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桂玲  王丽 《吉林医学》2010,(34):6273-6274
目的:通过对奎屯地区住院患者HBsAg、抗-HCV、抗HIV、TPHA等相关传染病病毒标志物的检测,了解住院患者传染病的感染情况,从而探讨患者治疗期间相关传染病病毒标志物检测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等问题的重要性。方法:对消化内科、普外科、骨科、心内科、妇产科等科室住院患者在住院后第一时间空腹采集血样做以上四种传染病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799例患者中HBsAg阳性率6.73%,抗-HCV阳性率1.78%,抗HIV阳性率0.03%,TPHA阳性率0.90%。结论:住院患者中携带或患有以上四种传染病的患者都占有一定比例;做好相关传染病病毒标志物检测对预防医院感染、减少医疗纠纷隐患和职业暴露防护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传播疾病在输血前、手术前、产前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其对于医疗安全、预防输血感染、院内感染及优生优育的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所有门诊及住院的输血前、手术前、产前的患者血液11 675例,进行HBsAg(乙肝表面抗原)、抗HCV(丙肝)抗体、抗HI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TP(梅毒螺旋体)抗体的血液学检测。结果:血液传染性疾病阳性率为7.52%,其中HBsAg阳性率3.06%,抗-HCV抗体阳性率1.32%,抗-HIV抗体阳性率0.09%,抗-TP抗体阳性率3.05%。结论:通过对输血前、手术前、产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播疾病的检测,可了解患者入院前状况,为保证输血安全,杜绝院内感染、职业暴露,避免医疗纠纷,保证孕妇优生优育,提供了保障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菊梅 《甘肃医药》2012,(8):605-606
目的:了解患者术前及输血前血液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HIV)以及梅毒(TP)的感染情况,探讨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各科拟输血患者4113例进行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的血清学检测。结果:4113例患者血清传染性标志物总阳性率为16.60%,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15.00%(617例)、梅毒抗体阳性率0.60%(28例)、丙肝抗体阳性率0.80%(37例)、HIV抗体阳性率0.04%(2例)。结论:受血者进行各项病毒感染指标检测非常必要,不仅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还可避免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4.
刘健康 《河北医学》2016,(12):2094-2097
目的::分析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HBsAg、抗HCV、抗TP 和抗HIV感染指标的检测结果。方法:统计分析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拟输血或手术患者563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6330例患者中,HBsAg阳性4894例,抗 HCV 阳性736例,抗 TP 阳性1166例,抗 HIV 阳性48例,阳性率分别为8.69%、1.31%、2.07%、0.09%,其中男性患者的HBsAg、抗HCV和抗HIV阳性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男性1d至20岁、20~40岁、40~60岁、60~94岁患者的HB-sAg、抗HCV、抗TP 和抗HIV阳性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的HBsAg、抗TP 和抗HIV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HBsAg、抗HCV、抗TP 和抗HIV感染指标的检测结果能够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对患者主要经血传播疾病感染状态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输血前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该院住院和门诊需要输血的患者静脉血标本369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测梅毒密螺旋体抗体(TP)4项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其中,抗HIV初筛阳性按《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送确认实验室用免疫印迹法确认。结果:3693例中4项标志物总阳性576例,总阳性率15.6%,HBsAg阳性率12.8%、抗HCV阳性率为1.6%、抗HIV阳性率0.05%、TP阳性率1.1%。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对于传染病感染的辅助诊断、区分责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醒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防护、防止或减少职业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各医院都应该对受血者常规进行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  相似文献   

6.
