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热疗腹带“康腹帝”对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术后8h开始将研制的“康腹帝”捆于病人腹部,与同期随机入选的腹部手术病人为对照,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87例经观察(治疗组93例,对照组94例),肠鸣恢复时间治疗组为8~112h,中位时间为28h,对照组为16~124h,中位时间46h,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肛门排气时间治疗组为22~116h,中位时间56h,对照组为24~147h,中位时间82h,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肠电图显示治疗组各检测肠段的电控制活动(ECA)、连续反应电活动波(CERA)、收缩电综合波(CEC)均显著增强。结论本中药热疗腹带有助于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Q生物科学Q7分子生物学Q78基因工程(遗传工程)NHE-1反义基因磁性纳米颗粒的构建及鉴定.陈刚,等.2005;4(1):44-47应用Cre/loxP系统构建含人PTE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朱自满,等.2005;4(2):124-127R医药、卫生R2中国医学R25中医内科中药热疗腹带“康腹帝”对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研究.王崇树,等.2005;4(5):316-319R28中药学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胰腺移植受体小肠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刘小南,等.2005;4(5):341-345R3基础医学R31医用一般科学生物人工肝人肝细胞系进展.李俊刚,等.2005;4(1):…  相似文献   

3.
通气散外敷治疗腹部手术后腹胀效果观察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120例择期腹部手术后持续镇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协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自然排气.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通气散外敷神厥穴.观察记录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肠蠕动恢复有效率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肠蠕动恢复时间观察组为(20.83士7.93)h,对照组(30.30士14.86)h;肛门排气时间观察组为(28.37士10.31)h.对照组为(44.07士20.32)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通气散外敷神厥穴能促进腹部术后肠蠕动,使肛门排气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4.
中药敷脐促进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功能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疗法对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63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成对照组73例和治疗组9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术后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1h内加用中药外敷脐部,无效者次日再敷1剂。结果治疗组24h内肛门排气56例,占62.2%,其中12h内7例,48h以上仅3例,占3.3%;对照组24h内肛门排气20例,占27.4%,48h以上9例,占12.3%,其中72h以上5例。治疗组术后肛门平均排气时间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敷脐促进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功能恢复,减少肠黏连发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足三里封闭对腹部手术后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后足三里封闭在肠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手术后第1d起,行足三里Vit Bco封闭注射,直至肠功能恢复(下称治疗组),与以往相同病种手术后未行足三里封闭者(下称对照组)对比,分析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在肛门排气时间、不规则腹痛消失时间、排便时间、食欲完全恢复时间平均都缩短。结论:腹部手术后足三里封闭,方法简单,疗效确切,经济实惠,对肠功能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药敷脐疗法对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6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成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10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1 h内加用中药外敷脐部,换药1次/d,至排气为止.结果 治疗组24 h内肛门排气62例(62.0%),其中12 h内7例,>48 h...  相似文献   

7.
王月云 《护理学杂志》2008,23(20):47-47
目的 观察坎离砂外敷腹部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20例行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术后第2天予坎离砂外敷腹部切口,用腹带固定,随湿随换,每日敷8 h.对照组按照常规换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为(5.0±3.2)d,对照组为(8.0±3.2)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切口愈合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部切口外敷坎离砂能促进切口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存在营养风险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手术后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合适起始时间.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符合研究标准的胃肠道肿瘤患者80例,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术后第2天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术后第1天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的变化、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感染并发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术后营养支持相关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疾病和手术类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提早[(3.33±1.10)d vs.(4.03±1.51)d,P=0.020],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低(8/40 vs.17/40,P=0.030),术后住院时间短[(3.33±1.10) d vs.(4.03±1.51)d,P=0.020]和营养支持费用少[(2144.49±1210.96)元vs.(2915.99±1615.68)元,P=0.018].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营养指标和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后第2天(24 ~48 h)开始肠外营养支持,有助于促进和加快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能够更好的节约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四磨汤促进腹腔镜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腹腔镜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加用四磨汤口服液,对照组不口服药物,观察24~72h,对比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肠呜音恢复时间、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磨汤能有效促进腹腔镜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预防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腹腔镜肠道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肠切除手术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TEAS组和对照组。TEAS组在手术当天及术后3d内每天给予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TEAS一次,对照组操作同TEAS组但不开启电源。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24、48、72h血清胃动素浓度;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d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术后24h血清胃动素浓度明显升高[(218.5±52.3)pg/ml vs(141.8±45.8)pg/ml,P0.05],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19.4±3.2)h vs(29.6±7.8)h,P0.05]明显提前,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提前[(23.2±4.7)h vs(36.5±8.9)h,P0.05],术后3d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16.7%vs 36.7%,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促进腹腔镜肠道手术围术期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人参大黄汤”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62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 31 例。实验组于术后 6 h 后经空肠营养管泵入中药,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均装入不透明容器。余术后常规治疗方案两组相同,不使用其他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法。结果:实验组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持续时间、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呕吐及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1)。