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一经络内2个相邻穴位针刺的联合效应,为针刺的中枢机制和经络学说提供一定证据。方法:5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右侧梁丘穴+足三里穴和足三里穴+上巨虚穴脉冲电针治疗仪针刺。采用区块设计模式行fMRI,分析针刺过程中的脑活动模式,并比较2组的差异。记录2组针刺感觉类型和强度,评估针刺感觉与脑活动的关系。结果:梁丘穴+足三里组和足三里穴+上巨虚穴组共同激活区集中在右侧额上回眶缘、左侧额下回盖部、左侧前扣带回和左侧眶前回,2组共同负激活区则集中在右侧缘上回、右侧尾状核、右侧壳核和左侧岛叶。梁丘穴+足三里穴组在左侧额下回盖部、左侧前扣带回等区域更活跃,而足三里穴+上巨虚穴组在右侧缘上回、左侧岛叶和左侧壳核等区域更活跃。结论:同一经络内2个相邻穴位的针刺刺激可产生协同效应,不同穴位组合对大脑活动的影响也有差异。这些结果可为针刺的中枢机制和经络学说提供一定证据,为针刺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针刺足三里穴后多个时间点的脑功能网络动态变化特点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择18例健康志愿者,分别针刺足三里穴及假穴,针刺采取标准化操作,真、假穴位的针刺深度、刺激方式、刺激程序均相同。采集针刺前及针刺后10、25、45、60 min的fMRI数据。每次fMRI扫描持续6 min,将扫描所获fMRI数据构建成大脑功能网络,计算脑网络的核心脑区,计算其富人俱乐部属性和全脑效率属性、局部效率属性。结果:针刺穴位前,健康受试者的大脑功能网络核心脑区主要分布于脑默认网络、视觉相关皮层、感觉运动皮层和小脑半球。针刺后4个时间点健康受试者的脑功能网络核心脑区仍主要位于上述区域,其中双侧舌回、楔前叶、颞中回及颞上回、右侧距状回、左侧枕中回等脑区与针刺前相同;针刺后60 min的核心脑区分布与针刺前相似,而针刺后10、25、45 min的多个核心脑区与针刺前不同。与针刺前相比,针刺后45 min时健康受试者的大脑核心脑区构成的脑网络富人俱乐部属性和全脑效率属性均显著增加(均P<0.05)。上述改变在针刺假穴组均未发现。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后健康受试者的脑功能网络属性存在动态变化,其中针刺后45 min的脑网络变化最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fMRI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针刺外关穴和非穴(在三焦经与小肠经之间中点,平外关穴,下同)两种情况下,健康青年志愿者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以印证"经穴特异性-脑相关假说".材料和方法:12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针刺外关穴组和针刺非穴组,分别接受针刺刺激.同时,运用GE公司3.0T超导MRI系统完成脑部扫描.所得图像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针刺外关穴能显著激活BA13、22、37、40、44、45、47区、海马、杏仁核、黑质等区域,针刺非穴则能显著激活BA2、6、8、13、21、37、40、44、45、47区等区域,针刺外关穴与针刺非穴对比则发现,BA2区和双侧小脑等区域有明显的激活点.结论:针刺外关穴能特异性地激活脑部功能区,为其疗效特异性的中枢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针刺足三里穴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采用磁共振功能成像 (fMRI)技术了解针刺足三里穴时脑的反应 ,为针灸治疗的中枢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fMRI -BOLD技术 ,获取脑血流变化的实验数据 ,利用感兴趣区 (ROI)分析方法 ,获得针刺足三里穴时脑功能变化正相关系数(CC)的脑功能图。结果 针刺右侧足三里穴引起视丘下部 ,同侧室旁核和双侧颞叶、中央后回脑血流增加 ,且右侧感兴趣区范围较左侧广。结论 针刺足三里穴可引起植物神经中枢和颞叶变化 ,与中医经络学说认为足三里穴有治疗胃肠疾病和改善精神及睡眠状态的作用密切联系。针刺足三里穴时能引起双侧特定脑皮层的反应 ,但以同侧为主 ,表明经络独特感传道的存在 ,且与周围神经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对针刺足三里穴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健康志愿者16例,接受脑功能磁共振扫描。应用ReHo方法来研究针刺双侧足三里穴后大脑神经元活动的变化情况。结果:与静息状态相比,针灸后右侧ACC背侧区、双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及左侧丘脑ReHo值增高;左侧ACC膝下区、左侧岛叶ReHo值减低。杏仁核Re-Ho值在针刺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针刺信息在大脑感觉和疼痛相关脑区汇聚和整合,这为进一步研究针刺镇痛作用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样本量大小对针刺腧穴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激活区定位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19~32岁,平均(23.15±2.78)岁.采用改良组块设计方案,针刺左侧足三里穴行fMRI 扫描,对符合实验条件者的21例依次分别标为1、2、3……21号,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随机抽取5例,定为R5组,再在21例中随机抽取8、11、14、17例,定为R8、R11、R14和R17组.实验数据采用AFNI软件分析处理,处理过程大体上分为数据格式转换、计算个体统计参数图、计算组分析脑活动区以及活动区显示阈值校正等4个步骤,采用Monte Carlo模拟阈值校正方法(P<0.05,α<0.05)确定脑功能激活区,分别得出不同分组及全体组分析结果.结果:R5、R8、R11、R14、R17组均见不同程度脑内活动区,R5组脑内活动区表现为信号降低,其他各组则表现为部分区域信号降低,部分区域信号升高;R5~R17组间激活区域差别明显.