和春桐  刘宏玉  赵若莲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2):2774-2775,2856
目的:了解昆明市社会福利院入住老人及社会"三无"人员血源性传播性传染病病原体携带现况。方法:2009~2010年昆明市社会福利院入住人员661例。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进行血源性传染病免疫学指标检测,资料采用PEMS软件处理。结果:HBsAg阳性率为3.03%、HCV抗体阳性率为2.72%、HIV抗体阳性率为2.12%、TP抗体阳性率为3.18%。昆明市社会福利院入住人员总体、男女性间HBsAg、HCV抗体、HIV抗体、TP抗体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年龄分布41~60年龄组HBsAg、HIV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HCV抗体、TP抗体年龄组,主要体现在男性年龄组之间的差异。结论:昆明市社会福利院入住社会"三无"人员HBsAg、HCV抗体、HIV抗体、TP抗体阳性率均介于社会一般人群与高危人群之间,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检测指标阳性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的相关流行病学因素还需进一步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莉 《吉林医学》2011,32(15):3116-3116
目的:了解计划生育门诊患者手术前4种传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sAg),采用胶体金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阳性结果用ELISA方法确证。结果:18 031例患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724例,抗HCV阳性患者25例,抗HIV阳性患者1例,抗TP阳性患者60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2%、0.13%、0、0.33%。结论:为了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更加完善,应严格做好计划生育门诊患者手术前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四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住院和门诊需要输血的患者血标本7382例,用ELASA方法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IV抗体(抗—HIV)和梅毒密螺旋体抗体(TP)四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其中,如抗—HIV初筛阳性后按规定送确认实验用免疫印迹法确认。结果 7382例中,四项标志物总阳性1243例,总阳性率16.84%。单项阳性1197例,单项阳性率高达16.22%;混合感染46例,混合感染率0.62%。其中HBsAg、抗—HCV、TP单项阳性率分别是13.08%、1.60%、1.53%;HBsAg和抗—HCV或TP混合感染者较多,抗—HIV未检测到阳性。结论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四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对于传染病感染的辅助诊断、区分责任、减少医疗责任纠纷的发生、提醒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防护、防止或减少职业感染具有十分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议各医院都应该对受血者常规进行输血前四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手术病人手术前HBsAg、HIV、HCV、TP的携带状况。方法:统计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手术病人检查乙型肝炎病毒(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TP)血清标本共5 475例。结果:HBsAg阳性1 079例,抗-HCV阳性2例,抗-HIV全阴,TP阳性42例。结论:在众多的手术前病人中仍有部份HBV、HCV、TP的携带者,然而在他们手术前做好上述项目的检查以便在术后的治疗中起到帮助的作用,并对院内感染的控制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输血与手术前患者四项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掌握其患病及分布情况,防止院内交叉感染,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680例患者四项感染性标志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感染性标志物HBsAg阳性率10.11%,抗-HCV阳性率1.90%,抗-HIV未检出,梅毒抗体阳性率0.37%.结论 输血前、手术前四项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在控制院内交叉感染和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输血前四种血源传播性疾病检查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受血者在输血或输血液制品之前是否已经感染过四种血源传播性疾病。方法:收集需要输血的患者血标本2864例,用ELISA方法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IV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四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结果:2864例中,四项标志物总阳性592例,总阳性率20.67%。其中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的单项阳性率分别是18.82%、1.01%、0.84%和0.00%;HBV和HCV或TP混合感染者较多。结论:进行输血前四项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有助于了解患者情况,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我院输血前及手术前患儿进行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等滋病(HIV)、梅毒(TP)等传染病的检测,以了解患儿输血前及术前的状况,避免和预防患儿院内感染,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及防止医疗纠纷.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10931例患儿进行术前输血前检测. 结果 HBsAg阳性88例(0.81%),抗-HCV阳性14例(0.13%),抗-H1V1/2阳性5例(0.046 %),抗-TP阳性29例(0.27%).结论 输血前患儿血清感染性指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对于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对患者、医务人员,对医院及供血单位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海南省住院精神病人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TP)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为该人群传染病的管理医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2017年在海南省安宁医院首次入院的精神病患者采集血样,进行HIV、HBV、HCV和TP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3—2017年共检测首次入院患者13 616人,HBsAg阳性 2 634例,阳性率为19.35%;丙肝抗体阳性355例,阳性率为2.61%;梅毒抗体阳性251例,阳性率为1.84%; HIV抗体阳性3例,HIV阳性率为0.002%,在男性组与女性组比较中,HBsAg和HCV 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这4种传染病在精神病人群内均有发生,感染以HBV 感染为主,其次是 HCV 和 TP,HIV 占很少数;对于精神病人入院时需做好相关传染病的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邱春霞  刘秀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581-2582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和手术前的感染状况,探讨"感染四项"检测的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5.5%,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率0.84%,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阳性率0.4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结论:避免和预防病人、医务人员的感染和减少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的患病情况,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及医护人员职业感染,减少或避免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31例输血前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和梅毒抗体(TP-Ab)。结果 431例输血前患者HBsAg、HCV-.Ab、HIV-Ab和TP-Ab阳性率分别为,不同年度间的HBsAg和HCV-Ab的阳性率波动较小(P0.05),而TP-Ab阳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0.01)。结论对住院患者输血前进行四项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是非常必要的,这有益于患者及时诊治和医务人员自我保护,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减少或避免因输血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6.
