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对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88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患肢功能的锻炼(康复组)及88例未曾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对照组)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患肢的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地减轻患侧上肢的水肿情况,而且能够有效促进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对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8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患侧上肢功能康复锻炼和护理指导并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80例,77例患者功能恢复满意,功能恢复满意度为96.25%,无瘢痕挛缩病例.结论 护士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选择适当的患肢功能锻炼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达到患肢功能的早期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自护培训效果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患侧肢体由于组织结构创伤破坏严重,常可导致功能活动障碍,直接影响生活和工作。目的:通过3阶段功能锻炼培训及健康指导,促进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恢复。设计:临床观察。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对象:以2002-05/2004-05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乳腺癌并已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68例为观察对象。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4-72岑.平均49.65岁。方法: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患侧上肢自护培训:①术后卧床期(手术后第1,2天):进行手腕、肘部的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的培训,2~3次/d。15-20min/次。②下床活动期(手术后第3-14天):进行肩关节活动的培训,3-4次/d,15~20min/次。⑧出院后(3-6个月):上肢功能锻炼指导培训,2~3次/d,15~20min/次。通过复诊进行患者自护培训效果的调查,患者自护培训后每2个月复诊1次。主要观察指标:①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及自护情况。②坚持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情况及有无异常。结果:16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恢复90.0%(151/168),并能从事简单工作和家务;患者能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患侧上肢的自我保护65.0%(109/168)。②患者能将出院后的上肢功能训练坚持半年以上75.0%(126/168);患者曾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患侧上肢淋巴水肿25.0%(42/168)。结论:加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培训,告知患者及家属坚持上肢锻炼的实际意义及掌握自我保护的要领,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胸手术后患者患侧上肢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将300例剖胸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功能锻炼。结果实验组上肢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剖胸手术后患侧上肢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在患者的术后康复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背景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患侧肢体由于组织结构创伤破坏严重,常可导致功能活动障碍,直接影响生活和工作.目的通过3阶段功能锻炼培训及健康指导,促进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恢复.设计临床观察.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对象以2002-05/2004-05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乳腺癌并已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68例为观察对象.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4~72岁,平均49.65岁.方法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患侧上肢自护培训①术后卧床期(手术后第1,2天)进行手腕、肘部的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的培训,2~3次/d,15~20min/次.②下床活动期(手术后第3~14天)进行肩关节活动的培训,3~4次/d,15~20min/次.③出院后(3~6个月)上肢功能锻炼指导培训,2~3次/d,15~20 min/次.通过复诊进行患者自护培训效果的调查,患者自护培训后每2个月复诊1次.主要观察指标①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及自护情况.②坚持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情况及有无异常.结果16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患侧上肢功能恢复90.0%(151/168),并能从事简单工作和家务;患者能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患侧上肢的自我保护65.0%(109/168).②患者能将出院后的上肢功能训练坚持半年以上75.0%(126/168);患者曾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患侧上肢淋巴水肿25.0%(42/168).结论加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培训,告知患者及家属坚持上肢锻炼的实际意义及掌握自我保护的要领,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系统渐进性功能锻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1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9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阶段性功能锻炼指导,实验组术后给予早期、系统、渐进性功能锻炼指导.观察两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和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将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对照组和实验组在上肢水肿(15.62%比2.56%)、上肢麻痹活动受限(28.12%比12.82%)、皮下积液(15.62%比7.69%)、皮瓣坏死并发症(3.12%比0.00%)的发生率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2.455,P<0.05);在患侧上肢上举、外展、旋转功能测定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8.820,11.173,10.075;P <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进行早期、系统、渐进性的功能锻炼可降低患侧上肢水肿的发生,明显改善患侧上肢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除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外,还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根据患者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对患侧上肢功能的要求及测量等具体情况,对患者的锻炼强度、频次及效果给予个性化护理指导,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护理及自我锻炼的方法。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患侧上肢肌力、肩关节活动、疼痛肿胀情况及皮肤愈合情况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采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使患者正确有效地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明显减少患侧上肢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渐进式康复操对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术后实施渐进式康复操训练。结果康复组患肢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渐进式康复操可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对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患侧上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康复锻炼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根治术后造成患者形体的改变及患侧上肢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而且术后还有转移复发的危险,对于术后如何锻炼、恢复患侧上肢功能、增加形体美,如何进行化疗、放疗、体检复查、预防复发、提高生存质量等问题,我们给予早期,合理,有计划的康复锻炼指导,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00例患者为1998年3月~2002年2月所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58岁,为Ⅰ、Ⅱ、Ⅲ、Ⅳ期乳腺癌,手术采取简化根治、根治术及扩大根治术。方法:(1)术后给予仰卧位,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卧…  相似文献   

10.