结论:样本量的大小对针刺fMRI研究结果的影响十分明显;针刺fMRI研究样本量应尽量大,具体的样本大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药理学、精神病学以及正常人脑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嗅觉系统、运动感觉系统、语言系统和记忆系统等脑功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由于fMRI具有无创伤性、无放射性、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力、可准确定位脑功能区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刺劳宫穴(PC8)对中医烦躁焦虑状态脑功能的调节.方法 招募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医烦躁焦虑状态受试者24例,随机平均分成针刺组和非针刺组,每组各12例,针刺组于针刺劳宫穴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level develop-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太冲穴对烦躁焦虑患者脑功能的调节,为针刺太冲穴治疗中医"郁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招募中医烦躁焦虑状态受试者24例,随机平均分成针刺组和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接受一次静息态fMRI扫描,针刺组在针刺太冲穴后即刻行一次静息态fMRI扫描.结果:针刺太冲穴即刻针刺组双侧梭状回低频振荡振幅(ALFF)信号较对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合谷穴引起的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健康志愿者20例,采用相同的MRI扫描序列分别采集针刺前、针刺中和针刺后的静息态功能数据。选择双侧后扣带回(PCC)、双侧第二感觉区(SⅡ)、双侧面部初级感觉区(SⅠF)、双侧手部初级感觉区(SⅠH)、双侧面部初级运动区(MⅠF)以及双侧手部初级运动区(MⅠH),共6个感兴趣区作为种子点。利用AFNI程序分析各感兴趣区静息态功能数据,并对各功能连接区针刺前、针刺中及针刺后的功能数据进行组内分析和组间(针刺中与针刺前、针刺后与针刺前)分析,对分析结果利用Monte Carlo方法进行多重比较校正。结果:组内分析结果显示,各感兴趣区均与脑内多个脑区存在着广泛性的功能连接。针刺中与针刺前组间分析显示各感兴趣区脑功能连接无明显变化;针刺后与针刺前组间分析显示,双侧SⅠH和双侧MⅠH针刺前后功能连接无明显变化,而双侧PCC、双侧SⅠF、双侧SⅡ以及双侧MⅠF则存在明显的功能连接增强或减弱。结论:针刺合谷穴能引起脑默认网络、面部感觉和运动网络的变化,说明合谷穴与面口部存在着密切联系,引发这些作用的最主要原因是针刺后效应。  相似文献   

11.
针刺委中穴与足三里穴PET/CT脑功能显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采用PET/CT技术对比分析针刺不同穴位在大脑诱发的反应,探讨穴位与大脑的联系。方法 12名健康志愿者,分别针刺右侧委中穴和足三里穴,并行PET/CT脑功能显像,使用统计参数图(SPM)配对t检验模型,得出针灸2组穴位的差异激活图。结果 ①针刺委中穴组与针刺足三里穴组比较,脑内诱发多个区域的放射性摄取增高差异有显著性的脑区为:Broadmann19、40、28、21、20、22和左右小脑局部区域(t〉4.03,P〈0.01);②针刺足三里穴组与针刺委中穴组比较,脑内诱发多个区域的放射性摄取增高差异有显著性的脑区为:Broadmann32、6、4、40(t〉4.03,P〈0.01)。结论 针刺能增加相应脑区的葡萄糖代谢,针刺委中穴和足三里穴所诱发的脑区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电针足三里对失血性休克(HS)海水浸泡损伤延迟静脉复苏大鼠的生存率及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S+海水浸泡组(对照组)和HS+海水浸泡+电针组(电针组),每组50只。大鼠经颈动脉快速放血,失血量为全身血容量的45%。失血后立即将剑突下0.5 cm以下身体在(23±1)℃人工海水中浸泡30 min,海水浸泡完成后2 h,回输全部失血和2倍失血量的乳酸林格液。电针组于浸泡后0.5 h电针双侧足三里,对照组不针刺。监测两组动物的24 h生存率,及失血前,浸泡后即刻,浸泡后2、5、24 h的Cr、CK-MB、ALT及DAO的变化。结果 (1)电针组24 h生存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4,P=0.034)。(2)浸泡后2 h,电针组的DAO[(9.98±1.00)m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1.99±0.85)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5,P=0.001)。浸泡后5 h,电针组的CK-MB(501.00±204.94)U/L、ALT(65....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左旋盐酸去甲苯环壬酯渗透泵片的含量和有关物质。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05 mol/L醋酸钠缓冲液(85∶15,pH 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40℃。结果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左旋盐酸去甲苯环壬酯与有关物质可有效分离,辅料和溶剂不干扰主药测定;主药的线性范围为30.0~200.0μg/ml(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52%,RSD为0.94%(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测定左旋盐酸去甲苯环壬酯渗透泵片的含量和有关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