2 686例输血前及术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病人术前、输血前和产前由输血引起的经血传播引起的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的情况.方法:对我院2004年度1-12月需输血、手术或分娩的病人进行输血前、术前及产前检测共9项,即: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M)、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Ig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 2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统计.结果:HBsAg阳性率为9.46%,甲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2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45%,梅毒感染率为0.04%,抗HIV抗体阳性率为0.04%.结论:为了防止发生医疗纠纷,同时也为了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非常必要对患者进行手术前、输血前、产前9项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乙型肝炎、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2007年1-12月需输血、手术的病人1880例进行输血、手术前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1gG)、抗HIV(1+2)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为7.765%,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425%,梅毒感染率为0.585%,抗HIV抗体阳性率为0.053%。结论为了规范医疗操作和保护患者的利益,防止发生医疗纠纷,同时也为了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和手术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患者输血前血清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世琼  吴清 《重庆医学》2007,36(10):924-925
目的了解拟输血患者输血前状况,探讨有关检查项目设置的必要性。方法输血前抽血按操作常规检测。结果本院各科室住院输血患者,共计465例,其中男236例,女229例。输血前抽血体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Anti-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P)、抗HIV抗体(Anti-HIV1/2)。ALT升高70例,阳性率15.0%;其他阳性率分别为HBsAg 9.1%、抗HCV 0.6%、TP 0.4%、抗HIV 0.0%。结论输血前患者血清检查应作为常规检测,对控制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有重要意义;对于减少和防止输血后患者出现血清传染性标志物阳性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分析原因和处理医疗纠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晖  陈艳华  陆一平 《微创医学》2004,23(6):708-710
目的 探讨对肿瘤患者输血前相关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对21 032例肿瘤患者输血前血液进行HBsAg、HCV抗体、HIV抗体及RPR检测.结果肿瘤患者HBsAg阳性率为22.00%,抗-HCV阳性率为1.48%,抗-HIV阳性率为0.10%,RPR阳性率为0.98%.除肝内胆管癌及肝癌外,其他肿瘤患者HBsAg阳性率为13.70%,不同肿瘤患者病种群体检出阳性率统计学差异极具显著性(P<0.005).结论输血前肿瘤患者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可为血源性感染诊断提供依据,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保证输血安全监控,减少医疗纠纷,对患者、医院及血液中心均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陶永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319-1320
目的探讨患者在术前(包括输血前)进行四项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对2 408例需手术或输血的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HBsAg、抗-HCV、抗-TP、抗-HIV。结果 2 408份标本中,HBsAg阳性率为9.80%,抗-HCV阳性率为0.71%,抗-HIV阳性率为0,抗-TP阳性率为0.33%,HBsAg和抗-HCV两项阳性率为0.25%。结论输血、手术前四项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对控制院内交叉感染和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