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干扰素α 2b(interferonα 2b ,IFNα 2b)与病毒唑 (ribavirin)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及与IFN抗体的关系。方法 观察组 2 0例采用IFNα 2b 3MU每周 3次皮下注射 +病毒唑l0 5 0mg每天 1次口服 ,连用 2 4周 ;对照组 32例采用IFNα 2b 3MU每周 3次皮下注射 ,连用 2 4周。停药后观察 2 4周比较疗效并检测干扰素抗体。结果 观察组完全应答率为 5 0 %,明显高于对照组 18 7%;复发率为 2 5 %,低于对照组 5 6 3%。无反应率均为 2 5 %。且复发与干扰素抗体尤其是中和抗体有关。结论 干扰素与病毒唑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独干扰素治疗组 ,复发与干扰素抗体尤其是中和抗体有关。  相似文献   

2.
拉米夫定与α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LAM)联合干扰素α1b(IFN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HBV DNA和HBeAg均阳性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1的比例进入三个不同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用IFNα1b 5MU,隔日肌肉注射,及口服LAM 100mg/d,共6个月,随后单用口服LAM 100mg/d6个月;LAM组:口服LAM 100mg/d共12月:IFN组:IFN α1b 5MU,隔日肌肉注射,共6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时,HBV DNA转阴率,联合治疗组为90.0%,LAM组为80%,IFN组为46.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联合治疗组为90.0%,LAM组为80.0%,IFN组为53.3%。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联合治疗组为46.7%,LAM组为13.3%,IFN组为33.3%。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时无一例检测到YMDD变异。结论 联合治疗组对HBV DNA抑制作用及ALT复常率高于单用干扰素组,与单用拉米夫定组接近。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高于拉米夫定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相近。初步显示联合治疗组发生YMDD变异较少。  相似文献   

3.
探讨不同亚型α干扰素(IFNα-2α,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差异。11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被随机分为IFNα-2α,治疗组(52例)和IFNα-2b治疗组(58例)。IFNα-2α治疗组采用IFNα-2a(因特芬)每日3MU肌注,IFNα-2b治疗组采用IFNα-2b(隆化诺)每日3MU肌注,30天后改隔日3MU肌注,疗程6月。观察两组用药3月,6月后血清ALT昨常率,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和治疗反应率。ALT复常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HBeAg阴转率:IFNα-2b治疗组(51.7%,67.2%),明显优于IFNα-2a治疗组(32.7%,44.2%),两组差异明显(P<0.05)。HBV DNA阴转率:6月后IFNα-2b治疗组(58.6%),明显优于IFNα-2α治疗组(34.6%),两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完全反应率:IFNα-2b治疗组(46.6%) ,明显优于IFNα-2α治疗组(21.2%),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干扰素α-2b亚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明显优于干扰素α-2α,亚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 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 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联合口服利巴韦林500 mg,3次/d,疗程共48周.对照组18例,肌肉注射IFN 300万U,3次/周,联合口服利巴韦林500 mg,3次/d,疗程共48周.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第12、24及48周患者的ALT复常率分别为45.0%、80.0%、95.0%,对照组分别为38.9%、61.0%和66.7%;HCV-RNA在治疗12、24、48周时阴转率治疗组分别为25.0%、70.0%和80.0%,对照组分别为22.2%、50.0%、77.8%;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比较不同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48周HCV-R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近期与远期疗效均较好,在降低转氨酶方面也优于IFN联合利巴韦林,且用药方便,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聚乙二醉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比疗效。方法将8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组46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组40例,疗程均为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观察两组治疗12、24、36、48周及停药后24周时的生物化学、血清学及病毒学变化。结果两组病例治疗第12、24、36、48周及停药后24周时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24、36周时的HBV 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第48周、停药后24周时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6.5%和35.0%(P<0.05)、58.7%和35.0%(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于冶疗第48周、停药后24周时HBV DNA转阴率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组高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组。  相似文献   

6.
严喜章 《山东医药》2010,50(23):89-90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IFNα干扰素(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3例CH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均予RBV口服,并分别予PEG-IFNα及IFNα皮下注射,疗程均为48周.用药12周、疗程结束及停药后6个月时观察两组HCV-RNA阴转率、ALT复常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结束和停药后6个月ALT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12周、治疗结束和停药后6个月HCV-R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均完成治疗.结论 PEG-IFNα联合RBV治疗CHC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疗效。方法47例CHB患者随机分为2组,IFNα-2b联合ADV组(联合用药组)22例,单用ADV组(单药组)25例。监测2组患者治疗12、24、48、96周的HBVDNA水平、HBV血清标志物及ALT变化。结果治疗48周时,联合用药组患者血清中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明显高于单药组,联合用药组在停用IFNα-2b48周后上述指标仍高于单药组。治疗48周时,联合用药组完全应答率为59%,高于单药组的28%(P〈0.05)。结论IFNα-2b联合ADV治疗CHB优于单用ADV,可提高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及完全应答率。  相似文献   

