伴恶心呕吐数次,为胃内容物,出汗。体检:急性痛苦貌,扳状腹,左中上腹部压痛,反跳痛。臆断为溃疡病并穿孔,弥漫性腹膜炎,遂立即转入本科,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液体,伴多量脓液,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可见一黄豆大溃…  相似文献   

5.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病因不尽相同。原发性腹膜炎是肝硬变腹水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有严重肝病背景的病人。继发性腹膜炎是由感染进入腹腔内所致,腹腔内脏器破裂穿孔,例如阑尾坏疽穿孔是继发性腹膜炎的常见病因。其次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或胆囊炎穿孔或肝脏破裂,胃肠内容物和胆汁流入腹腔内产生化学性腹膜炎,继发感染后成为化脓性腹膜炎。第三类型腹膜炎的发病主要由肠内细菌易位引起,具有院内获得性腹腔内感染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盲肠壁内阑尾炎1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1例盲肠壁内阑尾炎中,右下腹痛明显8例,右上腹、脐周疼痛3例。有转移性腹痛史3例。腹肌紧张呈“板状腹”者4例。术前诊断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例,穿孔性阑尾炎并弥漫性腹膜炎2例,肠梗阻并弥漫性腹膜炎1例,上消化道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1例。11例中,完全性盲肠后壁肌层内阑尾炎5例(45.4%),不完全性盲肠肌层内阑尾炎3例(27.3%),完全性盲肠浆膜下阑尾炎3例(27.3%)。均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无1例并发症发生。提示临床表现结合病史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为排除其他疾病,据病情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腹部立位X线拍片,B超,腹腔穿刺及CT,以助鉴别诊断。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 ,双胎 ,行剖腹产术后第 2天 ,因吸入性肺炎住儿科。第 5天晚患儿哭闹不止 ,次日出现腹胀。查体 :体温 :39 2℃ ,呼吸 :180次 /min。腹胀如气球 ,全腹叩诊鼓音 ,肠鸣音消失。胸腹X光片 :双膈下有大量游离气体。诊断腹腔内空腔脏器穿孔并急性弥慢性腹膜炎。急诊行开腹探查术 ,术中发现胃后壁近大弯侧有一长 2cm的穿孔 ,行胃穿孔修补腹腔引流术。术后第 2天因呼吸衰竭死亡。讨论 新生儿胃穿孔较少见 ,男婴多于女婴 ,病死率为6 5 3%~ 81% [1] 。常见原因是胃壁肌层缺陷、溃疡穿孔、产伤、插胃管等引起。手术以修补为主。本例术…  相似文献   

8.
1临床病例患者,男,4岁。1993年2月14日被手扶拖拉机压伤3小时入院。查体:P126次/分,BP9/6kPa,面色苍白,中度腹胀,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穿抽出不凝血。疑肝破裂。术中见肝脏右叶脏面长3cm深1.5cm裂口,腹腔积血300ml,行肝修补止血。检查发现十二指肠韧带有一细管断裂,误认为小血管断裂而结扎。术后3天持续高热,体温波动在39℃~39.5℃,脉搏快,巩膜黄染,腹胀,腹穿抽出胆汁。考虑胆总管断裂二次手术。腹腔有胆汁700ml。肝门下方及盆腔各置多孔引流管。术后胆汁行流通畅,病情逐渐好转。2月后做第三次手术。术中见有上腹腔有1…  相似文献   

9.
例1.男,48岁。因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弥漫性腹膜炎入院。既往有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修补术史。入院后,在针麻加局麻下急诊手术。腹腔内广泛粘连,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有一0.5cm大小的穿孔。行毕Ⅱ式结肠前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术中麻醉欠满意。术后第3天开始腹泻,便中出现脂肪颗粒。此后,不消化食物常可见到。大便稀,次数增多,少则每日2~3次,多则每日5~10次,因饮食不同而异。拟为肠功能紊乱,行饮食疗法无效。相继出现脱水、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85.1~1995.12月共手术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6例。男3例;女3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13岁,平均年龄10.4岁。水肿型4例,出血坏死型2例。住院时间最短9d.最长21d。平均13.5d0术前谋诊3例,占50%。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穿孔。手术指征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方式为胰腺被膜切开减压,小网膜囊及腹腔置管引流或腹腔灌洗。术后并发腹腔脓肿1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全组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现将其中三个典型病例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64岁.1日前突然出现左下腹疼痛,短暂缓解后,上腹部剧烈疼痛,迅速波及全腹部,无排便、排气.拟诊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收住院.查体:轻度腹胀,满腹有压痛及反跳痛,腹肌紧张,以剑突下为著,肠鸣音消失.腹腔穿刺抽出约0.5ml 脓血性液体,似有食物残渣.拟诊: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行急诊剖腹探查术.腹腔内有咖啡色液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95年收治1例白塞氏病患者,多系统损害并回肠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现报告如下。患者:男,35岁。因反复发作性口腔、生殖器溃疡和眼病,于10年前在协和医院诊断为“白塞氏病”。两周前激素治疗后,出现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由外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经保守治疗后腹痛无缓解,一日前腹痛突然加剧,既而全腹痛,呈持续性,伴腹胀,恶心、呕吐、高热,转入我院治疗。体检:T39.5℃,P160次/分,R26次/分,Bp14/9kPa。体检:口腔粘膜、舌尖有0.3~0.5cm表浅溃疡,舌尖部密集多见,表面覆有淡黄色薄苔,其间粘膜正常。两侧肢…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30岁,农民。持续高热12天,突发性右上腹痛10小时,持续而阵发性加剧,逐渐向全腹扩展,伴恶心、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平素体目,无胃病史。查体:T39℃,P110次/分,御12/6.8kPa(90/52mlnH),巩膜及皮肤无黄染,未见玫瑰疹;心肺无异常,腹胀,腹式呼吸消失,全腹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以右下腹为甚,肝浊音界消失,移动性蚀青阳性,肠吹者消失。血象:WBC15.SXIO’/L,N092,L0.08。腹穿抽出黄色混浊液体,徐片报告:脏细胞规。人院诊断:消化道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肠伤寒穿孔可能性大。急诊剖腹探…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81岁,因“腹痛3h”入院。3h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侧中腹部剧烈刀割样痛,呈持续性,无肩背部放射,与体位无关,疼痛逐渐扩散至全腹,同时伴恶心、呕吐,非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咖啡色液体,无发热、头痛、神志模糊、便血等症状,急诊以“急性腹膜炎”收入我科。查体:体温38.0℃,血压110/60mmHg(1mmHg=0.133kPa),脉搏110次/min,呼吸25次/min;板状腹,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移动性浊音(+),听诊肠鸣音未闻及。腹腔穿刺抽出血性粪水。在全麻下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患者降结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穿孔,  相似文献   