早期康复锻炼对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锻炼对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后第1天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实验组在引流管拔除后开始,两组患者均采取渐进式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置管期间腋窝及胸壁皮下引流液的量、拔管天数及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并于术后30d患者来院行第一次静脉化疗时比较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0d上肢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腋窝及胸壁皮下引流液的量、拔管时间及皮下积液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引流管拔除后开始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无影响,而且有利于减少患者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术后早期随意卧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期取随意卧位,对术后产妇的主观舒适度、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泌乳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5月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20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在剖宫产术后转入病房即给予低枕平卧位,根据产妇意愿尽早翻身取随意卧位,即平卧位、侧卧位、半侧卧位、低半卧位;对照组按常规术后去枕平卧6h后取随意卧位,观察两组产妇在主观舒适度、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泌乳量方面的情况。结果在主观舒适度、第1次排气时间、泌乳量3个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取随意卧位使产妇更舒适、肠蠕动恢复更快、乳汁分泌更充足。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时机选择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刘庆芬  吴燕 《护理研究》2006,20(28):2570-2572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时机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佳锻炼时机以利于病人康复。[方法]60例乳腺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于常规乳腺癌根治术后第1天开始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实验组则于常规术后第7天开始进行,两组均采用渐进式功能锻炼。两组病人均在术前第1天和术后第14天测量患侧上肢功能,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第14天患侧上肢上举、后伸、外旋差距及生活自理能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66.7%)明显高于实验组(2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病人根治术后术后第7天开始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无影响,而且有利于减少急性期并发症,提高病人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长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为期6个月的延长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及家属对功能锻炼的掌握程度、护理服务满意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功能锻炼的掌握程度和护理服务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长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及家属对功能锻炼方法的掌握,提高护理服务满意率及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有利于调节患者心理,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each-back方法对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淋巴水肿上肢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无锡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行患肢功能锻炼,对照组锻炼期间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采用Teach-back方法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功能锻炼技能掌握评分、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功能锻炼技能掌握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患肢淋巴水肿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Teach-back方法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技能,从而有效减轻患者淋巴水肿,改善患肢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王蓓  吴蒙  杜艳鸣  王开慧 《护理学报》2014,21(23):38-41
总结598例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经验。对于术后渗血的观察,采用导图式思维指导工作,采取以腋窝角为观察"前哨口",运用体积与容量转换法进行引流量化监测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后出血24例,切口渗血早期发现率达到100%;对于患肢水肿、皮下积液的预见性干预,采取早期康复理念,将术后首次饮水、首次下床排尿和首次患者功能锻炼的时间提前,结合运用本科室原创各类专利用具(如乳腺癌术后专用病员服、上臂围专用测量仪、爬墙器、床头角度测量器等),确保护理测量的准确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增强了康复锻炼的信心和锻炼依从性,加快乳腺癌术后康复进程,本组患者皮下积液的引流量、带管天数与未开展此综合护理措施前的患者相比,引流量明显减少,拔管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复操对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活动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操的锻炼,每天由1名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组长负责,包括进行康复操的专业指导、模拟示范、集中训练、发放康复操指导手册及CD光盘。结果:患者术后5,10 d及术后1个月患肢水肿的发生率及肩关节的活动度、手指爬墙高度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操训炼能有效减轻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尽早恢复患肢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状腺瘤患者术前体位训练效果及术后利于切口愈合的适当舒适体位,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6年2月收入普外科的甲状腺瘤(均手术治疗并带引流管)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前实施体位训练,术后垫枕采用双层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普通枕头,观察对比2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2组患者的舒适度、切口甲级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双层枕的应用,提高了患者术前训练及术后卧位的舒适度,降低了甲状腺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求预防或降低乳腺癌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患肢功能障碍、上肢淋巴水肿的方法,评价切口不加压包扎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措施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甲乳外科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相关措施进行干预,并随访至术后1年,对2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伤口愈合、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患肢肩关节活动度、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及程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并不高于对照组。上肢运功功能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拔管时间、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切口不加压包扎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应用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恢复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乳腺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性干预对乳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及家庭干预。评价两组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康复训练计划完成情况、功能锻炼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康复训练计划完成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周患者在指腕肘关节功能评价、肩关节功能、患肢抬高及外展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干预可以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