8.
将21例丙型肝炎病毒(HCV)RNA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α-干扰素(IFN-α)联合阿昔洛韦(ACV)、单用IFN-α和支持治疗组。IFN-α3Mu隔日肌肉注射,共3个月。联合组并用ACV0.75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2个月。支持治疗组仅口服保肝药物。治疗结束时,3组谷丙酶(ALT)复常率分别为75%、50%和40%,HCV RNA转阴率分别为87.5%、25%和0%。随访10个月,3组的ALT正常率分别为100%、62.5%、20%,HCV RNA阴性率分别为87.5%、37.5%和20%。本研究表明,IFN-α联合ACV治疗丙型肝炎效果优于单用IFN-α和保肝支持治疗。5例HCV基因Ⅱ型者,治疗结束时仅1例HCV RNA转阴,提示Ⅱ型者耐IFN-α。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干扰素α-1b或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安全性、耐受性及经济-效益比。方法 8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另26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结果在治疗4周和12周时,干扰素α-1b治疗患者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18.6%和61.6%,显著低于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组的38.5%和84.6%(P﹤0.05);在治疗48周和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时,干扰素α-1b治疗患者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79.1%和76.7%,与聚乙二醇干扰素组的92.3%和84.6%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扰素α-1b治疗组成本/效果比为13959.6,显著低于聚乙二醇干扰素组的54241.1;治疗期间两组ALT复常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扰素α-1b治疗的副作用相对轻于聚乙二醇干扰素。结论在我国目前国情下,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0.
薛乐洋 《肝脏》2016,(6):459-462
目的探究与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恩替卡韦对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9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与恩替卡韦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及52周血清HBV DNA、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病毒学突破、病毒学反弹率。结果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与恩替卡韦组治疗12周后未检测到HBV DNA、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及ALT复常率相比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后未检测到HBV DNA、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病毒学突破率及病毒反弹率相比差异也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治疗24周后较恩替卡韦组相比,HBeAg转阴率较高(P0.05)。重组人干扰素α-2b组与恩替卡韦组治疗52周后相比,未检测到HBV DNA、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较高,病毒学突破率及病毒反弹率较低(P均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相比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临床医生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例,其中39例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47例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结果在治疗24周时,联合治疗组谷丙转氨酶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66%和68%,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的41%和10%(P〈0.05或P〈0.01);在治疗48周时,联合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为85%,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的51%(P〈0.01)。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能明显增加HBV DNA转阴率及谷丙转氨酶复常率。  相似文献   