15.
胆道术后腹腔胆汁积聚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胆道术后腹腔胆汁积聚的诊断与处理经验。方法:将36例胆道术后腹腔胆汁积聚分为无症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和局限性腹膜炎三组,比较其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结果:及时发现和处理病例合并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延迟发现和处理病例。结论:腹腔胆汁积聚应分为无症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和局限性腹膜炎三类以便于处理;胆汁积聚及时发现并予以穿刺或引流,则严重合并症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急性腹膜炎的存在仍为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因为CO2吸收可见极度增加以及有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发生,作者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来证明在急性腹膜炎时腹腔手术仍是可行的。作者统计1990~1995年所施行的900例腹腔镜手术中,231例存在急性腹膜炎,计女121例,男110冽,乎均49岁(12~93岁)。弥漫性腹膜炎占541%,术后总死亡率39%,平均Mannheim腹膜炎指数(MPI)和APACHEI评分分别为20.1和5.7,其预计理论死亡率(TMR)分别为4%和12%。196例腹膜炎的原因经腹腔锐确诊(84.8%),34例因不能定位穿孔而需中转剖腹手术,1…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3岁,酒后上腹部绞痛伴恶心呕吐20小时入院。体检:R25次/分,P120次/分,BP12/6kPa。半卧位,急性痛苦面容,腹部隆起,全腹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弱,腹腔穿刺有血性液。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9.4X10’/L,NO.86,保留导尿引流出血性尿液20ml。诊断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中毒性休克。急诊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见腹腔有约3500ml血性液体,肝、胆、脾、胰、胃及肠管均正常,探查盆腔,见膀敢顶部有约3cmX2.scm裂口,导尿管从裂口处突入腹腔,行膀既修补十腹腔引流术,术后7天折线,15天痊愈出院。自发性膀胱破裂误诊…  相似文献   

18.
剖腹手术时,内外气压不同,气体可进入腹腔,术后残留于腹腔内,其后被吸收自行消失。如对此无认识,可误诊为消化道穿孔,引起的游离气腹,甚至导致再次进腹探查,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应从中吸取教训。现将作者遇到的4例报告如下。例1.男,50岁。腹痛3天,以消化道穿孔行剖腹探查术,术中确诊为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第2天出现腹胀伴有疼痛,第3天腹透发现膈下有大量游离气体,故考虑有消化道穿孔。转某县医院,仍诊断为消化道穿孔,再次进腹探查,未发现病变,其后并发感染与粘连,1个月内手术4次。例2.男,57岁。剧烈腹痛一天,诊断为消化道穿孔行穿孔修补术。术后经过顺利。第6天患者诉阵发性腹痛,腹透发现膈下有气体,考虑再次穿孔,准备二次进腹探查,经会诊发现病人精神状况良好,无痛苦表情,脉搏,血压正常,腹平坦、柔软,肠鸣音正常,无腹膜炎体征,不符合消化道穿孔的诊断。决定不采用手术治疗,其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直肠破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 男性,75岁,于2006年5月入院。入院前便秘2d,入院前3h用力排便时突然出现腹部刀割样疼痛,迅速波及全腹,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入院时呈急性痛苦貌:T39.2℃,P92/min,R22/min,BP115/70mmHg(1mmHg=0.133kPa):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双肺底干湿性哕音,心音低钝。各瓣膜区听诊未闻及杂音。腹部平,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板状腹,全腹有压痛、反跳痛,以下腹部为重: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115g/L,WBC5.7×10^9/L:肝功、肾功无异常,电解质正常,腹部透视见双侧膈下游离气体: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肠内容物。入院诊断: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拟行剖腹探查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老年右股疝嵌顿17无误诊致肠坏死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71岁。右股部反复出现可回纳包块4年,包块再度出现且不能回纳伴局部疼痛1天,在外院以“右腹股沟淋巴结炎”给予抗感染等治疗14天无效,且出现疼痛加剧,伴腹胀、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部X线检查示“肠梗阻”而入院。查体:T37.5℃,p100次/分,R22次/分,BP16/11kPa,中度脱水貌,腹膨隆,可见杨型。右侧卵圆窝处价及一5cm×4cm包块,透光试验阴性,压痛明显,不能回纳入腹腔。WBC14×109/L。以“右侧股疝嵌顿并肠梗阻”行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见距回盲部30cm处之回肠(6cm长)从耶分大网膜沈太庙囊,呈紫黑色,有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