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6例住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术后24h、48h,术后14d测定血清CRP水平,根据术后CRP水平分为A组fCRP水平〈3.0mg/L)21例和B组(CRP水平≥3.0mg/L)45例,分析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B组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PCI术后CRP水平的增高与随访期内心血管再发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相关,提示PCI术后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增强是心血管再发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6例住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术后24h、48h,术后14d测定血清CRP水平,根据术后CRP水平分为A组(CRP水平<3.0mg/L)21例和B组(CRP水平≥3.0mg/L)45例,分析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B组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PCI术后CRP水平的增高与随访期内心血管再发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相关,提示PCI术后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增强是心血管再发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近期心脏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经冠脉造影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75例,按血浆MPO水平分为MPO≥350 mg/L组(1组,n=237)和MPO〈350 mg/L组(2组,n=138);另选取同期冠脉造影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3组,n=82),入选患者均随访6个月,记录重要心脏事件;结果1.MPO≥350 mg/L不稳定性心绞痛组(1组)与MPO〈350 mg/L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2组)比较6个月内心绞痛发作总时间显著延长,心梗发生率、心血管性死亡、PTCA及冠状动脉搭桥率显著增高;2组与3组(稳定性心绞痛)比较MPO水平无显著差异,Hs-CRP和心绞痛总时间及PTCA 2组显著增高,但心梗发生率、心血管性死亡、冠状动脉搭桥无显著增加。2.多元相关分析表明:MPO水平与TNI、Hs-CRP无相关性。但回归分析发现MPO和TNI、Hs-CRP是6个月内发生主要心脏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髓过氧化物酶可能是判断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预后的重要生物化学标志物之一,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升高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蛋白(Lp)a水平与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285例连续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其中慢性稳定性心绞痛11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69例,急性心肌梗死99例,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Lp(a)水平。按Lp(a)水平分为两组:低Lp(a)水平组(Lpa<300mg/L)194例、高Lp(a)水平组(Lpa≥300mg/L)91例。随访6个月再狭窄率及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①两组的TC,TG,HDL,LDL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高Lp(a)水平组术后6个月的支架内再狭窄率为11.9%,显著高于低Lp(a)水平组的1.2%(P<0.01)。③两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时,高Lp(a)水平组的不稳定心绞痛、缺血性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低Lp(a)水平组(P<0.01),而两组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死亡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p(a)水平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高Lp(a)水平与冠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及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国产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术的1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术后接受国产氯吡格雷(泰嘉)治疗的患者57例(泰嘉组),接受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治疗的患者65例(波立维组).评价术后9个月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分别为14.1%和15.3%,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0.0%和11.4%,出血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5%和2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国产氯吡格雷应用于不稳定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与进口氯吡格雷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氯吡格雷50mg/d维持剂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心绞痛接受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的患者119例,随机分为A组(氯吡格雷维持剂量75rag/d)和B组(氯吡格雷维持剂量50mg/d)。术前均给予300mg负荷量,术后A组给予75mg/d维持剂量口服至少1a,B组给予75mg/d至术后第30天,术后第31天始给予50mg/d维持剂量至少1a。研究终点为随访6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I术后氯吡格雷50mg/d维持剂量可以有效地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不增加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观察血脂康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冠脉再狭窄疗效及安全性。②方法将2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 A 组136例及 B 组113例,均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前 A 组给予血脂康胶囊0.6g 口服,2次/d,B 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片20 mg 口服,1次/d。术后 A 组坚持服用血脂康胶囊0.6g,2次/d,B 组服用阿托伐他汀片20mg,1/晚。平均随访15个月,术后6~9个月复查冠脉造影。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敏 C 一反应蛋白(hs -CRP)水平,观察支架再狭窄发生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等。③结果随访15个月,两组 LDL -C 水平均明显下降,下降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MACE 发生率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均>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血清 TC 水平、血清 LDL -C 水平、血清 hs -CRP 水平,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及 MACE 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均为无显著性差异(P >0.05)。④结论血脂康与其他药物比较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效果安全有效,价格低廉,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8.