12.
应用α-2b干扰素、病毒唑、胸腺肽三联治疗慢性丙型肝炎30例,并与α-2b干扰素、病毒唑二联治疗30例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做对比观察。结果显示三联治疗组患者ALT持续复常率显著高于二联组(P<0.01),三联组HCVRNA持续转阴率显著高于二联组(P<0.05),三联治疗期间,血色素下降、厌食、体重减轻等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二联组;三联治疗能提高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络舒肝胶囊联合α-2b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和络舒肝胶囊口服,α-2b干扰素肌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将患者分为3个月治疗组和6个月治疗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LT复常率可达73.3%,HBeAg转阴率可达46%,HBV DNA阴转率达53%,而停药6个月检测时还没发现反弹,结论:和络舒肝胶囊联合α-2b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治疗期延长在6个月以上效果更佳,反弹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陆建春  吴国祥  李夏亭 《肝脏》2003,8(4):12-12
目前 ,对慢性丙型肝炎多应用α干扰素 (IFNα)联合病毒唑治疗 ,取得了一定效果[1] ,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对此治疗方案无应答。我们将这部分患者称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2年 3月 ,我们应用干复津与病毒唑联合治疗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14例 ,观察其治疗效果。对象与方法一、病例选择14例患者均符合 2 0 0 0年西安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例 ,应用过IFNα联合病毒唑治疗 6个月均无应答。患者治疗前血清抗 HCV、HCVRNA均阳性 ,肝功能化验ALT均大于 80U /L ,且排除HBV、HIV重叠感染及肝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通过短程联合拉米夫定以提高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疗效的新治疗方法.方法 所有患者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35μg开始治疗,在治疗12周时,若HBV DNA或HBeAg转阴,继续单独使用干扰素治疗至52周(A组),未达到上述条件者(B组)分为B1组及B2组,B1组短程联合拉米夫定治疗12周后继续干扰素治疗并完成52周疗程,B2组继续单独用干扰素治疗并完成52周疗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符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全距)表示,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共有58例患者入组,8例患者在治疗12周时出现HBV DNA或HBeAg转阴,单用干扰素完成52周疗程,治疗结束时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8/8、6/8、0/8及8/8.B1组患者24例,治疗52周时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50%(12/24)、38%(9/24)、4%(1/24)及63%(15/24);B2组患者26例,治疗52周时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分别为31%(8/26)、27%(7/26)、O(0/26)及35%(9/26).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取得早期应答的患者治疗52周的应答率高;通过对早期疗效不佳的患者短程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提高干扰素的疗效,但有待更大样本量的随机临床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应用基因工程干扰素α1b进行多中心第Ⅲ期临床研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共318例,其中249例应用干扰素α1b治疗,第1—4周每日肌注30μg,第5—16周隔日肌注30μg,对照组69例。ALT完全应答率分别为163/249(65.46%);2/69(2.90%),P<0.05。血HCV RNA(PCR法)转阴率分别为48/171(28.07%);2/69(2.90%),P<0.05。治疗前后两次肝穿活检病理学比较,两组明显改善者分别为8/19(42.11%);0/2(0%)。干扰素α1b对HCV RNA各型ALT完全应答率Ⅰ型9/11(81.82%),Ⅱ型11/22(50.00%),Ⅲ型5/7(71.43%),Ⅰ型Ⅲ型的疗效高于Ⅱ型,P<0.05,血中HCV RNA(PCR法)转阴率Ⅰ型7/9(77.78%),Ⅱ型1/11(9.09%),Ⅲ型4/5(80.00%),Ⅰ与Ⅲ型的转阴率高于Ⅱ型,P<0.05.α1b型干扰素的不良反应有发热伴流感样症状为70/249(28.12%),红斑点皮疹,脱发,WBC减少,BPC减少各2例,各占0.80%,全未影响治疗。总之,干扰素α1b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ALT复常、HCV-RNA转阴、肝活检病理的改善皆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率比其他基因工程干扰素α-2a、α-2b少而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普通干扰素α-1b(IFNα-1b)联合抗HBV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SAI)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292例诊断为有活动性病毒复制(HBeAg阳性、HBVDNA〉1×10%opies/m1),ALT≥2×ULN)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B、C、D4组。A组用IFNα-1b加SAI联合治疗;B、C两组分别用IFNα-1b与SAI单一疗法;D组作为对照组用常规保肝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月比较各组患者HBVDNA、HBeAg血清学转换及ALT复常,并在大部分患者比较治疗前后肝组织Knodell炎症坏死与Ishak纤维化计分情况。结果在治疗终点,A、B、C、D4组HBVDNA达到测不出水平的百分率分别为64.8%、32.4%、30.8%与2.8%;HBeAg血清转换分别为41.6%、27.0%、16.6%与5.6%;ALT复常率分别为89.2%、70.3%、83.3%与44.4%;Knodell与Ishak计分缓解率分别为45.8%、18.8%、12.9%、0.0%与39.4%、34.4%、30.4%、0.0%。结论IFNα-1b加SAI联合疗法对有活动性病毒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优于IFNα-1b或SAI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解毒护肝冲剂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5例,按2:1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解毒护肝冲剂联合干扰素α-1b与单用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解毒护肝冲剂联合干扰素α-1b组治疗结束时有效率为86.66%,抗-HCV阴转率为66.67%,其降低ALT、TBil,提高白蛋白等均优于单用干扰素α-1b组(P<0.05或<0.01)。结论:解毒护肝冲剂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赵海东  郑瑞丹  陈碧芬  陈建能  卢燕辉 《肝脏》2012,17(12):858-859
目的观察α-2b干扰素联合α1胸腺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单用α-2b干扰素,B组采用α-2b干扰素联合α1胸腺肽,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3、6及12个月ALT水平、HBVDNA水平、HBV血清标志物的应答效果及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1、3、6及12个月时,HBVDNA转阴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耐受性良好,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α-2b干扰素联合α1胸腺肽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该治疗策略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73例HBV DNA≥1×107copies/ml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25例,ADV治疗组24例和Peg-IFNα-2a治疗组24例,疗程为48周。对比分析在治疗48周时的HBsAg血清转换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结果联合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ADV治疗组和Peg-IFNα-2a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ALT复常率明显高于Peg-IFNα-2a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显著高于Peg-IFNα-2a治疗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Peg-IFNα-2a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