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经空肠营养官滴注“人参大黄汤”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同时并不增加并发症风险,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中药脐疗镇痛效果及对产妇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6年2月至2007年12月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的足月初产妇200例,术毕按手术顺序随机等分2组:实验组100例,术后采用中药脐疗镇痛;对照组100例,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观察2组镇痛效果及产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12、24、48 h 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4、48 h宫底高度分别为(-0.78±0.38)cm、(-1.37±0.41)cm,对照组24、48 h宫底高度分别为(-1.15±0.22)cm、(-1.80±0.6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 h副作用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患者术后72 h出血量实验组为(151.96±32.33)ml、对照组为(194.94±44.0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始床上活动时间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3±3.6)h、(15.6±2.1)h;下床活动时间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2.7±4.4)h、(31.4±4.0)h;肛门排气时间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6.1±3.8)h、(47.8±7.2)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主排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使用中药敷脐与采用PCEA相比较,可取得同样满意的镇痛效果,而中药敷脐可使产妇提早起床活动,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加速低位直肠癌完全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切除术后肛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43例低位直肠癌接受完全ISR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21例,治疗组22例。所有患者严格遵守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原则行完全ISR手术。对照组术后予生活方式干预(戒烟、运动)、饮食因素调整、提肛运动,口服洛哌丁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口服中药汤剂及中药坐浴治疗。采用Williams标准及Wexner评分系统评估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动态跟踪观察随访两组患者肛门功能至术后12个月。结果:Williams肛门功能评估:治疗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肛门功能良好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术后1、6、12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失禁Wexner评分:治疗组患者术后1、3、6个月肛门失禁Wexne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加速低位直肠癌完全ISR切除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肛门失禁发生率,在前期(术后3~6个月)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药三七总苷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的治疗作用及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 逆行胆胰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制成ANP模型。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NP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只。每组10只观察1周生存率;另每组各20只观察术后不同时相血清淀粉酶及胰腺、肝、脾、肺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情况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ANP组.术后12h及24h血清淀粉酶明显低于ANP组,治疗组胰腺、肝、脾、肺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阳性率亦低于ANP组.治疗组病理损害明显轻于ANP组。结论 中药三七总苷可保护肠黏膜屏障从而减少肠道细菌易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自拟中药离子导人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11月期间廊坊市妇幼保健中心妇保科门诊收治的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200例,按患者编号的单双号分为2组,中药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中药组患者采用自拟中药配合光电离子治疗仪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0.9%的生理盐水配合光电离子治疗仪进行治疗。2组患者的1个疗程均为5d,每天2次,每次30min,疗程期间无间断,共3个疗程;治疗的同时普及哺乳期知识。1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未愈者继续治疗;最长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仍未愈或化脓者,中止哺乳,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结束之Et起3个月后,对2组患者均进行回访,评价复发情况。结果1个疗程后,中药组的临床疗效为痊愈89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95/100);对照组为治愈71例,有效1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7%(87/100)。3个疗程后,中药组痊愈97例,无效3例,手术率为3%(3/100);对照组痊愈86例,无效14例,手术率为14%(14/100)。不管是在1个疗程时(χ2=3.96,P〈0.05)还是3个疗程时(χ2=7.78,P〈0.01),中药组的总有效率均较高。治疗结束3个月后,治疗组的乳腺炎复发率为5%(5/100),对照组为35%(35/100),中药组的复发率较低(χ2=28.13,P〈0.01)。结论相对于0.9%生理盐水配合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方法,自拟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较好,手术率降低,且复发率较低,有利于母乳喂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配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80例在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40例/组)。对照组接受运动功能训练和股四头肌内侧头、胫前肌处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均隔日治疗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于每次功能训练和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前实施。术后4、8、12周评估两组患者的患肢膝关节主动屈伸关节活动度(AROM)范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双侧腿围,术后半年随访患者的患肢膝关节屈曲AROM,并以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估患肢功能状况。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中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采用非参数检验。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屈曲AROM、VAS评分和双侧腿围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治疗8周、治疗12周治疗组患膝疼痛VAS低于对照组(Z=-2.68,P<0.05;Z=-4.53,P<0.01;Z=-3.84,P<0.01);治疗4周、治疗8周两组膝关节AROM范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8、-0.92,均为P>0.05),治疗12周、术后6月治疗组膝关节AROM范围大于对照组(t=-3.72、-4.42,均为P<0.01);治疗4周、8周、12周治疗组腿围差低于对照组(t=3.68、7.14、9.70,均为P<0.01)。术后6个月时治疗组Lysholm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90,P<0.01)。 结论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配合中医定向透药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疼痛和肢体功能改善等具有治疗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表胃肠蠕动刺激器在腹部术后病人的早期应用价值。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0例进行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术后6h始予以体表胃肠蠕动刺激器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腹腔内压、术后症状积分等指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术后肠呜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腹腔内压、术后症状积分分别为(27.7±9.4)h与(39.3±13.4)h、(48.4±9.3)h与(64.2±9.0)h、(53.4±4.3)h与(79.2±9.0)h、(0.3±0.1)kPa与(0.6±0.2)kPa、(10.2±5.7)分与(19.5±9.0)分,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术后早期应用体表胃肠蠕动刺激器能有效促进病人胃肠动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早期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将13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2组,起病48 h内开始治疗,对照组68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70例以常规疗法联合中药内服、灌肠、外敷治疗,7 d为1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淀粉酶(AMY)、超敏C-反应蛋白(CRP)炎症指标的水平,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如腹泻开始时间、肠麻痹解除时间、体温正常时间、腹内压下降至预计值时间、APACHEⅡ评分降至预计值时间、临床疗效、ICU中转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AMY、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降幅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腹泻开始时间、肠麻痹解除时间、体温正常时间、腹内压下降时间、APACHEⅡ评分改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0.05)。治疗组住院日、ICU中转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SAP,较单纯西医治疗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附3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6例肠梗阻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导管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导管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结果:导管组48 h腹痛和腹胀的缓解率为89%,对照组为61%(P<0.05),导管组48h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比率为100%,对照组为77.8%(P<0.05),导管组中转手术率为5.6%,对照组为22.2%(P<0.05).结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类型肠梗阻时,配合应用肠梗阻导管,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手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