C反应蛋白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 (CRP)水平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 (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术前测定 6 5例连续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 (PCI)术患者 [31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和 3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血清CRP水平。将患者分为CRP <3.0mg l(30例 )和CRP≥ 3.0 (35例 )两组 ,观察患者临床特征 ,并随访 7.0± 3.5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 :术前血清CRP水平在ACS比SAP组高 [(12 .6± 4 .2 )比 (4 .8± 1.2 )mg l,P <0 .0 1];术后随访 7.0± 3.5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CRP高者远高于CRP低者 (2 5 .7%比 10 .0 % ,P <0 .0 1)。结论 :术前血清CRP水平是冠状动脉病变支架置入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这提示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支架置入术前炎症细胞活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含量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1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CRP<4.0 mg/L的60例患者为A组,CRP≥4.0 mg/L的58例患者为B组,随访观察6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A组60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4例,心源性猝死1例;B组58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7例,心源性猝死3例;2组心血管事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CRP含量升高,提示预后不佳,可能是预测近期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血清OX40配体(OX40L)对术后6个月患者心血管事件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于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收集在我院心内科冠心病患者156例,所有患者均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前检测血清OX40L水平,术后内科标准化治疗,随访6个月根据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为事件组和无事件组。结果 在147例有效随访患者中,事件组患者31例(21.09%),无事件组患者116例(78.91%);事件组患者血清OX40L水平(1.79±0.59)ng/mL明显高于无事件组患者(1.27±0.37)ng/mL,(P〈0.01);事件组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校正后,血清OX40L仍然是心血管事件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前血清OX40L水平对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有很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硝酸酯类、B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低分子肝素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顿服,至少应用6个月以上,治疗2周后均行PCI术。观察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及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再狭窄率及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防止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减少术后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l/B[ApoAl/ApoB]水平在急性瑶脉综合症、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变化,以明确LP(a)、ApoAl/ApoB在冠心病发生、发展及急性冠状动脉事件中的作用。方法:2007-2008年行选择性冠脉造影(cAG)的患者中,根据造影结果及临床特点随机选取急性冠脉综合症50例、稳定型心绞痛50例、正常对照50例,再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54例、多支病变组46例。分别测定这些患者的LP(a)、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ApoA1/ApoB的血浆浓度。结果:(1)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浆LP(a)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及正常对照组(P〈0.05),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LP(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差异:(2)急性冠脉综合症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poA1/ApoB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冠脉综合症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poA1/ApoB水平差异无显著性:(3)急性冠脉综合症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LV(a)水平及ApoA1/ApoB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无明碌相关性。结论:LP(a)、ApoA1/ApoB均为冠心病的预测因素,LP(a)与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关系更为密切,LV(a)、ApoA1/ApoB与冠脉病变的范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LDL-C正常水平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测定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血清hs-CRP水平,介入术后随访9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高hs-CRP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hs-CRP可预测接受PCI治疗的LDL-C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后血浆CD40L和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水平的变化,以及PAPP-A对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43例ACS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急性心肌梗死18例)和2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CD40L和PAPP-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中CD40L和PAPP-A的水平.并随访患者术后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36例病人术后6月复查了冠脉造影,分析其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结果:ACS组(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术后血浆CD40L和PAPP-A水平比稳定型心绞痛组高.直线相关分析发现ACS组患者CD40L与PAPP-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1).手术后6月内有心血管事件组术后PAPP-A较无心血管事件组高.手术后6月内有再狭窄的病人术后PAPP-A水平较无再狭窄的病人高,且PAPP-A水平与PCI术后冠状动脉后期内径丢失指数呈正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CD40L和PAPP-A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高,两者有显著相关.CD40L水平升高与ACS的关系可能与其刺激PAPP-A的表达增加有关.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PCI术后的PAPP-A水平的检测可以预测术后6月内主要心脏事件和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与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160例行PCI治疗并于1年[平均随访(10.2±2.5)个月]内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检查的冠心病患者。通过术前MAU的测定及术后1年内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支架内再狭窄与否的结果,分为无再狭窄组(NISR)(作为对照组)及再狭窄组(ISR)。依据再狭窄组中植入支架的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组、双支组、三支组。结果ISR组MAU水平(60±19)mg/L,较NISR组(41±17)mg/L明显增高(t=5.109,P〈0.05);ISR组三支组MAU水平(83±12)mg/L较双支组(58-4-7)mg/L明显增高(P〈0.05),双支组MAU水平较单支组(38.9±2.0)mg/L明显增高(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可能是预测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中药通脉愈心浓缩丸预防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疗效观察的基础上,研究通脉愈心浓缩丸防治再狭窄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21例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常规治疗加通脉愈心浓缩丸组(治疗组,61例)和西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60例)。疗程均为6个月,追踪观察患者有无心绞痛复发、心电图异常,并通过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评价再狭窄的发生。并对观察病例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再狭窄率为9.8%,对照组再狭窄率为23.3%,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治疗结束时血清NO高于对照组,而血浆ET低于对照组。结论:具有化痰祛浊、活血通脉功效的通脉愈心浓缩丸对预防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ET、升高NO、改善内皮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强化降脂时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本研究观察了106例成功完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且经术后6个月随访的患者。其中氟伐他汀组67例,时照组39例。除氟伐他汀组患者在术前或术后48h内给予氟伐他汀40mg外,二组其余一般临床资料和治疗措施均相似。再狭窄的判断标准:随访时冠状动脉造影靶血管直径狭窄≥50%则认为是再狭窄。术后1,3,6个月各随访1次,随访期间监测患者的血脂、肝功能及肌酸磷酸肌酶,作心电图运动试验。并部分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判断支架内再狭窄情况。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期间,氟伐他汀组血LDL-C呈逐渐下降趋势,术后3个月时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无明显降低(P〉0.05)。随访结束时,由于经济原因,氟伐他汀组有3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生再狭窄2例,对照组有1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生再狭窄7例,氟伐他汀组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氟伐他汀组无血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肌酶超过正常上限二倍的患者。结论①氟伐他汀可明显降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②氟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通心络胶囊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组(57例)和常规治疗组(53例),通心络胶囊组术前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7d,术后继续服药0.5年;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在PCI术前、术后24h、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采肘静脉血,检测hs-CRP、IL-6mRNA、内皮素(ET)和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6个月后再次行CAG检查,了解再狭窄情况及再次冠脉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IL-6mRNA表达、hs-CRP、ET较术前降低,通心络胶囊组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1)。hs-CRP的变化与IL-6mRNA表达的变化一致。术后6个月,两组FMD均明显升高,通心络胶囊组升高更明显(P〈0.01)。随访期间,通心络胶囊组心绞痛发生率、再次PCI、累计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再狭窄率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明显抑制PCI术后炎症反应,保护、改善内皮功能,从而减少随访期间心绞痛发生率、再次PCI、累计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再狭窄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于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382例,以支架植入段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71例)和对照组(311例),所有患者均于造影前采空腹血,测定血清中LOX-1水平。结果再狭窄组的血清LOX-1水平为(236.69±20.19)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215.55±14.86)μ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OX-1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2)。结论血清中LOX-1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明显相关,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雷公藤总甙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广华  宋开友 《华夏医学》2005,18(4):507-509
目的:探讨雷公藤总甙对减少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总甙6个月,所有的患者在6个月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两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量化分析上无明显差异(P>0.05),6个月后两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雷公藤总甙可以减少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